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大象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30 00:43
tags:

-

2021年1月30日发(作者:mechanic)



准备单元



比较液体的轻重



一、教材分析



《比较液体的轻重》是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准备单元,这一单元的科


学探究目标是

< p>
“在教师引导下,


尝试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并运用感官和简单


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教材从生活中的汤里总是 油浮在水上面这一现象引入,


提出验证油比水轻的探究任务。本课从“趣味性”和“目的 性”两方面着手,将最后拓展活


动的“调制分层鸡尾酒饮品”改为这一活动的载体(需求 ),设定教学情景,同样很自然地


引出比较液体轻重的话题,


拉 近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有助于引< /p>


导学生主动投入到


“比较同体积的蜂蜜和牛奶的轻重”

< p>
的探究活动之中,


让学生经历制订简


单探究计划的 过程,


并通过搜集证据找到调制分层鸡尾酒饮品的方法,


从而较 好地达成这一


单元的科学探究目标。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首次尝试制 订实验探究计划,


教师可以事先提供器材,


让学生选用给定的器


材来设计实验比较液体的轻重,


并通过画图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表 达比较方法,


从而降低制订


探究计划的难度,

< br>以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制订探究计划时教师应着重强调所比较的


液体的体积要相同,


这样才


“公平”

< p>


通过公平原则引导学生搜集有效数据,


以事实为 依据,


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而对于公平原则的强调,


根本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对比实验的基本要


求。学生只有理解了这一基本 要求,才能制订出严谨的科学探究计划。



三、教学目标



1.

< br>知道观察前要制订计划,了解简单的探究计划应具备的内容。


< br>2.


在教师引导下,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 p>
3.


运用感官和简单工具比较液体的轻重,用文字、图片等方式记录观察结 果。



4.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 ,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比较蜂蜜和牛奶的轻重。



难点:按照计划进行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蜂蜜、牛奶 、小烧杯、量杯、简易天平、实验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揭示主题




师:



PP T


出示鸡尾酒饮品图片)


请大家看屏幕


,


欣赏鸡尾酒饮品图片。鸡尾酒是一种混


合饮品,是由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酒或饮料、果汁、汽水混合而成,经调制后不同颜色的液体


界面分明,看起来非 常漂亮。鸡尾酒因其色彩缤纷,口感独特,深受品酒爱好者的喜爱。


< br>师:


在鸡尾酒中,


这些色彩缤纷的分层鸡尾酒是非常独特 的。


大家想不想知道分层鸡尾


酒饮品是怎么调制出来的呢?请看 视频。



学生观看调制分层鸡尾酒的视频。



师 :


请同学来说一说,分层鸡尾酒是怎样调制出来的?



生:


由多种酒和饮料混合出来的。


< /p>


师:


那我们混合的时候要先倒什么后倒什么呢?

< br>


生:


(思考)我想调制的时候应该先倒重的再倒轻的。



师:


非常棒!你为什么这么想呢?


< /p>


生:


先倒重的,重的就沉在底下,轻的容易浮在上面,这样子就不 会混在一起。



师:


反过来会怎样呢?



生:


我想它们会混合在一起,不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了。



师:


根据不同液体的轻重,先倒重的液体,再倒轻的液体, 它们就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这就是分层鸡尾酒的制作原理。


要做 一杯分层鸡尾酒,


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怎样调制呢?




1



要准备几种颜 色不同的酒或者果汁、汽水。




2< /p>



把颜色不一样的液体倒进同一个杯子里面。


师:


倒的时候要按照什么顺序?



生:


从重到轻的顺序,先倒重的,然后再倒轻的。这样子它们不 容易混合在一起,会出


现分层,就会得到一杯色彩缤纷的鸡尾酒。



师:


真棒!你讲得又详细又准确。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也做一 杯分层鸡尾酒?



生:


想!



师 :


今天老师没有给大家带来酒,


我们小学生是不能喝酒的。


我给大家带来的材料是蜂


蜜和牛奶,请同学们用这两种液体来调制一 杯我们自己的“分层鸡尾酒”饮品。



师:

我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打算怎么调?先放牛奶还是先放蜂蜜?


< br>生:


先放蜂蜜,再放牛奶,把蜂蜜和牛奶倒入同一个杯子中。


师:


你为什么要先放蜂蜜呢?



生:


因为我感觉蜂蜜比牛奶重一些。



师:


哦!原来他是根据我们刚才所说的原理,配置分层鸡尾酒时 ,要先放重的液体,再


放轻的液体。那你确定蜂蜜比牛奶重吗?



生:


我感觉是,不过也不太确定。


< /p>


师:


要想确定蜂蜜和牛奶哪个重,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 p>


生:


做实验!




师:


对!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想是不是 正确,就需要做个实验,来比较一下它们到底谁轻


谁重。(


培养 学生“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以及“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的


意识




2.


制订计划


师:


请大家看屏幕提示,小组交流,怎样比较蜂蜜和牛奶的轻重?(


制订探究计划需要


先了解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因此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比较蜂 蜜和牛奶的轻重





PPT


提示以下内容)



温馨提示:



用什么工具来比较?如何比较?



怎样比较才公平?



比较轻重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


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说说,你们组打算怎样比较蜂蜜和牛奶的轻重?



生:


把蜂蜜和牛奶分别倒进同样的杯子里,


并 确保倒入的蜂蜜和牛奶的量一样多,


放在


天平上称一称。如果天 平平衡,说明蜂蜜和牛奶一样重。



师:


这位同学讲得非常好!


还特别强调了倒入的蜂蜜和牛奶的量要一样多。


还有其他比


较方法吗?



生< /p>


1



把蜂蜜和牛奶倒在同一个杯子里面, 在底层的重,在顶层的轻。




2



可以用两个杯子分别倒入蜂蜜和牛奶,然后用秤来比较轻重。



师:


(出示一大杯牛奶和一小杯蜂蜜)< /p>


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好几种方法。不过有位同


学说用两个杯子分 别倒入蜂蜜和牛奶,


然后用秤来比较它们的轻重。


现在老师用电 子秤分别


称一下这杯牛奶和这杯蜂蜜的重量,这样比较它们的轻重可以吗?(

< p>
从学生发言可以看出,


有的学生已经理解了对比实验中“公平”的要求,有 的学生还没有注意到,教师在此设问,


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




生:


不可以,不公平。



师:


要怎样比较才公平呢?



生:


牛奶和蜂蜜的量要一样多。



(师板书:体积相同)



师:


刚才几位同学说得都很好,现在我们都知道怎么比较蜂蜜和牛奶的轻重了吗?


生:


知道了!



师:


好,那就让我们来做个实验比较一下蜂蜜和牛奶的轻重。不过在做实验之前 ,我们


要把自己的实验方法写下来,这样就是我们的探究计划。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探究计划)



师:


请同学们看一看,


这一份探究计划中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PPT


出示探究计划示例)



生:


首先是制订计划的同学的姓名和小组,


其次是研 究的问题,


还有这个同学对问题的



猜想,最后是准备选用的实验器材。



师:


说得很全面。


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实验器材是简易小天平 ,


请同学们用小天平来


比较蜂蜜和牛奶的轻重。请同学们先在探 究计划单上填写“比较液体的轻重探究计划”,然


后按照我们刚才说的几个部分写一下我 们的探究计划。


实验方法可以用文字加画图的方式表


达出来,还 要留好记录实验结果的位置。(


有对比较蜂蜜和牛奶的轻重的实验方法的讨论,


有探究计划示例的示范,


有对探究计划应包含哪几个部分的总结,


这时再让学生制订探究计


划就水到渠成了


)< /p>



师:


请一位同学上来跟我们交流一下他 的探究计划。谁来?



生:


(上台汇报 展示探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比较蜂蜜和牛奶的轻重;我的猜想:同体

< br>积的蜂蜜和牛奶蜂蜜重;实验器材:蜂蜜、牛奶、简易小天平和量杯;实验方法:分别把

< br>20


毫升的蜂蜜和


20


毫升的牛 奶倒进同样的量杯里面,


并把装有蜂蜜和牛奶的量杯分别放在


简 易小天平的两端。如果天平出现倾斜,往下降的这一端重,向上翘的那一端轻。



师:


这位同学作的用简易小天平比较蜂蜜和牛奶轻重的探究计划真详细 。


那同学们说一


下,比较蜂蜜和牛奶时要注意什么呢?




1



蜂蜜和牛奶的体积相同才公平。




2


:比较前天平要先调平衡。




3



要轻拿轻放,防止蜂蜜或牛奶 溢出来。




4



蜂蜜和牛奶要同时放在天平两边,也要同时从天平上拿下来,如果不同时的话,


天平会出现不平衡,蜂蜜或牛奶容易洒出来。


师:


同学们想得真周到。要做到公平,实验前天平要先调节平衡。

< br>(


PPT


出示简易小天


平图片)


请大家看图中的天平有没处在平衡状态?



