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2020年秋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30 00:31
tags:

-

2021年1月30日发(作者:碘酸钙)



2020


年秋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2020-8-23







准备单元



2


食品保质期的研究



2


第一单元







6


1



体的运动



6


2


运动的快慢



8


3


速度的测量



11


4.


运动的形

< br>式



13


5


运动与能量



15


第二单元



山石与矿产



17


1


玩石




17 2


不一样的山石



19 3


山石的组成



22 4


山石与生活



24


5


矿产资源



26


第三单元



冷与热



28


1


乒乓球复原了



28


2


凹陷的保鲜膜



34 3


给水加热



38 4


水去哪儿了



43 5


小水珠


从哪儿来



48


第四单元



人体的呼吸竒官



52


1.


我们需要呼




52 2.


我们的呼吸竒官



55 3.


肺是怎样呼吸的



57 4


呼吸与


运动



59


5


保护呼吸竒官



62


第五单元



人体的消化竒官



65


1


一次神奇的旅行



65 2


口腔


历险记


” 69 3


胃中奇遇记



73


4


蜿蜒的旅行



78


5


保护消化竒官



81


反思单元



85


伟大的


命名者



85




准备单元




食品保质期的研究





本课通过引


导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 食品包装,利用统计图表记录、整


理、呈现调查结果,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得出食 品的


保质期与食品的制作原料、包装方式之间的关系的结论,着


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1.


知道食品保质期长短与包装类别、食品原料等因素有关。




2.


经历对食品保质期的探究,


着重培养处理信息、


得出结论




的方法和能力。




3.


在研究食品保质期的过程中 ,


养成关注食品包装信息的习


惯。





利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处理收集到 的信息,通过比较、概括


等思维方法得出结论。





小组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多媒体课件等。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 购物吗?今天老师带


来了一段短片,请仔细看看短片里的同学是怎么逛超市的?


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 br>1


:同学们逛超市逛得很开心,


选了很多自己喜欢吃的食 品。






2



有的同学在看价钱,

< p>
有的同学在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提问:为什么要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呢?



生:判断


食品是否过期。





师:食品包装上一般都有两个日 期:一个是保质期,另一


个是生产日期,通过这两个日期我们就能判断食品到现在是


否已经过期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方面的信息非常重要,


再有营养 的食品,如果过期、变质了,也会失去它原本的价


值,今天我们重点研究食品的保质期。





二、调查



师:食品都有它自己的保质 期,保质期就是告诉


我们在这个日期内可以安全食用,保障我们身体的安全和健


康。







师:找一找,我们带来的食品保 质期是多长?以小组为单


位,调查常见食品,并把食品的名称、类别、包装类别和保


质期记录在活动手册的



调查记录表



中。





三、提出问题


< br>师:通过调查记录表,你们发现了什么?为


什么食品保质期有长有短?是什么因素 影响了保质期的长


短?



< p>
1



我们组保质期最长的是纸盒包装的鲜奶,


保质期



7


个月;




保质期最短的是密封塑料袋装的 鲜奶,保质期为


3


天。我


觉得保质期长 短与包装有关。






2


:保质期长短与保存方式有关,常温保存保质期 短,冷


冻保存保质期长。






3


:保 质期长短与制作原料、配料有关。





……


师:以小组为单位,比较不同食品保质期,提出本组


最想研究的一个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存折。





四、计划组织






1


:我们 组研究的主题是保质期长短与


包装是否有关。研究思路是先挑选出原料相同而包装不同的


食品,再比较这些食品保质期的长短。






2< /p>



我们组研究的主题是保质期长短与原料是否有关。



挑选出包装相同而原料不同的食品,再比较这些食品保质期


长短。





……


师:同学们的研究思路很清晰,都体现了控制变量的


方法,在研究食品的保质期与包装类别的关系时,选用了制




作原料相同的食品;




在研究食品的保质期与制作原料的关系时,都选用了包装< /p>


类别相同的食品,非常好!



五、处理信息



1.


小组讨论



如何


处理信息才能找到食品保质期与包装之间的关系?



如何处


理信息才能找到食品保质期与食品原料之间的关系?



2.



组交流




1


:对食品原料进行分类,例如,常 见的食品原料


可以分为:面类、肉类、谷类、奶类、蔬果类、海产类等,


利用统计表对包装方式相同、制作原料不同的食品进行统


计,找出保质期长短是 否与食品原料有关。






2



可以绘制柱状图 进行对比,


通过柱状图能更清楚地看


到不同原料的食品保质期长 短与原料之间的关系。






3


:对食品包装进行分类,食品包装可以分 为罐头包装、


塑料包装、纸盒包装等等,绘制统计图,可以方便地比较制


作原料相同而包装不同的食品的保质期。





师:同学们提出的处理信息的方法非常好!我们收集到了< /p>


非常多的信息,为了更快地发现食品保质期的长短和我们研


究的因 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 /p>




3.


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4.


小组展示统计图表,汇报统计结果。





六、得出结论



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进 行对比、分析,可以


发现:






1.


同类食品,包装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2.


同类包装,原料不同,保质期也可能不同。




3.


罐头包装的食品保质期长,


普通塑料袋包装的食品保质期


短。





七、总结



师:作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你想给在座的其他


消费者提出什么建议?


< br>师:食品包装、食品原料、储存方


式等会影响食品保质期的长短,希望同学们做一 个聪明的消


费者,关注食品信息,提高饮食质量,拥有健康人生。





材料准备在本课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食品五花八门,


到底准备什么食品包装好?要给每个小组准备同样的食品< /p>


包装还是不同的食品包装?这两个问题是教师上课前思考


的最多的 。考虑到包装必须有代表性、可比性,教师给每组


都准备了几种不同包装的奶制品、塑料 袋包装的饼干、糖果


等食品包装袋。由于本课需要用到大量的食品包装,教师提


前布置任务,让每位学生自带两样自己喜欢的食品包装,并


把包装交给小 组长保管。调查活动环节拿出包装,其他时间


统一由组长保管,避免食品包装在课堂上产 生干扰,分散学


生的注意力。包装上的信息非常多,在调查活动开始之前要


向学生交代清楚:本课只研究食品的保质期,若有学生对包


装上其他信息感兴 趣,或者想研究其他问题,可在课外进一


步研究。





第一单元







1


物体的运动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




也是对



物质是运动的



这一大概念的核心认知,所以有着至


关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学 生科学地理解



运动



这一概念,教


材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展开,


阐述



位置



的内涵,


认识



位置的


变化





物体的 运动



的关系,


从观察入手,


充分比较、


有效


描述,突出


什么是运动



这一重点,再结合 学生的画、说、


做将运动的轨迹加以呈现,


从而聚焦运动的方式 ,


突破难点。




1.


会科学、


准确地描述物体在某 一时刻的位置,


并结合位置


是否变化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2.


通过观 察,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符号、图示记录和整理


信息,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学生乐于 尝试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


了解科学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





记录纸。





一些物体运动的影像资料。





说一说:


认识位置


< br>师:


同学们,


树人小学的运动会开始啦,


看,这是究究、奇奇和妙妙在操场上的照片,你找到他们了


吗?




1


:我看到究究在跑道上 。






2


:我看到奇奇在沙坑前面。






3< /p>


:妙妙坐在观众席上。





师:借助跑道,可以找到究究,找到沙坑就可以看到奇奇。


你能把究究和奇奇的位置描述得更具体些吗?比如,奇奇在


沙坑 的哪里?



