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的特征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是否透明、气味、味道等特征
2
、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定计划。
学习重点:
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水的特征。
学习难点:
学生对水的颜色和是否透明的判定。
学具准备:
一杯干净的水和
5
个透明瓶子
(分别装有水、
盐水、
牛奶、
糖水、
醋)
p>
,
在瓶子上标上编号(瓶子里所装的物质是干净卫生可品尝的);各
色
卡纸。
21
世纪教育网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看我今天带来的宝贝,看到这些东西你有什么想说
的想问的,都可以
举手说出来,问出来。
生:……
生: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师:这里
面有水、盐水、牛奶、糖水、醋。因为老师的粗心大意把标
签弄没了。
< br>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指出其中的牛奶和醋。
教
师引导学生说出
牛奶和醋与其它三瓶颜色的区别。)
生:剩下的三瓶中肯定有一瓶是水。
师追问:那哪一瓶是水?
生:不知道。
师:那要想找到其中的水,用什么办法?
生:……
(引导学生要找出水就要先知道水的特征)
二、制定研究计划
1
、师: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征?
生:水会流动,用手抓不住等等。(师表示他们很有生活经验)
2
、师:那你们还想知道水的哪些特征?
生:颜色、是否透明,气味,味道等。
师追问:
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
你准备用哪些感官来
判断水的这些特
征?
(用“
_______
可以用
_________<
/p>
”的句式回答)
生:颜色、是否透明
可以用眼睛去看,气味可以用鼻子去问,味道可
以用舌头尝
。
3
、根
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完成“水的特征”研究计划表。
三、观察
(一)
< br>师:
我们已经制定研究计划,
现在小组合作按照计划进行
观察,
并且把每一项的观察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21
教育网
师特别提醒:用舌头品尝物品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二)小组合作观察,交流汇报。
1
、师:水是什么颜色的?
生可能受白开水,凉白开的影响,认为水是白色的。老师可以引导用
水
和牛奶做比较,水和牛奶的颜色不一样,而牛奶是白色的,水是没
有颜色的。
2
< br>、师:大家都认为水是透明的,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生:把手放杯子后面,透过水和杯子能清楚的看到手。
生:把笔帽放在水里能清楚的看到笔帽。
这样可以通过从水的后面,里面两个方位来证明水是透明的。
活动:教师拿出彩色卡纸放在瓶子后面,变换卡纸的颜色,让学生观
察
水
的
颜
色
的
变
化
,<
/p>
再
一
次
证
明
水
是
没
有
颜
色
、
透
明
的。
< br>21
·
cn
·
< br>jy
·
com
3
、师:请同学们再闻一下面前的水,它有什么气味?
生:没有气味。
师:在你们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两种不同的闻法,哪一种更科
学?
师介绍正确的闻法
----
扇闻法,并且让学生用正确的闻法再闻一次。
4<
/p>
、师:刚刚大家已经尝过你们面前的水了,那水是什么味道?
生:没有味道。
5
、师小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
(板书)<
/p>
四、活动
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特征,
你们能找出除了牛奶和醋剩下
的三瓶
液体中的水吗?
小组合作用
看
----
闻
----
尝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汇报结果。
生:剩下的
三瓶都是透明的,都没有气味。
1
号有点甜,
3
号没有味道,
5
号有
点咸。只有三号完全符合水的特征,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
有味道,所以
3
号就是我们要找的水。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在本节
课中研究了水的特征,知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
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
p>
也发现了制定观察计划,可以让我们的观
察更全面,更细致,更具体
。
2
水和盐的故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什么是溶解。
2.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能按计划进行实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
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
教学准备
材料:烧杯,盐,水
场地: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盐是我们生
活中的必需品,基本上每餐都会吃到盐,但
是在战争时期,敌人却限制了红军买盐,而红
军为了能买到盐,并且
能顺利通过敌人的关卡将盐送给前方的战士,
于是,
小红军就想了一
个奇妙方法,最终把盐送到了军营。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漫画,看看
小红军是怎样巧送盐的。(板书课题:水和盐的故事)<
/p>
二、阅读漫画提问
师:请大家认真看漫画,并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
看漫画)
生:我看到小红军在思考。
<
/p>
生:
我先看到小红军把盐倒进装有水的锅里去了,
然后看到小红军穿
着湿漉漉的衣服过关卡,没看到盐去哪里啦。
21
世纪教育网
生:他的盐化到水里啦,衣服是被盐水泡过的,所以他就穿着湿漉漉
的衣
服过了关卡,同时也把盐带过关啦。
师:同学们对小红军的巧妙送盐是不是很好奇呀?