生:


不平衡。左边重,右边轻。



师:


当天平失去平衡时,我们可以通过两端平衡螺母进行调节。


(边讲解边演示)


比如


这架天平左端朝下, 说明左端重,可以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往内调(往右边),也可以把右边


的平衡螺母往外调 (往左边),直到天平两端平衡为止。



师:

< br>实验前,老师还有几点提示,请大家看屏幕温馨提示:



?



实验前天平须调节平衡。



?



轻拿轻放液体。



?



两杯液体须同时放天平两端,



同时取走。



?



及时填写实验记录。



?



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



师:


黑板上有两种实验结果,


完成实验后请把你们小组的序号贴在所支持的 实验结果下


面。


(板书:蜂蜜重,牛奶轻——牛奶重,蜂蜜轻)



3.


实验





1


)比较 同体积(


20


毫升)的蜂蜜和牛奶的轻重。


师:


请小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并开始小组实验。

< p>


(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并对小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



师:


表扬第二小组!实验过程安静、有序,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而且 能及时填写实验的


记录。



师:


请完成实验的小组,把小组序号贴在所支持的实验结果对应的位置。



师:


现在所有小组的结果都出来了。


通 过黑板上张贴的序号我们看到,


所有的小组都支


持“牛奶轻,蜂 蜜重”这一结果。比较的前提条件是牛奶和蜂蜜的体积相同。我们一起来得


出实验结论。


(再次提醒“比较的前提条件是牛奶和蜂蜜的体积相同”,为学生得出正确结

< p>
论进行铺垫)



生:


相同 体积的牛奶和蜂蜜相比,蜂蜜重,牛奶轻。




2


)调制蜂蜜和牛奶的分层鸡尾酒饮品



师:


那么现在如果让你来调制一杯蜂蜜和牛奶的分层鸡尾酒饮品,

< p>
你知道应该先放牛奶


还是先放蜂蜜了吗?



生:


先放蜂蜜,然后放牛奶。



师:


现在想不想自己来调制一杯分层鸡尾酒饮品呢?

< br>


生:


想!


< br>师:


为了能成功调制一杯鸡尾酒饮品,请同学们看屏幕温馨提示:



须沿杯壁慢慢倒入,快速倒入容易冲乱分层。



师:


现在请我们的组长轻轻地把简易小天平送到指定位置,


然后领取一个量杯,


以小组


为单元调制一杯分层 鸡尾酒饮品。



学生调制蜂蜜加牛奶的分层鸡尾酒饮品。


师:


请小组长举起你们组的量杯,


请同学们互相看看,


大家调制的鸡尾酒饮品有没有出


现分层现象?调制成功的小组请把掌 声送给自己。



师:


请组长整理实验器材。



师:


刚才我们调制的鸡尾酒饮品能喝吗?



生:


不能。



师:


这是用蜂蜜和牛奶调制出来的,为什么不能喝呢?



生:


不能随便用嘴巴品尝实验品。


< /p>


师:


对!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所有仪器、材料,包括化学药品 、水、食品等等都是


实验用品,很可能含有有害成分,我们都不能直接品尝!我们想品尝 怎么办?



生:


回家用干净的蜂蜜和牛奶做!


< /p>


师:


刚才我们调制了蜂蜜加牛奶的鸡尾酒饮品一共分两层。


同学们可以用家里洁净的杯


子来调制一杯分层鸡尾酒饮品,

< p>
看看谁能调制出分三层的鸡尾酒饮品,


甚至挑战一下分七层



的“彩虹鸡尾酒”饮品。



4.


总结



师 :


通过研究,


我们发现分层鸡尾酒饮品就是根据重的液体容易沉 ,


轻的液体容易浮的


原理调制出来的。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运用到了液体轻重的知识,


请同学们留心观察。

今天


我们先研究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1.


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大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利用学生倍感新鲜的


“调制分层鸡尾酒饮品”


这一活动贯穿


教学始终:通过“提出 需求(任务驱动)、制订计划、实验探究、制作”这一教学流程来比


较不同液体的轻重,


并运用同样多的不同液体轻重不同这一原理调制分层鸡尾酒饮品。


把探


索的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问题情景中获得问题解决技能。



2.


有序培养学生制订探究计划和搜集证据 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比较蜂蜜和牛奶轻重的 实验方法


,


特别是对于实验中


“公平”


的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对比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本质,


从而为制订 探究计划和通过实


验搜集证据奠定了基础。


然后呈现一份探究计 划的示例,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计划应该包含哪


几个部分,


从而让学生对探究计划以及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有了全面的 理解,



制订探究计划、根据计划进行实验就水到渠成了。



3.


给学生提供有结构性的实验材料



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


用简易小天平比较液体的轻重,


有助于学生实验操作的开展。



师分批次收发实 验材料,


避免一次性提供实验材料过多,


学生注意力分散,


导致学生面对一


堆实验材料无从下手或玩弄实验器材的现象。


比如通过实验比较得出相同体积的蜂蜜和牛奶


的重量后,及时归还简易 小天平,再领取小量杯调制分层鸡尾酒饮品,减少干扰,提高实验


有效性。



4.


注重实验操作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细节中渗透科学素养:


小组长排队领取实验器材,


组员轻声交流,


及时记录实验


结果,汇总全班实验数 据,分析实验数据,用数据说话,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器材,强调实


验安全等等,把科学 态度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 究院附属小学杨茂杏、罗文诗执教)





第一单元



小小建筑师



1


房子的变迁



【教学分析】



本单元是技术工程单元 。


第一节课让学生走进建筑博物馆,


接触到古今中外琳琅满目的


建筑,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材以时 间为线索,


分别罗列了各时期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制造


工具,通过 比较感受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房子的变迁史,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


)了解各种工具 的作用,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教学挂图、简单的木工工具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 将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建筑博物馆,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原始馆,原始人都住在哪儿呢?



生:有些住在山洞里,有些住在树巢里。



师:对,我们把住在山洞里叫穴居,住在树上的叫巢居。



师:原始人为什么会选择住在这些地方呢?



生:可以遮风避雨,还可以躲避猛兽、毒虫的侵袭。



师:原始人是怎么搭建这些建筑的,你认识这些工具吗?它们都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


使用的工具越来


越 先进,


材料也发生了着变化。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古代馆。


看看古代馆里有哪些有特点的建


筑。你还见到过哪些古代建筑,请在小 组里交流,比比哪组知道的多。



生交流分享。



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古代建筑主要用到了哪些材料?



生:砖、瓦、木材……



师:对,古代 建筑对于木材的使用可谓是达到了极致。各种雕刻、连接方式让建筑巧夺


天工,


不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工具的进步,


特别是种类繁多的木工工具。


下面我们来一起认


识一些传统的木工工具。




师:你知道锯子是谁发明的吗?



生:鲁班。



师:这里还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呢……



师:墨斗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生:打线。



师:离开古代馆,我们准 备走近琳琅满目的现代馆。假设你是馆长,你准备安排哪些建


筑放进现代馆呢?



生讨论。



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生:候机大厅、水立方、鸟巢、悉尼歌剧院、广州电视塔……



师:


同学们举例的这些建筑都比较有现代特色。


现代的房屋,


有了巨大变革,


无论结构、


功能还是外观,


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人们采用钢 筋、


混凝土等材料,


运用现代化的工具,


建造了各式各样的建筑。


最后让我们讨论一下,


从古到今,< /p>


人类的房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它们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组织参观建筑 博物馆这一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知各个阶段人类建筑的特点,



过比较感受建筑材料和工具的变迁。


整节课以参观为线索,


设计多项讨论活动,


充分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 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评点】



组织形式多样,活动内 容丰富。特别是设计的“假如我是馆长”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 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从设计开始



【教学分析】



学生天生爱画房子。< /p>


但画画和设计还是有所区别的。


一方面我们要释放孩子的天性,< /p>



他们尽情发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按照要求和规范进行 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针对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设计 一个产品。




2

)能用绘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



3


)乐学分享,能接纳他人的观点。



【教学准备】




纸、笔、刻度尺、小狗信息卡。



【教学过程】




1


)导入语





师:同学们小时候都有过用积木搭 房子的经历吧?看来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建筑师的梦


想。不过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建筑师可不 容易,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今天这节课开始,我


们就将初步体验工程师的具体工作,


这不,


究究刚刚领养了一条小狗,


我们 一起给小狗建个


房子吧。




2


)观察:小狗信息卡



师:这是小狗的信息卡,卡上有哪些信息?你觉得哪些信息比较重要?为什么?



生:体重、体长的信息比较重要。



师:能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小狗房子的大小吗?