生:奇奇在沙坑起跳板处,刚要跳。究究刚




从起点跑出去一段。妙妙坐在讲台左边大约

< br>15


米的地点。





师:这样描述的位置与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好处?



生:说得更具体了,位置就更清楚了。





师: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做到具体 描述的:妙妙在的的地方。


我们想具体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说出在什么物体的、什么< /p>


方向、大约多少距离。这也是我们科学和数学中常用的描述


位置的 方法。





的,


大约)



师:


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描述一下老师的位置吗?



师:你来描述一下小明同学的位置。





师:谁在来说说老师的位置?


……


为什么不好说?



生:老


师在不停地走,位置也在变化。





师:看来描述位置就像拍照片, 是某一时刻那一瞬间的位


置情况。就像运动会上的究究他们,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描述的是


2019



9



30



15



40



6


秒时他们


的位置。





师:原来一 张小小的照片,还隐藏着这么多的信息呢。一


点点说,一点点想,这也是我们科学学习的 一种方法。





比一比:认识运动



师:在运动会上, 老师又拍到了一张照


片,比一比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 /p>


师:你可以判断出


谁运动了吗?你怎么判断的?

< br>


生:究究运动了,因为他跑


了一段距离。





师:你怎么知道他跑了一段距离?



生 :他原来在


……






……


师 :你观察到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的确,在一定


时间里,


物体的 位置发生了变化,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


还有其他要补充的 吗?



师:你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师:


想一想,老师在过去的一分钟里有没有运动?为什么?



生:


老师的位置变化了,运动了。





师:你能说说生活中物体在运动的实例吗?



画一画:运动


方式


< br>师:你们说的都对。究究和奇奇都在运动,究究是跑


步,奇奇是跳远,他们的运动 轨迹,也就是运动时划过的线


路有什么不一样?小组讨论,尝试用多种方法记录你们的想


法。





师:有的小组用绘画的方法,有的小组用语言表达的方法,


也有 的小组是用手比划出来的,这叫肢体语言,表达的都不


错。我们观察讨论的信息,可以用 多种方式记录下来、表达


出来,科学学习需要随时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师:通过刚 才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究究参加的


100


米赛


跑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直线运


动;




而奇奇的跳远,他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这样的 运动就是


曲线运动。





师: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哪些是曲线< /p>


运动?



师:通过刚才的思考、讨论,我 们知道了运动有两


种不同的方式。我们刚才说奇奇的跳远是曲线运动,我们再

< p>



来想一想,跳远除了曲线运动,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跳


起来之前的助跑是直线运动。





师:是啊,生活中很多物体既有 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


谁来找个例子?


生:


400


米跑的时候


……


找一找:生活中


的运动



师:


找一找,


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做什么运动?



师: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运动 ?是在做什么运动?




本课教学内容 其实有两大部分,一是认识物体的运动,二是


判断物体运动的形式。第一部分的概念教学 是本课的难点,


学生理解和表述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使用实指定义,借助


大量的实例,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描述,并且反复指


认,强调在不同情 景中的变式重复,最后达到辨识物体是否


运动的能力。





本课是科学概念教学课,


在认识



物体运动



的概念时,


有概


念的获得和概念的运用 两个层次,教学中要从教材中的实例


出发,归纳出


< p>
物体运动



的共同特征,从而形成关于

< p>


运动



的概念。




2


运动的快慢




本课在前一课认识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感知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通过对数据 的处理,知道


路程相同时可以比较时间;




比较分析后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 /p>


课需要大量的数学学习作为铺垫,学生利用计算器以及速度


公式完 成数据的计算处理,并借助统计表、统计图整理并分




析数据,


从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中,


体会科学探 究中聚焦问题、


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


力。





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能用统计图表处理信息,并尝试对结果进行分析概括。





知道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意识到科技进步带给人


类活动的积极作用。





计算器。




1.


说一说:读取数据



师:孩子们, 上一课我们知道了什么


是物体运动,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运动的话题。





师:这是运动会< /p>


100


米赛跑的成绩表,从这张表格中,你


知道了什么?



生:这是四年级的学生在比赛,有选手号和< /p>


班级,还有他们各自的成绩。





师:什么是他们的成绩?




:



100


米的时间。





师:在表中,我们知道的选手号、班级和成绩都是一些信


息,这 些信息,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进一步处理。你


处理信息后还知道了什么?



生:


117


号和


125


号选手时间最


少,跑得最快。





师:对,在


100


米的赛跑中,时间最少的


117


号、


125


号选


手是最快的。相同距离的比赛中,用时最少的是冠军。




2.


想一想:整理数据



师:这是另一张成绩表,请仔细阅读


相关信息,再和同桌交流你知道了哪 些信息。







生:这张成绩表上的成绩有


200


米、


400


米和


800


米,距离


不一样,时间也不 一样。





师:还能直接看出谁跑得最快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确定


谁最快?


生:都算出


100


米的时间就可 以比了。




师:好主意。科学学习常常需要数学的思考和计算。同学


们试着算一算。

< p>




师:既然能算出


100


米的成绩,还可以算出什么?



生:大


家都跑


200

< br>米的成绩,都跑


400


米的成绩


……


师:说说你


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也 是一种学习。





师:大家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好方法。可是究究也想和他们


比一比成绩,他


70


米用了


10


秒钟 ,这可怎么算呢?




3.

< p>


一算:分析数据



师: 这个表格中出现的距离有


100


米、


2 00


米、


400


米,现在又知道究究跑 了


70


米,大家想一想,怎么


换算更方 便呢?




1



可以算一算他们每个人跑


1


米需要的


时间,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






2


:< /p>


也可以算一算他们每个人


1


秒钟谁跑得多 ,


谁跑得多


谁就跑得快。





师: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都是很 好的办法。不过我们科学


上经常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只要我们算出所有人


1


秒钟跑多


少米,


就可以比较 了。


我们还给每秒钟跑多少米起了个名字,


叫做



速度



。究究


10


秒钟跑了


70


米,他的 速度就是


1


秒钟


7


米,可以记作


“7


< p>
/




,读作

< p>
“7


米每秒



。速度越大 ,




说明运动的越?



生:快!



师:请完整地说一下。





生: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越快。





师:看来,我们想知道究究和这 些运动员谁跑得快,只要


算出这几位选手的什么就可以了?



生:速度。





师:你来总结一下,速度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速度可以用距离除以时间算出来。





师:


(


板书:


速度


=


距离


÷


时间


)


很好,


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


在计算中,如果数据比较大,我 们可以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更


快更准确地计算。





师:谁来说说

< br>217


号选手的速度。





生:我们小组算的是


6.17






师:




6.17


什么?



生:




6.17


米每秒。





师:对,


6.17


米每秒,表示每秒钟跑


6.17


米,这就是专门


的表示速度的方法。



/




就是速度的单位。如果我们 算出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速度的单位就是



千米


/






像这样的速度单位还有很多,


我们一起阅读第


7


页的


“< /p>



贴士



< /p>


师: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


学会了最怎 么计算速度,


我们就能计算出每个选手的速度,根据他们的速度直接说出


谁跑得最快了。




4.


画一画:展示数据



师:将所有人的成绩都记录在一张表




格中,就形成了我们的成绩统计表,有了这张表,你觉得有


什么 好处?