生
:
是。
师:好奇就好啦,
好奇心是科学探究的动力,学习科学就得要有
好奇
心,好奇才能让我们去探究,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就让我们
一起来试一试,盐真的化到水里了吗?
三、制定计划
< br>师:我们一起来按计划进行实验吧。这样会使实验更容易完成。请
大家翻开书本第
10
页制定计划部分,把“把盐‘化’到水里”研究
计划读一遍,
并说说我们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
么?………除了这些步骤,还有没有需要注意的事项?
生:
第一步先倒一杯水,
然后再取一小勺盐放进水
里,
接着进行观察。
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生:倒水和倒盐时要小心,不要将盐和水撒到杯子外面。
<
/p>
师:
还应该注意不要打翻杯子,避免被玻璃划伤。
(引入安全知识)
师:
我
们要怎样才能知道放入烧杯中的盐去了哪里呢?是不是真的化
到水里啦。
生:
在水中倒入盐后要仔细观察,
盯着盐看,
就知道盐到哪里去啦。
生:我们会看到盐会慢慢变少,最后消失就是化到水里啦。
<
/p>
师:
在实验过程中最好只倒入一小勺盐到装有水的烧杯里,
这样可以
让我们更快更清楚的看到盐的变化,
而剩下的盐刚好可以和水里的盐
对比,看看是不是真的变化啦。
师:现在我们就可以用实验来证明我们所说的,盐是否化到水里。
四、进行实验
师:学生领取
材料后按计划进行实验,每完成一步,就在计划表上对
应栏打“√”。
< br>(学生进行实验并且仔细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实验及
记录)
21
教育网
师:
我发现有的小组不小心把盐放多了,
最后剩下一点盐一
直在水里,
这时我们可以再加点水进去试试,看能不能都化完。
(实验结
束)
21
·
cn
·
jy
·
com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观察到的盐在水里时怎样变化的。
生:盐是慢慢变小、变少,最后不见啦。
师:那盐是去哪儿了呢?
生:化到水里去了。
五、得出结论
师:
我们观察到盐是化到水里看不见的,
我们也把这种现象称为盐溶
解在水里看不见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盐都能化在我们的这杯水里,
盐
多了也不能全部溶解,
所以,
可以说是一定量的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
里看不见了。(板书:一定量的盐溶解在一定
量的水里看不见
了)
师:现在你们知道小红军是怎样把盐带过关的吗?
生:小红军把盐溶解到水里,再把衣服浸泡到盐水里,穿着浸泡了盐
水的
衣服过关的。
师:你们真棒,和小红军一样的聪明,给自己鼓鼓掌吧。
六、总结
对于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生:我知道盐能溶解到水里。
师:
准确的说,一定量的盐能溶解到一定量的水里。进行实验时,我
们
要
按
计
划
一
步
一
步
的
p>
进
行
实
验
,
这
样
实
验
就
更
容
< br>易
进
行。
七、作业布置
通过今天的学习,<
/p>
我们知道了盐能溶解到水里。
请同学们回家后仔细
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能溶解到水里,把它记录下来,
下次课我们
一起讨论。
板书设计
水和盐的故事
步骤:
1.
倒一杯水
2.
取一小勺盐,放进水里
3.