生:小狗还要长大,所以还要适当多留些空间。




3


)讨论:确定小狗房子的建造要求




师:下面请小组讨论一下,除了大小,还 要确定房子的哪些要求。




1


:应该开个合适的门,能自由进出,方便活动。



2


:小狗的房子放在室外,所以要能够挡风雨。




3


:小狗的房子要 具有保温隔热的性能。




4


:要给小狗的房子透光,应该安装个窗户。




5


:还要方便打扫。




4


)设计



师:明确了这些要求,接下来我们就要对小狗的房子进行设计了。通常,我们可以用画< /p>


图的方式表达我们的设计意图。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设计。



①画平面图。



②标上尺寸。




5


)反思



师:



我们的设计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你能提出更好的改进建议吗?



你觉得同学们提出的改进建议如何?



怎样完善自己的设计呢?



【教学反思】



本课初次让学生进行工 程设计,


从讨论小狗房子的实际需要出发,


明确建筑师开始工作


前,


必须调查清楚工程的用途和要求。


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并分享,


可以充分体现孩子


们的智慧。



【总结评点】


以设计小狗房子为任务驱动,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中有静有动,


小组合作


讨论,各自专注设计。教师合理地分 配时间,保证了本节课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



3


选择材料




【教学分析】



材料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


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层面上。


教材安排学


生通过实验充分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从而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目标】



1


)了解某些材料的特性。



(< /p>


2


)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3


)学会合作与分享。



【教学准备】



木板、钢筋、泡沫 塑料板、铝箔挤塑板、硬纸板、玻璃、塑料板、小刀、滴管。



【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设计了小狗房子的平面图,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给小狗造房子了吗?



你拿什么造房子呢?我们还需要考虑什么呢?



生: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



师:你平时见过的小狗的房子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有木材、有铁丝,还有瓦楞纸等等。



师:只是用一种材料就能满足我们所有的要求吗?



生:不是。




2


)计划组织



师:


所以材料选择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


要选出合适的材料,

我们必须制订一个选材


计划。



① 每


6


人一组,选出组长并进行分工。



②制订选材计划。



师:在这个选材计划中要有哪些项目呢?



1


:要有任务、要求、实施步骤。




2


:还要考虑总的预算、材料的 价格、采购地点等等。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看材料超市中都有哪些材料?



生:有木板、钢筋、泡沫塑料板、铝箔挤塑板、硬纸板、玻璃、塑料板等等。

< p>


师:你对哪种材料比较熟悉呢?




1


:我对钢筋比较熟悉,这种材料比较硬,用它做 小狗房子比较牢固,唯一的缺点是


不容易弯折。




2


:我对硬纸板比较熟悉,这种材料比较轻便,容 易塑形,但不防水,放在室外恐怕


不行。



3


:我对玻璃比较熟悉,它的透光性比较好,我觉得用它 来做窗户一定很好。




师:还有哪些 材料时同学们不太熟悉的,你们想知道它们的特性吗?



生:想。



师:


根据我们的要求选择材料,


最重要的就是来考虑材料的特性。


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


法来比较材料的特性。


< br>(


3


)实验:比较材料的特性



师:提问:你想比较材料的哪些特性?



生:硬度、防水性、透明度等等。



师:分别用哪些方法呢?请大家阅读实验方法。



师指导实验方法。



生实验并填写表格。




4


)得出结论



师:你选用的是哪种材料?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



把材料的名称标注到图纸上。



【教学反思】



关于材料的特性,生活 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但对比实验会给我们更准确的答案。



【总结评点】



通过实验明确各种材料 的性能,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地选择材料。



4


建造进行时



【教学分析】



这节课让学生动手制作 小狗房子,


可以说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制订


施工计划,避免让课堂陷入无组织状态和无头绪的忙乱之中。



【教学目标】



1


)能在教师引导下,制订简单的施工计划。


< p>


2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3


)能针对具体的 任务进行分工协作。



【教学准备】



木工尺、卷尺、锯子、美工刀、万能胶、手套、护目镜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一起考虑了房子的结构和选材。经历了这些过程,相信同学们都< /p>


了解了做个建筑工程师有多么的不简单。


估计大家也都迫不及待地 想给小狗建造房子了!



喜大家,本节课我们就可以动手了。< /p>



你们准备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如果要提高工作效率,


就要梳理施工任务。


我们以选择的铝箔挤塑板为例,


一起来制订



一份合理的施工计划吧。




2


)计划组织



师:这份施工计划应该包括哪些项目呢?



生:建造工序和人员分工。



师:建造 工序中包括备料和组装。哪位同学说一说备料有哪些工序。



生:打线、切割。



师:材料超市中有 一些工具,打线要用到什么工具?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可以用什么切割?



生:直尺、美工刀。



师:使用美工刀 等尖锐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谁能说一说怎么安全使用美工刀。



师:组装又有哪些工序?



生:涂胶、粘侧面、粘底面、粘顶面。



师:是不是选择所有的材料都是这些工序呢?



生:不是,要根据选择的材料制订合适的施工工序。



(小组合作完成施工计划。)




3


)制作



①老师示范备料和组装的工序。



②学生独立完成。(安全提示)



(< /p>


4


)表达交流



师:谁来展示你们小组的制作成果。



师:你们选用了什么材料?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设计和选材后 进行的动手制作课,


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孩子进入制作程序,


而是


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制订施工计划上,


这一步骤,


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各道工序,


极大


地提高了工 作效率。



【总结评点】


< p>
挤出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制订施工计划,却提高了动手制作的效率,事半功倍。


5


舒适的“家”



【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 一课,


要让学生知道完整的技术工程包含哪些步骤。


学生对于检


测计划的制订可以完全独立完成。对于分享和改进,可以畅所欲言。


【教学目标】




1




掌握测试的方法。




2




能在制作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3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研究。



【教学准备】



做好的小狗房子、喷水壶、尺子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小狗的房子,同学们的表现很棒。请你们说说< /p>


对自己造的房子满意吗?



师:如何评价 自己造的房子呢,这就要看我们做的房子是否符合要求。



同学们还记得最开始建造小狗房子的要求呢?谁来回忆一下。



生:应该能自由进出,方便活动;放在室外,能够挡风雨;具有保温隔热的性能;要给< /p>


小狗的房子透光;还要方便打扫。



师: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造的房子是不是符合这些要求呢?我们还有很重要的最后一个环


节,就是对小狗的房子进行检测。




2


)计划组织



师:对哪些方面进行检测呢?



生:大小、结实程度、防水、保温隔热、透光等方面。



师:


前面几节课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制订计 划的重要性,


也掌握了制订计划的基本方


法,你能不能根据检测 的项目、要求、方法和人员分工制订一个检测计划呢?小组合作,一


起来试一试。




3


)实验



师:怎样才能知道大小是否适合。




1


:可以测一测、量一量,再和小狗的大小做比较。

< p>



2


:可以让小狗钻进 去,看它能不能自由活动。



师: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结实程度呢?



生:可以用手按一按,不容易变形和松动就是结实的。



师:防水性能可以用水浇一浇,不漏水就可以。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检测单。




4


)反思



师:我们给小狗建的房子有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呢?



各小组汇报一下检测结果,提出改进的建议。



各小组修改作品。



【教学反思】



本课让学生通过检测经 历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的过程,


学生在已有制订计划的经验上完


全独立地制订检测计划并实施,有效地促进科学探究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总结评点】


在相互的检测中,发现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形成新的更积极的意见和改进措施。





第二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



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教学分析】



电已经是日常最常见的 能量形式,


所以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并不是陌生的名词。


孩子们 会知


道各种各样的电器,知道生活中处处会用到电,但这不等于孩子们就对电能有深入的 了解。


相反,


孩子们对电的感觉是神秘而神奇的。


这样的生活经验基础和对电的好奇心为本课乃至


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经验基础 和动力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道电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能 量形式,并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2.



激发学生对电的探索热情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电器调查表。



【教学过程】



1.


游戏引入



师:


从今天开始,


我们将要研究一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物。


它是什么呢?下面就


请大家根据老师提供的描述猜猜接下来 我们将要研究的主题。(课件逐句出现以下语句)



它无影无形,



却能给人们带来光明;



它走进千家万户,



它不用车载船运,



却能在金属里飞奔……



生: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 猜出来了,的确是电!电已经走进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 一种能源。


你们能想象吗?如果没有了电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


怎 样影响呢?



生:……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能想到的影响都写到一张大纸上。然后贴到黑板上。



师:从大家猜想的停电的影响可以看出什么?



生:……



师:嗯,看来停电会让我们 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果没有电,我们几乎无法生活下



去了……



2.


搜集证据



师:


电用途广泛,


但必须接入一些用电工作的机器才能实现它 的价值。


我们把用电作为


能源来工作的机器设备称为电器。


你知道哪些电器?它们都有哪些功能?它们把电转化成了


什么?请小 组合作,共同填写电器调查表。



学生分小组填写调查表之后, 再组织汇报交流,互相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



师:下面拿出你的调查表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



师:通过你们的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电器把电转化成了热、声音、光、动力等等。这些


都是常见的能量形式。通过这 些我们也可以知道,电也是一种能量。



3.