生:可以在一张表中知道所有人的成绩,还能


比较他们的速度。





师:数学上对数据的处理还不仅于此,我们还可以将表格


中的数 据绘制成一张长条形状的统计图,你觉得这张图有什


么优点?



生:一眼就能看出谁速度快,谁速度慢。





师:是啊。统计表可以将所有数 据信息整理在一张表格中,


统计图可以让我们一眼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快谁慢。这些数< /p>


据的分析处理,不仅能帮我们方便地比较数据,还能帮助我


们更好 地发现一些现象和规律。通过这两张图表,你还发现


了什么信息?



生:短跑速度一般都比长跑快。





师:短跑靠的是爆发力,而长跑则需要耐力,所有如果我< /p>


们自己参加长跑比赛,就要科学地分配自己的体力,不能一


下子跑 很快,只要合理匀速就可以了。




5.


连一连:生活链接



师:同学们, 我们人类一直在追求




< p>


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着,


现在人类


100


米短跑的成绩已经提


高到


9



58


了,


他的速度就是


10.44



/


秒,


或者


37.58


千米


/


小时了,


这是牙买加飞人博尔特 创造的。


虽然这样的速度目


前已经是我们人类的极限了,但我们 人类却依靠我们的大


脑,创造出了很多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在方便着我们的生


活。你能给下面的图片匹配合适的速度吗?大家先自己连一


连,再和小组 同学说一说。







师:不同的交通工具有不一样的 速度,交通工具的发展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相信等你们长大了,还会给


我们人类研制出更多快捷、安全、实用的交通工具!




本课


教学中,关于运动快慢的比较, 一定要师生充分讨论交流,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发现< /p>




距离不相同



这样的认知


冲突,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教师要积极调 动学生的


数学学习经验,不要急于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一定要给孩

子足够的时间思考、发现、领会、拓展、反思、总结,体会


科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本课 帮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物理


量,通过思考,结合数学方面的学习,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方法,进而理解并掌握速度的数值计算。




3


速度的测量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可以用


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本节课中,学生将对上 一节课所学的


比较运动快慢的科学方法即速度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进行亲

< br>身实践。赛跑是贴合学生经验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活动,以这


个活动为载体,聚焦速 度的测量中测量距离、测量时间、计


算速度、比较速度等具体探究步骤,使学生更深入地 掌握使


用测量工具、


设计探究方案、


采 集分析数据等科学探究能力。




1.


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见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2.


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p>


并能使用统计表记录、


汇总信息。




3.


能对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







卷尺、秒表、口哨。




1.


想一想、说一说:比赛方案



师: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


动会啦!运动会中,


100


米短跑比赛是一个精彩而受瞩目的


项目,这个项 目是怎么比的?



生:运动员都跑


10 0


米,比


一比谁用的时间短。





师:嗯,组织一场百米赛跑还需 要更详细的比赛方案,需


要从哪些方面考虑方案细节呢?




1


:找到


100


米的跑道,


确定起点与终点。






2< /p>



统一发出起跑的信号,


测量每个运动员 跑到终点所用


的时间,记录每个人的成绩,排名次等。





师:除了运动员,需要安排别的工作人员吗?



生:要有裁


判员,负责发令开始和计时。





师:大家考虑的真仔细!我们就 请六位同学做裁判员,一


人负责吹口哨发令,四人分别负责四条跑道上的运动员的计


时,一人负责记录员的工作。根据我们的讨论,从



比赛方



”“


数据采集


”“


数据处理


”“


小 组分工



等方面制订比赛方案。




2.


认一认、用一用:测量工具



师: 在这个比赛中,我们需


要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呢?




1



需要尺子,


测量出


100


米的


跑道 。






2


:需要计时器,记录每个人跑的时间。





师:卷尺可以测量的距离更 长一些,我们可以用它测量跑


道。这个卷尺最长可以量


10


米,怎么用它量出


100


米的跑

< p>



道呢?


< p>
生:从起点量出


10


米,做记号,从记号处再量< /p>


10


米,这样量


10

次。




师:真是个好办法!体育老师已经用这样的方法在操场上


测量出了

< br>100


米的跑道,


并画出了起点和终点。


赛跑过程中,


测量时间是关键,我们用秒表计时。观察秒表,说一说它的


组成。






1


:有三个按钮。






2


:有屏幕,屏幕上有数字显示时间。





师:秒表上,我们一般用到的是



开始


/


停止



按钮和



复 位



按钮。请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我们一起来学读数。




3.


比一比、记一记:赛跑成绩



师: 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


为单位,根据制订的比赛方案和分工,去操场的

< br>100


米跑道


比一比吧!比赛前做好热身工作。




4.


处理数据,比出冠军



师:大家都 有了自己的成绩,谁是


我们班


100


米 跑的冠军呢?怎么比?




1



把大家成绩汇总。






2


:选 出每组最快的,再汇总进行比较。





师:课上时间有限,先请每小组比出小组冠军,并说一说


你们是 如何比较的。






1


:把时间比一比,谁用的时间最短就是最快的。< /p>






2


:算一算每个人的速度,比出速度最快的人。




师:我们把每一组的小组 冠军所用的时间填入统计表。十


几个数据一一比较起来还是有点眼花缭乱,你有更加一目 了




然的方法吗?



生:画统计图。





师:好主意!为了更好地体现运动员跑得快慢,我们算出< /p>


他们的速度,再制作统计图。





师:


瞧,


谁的速度最快,



100


米跑的冠军?



生:


……


师:


看来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展示比赛结果,在运动会上我们也


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先汇总运动员成绩,计算他们的速度,


再用统计图显示出排名情况。




5.


表达交流,分享收获



师:我们设 计的


100


米短跑比赛的


方案,经过我 们的亲自实验,又改进不少,也更加详细了。


说一说你的收获吧!




本节课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


“< /p>


速度可以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后,


亲自实践测量速度的方法。


以设计


赛跑方案为任务驱动,学生先设计,再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再完善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需要,学习使用测量


距离和时间的工具来采集数据,并且优化处 理和展示数据的


方法。





本节课与前一课联系紧密,是其内容的细化与延伸。以任< /p>


务为驱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结合原有经验参与活动,


在活动 过程中又发现自我知识技能的缺失,从而主动学习测


量工具的使用、数据处理的方法等。 先比小组冠军再比班级


冠军的设计,引导学生用不一样的方法处理信息,有层次性


和对比性。




4.


运动的形式



< br>物体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运动




每天围绕着学生。在学生了解了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速度


后,本节课对物体运动的形式及其特点进行集中研究,并通


过多种方 法描述运动的特征,总结不同运动的异同点,归纳


出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 动、振动、绕圈等常


见的运动形式。再通过对一个物体的复合运动的分析,迁移


升华对运动形式的认识。




1.


观察不同的运动,能运用示意图等多种形式记录整理 信


息,描述运动的特征。




2.


按照运动的形式给运动分类,知道运动的常见形式。




3.


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形式。





乒乓球、绳子、


《运动记录表》< /p>





1.


导入活动:让乒乓球动起来



师: 同学们,你有办法让这


个乒乓球运动起来吗?



生:可以用


……


方法让乒乓球运动。

< br>




师:有不一样的办法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师:哪一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抛下乒乓球,


推动乒乓球,绳子绑住乒乓球晃动、转圈等。





师:你能说一说每种方法中 乒乓球是怎么运动的,有什么


特征呢?