进行观察
r
ó
ng
ji
ě
溶
解
一定量的盐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看不见了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带着问题看漫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是一年级的学
生,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暂,
在探究过程中,
需要老师适时恰当的引导,
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序的进行探究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
我一步一步的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猜想,做出计划,进行实验,最终得出结论的探
究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对学生的引导过程中,同时也
加
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
步的提升。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的概念理解有较大难度,
于是我在教学过程
中就告诉学生,
他们看到的像盐这样化在水里看不
见的现象就是
溶解,并没有对溶解作过多的解释。
3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大象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水能溶解什么》
二、教学目标:
1
、
通过实
验、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物质能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p>
2
、通过“提出问题
--
制订计划
--
实验
p>
--
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
学生能尊
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
3
、
体验研
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深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
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p>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
、比较、描述食盐、白糖、味精、食用油、沙子在水
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
21
·世纪
*
教育
网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示范指导,多体辅助,适当讲解。
五、教学准备
教具:烧杯、、玻璃棒、食盐、药匙、白糖、沙子、食用油、实验记
录单、
p>
PPT
课件。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
40ml
),玻璃棒,药匙等。
p>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上
节课我们阅读了小红军巧送盐的故事,知道了盐放入
水中,颗粒会慢慢变小,越来越少,
最后全部消失了。我们把这种现
象叫做什么?
生:溶解。
师:
< br>说得真好!
那么,
除了盐,
水还
能溶解那些物质呢?想知道吗?
生:想知道。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板书: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二)探究
1.
活动一:“教师演示实验”。
(
1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味
精、白糖、沙子、食用油。
(
2
)请同学们做出猜想,制定研究计划。
(
3
)教师演示试验:
先让学生观察放入水之前的白糖是什么样子的
?再取一小勺白糖放
入水中,同学们观察白糖颗粒有什么变化?接着用玻璃棒轻
轻搅动,
学生观察白糖颗粒有什么变化?
最后得出结论:水能溶解白糖。
2.
活动二:学生分组实验:
p>
(
1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烧杯、味精、
白糖、红糖、沙子、食用
油。做试验前我们先来熟悉一下实验步骤:
21
世纪教育网
第一步:
拿到后,
请先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些物质的形
状、
大小和颜色;
再把他们放入水中,不要搅拌,也不要晃动,
认真观察它们在水中的
变化,并做好记录。这是实验的第一步。
21
教育网
第二步:
我们要观察搅拌过程中,
这些物质有什么变化?这里需
要一
边搅拌一边观察。
另外搅拌的时候,
我们要看清楚手里拿的是几号玻
璃棒,
一号烧杯只能用
1
号玻璃棒搅拌,
二号烧杯只能用二号玻璃棒
搅拌,三号烧杯只能用三号玻璃棒搅拌。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吗
?
21
·
c
n
·
jy
·
c
om
师:第三步,停止搅拌,观察这些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p>
要提醒大家的是:请每组选好记录员。在观察的同时,不要忘记把你
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
2
p>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老师请
各小组把东西整理好。把烧杯和小棒放入铁盘中,
再把铁盘放在桌子的中央。准备好你们
的观察记录表,然后坐端
正。
2
p>
·
1
·
c
·
n
·
j
·
y
(
< br>3
)交流汇报。
师:通过刚
才的观察,我相信大家都找到了“有的物质在水中溶解”
和“有的物质没有溶解”的证据
。现在,老师请几个小组的代表来说
说你们观察到的证据?
(学
生汇报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
①
味精能否被水溶解。
②沙子能否被水溶解。
③食用油能否被水
溶解。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有些物质(像食盐、味精、白糖等)能够溶解在
一
定量的水里,有些物质(像食用油、沙子等)很难溶解在水
里。
【
21
·世纪·教育·网】
(三)拓展活动
:
(
1
)
p>
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溶解现象,你们知道吗?氧气也能溶解
在
p>
水
里
呢
!