引导提出问题


< br>师:电用途如此广泛,还能变成其他各种能量,非常神奇。那么对于电,同学们还有哪

些想一探究竟的问题呢?请提出关于电的问题。



生:……



师: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关于电的问题,


这些问题将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上去探究,

< p>
同学们


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一些资料了解相关知识。这一节课就到这里 !



【教学反思】


< br>本课的主要目标就是了解电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同时通过电器的功能感悟理 解电


是一种能量。教学难度不大,教学流程比较简单。



【总结点评】



本课从猜想停电对生活 的影响入手,


让学生感受电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性。


然后又以调查


列举电器,


研究电器的功能和能量转化,


来让学生感悟电也是一种能量,


很好地帮助学生对


电的概念有 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也为他们进一步探究电的相关知识铺垫了基础,

很好地激发


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电的相关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点亮小灯泡



【教学分析】



《点亮小灯泡》


是小学科学学科传统的教学内容。


但以往的教学会满足于引导学生能够


把小灯泡点亮而停止探究的脚步而不再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原理——闭合回路。


在本次公布


的修订版课程标准中,


强调了引导学 生构建科学概念的重要性。


基于探究构建科学概念和基


于科学概 念开展科学探究已成为现在小学科学教学的主流思想。


因此,


教 材在设计这一内容


时也着重突出了


“点亮小灯泡”


之后对电路原理的探索。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对所有能够点

< br>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闭合回路。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知道开关的功能;


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闭合


回路。



2.


体验“尝试——发现”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敢于尝试,肯 于实践,乐于思考的科学


精神。



3.


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分析 概括、


得出结论的能


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和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提出问题



师:上一课通过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电是一种能量,它使用方便快捷,只要轻轻一按


开关,

< br>各种电器就能工作起来,


非常方便!


这里面到底藏着怎样 的奥秘呢?想不想一探究竟?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二、研究电路器材,为概念建构铺垫基础



(一)观察灯泡结构



师:(取出一枚小灯泡)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师:


观察一下它的外部构造,


看看它有哪几部 分组成?分别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板书:


“观察”)



师:


就这么简单的小东西也能发光?再来看看 它肚子里有什么,


它们是怎样相连的?


(出

示灯泡内部结构图)



师:


知道小 灯泡的内部结构之后,


如果让你把它连到电路中,


你准备连在它 的什么部位?



【认识灯泡的内部结构是后续学习发现和理解闭 合回路的关键。】



(二)观察电池



师:


(拿出一节电池)知道电池有什么用吗?你觉得它有什么特 殊的地方吗?(有正极


和负极)



师:知道正极和负极有什么作用吗?(向电路输送电的连接点)



师:请在电池上找出正极和负极。



三、尝试连接电路,为概念建构搜集例证



(一)布置实验任务



师:有了电池、 小灯泡,再加上一根导线,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师:老师 也相信你们一定能,不过动手之前,老师还有三点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下列

< p>


文字)



1.


不断尝试:想一想,做一做,更多地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出示板书:尝试)

< br>


2.


及时记录:把自己尝试过的连接都记录到记录纸上 ,并在能点亮的灯泡上画上光芒;


并把它画到展示纸上贴到黑板上来展示;



3.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按照以往探究的程式,实验之前必有一个较为详尽的猜想环节,并且至少要“猜出”< /p>


一个正确的猜想,才能保证后面的实验验证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笔者也尝试过这样的教学,


但多次试教显示,要让学生一下子想到连接一个闭合线路并不像我们大人所想的那么简单 。


绝大多数学生一开始都认为只要用一根导线把灯泡和电池连一下就能让灯泡亮起来。< /p>


只有在


老师的反复追问和牵引下,才有学生能够想到连接闭合线路 。显然,老师一再追问,一再牵


引的“猜想”过程就已经暗示哪个“猜想”是正确的。这 大大降低了后续实验的挑战性和趣


味性。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直接去尝试呢?尝试的过程必 然也是一个思考过程。这样连不行,


他们自然会思考换一种连接方式。只有经历过失败, 成功才会更加令人激动和鼓舞。于是,


在这个环节,我忽略了实验前的猜想环节,而是直 接布置学生去“不断尝试”。这种尝试可


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但这样做会给孩子们留下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


“在 尝试


中探索”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式,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经历之。】

< br>


(二)



分组实验,自主尝试连接电路



教师巡 视,适时提醒连接成功的小组把连接图贴到黑板上。提醒学生无论有没有成功,


都尽可能 多地去尝试更多的连接方式。



【把成功的连接方式贴到黑板上 ,其实就已经是整理实验数据的开始。】



四、整理分析数据,建构电路概念



(一)基于正例,发现规律



师:


几乎所有的小组都成功了,


下面请大家把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然后用身体语言告诉


我,你们已经完成了!



师:用


30


秒钟观察一下你们的研究成 果(示意看黑板上的连接图)!



师:有补充吗?(有补充的请把实验记录继续贴到前面来)


< /p>


师:有没有不能点亮的连接混在里面?(有争议的挑出来,待会儿再专题讨论。)



师:再看一看这些所有能点亮的连接,有什么发现吗?



师:为了能更好地发现其中的奥秘,我们一起把这些记录单整理一下吧!(出示板书:


“整理”)



师:为了表达起来更方便一些,我 们把小灯泡金属外壳所在的连接点用字母


A


来表示,

< p>
底部金属触点用字母


B


来表示。

< br>


(集体逐一观察后发现,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成功连接其实只有两种连接 方法:


1.+A-B; 2. +B-A





【此处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


处理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 习用数学符号来处理信息,


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2.


描画电路,发现“闭合回路”


< /p>


师:


为什么这样连就能点亮呢?这样连接到底形成了一个怎样的电 路呢?看来我们有必


要观察小灯泡的内部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出示板书:“分析”) (出示下图)



师:电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路线!我们一起伸出手指来描摹一下。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同学 们真聪明。原来这样连接在电池正、负极之间形成了一个从电池正极出发,经


过用电器, 再回到电池负极的闭合线路,科学上把它称作“闭合回路”。正是有了这样的闭


合回路,


电才有了流动的通路,


从而产生电流。


当电流通过用电器时,


用电器就开始工作了。



与学生共同讨论、总结,逐步把讨论结果表达成如下板书:


< /p>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完整过程。(播放电路电流动画,感悟电流概念)



【先用成功的案例来发现规律,


然后再用失败 的案例来反证。


这是这节课核心的探究思


路,也是本教学设计的 创新之处。此处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利用反例,反证概念



师: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


所有成功的连接方式都形成了闭合回路,


那么其他连接


方式,特别是没有成功的连接方式是否也存在“闭 合回路”呢?下面,我们再回过来看一下


我们刚才实验中还尝试过的其他一些连接方式, 来看一看它们有没有形成闭合回路。



选几个不同的连接方式,


逐一进行分析,


最终确认:


只有连成闭 合回路时才能点亮小灯


泡。



【此处其 实是对刚刚建立的“闭合回路”概念的一个“证伪”的过程。即利用实验中的


其他连接方 案,


特别是没有点亮小灯泡的失败连接作为反例来试图推翻


(反 证)


刚刚建立的


关于“闭合回路”的结论。如无法推翻,则进一 步确认了该结论。】



五、运用概念解决问题,检测学习成果



1.


了解开关作用,解答课堂开始提出的问题




师:


通过刚才的研究,


我们进一步确认了只有把用电器连接在电池的正负极形成闭合回


路才能让用电 器工作起来。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很少让一个用电器永远处于工作状态,


而是根据需 要时而工作,时而停止,我们有什么办法来控制电路呢?(装开关)


< br>师:


同学们真聪明,


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开关模型,


你们能分析一下它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吗?



【此处解答课堂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2.


分析电路故障,检测概念掌握情况



师:


同学们都很棒,


这么快就掌握了电 路的基本原理。


下面老师就请大家来当一回小电


工,来帮助小明 看看它的台灯可能出了什么故障?(出示下面的文字)



天黑了 ,


小明准备做作业,


可是台灯不亮了?这是怎么回事?你能利用 今天所学的知识


来推测一下可能发生了什么故障吗?



【学以致用,


这是一道开放的情境分析题,


答案 不唯一,


但都利用了本课所学的电路概


念或知识,所以也是对本 课学习效果的检测。】



六、反思学习成果,梳理探究历程



师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所学的内容。我们今天学习


知道 了哪些知识?



师:我们今天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引导学 生回顾本课的研究过程:观察、尝试、


整理、分析、总结、应用……)

< br>


【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能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论进行反 思”。


此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不仅是落实课标要求,


更是学生梳理探究思路,


学会自主探究的必


要环 节。】



课堂最后进行安全提醒:


家用 交流电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


不可直接拿来做实


验,请 注意安全!