生:抛下乒乓球后它会在桌面上来回跳,推动乒


乓球后它会在桌面上往前滚,绳子绑住 乒乓球晃动后它会来


回摆,绑住乒乓球转圈它会跟着转圈。





师:我们用不一样的方法使乒乓 球运动,发现乒乓球运动


的形式也不一样。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运动的形式》







2.


观察描述:不同运动的特征



师: 这些活动中,是什么在


运动?它是在怎样运动呢?




师:所有运动的事物我们都称


为运动 的



物体



。 同学们用语言和动作把它们的运动描述得


很具体,


你们做动作主 要是在比划什么呢?




1

< p>


运动的路


线。






2< /p>


:运动的轨迹。





师:那有没有其他办法来表现物体运动的特征呢?



生:画


图。





师:


画什么样的图呢?图上有哪些 内容?



生:


运动的轨迹、

< p>
运动的方向。




< /p>


师:我们用线条代表运动的轨迹,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


请小组合 作在《运动记录表》中填一填、画一画。




3.


归纳交流:常见的运动形式



师: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还有


许多,你能举举例子并且画一画它们 的运动轨迹吗?




师:


哪一小组来展示你们的记录表?



师:这么多运动,如何给


它们分类呢?



生:可以分为


……


师:没错,这样可 以归纳


出各种运动形式,我们一起找一找一共有多少种运动形式。





生: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 、后退、转弯、旋转、滚动、


摆动、振动、绕圈等。




4.


迁移延伸:分析物体的复合运动



师:摆钟的摆是什么运


动形式呢?


< /p>



1


:摆在摆动。






2


:指针在绕圈。







师:摆钟里还有什么运动呢?



生:齿轮在旋转。





师:我们在研究摆钟时,把它看成一个整体,其中包含了< /p>


多种在运动的零部件,也就有了不同零部件的多种运动形


式。自行 车、汽车等都是这样的整体,你能说一说其中包含


了哪些零部件的不同运动形式吗?





本课以激发 学生兴趣


的任务活动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以贴近学生

日常生活经验的活动作为观察事例,学生因为对这些事例熟


悉而充满了兴趣和表达的 愿望,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以提


高,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 学生在动手做科学中思考


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表达,使学生全


身心地投入探究中,设计有层次,动静结合,帮助学生在活


动中自主 建构知识体系。




5


运动与能量




能量是看不见的,而运动以及运动造成的


变化是可以看见的,本课由追究看得见的现象 的成因导入,


感受能量的存在,观察物体的运动,从而将两者建立联系。


再用学生熟悉的弹珠进行验证实验,进一步发现,运动的物


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 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


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 有能量。


生活中多种多样的运动物体具有能量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


科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继而识别日常生活中其他能量。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观察、描述运动的物体撞击其他物体时的现象。





能用简单的图示表达物体的运动过程或现象。





联系生活、观察图片,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





会设计简单的验证实验。





知道遵守交通规则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弹珠。





聚焦问题,猜想假设



师:你能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吗?



生:


运动员跳入沙坑,沙子被溅起来;




地面被飞来的铅球砸出了坑;




汽车被撞击后,外壳被撞瘪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结合经验 ,说一说图中情景发生的


具体过程。





生:


……


师:我们发现,这些现象发生前,物体都是什么


状态?这些现象与物体的状态有关系吗 ?



生:它们都是被


运动的物体撞到的 。运动的物体可以


……


,可以


…… < /p>


师:


如果它们没有被运动的物体撞击到,会有这些现象吗?这说< /p>


明什么呢?




1


:说明运动的物体有种










2


:说 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师:是呀!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我们一起来验证。





实验探究,搜集证据



师:瞧!老师给 大家带来了你们爱玩


儿的弹珠,我们就用它来验证。你准备怎么验证运动的弹珠


具有能量?




1



用运动的弹珠去撞另一个静止的弹珠,





止的弹珠会动起来。






2


:用 运动的弹珠去撞


……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撞


击时还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小组实验,仔细观察。





总结现象,得出结论


< p>
师:哪一小组来介绍你们的实验现象


和结论?


< /p>


生:运动的弹珠能使静止的弹珠运动起来,还听


见了





的声音。运动的弹珠 是具有能量的。





迁移应用



师:人类将运动的物体具有 能量的特点应用到了


生产生活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具体说


一说。




师:运动的 物体具有能量这一特点除了给我们带来


好处,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坏处呢?我们应该注意什 么?



生:


课前看的汽车被撞坏的照片 ,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师:这是运动的物体在撞击时,使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为了 避免人受到严重伤害,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保障安全的方


法。





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还有其他形式的 能量,你能找到它们


吗?还有什么能量与运动有关呢?



生:物体发出声音、太


阳发出光和热、电池产生电流等。





本节课通过描述现 象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联想运动物体


的能量作用的过程,顺其自然地将运动与能量建立 联系。用


学生实验的亲身感受联系生活场景中的经验,使学生的感知

丰富、具体,较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本课将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以可见的现象展示,巧妙




地化抽象为具体。以学生熟悉的材料、游戏为实验主体,鼓< /p>


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起到了良好的科学探究技能的


指导效 果。与生活充分地联系,剖析生活中常见现象中的科


学知识,达到了良好的科学态度的培 养效果。





第二单元



山石石与矿产



1


玩石头




单 元开篇以



玩石头


< br>为题引入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对山石、矿物、矿产等内容


还没有过多的生活经验 的认知基础。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


前准备各种各样的石头,可以是野外采集的,也可以 是从建


筑工地或其他地方捡来的废弃的小石头,这样既联系了生


活,找到山石出现在生活中的哪些角落,又为后面的深入学


习、制作、建造等活动做好铺 垫。本课不必要涉及山石的科


学名称,只用石头来称呼即可。通过石头之间的相互摩擦、


用刻刀等尖锐工具在石头上刻划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发现


石头 本身的质地不同,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软有的硬。


最后再通过拓展阅读环节展现颜色 、形状、质地或者结构千


差万别的石头,激发学生展开对山石深入探究的兴趣。





在说一说、磨 一磨、刻一刻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山石在表


面粗糙程度、软硬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各式各 样的山石。




< br>能对山石的初步认知进行梳理,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来描述


山石的外部特征,用比较 科学的词汇来表示山石的硬度,提


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激发对山石深入探究的热情。







材料 准备:各式各样的石头、铜钥匙、刻刀、美丽山石的


影像或


PP T


资料。





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1.


介绍石头



师:在课前,老师为你 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任



——


采集石头 。现在请大家把准备的石头放在桌子上,请


每位同学说一说,你的石头是从哪里采集的? 你的石头是什


么样子的?





1



这是我在泰山旅 游的时候买回来的石头,


是旅游纪念品,写着泰山石敢当。石头表面是青绿色的,有


一些明显的花纹,很好看。






2


:这 是我家装修剩下的边角料,叫花岗岩。它被切割机


器切成了长条的形状。它的颜色比较乱 ,有很多种颜色的小


点点,但是铺在屋子里面很好看。





师:你说的颜色比较乱,我们可 以称它为



花色


的或者





的。






3


:< /p>


这是我在河边捡的鹅卵石。


在我老家的河边上有很多


这样光溜溜的石头,


大小都有,


我就捡了一些小的、


圆圆的,


放在我家的鱼缸里面。






4< /p>


:这是我爷爷刻印章用的石头,叫青田石。我也跟着爷


爷刻过石头 ,


这石头挺软的,


不用费很大劲儿就能刻上印儿。





…… 2.