我
们
一
起
来
阅
读
课
< br>本
第
13
页
的
阅
读
材
料。
www-2-1-cnjy-
com
(2)
完成填空:
加洗衣液时,
________
溶解到了水里;
护士配药时,
________
溶解到了水里;
煮汤放盐时,
________<
/p>
溶解到了水里;
冲红糖水时,
________
溶解到了水里
(
3
)游戏:帮水找朋友。
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几种能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和很难溶解在水里的
物质,
回家以后请你们继续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那些物质能够溶解在
水里,那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七、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能溶解:味精、白糖
很难溶解:食用油、沙子
3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br>、知道生活中有些物质(如食用油、沙子等)很难溶解在水里;有
些物质(如白糖
、味精等)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2
、通过“
提出问题
--
制定计划
--
实验
--
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
使学生能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
21
p>
·世纪
*
教育网
3
、培养学生按照研究计划,自主探究,仔细观察,搜集客观事
实,
进行表达交流,准确地填写报告单的能力。
2-1-c-n-j-y
4
、培养学生分辨客观事实和自己的推测的能力,不人云亦云,尊重
观察到
的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的科学素养。
21*cnjy*com
【教学准备】
1
< br>、材料准备:烧杯、水、味精、白糖、红糖、食用油、沙子,同时
准备已放入味精
、白糖、红糖、食用油、沙子的溶液各一杯。
【
21
教育名师】
2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1
< br>、指导学生继续按照研究计划,自主探究,仔细观察,搜集客观事
实,进行表达交
流,准确地填写报告单。
2
、培养
学生分辨客观事实和自己的推测的能力,不人云亦云,尊重
观察到的客观事实,用事实说
话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区分甄别带色溶液与浑浊液体与溶解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1
、同学们,你们读过《水和盐的故事》了吗?从故事中你知道
了什
么
?
盐
是
怎
样
“
化
p>
”
在
水
里
的
?
盐
真
的
消
失
了
< br>吗
?
它
去
了
哪
里?
【
21
·世纪·教育·网】
对了,盐没有真正消失,只是均匀分布在水里边而已,我们的肉眼看
不见
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溶解。那你觉得,还有哪些物质也可以
溶解在水里呢?
2
、同学们发言真积极,大胆地作出了自己
的猜想,很好。那么我们
的这些猜想可信吗?是不是一定正确呢?怎么才能知道,
我们的猜想
是否正确呢?
< br>21*
教
*
育
< br>*
名
*
师
3
、对了,我们可以试试,也就是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板书)
二、制定计划。
1
、出示计划:
做实验前,我们要
有研究计划,有了研究计划,我们就能按照一定的
顺序进行观察,也能保证观察得更全面
,细致、准确。老师把大家的
猜想整理出来,做出了研究计划,我们一起来看。
21-cnjy*com
2
、解读计划:
在
p>
“猜想”
一列里,
我们要分别猜一猜这些物
质是否能够溶解在水里,
如果能,
我们就写“能溶解”,
不能溶解的,我们就写“不能溶解”
。
“实验
前的特征”,就是要求我们仔细地观察,在做实验之前这些物
质各是什么样子的?从颜色
,形状上面来观察,然后做好记录。
“实
验步骤”就是引导我们
做实验的顺序,我们要按照这样的顺序,一步
一步地做下来。
“
实验后的变化”,就是我们要观察做实验之后这些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做好记录。
“验证”
这一列是要填写通过实验,
比较一下实验前与实验后物质的特征,
判断这种物质是不是能够溶解<
/p>
在水里边。
【
21cnj**m
】
三、实验验证
1
< br>.我们现在先来猜想一下,这些物质是否能够溶解在水里边,做好
记录。
2
.接下来呢,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物质
在做实验之前他们是什么
样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做好记录。
3
.现在我们就按照实验步骤,先看老师做味精放在水里
边的实验。
第一步:先将烧杯里倒入
50
毫升水;
第二步:将味精倒入烧杯里面;
第三
步:用搅拌棒搅拌,加速味精的溶解。我们在用搅拌棒的时候。
要拿住搅拌棒一端的
p>
1/3
处,搅拌棒另一端插入液体中,不能碰到烧
< br>杯的底,按顺时针的方向,来做圆周运动,也就是转圈。然后,再按
反方向,来做
圆周运动,速度不可以太快,也不能用力过大,避免搅
拌棒与容器的壁接触,更不能把液
体溅出容器;
21
·
cn
·
jy
·
com
第四步:等溶液静置后,观察味精的变化;