(此案例发表于《江苏教育》

2017


年第


8


期)



3


控制电路



【教学分析】



在发现并理解了闭合回 路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设法控制电路也就成为可能。


本课将利用


这些知识和经验连接一个可以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的简单电路。


这个看似简单的实验其实作


为孩子们自主探究活动事实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学实践显示,


如果没有老师的事先讲


解或在老 师引导下的事先设计,


直接放手让孩子们盲目操作很少有人能顺利完成。


因此,



接电路之前,


先把原 理搞通,


并把自己的设想画一个简单的电路示意图显得非常必要。


这是


教会孩子在动手之前进行谨慎思考并养成


“先思后行”< /p>


习惯的需要,


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进


行简 单实验设计这一探究能力目标的重要活动。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



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探究开关的功能。



3.



培养学生制订实验方案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电池、导线、小灯泡、灯座、开关、电池盒。



2.



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3.



学生分组:

4


人一个探究小组。



【教学过程建议】



1.



聚焦问题



师:


上一课的探究让我们知道有了闭合的回路,


才会有了流动的电流,

电器就开始工作


了。


但很多时候,


我们还需要让用电器停止工作,


这时我们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连


接一个可以控制的简单电路。



2.



计划组织



师:首先我们来熟悉一下将要用到的实验器材。



逐一观察认识灯座、电池盒等器材,了解这些器材的连接方式。



师:认识了这些器材,那么准备怎样连接一个能够控制的电路呢?先请大家讨论一下,< /p>


画出连接电路图。



学生分组讨论画线路图。



师:请一个小组来展示一下……



师:大家有没有意见和建议?



生:……



3.



实验



师:


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计划中画好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实验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


接线方法,


连接 之前应先将开关处在断开位置,


连接好之后检查电路是否从正极到负极把灯


泡和开关串联在其中。


检查无误之后再闭合开关,


控 制灯泡的亮与灭,


讨论开关的工作原理。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后汇报交流。



4.



得出结论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



生:学会了连接一个可以控制的简单电路。


< br>师:今天我们使用的实验器材,也是电路中最基本的构建元素,它们分别是什么?



生:电池(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



5.



拓展活动



师:


我们还可以用这些基本的电路元件连接稍微复杂一点的电路,


比如自制一个模拟红


绿灯,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参考教材自己制作,下一课可以带过来交流……



【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电路器材连接一个可以控制的简单电路。


先熟悉器材和 设计电路


图很重要,减少了学生的盲目连接。



4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分析】



导体和绝缘体在每一个 电器上都会用到。


这也是孩子们平时所能看到的。


因此具有生活


经验基础,


本课教学所要做的把孩子们的相关生活经验加以点拨 和验证,


帮助他们建立初步


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池、导线、小灯泡、灯座、开关、电池盒、被测试材料。



【教学过程】



1.


问题情境引入



师:

< br>生活中经常需要插拔电插头,


为什么插插头时手只能拿塑料壳而不能碰金属片呢?



生:金属片导电,塑料壳不导电。



2.


事实证据



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有办法来证实一下吗?



生:把塑料连接到电路中,看灯泡是否能够亮。



师:嗯,这个办法不错,来试一试吧!



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



师:


同学们刚才其实连接了一个物体导电性能检测器,


也可以用来检测其 他物体是否能


导电。



3.


计划组织



师:


我们身边有好多材料,


它们能导电还是不能导电呢?用你 们制作的导电性能检测器


来检测一下吧!小组商量,你们准备检查哪些材料,把它填到实 验单里。



生:……



4.


分组实验



学生按照计划检测自己选择的材料的导电性。



5.


得出结论



师:汇报一下各组的实验结果。



生:……



师:


根据大家的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金属类的材料导电性比较好,


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导



体。塑料、干木条、橡胶等材料,不易导 电,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绝缘体。但老师在这里需


要提醒大家,


绝缘体在特定条件下也有可能变成导体。


比如干木头是绝缘体,


但湿木头就是


导体。所以,我们不能用湿手去插拔插头,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教学反思】



本课 教学很好地落实了本单元承担的探究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


能基 于所学知识,


进行


简单的实验设计并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首先针对问题进行的塑料导电性的研究让学生体

< br>验了实验设计的过程,


其后进行的对其他材料的研究则让学生体验了制订简单的探 究计划的


过程。



【总结点评】



本课先以研究塑料是否 导电为“先锋”,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物体导电性能检


测器”,然后再拓展研究 更多材料,使探究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很好地落实了单元的科学


探究训练目标。



5


安全用电



【教学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 课,


也是对学生日常生活意义重大的一课。


为了使学生在受到安


全教育的同时得到更好的收集资料、


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交流等能 力的训练,


教材以发动学生


进行安全用电科普宣传为任务驱动, 引导孩子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安全用电的相关知


识,并以设计宣传标语、制作手抄报 、自绘漫画等自己擅长的表达形式进行科普宣传。



【教学目标】



1.



了解安全用电相关知识,培养安全用电意识。



2.



培养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简 单的活动方案设计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科普宣传的活动能力和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师:今天上课,老师先 请大家来看一幅漫画(出示教材第


23


页上图)。



师:看了这幅漫画,我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



师:嗯,用电安全确实是我 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不注意用电安全,就会引发用电事


故,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你 们想为此做点什么吗?



生:做安全用电宣传员去向人们宣传安全用电的知识。



师:这个想法非常好,怎样才能做好安全用电宣传员呢?请小组内先商量一下。



(小组讨论如何做好安全用电宣传,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认为应该先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然后才可以去教育别 人。



生:我们可以到校区里去宣传。



生:我们认为还要先考虑好宣传的方式……


< br>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要做好安全用电宣传员,首先要学习了解关于用电安全的知识。

还要考虑宣传的方式,


以及到哪里去宣传,


向谁宣传等等。


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


制订一个安全用电宣传方案。



学生分组制订计划,制订好后作简单交流。


< br>师:


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计划,


开始我们的行动。< /p>


首先去收集安全用电的知识和资


料,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 可以供大家查阅。



学生查阅资料。



师:刚才大家学习得都很认真,来说一说自己都懂得了哪些安全用电的知识?

< p>


生:……



师:大家知 道的可真多,下面就做宣传准备吧


!


你们准备怎么宣传呢?



生:写儿歌,到校园和附近小区去朗诵、宣传



生:……



师:很好,大家着手准备吧!



……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把原本可以直 接教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很有创意,


但由于教学


现场缺少必要的网络查阅设备,教师课前的纸质资料准备要充分。



【总结点评】



本课教学把原本可以直 接教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


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


成主动学习。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1


植物资源知多少



【教学分析】



植物资源无处不在,这 也为学生调查当地有价值的植物资源提供了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



1.

< br>有计划地调查当地有价值的植物资源,如经济作物、观赏植物和珍稀植物。



2.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植物资源的分布和价 值。



【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调查计划表、调查记录表。



2.


活动场地:田野、菜园、果园等、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 p>


【教学过程】



1.


引入活动。



1


)头脑风暴



师:同学们,植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家对植物资源的了解有多少呢?



生:我觉得洛阳牡丹很好看。



生:教室里的桌子是用树木制成的。



生:妈妈告诉我,红豆杉快灭绝了。



生:我家旁边的花卉基地有很多珍奇植物品种。



……



师:同学们对植物资源的了解可 真不少,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会发现,植物资源同我


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大家知道植 物资源是怎么分类的吗?




1


)视频展示。植物资源的分类:人们把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称作经济作


物,比如棉花、油菜、蓖麻等。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称为观赏植物,如牡丹、玫瑰等。那些

< p>
稀少而又珍贵的植物叫珍稀植物


,


如水杉、银杏等 。




师:那么我们刚刚讨论中,洛阳牡丹属于(



)资源?教室的桌子属于(




资源?红豆杉属于(



)资源?



2.


调查家乡有哪些植物资源,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价值。



1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植物资源众多,大家知道它 们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


价值吗?需要我们课下进行实地调查,那么调查之前我们需要 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

< p>
)小组共同商议制订调查计划表和调查记录表。





3


)组织进行实际调查,并做好调查 记录,这个环节可以课下进行。



3.


课上整理信息,


整理我们的调查记录表,


汇总各小组的调查结果 ,


并对我们调查到的


植物资源进行分类。



4.


反思评价:整理我们的调查资料,有什么发现?



小组内交流,选小组内成员到台上展示自己的调查资料并解说。



5.