观察实验:比较山石的不同



师: 大家带来的石头很


丰富。石头来自不同的地方,样子不同,在生活里也有着不

< p>
同的用途。如果找出这些石头中谁是最硬的石头,你有什么




好办法吗?




1



用两块石头互相撞,


看看哪块儿石头撞不


碎就是最硬的。






2< /p>


:用一块石头在另一块石头上砸,看看哪个能碎,不碎


的是硬的。





生< /p>


3



他们说的方法太危险了,

< p>
我觉得把两块石头互相磨一


磨就行,看看哪个能被磨掉渣。掉渣的就软一些 ,不掉渣的


就硬一些。





师:小组的比试既要注意安全,又要比出结果。我们就按< /p>


照第三位同学说的去试试。每一组推选出一块最硬的石头,


然后我 们进行全班评选。





学生分组比试与汇报



师:刚才大家用 石头互相刻划的方法


比较它们的软硬,这样比来比去的,不好统一标准。在野外


工作的时候,科学工作者为了方便、准确的比较出石头的软


硬,经常随身 携带一些铜钥匙、钢针、刻刀之类的工具。并


对石头软硬的划分制定了一个大致的判断方 法:铜针和铜钥


匙能刻动表示硬度低;




铜针和铜钥匙刻不动、钢针和刻刀能刻动表示硬度中等;




钢针和刻刀也刻不动表示硬度较高。





师:下面我们用工具来刻划一下你们的石头,试着给它们< /p>


从软到硬排排序。





师:今天,我们对自己采集的石头进行了展示和初步的研< /p>


究。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颜色、形状、质地、结构非常特别




的石头,人们称它们为奇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记住< /p>


哪块石头给你的印象最深,一会儿和大家说一说。




3.


观赏奇石




1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块像肉的石头。那石


头长得太像肉了,我都想吃一口了。






2


:有 一块石头上面长满了花,像白色的菊花。石头摆在


那里就很好看,像一幅画儿。





< p>
3


:我看到太湖石的造型非常奇特,就像连在一起的



……


……


师:石头是地球上重 要的资源,关于石头还有


许多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我们在下节课中继续研究。





关于感知石 头的软硬,不急于一下子就用到科学的比较方


法。允许学生运用生活中的方法去不断尝试 ,然后在给出比


较科学的方法去进行判断和排序。在最后的奇石展示环节,


如果有实物的展示会更加作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对石头


产生深入研究的热 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玩石


头的方法,相信小男孩们会有更 多新奇的方法。本课重点在


于激发学生研究石头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区域特


色,带领学生捡石头、玩石头,充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不一样的山石



< br>本课先给出山石的科学名称,


规范学生的


科学用语。然后 出示了三种典型性的山石:花岗岩、大理岩


和砂岩。教师组织学生对三种山石的表面特征 进行观察和记


录,对每一种山石的观察结果进行集中展示和比较。当大家




认可了一种山石的基本特征信息后,教师在引导学 生利用表


格的形式有效处理信息,统计和比较三种山石的异同,提高

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可以对研究的山石和第一课自己采集


的山石进行标本的制作。 制作分为四个步骤,其中确定山石


名称的步骤就需要采用信息处理的结果,需要比对文字 信息


和实物信息,确定基本特征的异同,给生活中的山石命名。





通过观察与记录,认识花岗岩、 砂岩、大理岩在颜色、颗


粒均匀度、颗粒大小及质地软硬方面的基本特征。





通过表格统计的形 式比较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


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观察和统计活动中客观准确、 实事求是,感受科学探究


的乐趣。





材料准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放大镜、刻刀、铜钥< /p>


匙、山石标本盒等。





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1.


制作山石卡片



师:上节课,大家 通过玩石头、欣赏各种


石头,


发现石头千奇百怪、


各不相同。


我们周围的天然石头,


在科学上都称为< /p>



山石



,地球 表面就覆盖着一层山石。花岗


岩、大理岩、砂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三类山石。

< p>




师:现在这三种 山石在大家的桌面上,你们能分清三种山


石吗?大家先观察观察。






1



白颜色的是大理岩,


我知道有许多 漂亮的石狮子就是




用大理石做的。






2


:< /p>


花色的应该是花岗岩,


我家的地面就差不多是这样的。

< p>





3



那剩下的就是砂岩吧,


我在旅游的时候见过这样的山


石。





师:大家在认识山石的时候往往会记住它们的颜色和用途。


其实,认识一种山石就像认识一个人一样,要对这个人的性


别、 年龄、外貌特征、性格等有一个综合的认识才行。我们


认识山石也需要从山石的颜色、组 成它的颗粒大小、颗粒均


匀度以及软硬等几个方面去观察和认识。下面我们以花岗岩


为例,就是这个花色的山石


——


对它进行观 察记录。





1


:花岗岩的颜色就像老师说的,是花色的。因为它有三


种不同的颜色:肉红色、黑色和亮晶晶的白色,每一种颜色


都有 ,不是以哪种颜色为主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叫花色。





师:关于花岗岩的颜色还有不同意见吗?像这样的由多种< /p>


颜色组成,


不以哪种颜色为主的,


我们可 以称为花色或杂色。





师:谁来说说花岗岩的组成颗粒有什么特征。





生:花岗岩是由三种颗粒组成的 ,颗粒比较大,颗粒不均


匀,肉红色颗粒明显大于黑色的颗粒,肉红色颗粒还多于黑


色和亮色颗粒。





师:大家可以像老师这样把花岗岩的表面特征记录在卡片< /p>


上。最后谁再说说花岗岩的软硬。





生:花岗岩是很硬的,我用刻刀都刻不动。






< /p>


师:判定山石的软硬还需要用上节课我们说到的方法。铜


钥匙能刻 动


——


硬度低、软;




铜钥匙刻不动、刻刀能刻动


——< /p>


硬度中等、较硬;




刻刀刻不动


——


硬度高、很硬。大家都同意花岗岩的软 硬


为很硬,我补充记录在卡片上。





师:像这样观察花岗岩,可以把它的特征明确地记录下来。


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去观察和记录砂岩、大理岩的特征,然


后送 到卡片展示区进行比较。






1


:大理石纯白色颗粒大颗粒均匀硬度低 软




2


:砂 岩


黄褐色颗粒小颗粒均匀硬度高很硬



师:我们通过观察、记


录和比较,


统一了对花岗岩、

< p>
大理岩和砂岩表面特征的认识。


三种山石相互比较又有哪些异同呢?怎样才 能便于比较出


来呢?



生:我们把三种山石放在一起再来观察、比较。




2.


处理信息:统计山石表面特征



师 :你们说的这种方法是


把三种山石重新观察一次。刚才我们已经对三种山石进行过


观察和记录,


现在需要把观察到的信息有效处理一下。


例如,


我们来列个表格,把三种山石、观察的要素列在表格里,将


观察结果直接写在表格中,然后比较异同。




花岗岩杂色颗


粒大颗粒不均匀很硬



砂岩黄褐色颗粒小颗粒均匀很硬




理岩纯白色颗粒大颗粒均匀软



生:经过比较,三种山石的


颜色不同,颗粒大小和均匀度不同,软硬 也不同;




但是三种山石都是由颗粒组成的。







师: 把对各种山石的特征通过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


我们对身边不熟悉的各种山石进行比 对和辨别。例如我们从


各地采集来的山石究竟是什么山石,下面你可以用老师提供


的山石参照表来辨认自己的山石可能是什么山石。




3.