第五步:把味精的变化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第六步:比较实验前后物质的变化,写出实验验证结果。
4
、小组实验
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实验。大家看,在你们组的水槽里,放着五个带
有标签的烧杯,
我们要按照标签上的要求来做实验。比如,这个烧杯
上标着味精,
我们就要把味精放在这个烧杯里来做实验,
这样便于我
们区分
不同的物质溶液,
放物质的时候可以将小瓶里的物质全部放进
去
。
由于我
们在观察实验后物质变化的时候,
必须是在溶液静置之后才能
观
察,为了节省时间,小组成员可以分工明确。每人做一种物质溶解
的实验,同时进行,但
是到了观察,填写验证记录单的时候,大家要
合
作
交
流
,
按
< br>研
究
计
划
上
的
顺
序
,
共
同
做
好
p>
记
录
单
的
填
写。
2
·
1
·
c
·
n
·
j
·
y
5
、汇报展示
根据各组学生实验情况,
解决红糖溶液带颜色、
沙子液体浑
浊的现象,
区分它们分别是不是溶解,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溶解的概念。
【
21
教育】
有些颗粒比较小的物质,
一开始可能会在水里漂浮,
等放一段时间后,
便会全部沉到水底,我们认为这种物质很难溶解到水里。
比如,沙子
放到水里,(师演示),当我们刚放入时,颗粒大的直接沉在水底,
颗粒小的,在水中漂浮,但放一段时间后,便会全部沉入水底。
(出
p>
示长时间静置的沙子溶液)。有些物质像红糖,
(出示静置的红糖溶
液),虽然会使水变色,但放置很长时间后,也不会沉到水底,还是
均匀分布在水中,我们说它能溶解在水中。
6
、实验小结:
< br>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些物质,像食盐,味精,白糖等,能够溶解
在
水
里
边
;
有
些
物
质
,
像
食
用
油
,
沙
子
等<
/p>
,
很
难
溶
解
在
水
里。
www-2-1-cnjy-com
(板书)食盐、味精、白糖
能够溶解
食用油、沙子
很难
溶解
7
、“一定量”的认识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给每组发一个空杯子和更多的味精)
请同学们将味精溶液往空杯子里倒出
20
毫升,再往原
来的溶液中放
入一小瓶味精,搅拌,看能不能溶解。
挑生回答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
/p>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
并不是无条件限制的。
< br>准确地说,
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并不是一
点水就能溶
解很多的物质,
同学们要学会尽可能的,
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我们
得出的结论。
四、得出结论
;
1
、有些物质,像食盐,味精,白糖等,能够溶解在水里边;有些物
质,像食用油,沙子等,很难溶解在水里。(加入“一定量”,并强
调)<
/p>
(板书)有些物质(像食盐,味精,白糖等),能够溶解在一
定量的
水里边。
有些物质(像食用油,沙子等),很难溶解在水里。
2
、齐读结论
五、知识链接:
1
、是不是只有固体才能溶解在水里呢?
2
、我们知道,动物生存离不开氧气,那么小鱼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
呢?原来
氧气也能溶解到水里。怪不得水里生活着那么多的小动物
呢。
每
到夏天,
天气闷热,
水中氧气减少,
就
需要在鱼缸里放一个
“增
氧器”。
21
世纪教育网
我们到超市买回的蜂蜜是液体,可以冲成蜂蜜茶来润喉。原来,液体
也能溶解在水里
。
六、拓展活动。
除了我们做实验的这些物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
七、结束语:
今天,
我们又发现了几种能够溶解在一定量水里的物质,
和很难溶解
在水里的物质,回家以后,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看还能发现哪些物质
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哪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我们下节课进
行交流,下课。
21
教育网
板书:
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有些物质
(像食盐,
味精,
白糖等)
,
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边。
有些物质(像食用油,沙子等),很难溶解在水里。
1
认识常见植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植物,说出其名字及特征。
2<
/p>
、通过花、叶、果其特征进行辨认植物。
3
、激起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并认识到要保护植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花、叶、果辨认植物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活动
1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生:现在是春天
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有什么变化吗?