得出结论:我们周围通常生长着许多有价值的植物,它们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在于调查当地有价值的植物资源,


如经济作物、


观赏植物和珍稀植物。


从而


得出结论“我们 周围通常生长着许多有价值的植物,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实地


调查中,


之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引导学生课上商量好活动计划,

< p>
设计好调查记录表非常重


要。



【总结点评】



如何训练学生的表达交 流能力也是这节课的训练重点,


学生表达交流能力弱的原因有两


种,一种是无话可说,一种是随口乱说。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比较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


间,


让学生思考后表达。


而且重视小组合作交流,

< p>
上台展示的同学是展示小组内成员的共同


意见,所以交流非常好。



2



播下希望的种子



【教学分析】



种植植物以及探究种子、根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



【教学目标】



1.

< br>通过实验、观察与记录,认识植物种子到幼芽的变化,并描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2.


培养收集数据的能力,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1 .


材料准备:各种各样植物的种子,植物种植工具。



2.


活动场地:校园农场、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


观察认识种子


< br>(


1


)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


课前让大家准备好一些植物的种子,< /p>


现在让我们用多种感官来观察一下这


些种子。比较它们的颜色、大 小和形状。



学生分组观察小组内准备的蚕豆、花生、凤仙花、 黄瓜等植物的种子。




2

< p>
)动手解剖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内部结构。



(以蚕豆种子为主要解剖对象,解剖前教师进行适当指导,解剖后组织讨论交流。)




师:谁来描述一下种子的内部构造?



生:种子最外面有皮,皮上还有个小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种子外面的皮可以很好地保护它。



生:种子内部有小芽。



师:


(结合多媒体讲解)这个小芽叫做胚,分为胚根、胚芽和子叶,以后会萌发成植物


的幼苗。



生:种子还剩下大部分,白白的、嫩嫩的,用劲可以捏出水来。



师:这部分为植物的萌发提供营养。



2.


活动:播下希望的种子



指导学生播种种子。


可以参照教材指导进行播种,


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或学生的喜


好,自己选择不同的种子或不同的植物,采用不同 的种植方式进行栽种。



3.


事实证据 :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和观察记录



师:


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小种子就会在不久的将来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植物了。


它什么时


候会长出来呢?这就需要我们每天都去关注它,观察它,为它记好成长 日记。想一想,在小


苗成长记录本上,我们可以记录哪些内容呢?



生:写明日期,记录它的生长变化……



生:我准备把它的样子画出来……



师 :


嗯,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表格来进行记录。

< br>以后我们就要认真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


用不同的形式及时记录它生长变化的情况 。


例如从芽出土开始,


每隔几天测量一次幼苗的高


度,记录它的生长变化。我们可以用文字或数字记录它的变化,也可以用图画来表示,你们

< p>
能坚持做到吗?



生:能!



4.


迁移应用:观察水培植物



师:同学们,植物不一定要在土壤里才能发芽、生长,利用营养液也可以种植出水培植


物来。观察水培植物的根,描述一下它的形态特点。


< br>师:


老师在水培植物的营养液上加了一层油,


经过几天,


大家观察一下液面位置的变化。


想一想,水到哪里去了?



生:水被根吸收了。


师总结:根有帮助植物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际上,水中会有很多的营养物质,根在吸收


水分的同时还会吸收营养供给植物。


所以,


种子和根具有帮助 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



植物的重要器官。



5.


拓展延伸


< p>
同学们,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需要 我们坚持养护好我们种植的植物,



且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




【教学反思】



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是生命就要生长发育,


而生长发育是需要时间的。< /p>



瓜等常见的植物完成一个生命周期,


最 短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是难以拿出专


门的时间上 好这一单元内容的。


实际上课时既可将本单元的种植、


观察、< /p>


记录活动与课堂上


的实验等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必要时也可将本单元的内容适当分散在其他单元的教


学之中,化时间的零 散性为探究过程和知识结构上的完整性。



3


茁壮成长



【教学分析】



探究植物的茎、叶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



【教学目标】



1.

< br>坚持观察、


实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探究植物的茎、


叶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


存的功能。



2.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1.

< br>材料准备:茁壮成长的植物样本、植物成长日记。



2.


活动场地:校园农场、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师:


我们的黄瓜苗又长高了。


除了土壤中的根,


黄瓜苗还有哪些器 官?仔细观察这些器


官,并描述给同学们听。



生:我们小组的黄瓜苗长到了


8


厘米,一共新长了


6


片叶子。



生:我发现黄瓜苗从出土到现在的


8


厘米,中间的茎越来越粗。



生:我发现黄瓜的叶子都是平铺开来,没有重叠的。



……



2.


研究茎的作用



师:


刚才大家观察了植物的叶子、


茎等器官。


那么这些器 官有什么作用呢?有谁知道的?



生:……



师:大家说得对不对呢?我 们下面设计个实验来研究一下植物茎的作用。



指导学生制作茎的作用实验装置。



师 :


这个实验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效果。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你 们这一周来记录的观


察日记吧!



3.


整理信息




1


)交流观察日记,整理数据,用统计图描述植物的生长过 程




师: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向大家 展示一下你们小组记录的小苗成长日记。



师:下面老师教大家 用统计图来表示小苗生长的情况……(指导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


描述小苗的生长。)< /p>



师:统计图画好了,你觉得它有什么优点?



生:能一眼看出小苗在哪一天长到多高……


< br>(


1


)指导下阶段的观察



师:嗯,你们真聪明,


“统计图”可以统计叶片生长情况,也可以统 计一定时间内开放


的花朵、


结出果实的数目,

< br>还可以较为准确地统计出一个果实的生长速度。


以后你们每次观

< br>察完就可以直接在这张图上画上点连上线……大家一定要坚持哟!



4.


得出结论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刚才做的实验。我们将芹菜横切和竖切,仔细观察,你会


发现什么?为什么?注意:刀片很锋利,一定安全使用。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后交流。



生:我们 小组纵切芹菜发现茎里有许多细小的丝,都变成了红颜色。



生 :我们小组是横切的,我们发现芹菜有很多小孔,小孔都变成了红色。



师:


(总结)刚才我们发现的植物茎内有许多“导管”,它们能够把根吸收的水 分和营


养输送到植物的叶等器官里。


所以,

茎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


是植物的重要器


官。



4


开放的花朵



【教学分析】



探究植物的花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



【教学目标】



1

.


坚持观察、


实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探究植物的花的结构以及帮助植物维持自身


生存的功能。



2


.


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等实例 。



3.


学会搜集证据,


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


观点。



【教学准备】



1.

< br>材料准备:茁壮成长的植物样本、植物成长日记。



2.


活动场地:校园农场、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



观察、解剖黄瓜的花朵



师:同学们, 小苗苗开花了,这是我们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仔细观察它们,我们有什


么发现?




生:我发现黄瓜又长高了,叶子更多了, 茎更长了,而且开花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黄瓜花都长得一样吗?



生:


不一样的,


有的黄瓜花底下有个毛茸茸的小黄瓜,


而有的柄很长很细,


没有小黄瓜。



生:花朵里面也不太一样。



师:同学 们,黄瓜的花是不太一样的,大家发现了,花底下有个毛茸茸的小黄瓜的花是


雌花,


而没有小黄瓜的是雄花。


那大家可以猜想一下,

哪种花会结出果实呢?怎样验证我们


的猜想呢?



师:解剖黄瓜的一朵雌花、一朵雄花,把解剖的花的部分有序摆放在白纸上,然后比较

< p>
它们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解剖花朵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非常细心。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后组织交流。



生: 花瓣差不多相同;雌花内的花蕊是分瓣的,有好几瓣;底下有小黄瓜。雄花的花蕊


不分瓣 ;底下没有小黄瓜……



学生回答后,


教师结合多媒体图片作总结性讲解:


黄瓜的雌花内有雌蕊,


雄花 内有雄蕊。



2.


观察、解剖更多植物的花朵



师:同学们,不同的植物,花的形态有很大的差别。美丽的鲜花都有艳丽的花瓣,除此


之外,雌花和雄花还有很大的差别,如黄瓜,雌花内有雌蕊,雄花内有雄蕊。更多的花朵内


则是雌蕊和雄蕊的统一体。



让我们解剖更多植物的花朵,比较它们雌花和雄花的不同。


< /p>


分组解剖油菜花、桃花的花朵,填表,认识花的构造,并与黄瓜花比较不同。












(学生观察后组织交流。)



生:油菜花、桃花的花朵和黄瓜花不同。


(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总结得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区别。并且参考多媒体图片指出,


雌蕊底部膨大的部分是子房,里面的胚珠受精长成能够发育出新生命的种子。)



4.


阅读:花的作用




1


)花是一些植物的重要生殖器官,担负着繁殖后代 的重任。花的雄蕊会产生花粉,


黄瓜花








油菜花



桃花



花瓣(几瓣)



有无花萼



雌蕊(有无、几枚)



雄蕊(有无、几枚)












这些花粉传到雌蕊上,雌蕊底部的胚珠受精长成能够发育出新生命的种子。在这个过程中,< /p>


风和昆虫是很多植物传播花粉的“媒介”。而花朵艳丽的颜色及散发出的芳香,则是吸引昆


虫前来传粉的诱因。




2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或者事物帮助传粉的例子?