制作山石标本



师:我们将自己采 集的山石制作成标本。


先准备一个小盒子,然后将山石摆放或固定在盒子里面,在


山石下面标注名称或编号。




师:今天,我们通过对山石的


表面特征进行了观察,还制作了自己的山石标本 盒。下节课


我们继续深入对山石的组成进行研究。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将 信息收集与信息处理两个


环节同时进行,教师会指导学生直接用表格的形式来对三种


山石进行观察和记录。这里之所以分开进行是符合学生的观


察习惯的 。先对一种山石的各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去按


照同样的方法去观察记录更多的山石特 征,这样的观察会更


加专一和准确。经过展示和比较,各个小组会在相互认可和


相互批判的过程中达成对每种山石特征的统一意见,这样得


到的信息更加 的真实、有效。最后将有效的信息进行列表处


理,便于对三种山石特征异同的比较。因此 ,这一训练会有


效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强调了信息的处 理环节。看似简单地梳理


三种山石表面特征的基本信息,实则已经在教师引导下进一


步地学习和巩固利用图表的形式来处理信息的方法。在图表




中可以有效地比较信息的异同,方便对信息进行比较和概


括,从而帮助形成科学结论。




3


山石的组成




研究山石必须谈到矿物,


山石是由一 种或多


种矿物组成的。教材先点名了山石和矿物的关系,然后给出


常见矿物的名称和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呈现矿物标本,


供学生观察和比对使用。教 师先指导学生分析花岗岩内含有


的三种颗粒分别是什么矿物,从颜色、透明、反光的情况 分


别去比对和判定。在此基础上在分别去分析大理岩、砂岩的


矿 物成分,最终理解山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至此,学生对山


石从表面特征到内部组成有了更 加深入的认识。这时就可以


仿照包含个人基本信息的居民身份


Z


来为山石制作



身份

< br>Z”


了。这不仅是一个形象化的制作活动,更是对山石研究的一

< br>个小结,使学生对山石的认识更加系统。





比对矿物标本,知道山石是由不同的矿物组成的。





会从阅读资料等渠道获取重要信 息,


通过制作



身份

< br>Z”


的活


动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更全面地认识山石的基本特性,感受探究的乐趣。





材料准备:

矿物标本、


花岗岩、


砂岩、


大理岩 、


放大镜、





Z”


卡片等。





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1.


阅读了解矿物知识



师:在观察山 石的过程中,大家发现


山石由不同的颗粒组成,颗粒有大有小,颜色也不一样。组




成山石的这些颗粒到底是什么呢?下面让 我们认识地球上


分布更广的一种资源


——“

矿物



。矿物的种类很多,例如长


石、石英、云母、方解石、白云石,以及做铅笔芯的石墨,


做粉笔的石膏等,都是矿物。 下面按照小组来观察一下矿物


标本。




2.


假设花岗岩中有哪些矿物


< /p>


师:每种矿物都是一种因地质


作用而形成的天然的纯净的化学物质 ,是组成山石和矿石的


基本单元。请大家回顾一下,花岗岩是由几种颗粒组成的?


它们分别可能是什么矿物呢?



< p>
1



花岗岩由三种颜色的颗


粒组成:肉红色、黑色、白色。






2


:我认为肉红色的很像长石,长石 就是肉红色的。






3



其中黑色的有可能是 黑云母或者是石墨。


矿物里的黑


云母和石墨都是黑色的,石墨是 做铅笔芯的,在纸上画能画


出黑印儿。我用花岗岩在纸上画是没有黑印儿的,所以我判< /p>


断黑色的颗粒应该是黑云母。






4


:< /p>


花岗岩中那个白色的有些透明和反光的颗粒既像石英


也像方解石, 我不能准确判断。




< p>
师:大家能够把山石和矿物标本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


还有自己的知识, 通过分析说出自己的合理假设,这样非常


好。我们再用这样的方法来探究一下砂岩和大理 岩的组成,


先进行小组观察、比对和讨论,然后我们一起交流。






1< /p>



我们小组看到的砂岩是黄褐色的,


在放 大镜下面看到




有肉红色的颗粒和白 色透明的颗粒。白色透明颗粒像是石


英,肉红色的颗粒像是长石。偶尔还有一些深灰色的 颗粒夹


杂在里面,不能确定是什么。






2


:< /p>


我们小组观察到的大理岩是纯白色的。


里面明显有两


种颗粒组成,


有一种是白色不发光的,


另一种是白色 发光的。


我们认为白色不发光的可能是方解石,白色发光的可能是石

英。





3



我们小组看到的大理岩是白 色和绿色混合的,


里面的


白色颗粒像方解石,绿色颗粒不容易判 断。




3.


多种证据证明山石的组成



师:关 于山石的组成,我们除


了观察、比对和判断,还需要看看科学工作者提供的信息资


料,最终确定山石的组成。





师:经过观察、比对矿物标本和参照信息资料,下面请大< /p>


家再交流一下自己对不同山石的组成的看法。






1< /p>


: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物质组成。






2< /p>



砂岩有很多种,


颜色也各不相同,


大部分砂岩由石英、


长石组成。






3< /p>


:大理岩主要含有方解石和白云石。




4.


处理信息:制作山石



身份


Z”


师:现在我们对三种山石


的组成、表面特征以及基本用途有了全面的了解,就像对一


个人有了全面 认识一样。下面我们要为每一块山石制作一张



身份

< p>
Z”


,把它相关的全面信息记录下来。大家为山石记录



基本信息之后,还可以为


“< /p>


身份


Z”


进行信息补充。




师:山


石的种类很多,在 生活中的用途也非常广泛。下节课我们要


研究山石在生活中的用途,请大家留意生活中哪 里用到了山


石。





关于山石组成的观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观< /p>


察样本要有显著的特征。如果所选样本和教材所呈现的样本


特征差 异不大,学生接受起来当然会比较顺利。如果样本和


教材上样本之间的颜色差异比较明显 ,就要引导学生抓住花


岗石的特征即它的颗粒大小、均匀度和硬度等,而颜色则会


因所含具体矿物的种类、多少的不同而不同。当然,如果考


虑到教学过 程的顺利,教师可以尽量选择和教材上所呈现的


样本相接近的颜色,而且分配给每个小组 的样本要尽量相


同,这样小组之间观察的结果就不会出现太多差异。当然,


教师在最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将花纹、颜色不同的花岗


岩、大理岩、砂岩 样本或图片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拓宽学


生的眼界,也可以避免学生形成片面的科学概念 。





当 学生的观察与给出的文字资料不匹配时,教师要引导学


生从多角度看问题。观察是第一手 材料,比较真实、可信,


但是观察的范本是个体的、单一的。参考资料是从广泛的观


察范本中获取的资料,结果比较全面。我们需要结合着观察


和资料, 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




4


山石与生活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山石产品是很丰富




的,就是没有将这些用途进行有效的梳理。本课重点是指导< /p>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有效处理信息,学会用圆圈和箭头


合理表 达中心概念、二级概念和相关知识等内容。教材中的


思维导图并不一定是



标准



的处理方式,教师和 学生可以按


照想表达的等级关系重新梳理。最后的山石花园建造活动是

< br>一个含有技术工程要素的内容,学生在之前收集的山石除制


作标本外还可以建造自 己的山石花园或是其他作品。这里强


调学生需要设计好制作主题,找到结实的底座,利用 热熔胶


等粘结材料,相信会有各式精彩的山石花园呈现出来。





通过收集、处理图文信息,知道 山石在建筑、工业、生产


生活以及工艺美术等方面的用途广泛。





会用思维导图、流程图、手抄报 等形式梳理信息,提高信


息处理能力。





在建造山石花园的活动中,感受设计建造的乐趣。





材料准备:山石用途的影像资料 、展示卡纸、我的花园景


观制作材料等。





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1.