生:树发芽了,花开了,天气变暖和了
师:春天是一个万物生长,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季节。其实呀,大
自然里景色非常
多,那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观察大自然里的植物吧!
在上周周末,老师去公园里玩了,那
里面的景色非常漂亮,大家想不
想跟着老师去看看?
21
世纪教育网
生:想
师:出示公园图片
生:哇
好漂亮啊
师:这两幅图里有什么景色啊?
生:我发现公园里有……
师:说得真好,你们去过公园吗?你们去的公园里都有什么啊?
生:我去过的公园里有……
师:大
家说的景色太美了,
可老师发现了老师不认识的植物,你们能
帮
帮老师吗?
生:能
二、
活动
2
提供材料
探究新知
师:出示郁金香和桃花
生:左面的是郁金香,右面的是桃花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原来是从花看的
生:郁金香是黄色的,桃花是粉色的
师:郁金香只有黄色的吗?
生:还有……
师:原来大家是从颜色上分的,那你们知道还有什么颜色的花?
生:我知道……
师:可有的花是一个颜色我该怎么分呢?出示菊花和油菜花
生:左
面的是菊花,右面的是油菜花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形状,油菜花是细长的,油菜花是小小的,圆圆的
师:仔细观察,你还能怎么辨认?
生:菊花是秋天开的,油菜花是春天开的
师:原来是从季节分的,那你还知道春天开的花有什么吗?
生:……
师:真聪明,一下子就找
到了。我们可以从形状来分辨植物,可这两
幅图该怎么分呢?出示两幅图
生:都是花骨朵,看不出来
21
教育网
师:那这样的能分出来吗?
生:左边是牡丹,右边是月季
师:你们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从花看出来的
生:
我从叶子看出来的,
牡丹的叶子像手掌,
月季的
叶子是椭圆形的
师:那像手掌的叶子有什么?椭圆形呢?
< br>师:观察的真细致啊!可以从叶子直接分,那你们知道还有什么形状
的叶子?
p>
生:……
师
:
那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可以从花和叶子分呢?看下面的两幅图。
生:不知道
师:那你在图里看到了什么?知道是什么植物吗?
生:我看见有绿色的叶子,
左边开的是黄色的花,右边开的是白色的
p>
花
.
师:既然叶子和花看不出来,接着
往下看!出示图片,是什么呢?
生:左边是黄瓜,右边是葫芦
师:我们又学了一招,原来还可以从果实上来分。
师:那各个季节成熟的植物有什么?
三、活动
3
归纳小结
加深印象
师:好,我们来想一想今
天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辨认一种植物可以
从花、叶、果来分
四、活动
4
拓展延伸
下面进入我们的游戏环节:抢认植物
出示图片:(向日葵、花生、辣椒、枫叶、草莓……)学生说出名字
并说出是根据什么
辨认出来的。
2.
缺水的吊兰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课科学素养培养过程
:“提出问题
--
—
猜想假设
——
计划组织
——
事实
证据
——
得出结论”。观察地点由校园引到植物角,通过长
p>
时间观察,发现问题:植物角的吊兰怎么发蔫了?引出猜想假设:吊
兰可能跟人一样“渴”坏了。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好计划组织,按
计划观察定时定量浇
水的吊兰和不浇水的吊兰的不同长势,
并做好观
察记录,最后得
出结论。从而达成知识目标“植物需要水来维持生存
和生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下,经历完整的科学探
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从而达成科学探究
目标。
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是按照老师制订的“植物和水”
的计划,
做好计划和分工。
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
观察植物,
并及时做好记录。
21
< br>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目标】
(
1
)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是按照老师制订的“植物和水”的
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观察植物,并及时做
好记录。
(
2
)通过长期观察,照料植物使学生认识到植物需要水来维持
生存和生长。
(
3
)激发学生坚
持长期观察、照料植物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