师补充:虫媒花和风媒花。



5.


得出结论



师:


花是一些植物的重要生殖器官,


担负着繁殖后代的重任。


所以花具有帮助植物维持


自身生存的功能。


5


硕果累累



【教学分析】



探究植物的果实、种子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



【教学目标】



1

.


坚持观察、


实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探究植物的果实、


种子的结构以及帮助植物


维持自身生 存的功能。



2


.

用各阶段照片、


简笔画、


记录表来描述黄瓜的一生通常会经 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



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3


.


列举植物传 播种子等实例。



4.


学会搜集证据,


能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乐于表达、


讲述自己的


观点。



【教学准备】



1.

< br>材料准备:茁壮成长的植物样本、植物成长日记。



2.


活动场地:校园农场、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建议】



1.



激趣导入



师:我们种植的黄瓜都结出果实了吗?黄瓜果实是什么样子的?



生:黄瓜是绿色的表皮,上面有小刺。



生:黄瓜顶上还有小黄花没落。



师:那大家想不想知道黄瓜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


活动




1


)解剖黄瓜果实,探究果实和种子的作用


师:让我们剖开一只成熟的黄瓜,观察果实的内部结构,成熟的黄瓜里藏着种子。 估算


一个成熟的黄瓜里有多少粒种子,我们种下的一粒种子又能长出多少粒种子。



生活动后估算种子并交流。



师总结果实和种子的作用。





2


)种子的传播



师:


种子只有传播到更广阔的空间里,


才能长出更多的新植株。


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


收集资料并和同 学交流。



生看课本“小伞兵”“小刺猬”“小子弹”“漂流者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种子的形态


和特点。列举植物传播种子等实例。

< br>


师总结: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多种多样,


植物种子的形态起了很大作用,


动物也帮了大


忙。< /p>



3.


处理信息:黄瓜的一生



师:


黄瓜收获了果实,


回顾一下,


黄瓜经过了哪些过程?你能用擅长的方式描述黄瓜的


一生吗?可以用各阶段的 照片、简笔画、记录表等方式来描述。



生描述、展示。



师总结:黄瓜的一生 经历了从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6


植物种植交流会



【教学分析】



本课设计植物的繁殖分 为有性繁殖(靠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根、茎、叶繁殖)。植


物通常有从生到死的生命 过程。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但 有


的植物则可以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大部分开花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 实和


种子六大器官。



【教学目标】



1.

< br>通过收集资料,


探究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但有的植


物则可以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大部分开花植物都有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六大器官。



2.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1.

< br>材料准备:植物种植交流会展示用品(植物样本、展板海报等)。



2.


活动场地:校园农场、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室。



【教学过程】



1.


计划组织



师:同学们,这次种植植物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我们开个展示会吧!现在很多同学已经


准备好了,我们先来问问准备好的同学们用什么方式来展示?



生:我们可以用展板来展示黄瓜各个阶段的照片。


< p>
生:


再配上文字,也可以用科学小报的形式。



生:我们小组准备分享其他植物的繁殖方式。



师:嗯,准备的材料可真不少,你们可以把展示的方式表达得更清楚,让同学们听的更

< br>


明白吗?



学生根据计划准备植物种植交流会。



2.


表达交流:植物种植的科学交流会开始啦!



师:


同学们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把资料 汇总后再在全班交流。


交流完成的


同学可以用画星星的方式记录 小组同学的表现。



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同时给小组同学画星星。



主持人(老师担任):现在有请探探小组的同学来展示总结自己小组的黄瓜种植经验。

< p>


现在有请某某小组的来展示总结自己小组的黄瓜种植经验。



现在有请某某小组的来展示总结自己小组的番茄种植经验。



现在有请某某小组的来展示总结自己小组的长寿花种植经验。



现在有请某某小组的来展示总结自己小组的多肉植物种植经验。



师:同学们在种植过程中,还有哪些重要的发现?。



生:


我发现原来植物不一定用种子来繁殖!


长寿 花还可以用茎来扦插,


多肉植物可以用


叶来繁殖,真是太神奇了 !



生:长寿花茎经历了生根、长新叶、开花的过程。



生:我还知道柳树、月季可以插枝成活,我就见过我奶奶种过。



生:我知道吊兰可以分株种植,它底下有大量膨大的根。



3.


得出结论



师: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过程和收集到的资料我们知道,


大部分 绿色开花植物通过产生足


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但有的植物则可以通过根、茎、叶等来繁 殖后代。我们还知道了大部


分开花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教学反思】



在本课我们别出心裁地举办了科学交流会,既达成了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科的科学素


养。


在这个过程中前期的种植活动和植物观察日记特别重要。


这对培 养学生搜集证据的科学


素养十分重要,


这也是决定第

< p>
6


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前期我鼓励孩子通过询问 老师、


家长、


查阅资料等办法收集素材,然后通过图片、实物、 图画、调查表、资料、科学小报等形式进


行展示交流。



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


对学生要求不拘泥于一种植物的交流,


而是允许不同植物的多种


多样的繁殖方式的交流,使本课得出的结论更为 全面可靠。



【总结点评】



培养学生搜集证据的科学素养十分重要,


而搜集证据后的处理信息、


表达交流也十分重


要。


本课教师善于鼓励孩 子,


善于用多种方式评价孩子,


例如通过画星星来进行小组内评 价、


教师评价,这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激励方式。




第四单元



土壤,生命的家园



1



生机勃勃的土壤



【教学分析】



“土壤”


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是一切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它与大气、


水、


生物和岩石共同组成了“地球家园” 。本课从“寻找土壤”开始,引领学生运用简单的工具


挖一挖、翻一翻,和土壤亲密接触 ,在接触中自然发现土壤中的物体,有的“会动”,有的


“不会动”,进而在比较中理解 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之后的调查“哪里还有土壤”经历,


则拓宽学生对土壤的认知,皑 皑的白雪下,高耸的山脊,和缓的丘陵,无垠的平原,地球陆


地表面几乎都有土壤,


土壤中则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


意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建立


“地球家


园”的概念。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土壤中生长着小草、大树、蚂蚁、蜗牛等植


物和动物,能较为容易地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拥有朴素的“生命”认知,部分学生还会用列


举的方式简单描述生物的特点,


例如蚂蚁和蜗牛都会动,


是动 物,


但尚不能从动物和植物两


个类别上去概括生物的特点,


且缺乏使用规范、


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

在对于土壤本


身的认知上,学生往往会以为土壤仅存在农田里、公园里或者山坡上, 而道路下、房子下等


等被覆盖的陆地表面则没有土壤,


还有学生 会认为建筑用的沙子也是土壤,


这些都需要教师


在教学时予以恰 当的引导。



【教学目标】



1.



会使用文字、图画等方法描述土壤中物体的特点。



2.



能利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特征。



3.



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知道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



【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学校附近的土壤、手 套、小棍子、小铲子、放大镜、塑料袋等;自己或


家人出去旅游的照片

< br>3-4


张。



2.



活动场地:学校的花园或学校附近的田地。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师:(出示蚯蚓或蚯蚓 图片)


有同学认识它吗?它的家在哪儿?



生:蚯蚓,它的家在土里。



师:哦, 我们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它的家里还会有别的成员吗?谁来说一说,土里可能


还会有什么 ?




生:有石头、有落叶。



生:蚂蚁、小草……



师:哇,土里有 这么多成员啊,看来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蚯


蚓的家进行考察和 研究。


(板书课题:生机勃勃的土壤)



二、寻找土壤



师:要研究土壤,首先 应该找到土壤。在我们身边,哪里可以找到土壤?



生:花坛里、农田里、草丛里……



师 :


在校园里我们能不能找到呢?接下来,


我们就要一起到校园里 找找看,


实地观察土


壤,然后采集土壤带回教室里进一步观察。



出示活动要求,课本第


39


页:



1.


不要直接触 摸不认识的物体,也不要伤害土壤中的动植物!



2.


使用工具要小心,活动时戴上手套,活动结束之后要洗手。


< p>
3.


把在土壤中看到的物体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第


10


页。



师:在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生:要仔细观察,认真辨认土壤中的物体。


< br>生:观察要有顺序,不能到处跑,一个地方观察完了再到下一个地点。



师小结:


嗯,


要有顺序地认真观察。

< p>
我们可能还需要采集一部分土壤带回教室里进一步


观察,怎么采集土壤呢?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师:


(示范)< /p>


先戴上手套,用小棍子、小铲子挖掘泥土,之后用塑料袋将泥土封装。


师:


观察、


记录是科学研究的关 键步骤。


在观察过程中,


哪些发现是我们要记录的内容?