提出问题:山石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师:老师请大家回


想一下,在我们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山石?谁能给大家说说?




1


:我们学校的 小花园里面有一块大石头是景观石,山石


上面的花纹非常漂亮。






2< /p>


:我说的也是花园里,花园里用鹅卵石铺了一条小路,




人光脚踩在上面可以安抹脚底。






3< /p>


:我老家的小河上都是石头桥,已经很多年了,还很结


实。






4


:我看到过一个可以磨玉米面的石磨,我还推过,很沉


很沉。





…… 2.


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山石在各方面的用途



师:大


家都很留意生活,也说了山石在生活中的很多用途。如果大

< p>
家把山石的用途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等形式梳理出来,我们


会有更多的发现 。请看这位学生做的关于山石用途的思维导


图:山石作为中心概念写在中间位置的圆圈里 ;




花岗岩是山石里的一种,作为 二级概念,写在从山石出发


的箭头指向的圆圈里;




花岗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作为用途写在从花岗岩出发的< /p>


箭头指向的圆圈里。





师:处理信息的方式有很多,大家要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


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陈述证据和结果,要通过自己的


处理 让大家更容易明白信息内容。





师: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


22


页的 资料和我们平时的生


活经验,


整理我们自己掌握的山石用途的信 息,


可以参考


23


页的思维导图。





3.


拓展活动:建造山石花园



师:通过这


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山石有了很多了解。今天我们就利用


自己采集的山石来建造一座山石花园。请大家在每个小组的




硬纸板上完成自己的设计和制作。





设计制作要求:具有一定的主题 ,能结合各种山石的特征


合理布局和建造。





师: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设计和 建造的山石花园也是各具


魅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采集更多样式的


山石,来不断扩建我们的山石花园。





本课中仅凭教材中呈现的并不丰富的图文资料,难以让学< /p>


生更全面地理解山石的丰富用途。因此,教师需要扩充资料


渠道, 如影像资料、


PPT


、网站等,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信息


来源,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概括总结山石的用途,并


进行有效的处 理信息活动。





这节课前半部分的重点是信息的处理,以动脑为主。后半


部分的重点是建造活动 ,以动手为主。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教


学时间,将学生的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建造活动需 要为学


生多提供些辅助材料,要提供必要的底座,热熔胶的数量要


充足,也可以提供一些给山石上色的材料,以及装饰用的小


绿植和草粉等,帮助学生建 造更完美的山石花园,体验建造


的乐趣。




5


矿产资源




矿产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些远,


但是矿产在工


业生产后的各类 产品是人们生活所离不开的。教材是按照能


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类别顺序呈 现的,目的是


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以铁矿为例对铁矿石的冶

< br>



炼、加工和生活中的用途进行了流程图的举例。有条 件的学


校还可以提供煤、石油的干馏产品标本,供学生简单、形象


地了解矿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网上还可以查阅到煤、


石油干馏的影像资料。这些 都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搜集证据


的资料,最后还是通过流程图、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信息 的


处理。最后的小辩论环节需要给学生时间去收集辩论的资


料, 一定要在有的说、有的辩的前提下开展辩论活动。





知道矿产以及矿产资源的简单分类;




能说出人类对煤、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





会用思维导图、流程图、手抄报 等形式梳理信息,提高信


息处理能力。





在小小辩论会活动中,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





材料准备:矿产标本、展示卡纸、矿产资源的影像资料等。





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




1.


剖析事例,认识矿产的加工



师: 上节课我们建造了山石


花园,大家的精美建造现在还历历在目。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们对山石和矿物的利用,除了直接加工使用的方式,还有


很多工业上 的冶炼、干馏等提取方式,这样会获得更多更好


的生产生活用品为人类服务。

< p>




师:举个例子, 现在用途最广的塑料制品,它是从何而来


呢?谁给大家说说?



生:塑料是从石油里面提取出来的,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







师:对,你的知识面很广。塑料作为一种附属产品,是在< /p>


对石油的加工中得到的。





师:石油一般都埋在几千米、甚至上万米深的地下。开采< /p>


石油通常采用钻井的办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原油经


过加工 ,可以得到液化的石油气、汽油、石脑油、煤油、柴


油、沥青等。石脑油、柴油和沥青等 还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


料,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塑料、化学纤维、药品等。




2.


阅读了解矿产资源



师:经过介绍 你是否了解到了,身边


的许多物品和山石、矿物有很密切的关系,只不过它们是经


过变化的,已经找不到最初山石、矿物或者其他矿产资源的


影子了,它 们最初的样子就是自然界中的矿产资源。





师:矿产指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山石等自然资< /p>


源。有的可以直接利用,有的需要进行工业加工和提炼。请


同学们 阅读课本


24


页的图文资料。





师:有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冶炼 过程不容易见到,这里给


大家准备了几段影像资料,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石油和


天然气的开采和利用



金属冶炼制造工艺流程



金属冶炼现





第三环节:


搜集证据、


处理信息:


建立矿产资源档案


师:


请大家试着为矿产资源建立档案,可以用到我们学到的思维

导图、流程图等形式。





第四环节:辩论会



师:经过大家的研 究,我们知道了矿产


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所




以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 、水能、核能等


新型能源。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能否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


源了呢?请大家以此为主题展开辩论会。给大家


10


分钟的


时间搜集自己的有利证据,或开展小组讨论,最后


10< /p>


分钟


我们进行辩论。





师:大家的辩论非常精彩,我们 还可以继续搜集相关证据,


在课后继续辩论。





师: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研究了 矿物、山石和矿产资源,


既了解了它们的相关知识,更学习了处理信息的方法,这更


有利于培养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其他


方面的收 获。





本课中教师的作用较多地偏向主导地位,大多数的材料和


资源以教师提供为主,资源的提 供还是比较丰富的。教师还


可以多设计一些活动,


促进学生更多 地、


更主动地进行探究,


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主动。





对于



矿产资源为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

< br>资源



,学生受其生活经验缺乏,开始比较难以理解和认 识,


教师要提供大量的实物标本或影像资料供学生认知。还可以


引导学生分析我们身边的常见的学习文具、服装及其他用品


等,它们的原材料都来源于哪 里?和什么矿产资源有关?只


有这样逐一地找对应、找关系,才会让学生理解得更深刻。





第三单元



冷与热



1


乒乓球复原了



本课是第三单元



冷与






的起始 课,通过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瘪的乒乓


球如何复原



引发思考,


从 而设计方案、


验证假设。


在此过程


中, 学生初步体验依据事实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材的第一部分给出生活中的


“< /p>


小发现




瘪了 的乒乓球用热


水烫一烫就能复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


提出假设。





第二部分是对假设的验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 /p>


案,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教师须规范实验操作的


细节, 强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数据,为后续实验


分析与得出结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 正式实验前,教师须带


领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器材。了解针筒的构造有利于学生理解


实验原理,准确把握实验的关键点。针筒上的刻度是获取实


验现象的关 键,是判断活塞是否运动的重要证据。





第三部分是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应充分调动< /p>


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讨论。该部分,学生观点


的呈现 十分重要,教师须准确把握学生表达的内容,相机组


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以达成课标中



知道一般物体具有

< br>‘热


胀冷缩’的性质



的科学知 识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课型为探究实验课,因此本课教学中,有必要让


学生完整地体验探究的 各个环节: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计方案



实验验 证



结果分析



得出结论。当然,这并不意


味着每个环节都要面面俱到,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梳理


提炼。







能够描述气体、固体、液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





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比 较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


论。





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 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并在教师引导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准备:





教具:乒乓球、乒乓球拍、热水、烧杯;




铜球与铜环、酒精灯。





小组:针筒、软塞、热水、烧杯;




烧瓶。





活动场地:科学教室或实验室。




1.


