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30 04:56
tags:

-

2021年1月30日发(作者:减少压力)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主 要的修辞手法有


:


对偶


,


比喻


,


比拟


,


借代


,


夸张


,


排比


,


反问,


设问。


(高考要求


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可分为:

< br>明喻



暗喻


< br>借喻


、复喻(又名


博喻


)、


倒喻


(又名逆喻)、


反喻

< br>、


互喻


(又名


回喻


)、


较喻


(又名强喻)、


譬 喻


、饰喻、


引喻


隐喻






白描



比拟


(又名比体)



避复

< br>,


变用,


层递



衬垫


(又名衬跌)



衬托


(分


正衬、反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 、顶针),对比,


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 白,分承


(又名并提、


合叙


、合说);





复迭错 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


互体


,互文,换算,回环,


回文



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 ,


拈连



摹绘


(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


列锦


,连及,夸张,警策,示 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


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 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


婉曲,通感(又名


移 觉



移就


),


跳脱


,转文,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


少数的词语,叫复 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重复(注意


2


者的区分)。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1


.比喻:




定义


:


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 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


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结构


: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本体


(被 比喻的事物或情景)


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种类


: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


明 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


像??一样、仿佛 ??





似 的”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


叶子出水很高,


像婷婷舞女的裙。






2


)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p>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

< br>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


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


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


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 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


王老


八你不要灌汤




< br>③注释式暗喻:


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常用破折号连


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


)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


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


、比喻的作用






1


)化平淡为生动;(


2


)化深奥为浅显;(


3


)化抽象为具体





5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


否则,


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 比


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


)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


)这天 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3


)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 比喻意



比拟





2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


把物当成人来写,


或把人当成物来写,


或把甲物当成乙物


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



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 ,用描写人的


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 具体事





拟人修辞手法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


桃树 、杏树、梨树


,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3.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



拟物< /p>


(


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


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


在群 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


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


她们 看见不远的地方,


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


有一个人的脸,


下半截身


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夸张





3


.夸张:





1.


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 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


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


种类







1


)扩大夸张。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


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


)缩小 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


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 丸。






3


)超前夸张。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 都嗅出白


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3.


夸张的用法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


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


)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


)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实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


)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

< br>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





的修辞。



排比





4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


语 气一致、


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


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 ,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


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 p>




例句:他们的品质 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对偶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30 04: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89387.html

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的相关文章

  • 余华爱情经典语录,余华爱情句子

    余华的经典语录——余华《第七天》40、我不怕死,一点都不怕,只怕再也不能看见你——余华《第七天》4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

    语文
  • 心情低落的图片压抑,心情低落的图片发朋友圈

    心情压抑的图片(心太累没人理解的说说带图片)1、有时候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是什么也不说,只想快点睡过去,告诉自己,明天就好了。有时候,突然会觉得

    语文
  • 经典古训100句图片大全,古训名言警句

    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

    语文
  • 关于青春奋斗的名人名言鲁迅,关于青年奋斗的名言鲁迅

    鲁迅名言名句大全励志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下面是我整理的鲁迅先生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

    语文
  • 三国群英单机版手游礼包码,三国群英手机单机版攻略

    三国群英传7五神兽洞有什么用那是多一个武将技能。青龙飞升召唤出东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青龙。玄武怒流召唤出北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玄武。白虎傲啸召唤出西方的守护兽,

    语文
  • 不收费的情感挽回专家电话,情感挽回免费咨询

    免费的情感挽回机构(揭秘情感挽回机构骗局)1、牛牛(化名)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自己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4万余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