生:发现地点、发现的物体名称……



师:可如果观察过程中有不认识的物体,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问老师、画下来……



小师结:< /p>


有些物体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尤其是我们不认识的物体,


我们更不能轻易


触碰。我们可以画出它的样子,也可以用文字描述它 的大小、形状等。对于比较小的物体,


可以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室外观察活动。



三、表达交流



师:我们在哪里发现了土壤?土壤中都有哪些物体?



生:我们在花坛里发现了落叶、小草和月季花,还有石头和沙子。



师:嗯,如果我们要给这些物体分类,我们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生:落叶、小草和月季花是一类,都是植物,石头、沙子是一类。



(板书:落叶、小草、月季花;



石头、沙子)




师:其他同学认为这种分类方法如何?



生:小草和月季花是一类,都是植物,石头、沙子是一类,落叶应该是单独一类。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落叶曾经是植物,现在不是。



师 :这是你的看法,有的同学同意,有的在摇头,这样我们先记录下来,看看等会能不


能确 认。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我们在花盆里发现了土壤,土壤 中有蚂蚁、草根、落下的树叶。我们分成了两类,


蚂蚁是一类,草根和落叶是一类,因为 蚂蚁是动物,草根和落叶是植物。



(板书:蚂蚁、草根)




:


我们是在花园里找到的土壤,土 壤里有树叶、小草,还有一小块废纸。我们分成了


两类,一类是植物,一类是垃圾。植物 不会污染环境,垃圾会污染环境。



师:嗯,从会不会污染环境方面进行了分类。



(板书:小草、塑料袋、废纸)



师:


同学们在校园的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土壤,


也用不同的方法把我们 发现的物体进行了


分类。看一看,大家的分类其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br>


生:都有动物、植物。



四、得出结论



师:想一想,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生:它们都会动?



师:动指的是?位置的移动?植物也会移动吗?



生:……



师:


(出示一张蚂蚁、


月季花不同阶段的生长照片,


一个石头的照 片)


看一看,


想一想,


你有什么发现?



生:蚂蚁、月季花,它们都会生长,而石头不能。


< p>
师:蚁后会产卵,这些卵会发育成小蚂蚁,也是就蚂蚁的后代。月季花一开始只有三四


片叶子,


后来叶子越来越多,


还开出了花,


你还见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这说明动物和植物


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小猫会慢慢长大,小草会慢慢长高,说明动物和植物都会长大 。



师:我们也可以用都“能成长”来描述,

< br>(板书:能成长),


那小猫、小草又从哪里来


呢?想一想 ,这又说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会生宝宝。



师:用生宝宝来形 容小草不太合适,我们可以用“繁殖”来描述。


(板书:会繁殖)



师:


动物、


植物还有哪些共同特点 呢?我们来看一段科学家研究的视频,


看看你又有什


么发现?< /p>


(播放动植物在不利环境下生长受影响甚至死亡的视频)




生:动植物都会死亡。


< p>
师:在视频中,小鱼死亡是因为什么?庄稼都倒下来又是为什么?



生:都是因为环境不适合。



师:


动植物在不适合它生存的环境里可能会失去生命。


我们把像动物和植 物这样有生命


的,需要一定生存环境、能成长、会繁殖的物体,称为生物。相对应的,没 有生命的物体就


称为非生物。



(板书: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生物、非生物)



师:


刚才同学们在土壤当中发现了落叶,


想一想,< /p>


落叶属于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非生物,它已经不能生长了。



师 :理由非常充分。落叶曾经是植物的一部分,但它现在已经枯萎、不能生长了,所以


它现 在不是生物了。



五、调查



师:今天,同学们在校园的花坛、后院都发现了土壤。其实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上还有很

< p>
多地方都覆盖着土壤,


生活着数量众多的生物,


现 在拿出我们准备好的以往旅游的照片,



小组同学一起说说,你 去的这个地方是哪里?有没有发现土壤?



小组讨论交流。



师小结:

< p>
地球的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土壤。


土壤孕育了生机勃勃的植物,


植物又供


养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


【教学反思】



本课的关键知识是“描述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



知道陆


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为达成这些目标,设计 并开展了实地调查、分析


比较、辩论、照片观察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尤其是在室外观察中,学生


兴趣点很高,发现也很精彩,虽然辛苦,却也快乐。但在实施 过程中,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引


导作用,控制好时间节奏,同时强调安全与卫生习惯,同时 还应结合具体实际,做好生命教


育。



【总结点评】



在课程标准中,


“描述”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了解水平,具体可以理解为再认或回忆


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因此,本课在“描述生


物特征”时,通过对蚂蚁、月季花不同阶段,石头的不同时期对比,以及对“落叶是否是生

物”的讨论,大量事实的列举,较好地突破了难点。但在记录的方法和有关内容的交流上,

< br>略显薄弱。



2


土壤的成分




【教学分析】


本课着重解决“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这一问题。由上节课土壤中的动植物引入,思考


动植物能在土壤中生存的原因,


并由此进行合理猜想,


土壤可 能有水分、


空气等动植物生存


必需的条件。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针对之前的猜想假设展开的一系列制订计划与搜集证据的观


察探究 活动。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把土壤放水中”观察“有无气泡出现”,


研究 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


通过捻一捻、


筛一筛、

< br>加水搅拌后静置等方法观察土壤还含有哪


些成分,


在充分 观察的基础上,


概括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同时教材还通过资料 阅读这一搜


集证据的途径,对土壤中的腐殖质进行适当的补充,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对于“土壤中有什么”这一问题,多数学生会直接联想到在土 壤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而对其基本的物质组成则很少去思考和观察。

< br>但又由于此阶段学生的逐渐向推理性认知迈进


的认知特点,


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猜出土壤中可能含有水分和空气。


在制订计划时,

< br>容易对材


料的准备、


对步骤的设计等问题产生兴趣,


而忽略对观察内容的思考,


缺乏将自己的猜想假

设与观察内容建立关联的思维意识。



【教学目标】



1.



能依据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生存 条件,对土壤成分进行合理猜想。



2.



结合自己的猜想,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工具进行验证。



3.



能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及资料,总结描述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



白纸、新鲜的土壤、放 大镜、牙签、杯子、筷子、带盖的空饮料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 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土壤中生活着很多的生物,还有许多的非生


物。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 吗?



生:生物有小草、蒲公英,还有蚂蚁、蚯蚓,非生物有石 头、废纸等等。



师:


同学们对生物和 非生物的区分掌握的非常好。


请同学们想一想,


为什么动物和植 物


能生活在土壤里?土壤中含有什么生物生存必须的条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研究土 壤


成分的秘密。


(板书课题:土壤的成分)


二、猜想假设



师:想一想,为 了能够维持动物和植物的生存,土壤中可能含有哪些成分?



生:空气。



师:为什么?



生:土壤中有动物生存 ,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所以土壤中可能有空气。



师:除空气外,还有其他的成分吗?



生:土壤中可能还有水、营养


.....



(板书:水、空气)



师:同学们依据原来学过的知识,合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非常棒。但科学不能仅停


留在猜想假设上,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



三、计划组织



师:如何证明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呢?



师:回忆下,我们原来学习过的“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看看会不会给你一些启发?



生:把土壤放入水中,看有没有气泡,有气泡说明有空气在里面。



师: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生:水、土壤。



师:实验时我们应该 重点观察什么内容?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生:观察有没有气泡出现,有的话就能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生:注意卫生。



师:


为了更清楚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老师建议放一个土块进去,

< br>而且最好保持杯子稳


定不动,不要去搅拌或者摇晃杯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生:不然的话会看不到气泡。



师:对,如果空气比较少,它可能特别快地被水挤出来,或者气泡特别小,摇晃或搅拌


都会影响观察。



师:


针对土壤的成分,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猜测,


接下来请同 学们依据之前有关土


壤成分的猜测,分小组讨论制订土壤成分研究计划。重点讨论:


1.


验证或观察的方法;


2.



要用到什么材料;


3.


重 点观察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制订观察方案。



师:倾听 别人的想法有助于完善我们的实验。怎么能证明土壤中有水呢?



生:手捏一捏,感觉到湿的就证明土壤里有水。



生:用纸巾包住土壤捏一捏,观察纸巾会不会湿。


< p>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出示装有泥土的封闭塑料瓶)

< br>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瓶子放到阳光下,如果土壤中含有水分,会怎样?



生:瓶子里会出现小水珠。



师:老师现在把它放到室外的走廊上,等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去观察,看看是不是和


我们想象的一样。



师:


使用 多种材料、


通过多种思路和方法来研究,


能帮助我们搜集到更多 的事实和证据。


其实,观察土壤还有许多方法,比如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或用手捻一 捻,观察组成土壤


的颗粒。


由于实验比较多,

< br>且有些观察的时间会比较长。


谁来为我们安排一个比较合理的实

< br>验顺序?



生:先验证土壤是不是含有空气或水,再观察土壤颗粒。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30 00:4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88254.html

大象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