引入



师:有哪个同学会打乒乓球吗?



生:我!



师:请


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下颠球。





生:老师这个乒乓球是瘪的,不好颠。





师:大家有什么办法将这个瘪的乒乓球复原吗?




1


:捏


回来。

< p>





2


:给乒乓球打气。






3


:将 乒乓球放在热水里。





师:到底哪种方法可行呢,我们来试一试。




2.


假设



师:我们先将瘪的乒乓球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内




倒热水。一起观察,发生了什么?



生:乒乓球凹下去的地


方又凸出来了,慢慢复原了。

< p>




师:同学们的办 法真是太棒了!为什么接触热水后,乒乓


球就能恢复原样呢?




生:乒乓球里面是空气。





师:为什么乒乓球里面有空气接触热水就能复原呢?



生:


因为有空气受热后空气就会变大,就把乒乓球顶起来了。

< p>




师:你们同意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




3.


观察



师:为了帮你们更好地设计实验,老师准备了包括针筒在内


的一 些实验材料。请大家先认真观察针筒的构造,并想一想


如何使用它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p>





师:观 察时间到,你有什么发现?这些结构可能具有哪些


功能?




1



我发现针筒 有一个可以拉出来、


压进去的活塞,


我觉得这个活塞可以将空气 从前面的小孔吸进去或放出来。






2



活塞可 以拉出来,


上面有一个大口,


下面有一个小口。





< br>3


:活塞一般是不能拉出来的,就是用来堵住大口的,所


以针筒只有一个出入口,就是下面的小口。






4


:< /p>


我发现针筒上有刻度,


我觉得能帮助我们判断吸入或


排出了多少的空气。





师:大家的推断有理有据,非常棒。如果我们想验证空气


受热后 会不会变大,我们还能让针筒吸入或者排出空气吗?



生:不能 ,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知道是原来的空气变大了,还


是新进去了空气。






师:非常有道理。就像乒乓球放进热水里,乒乓球本身并


没有进 去空气一样。那我们怎么不上针筒吸入或者排出空气


呢?



生:活塞是密封的,只要把下面的小孔用东西堵结实


就行了。





师:说的非 常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段介绍实验方


法的影像,看看和我们的想法是不是一样。





将针筒内原本的空气全部排出。





左手抓住针筒下方,右手拉出活塞,使得活塞的最下端与< /p>


刻度


10


对齐。





做好标记,记录数据。





用软塞将针筒的排气口塞住,确保不漏气。





将针筒放入热水中,使得热水没 过空气柱,却不超过针筒


的顶部。





仔细观察活塞的变化,标记或记录数据。





师:实验中,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现在开始实验。




4.


研讨



师:时间到,请将材料归回 材料区。谁来分享一下


你的发现?




1



我发现针筒放入热水后,


活塞才开始移动,


说明和热水有关。






2< /p>


:我发现活塞一开始指的是


10


,后来移 动到了


12


,说


明里面的空气变多了。





生< /p>


3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因为我们已经用软塞将口堵住了,


空气进不去。我认为,应该是空气受热变大了 。







师:我们来整理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的发现:在针筒接触< /p>


到热水后活塞的位置才开始发生变化,活塞往后移了


2

< p>
格,


针筒内的空间不断变大,但外面的空气不能够进去。这是什

< p>
么原因导致的呢?



生:可能是受热后,空气把里 面的空间


撑起来了。





师:是的,我们推测是针筒内原本的空气受热变大了,用< /p>


科学的说法也就是膨胀了,才出现了以上的现象。现在,我


们回到 最初的问题,乒乓球遇到热水为什么会复原呢?



生:


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




5.


小结



师:我们通过收集大家在实 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


放在一起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得出了我们的结论。所以在得


出结论前,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梳理和分析非常重要。




6.


拓展



师:我们已知气体受热后会 膨胀。液体和固体受热


后,它们也会膨胀吗?



师:这是一个铜球,这是一个铜环。


请一个同学上来操作,看看这个铜球能不能 穿过铜环。





师:谢谢。接下来,老师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





师:现在铜球还能穿过铜环吗?请提出你的假设。


< p>
师:我


再请一位同学试试,能否将铜球穿过铜环。你觉得能穿过

< p>
吗?



生:可以。





师:请这位同学进行实验验证。





师: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1


:我认为加热后,铜


球变大了。而铜环没有加热,所以还是原来的大小。






< /p>



2


:说明固体和气体一样,受热也会膨 胀。





师:看来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大部分同学得出的结论


是:铜球受热会膨胀。





师:最后我们 来看看液体是否也具有相同的性质。请同学


们在记录单上完成相应的内容。





师: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他的记录单。





生:我们提出的假设是遇热后液体的体积会变大。实验方< /p>


案是将烧瓶放到热水中,观察前后玻璃管内液体的高度变


化。





师:实验期间请注意观察记录现象。





师:你有什么发现。






1< /p>


:我发现加入热水后,液面变高了。






2


:一 开始液柱慢慢地往上涨,后来涨得越来越快,再后


来慢慢停下来了。




师:你们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液体受热也会膨胀。





师:很多物体都存在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知道了这个< /p>


自然规律,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难题。





本课教学中,我没有采用传统的 验证式教学,而是探究




气受热后会 产生什么变化




打破受热膨胀的思维 局限,


让学


生有更多的探究空间。我设定的重难点是:学生依据 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自主分析、


推断,


从 而得出结论。


为突破重难点,


我先引导学生关注针筒的结构,从 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设




计,使学生 更有目的地关注实验现象。在描述实验现象的过


程中,利用例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促使学生去思考


现象背后产生的原因。由于本节课是单元首课,应强化验证

< p>
实验的各个环节,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导入课堂,< /p>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意愿。同时,能够积极寻求新的教


学方式 ,打造更加灵动的课堂。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教师从


单元全局出发,落实探究过程的各个 环节;






热胀冷缩



的小概念教学出发,落 实了三个实验;




从培养



得出结论



的能力目 标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材


料,更好地搜集证据、得出结论,为后续的教学打下较为坚


实的基础。




2


凹陷的保鲜膜




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上 节已


验证物体受热膨胀的性质,本节课将继续探究物体遇冷收缩


的性质。




教材第一部分仍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引导学生思考


保鲜膜凹陷的原因。通过上 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验证实验的


环节已有了解,教师应强化该方法和步骤,继续引导和鼓 励


学生大胆作出解释。





第二部分是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上 节课



热胀



的学习,


学生


较容易利用逆向思维模仿设计出本节课

< p>


冷缩



的实验方案。< /p>





第三部分教材给出了详细的图解步骤,旨在引导学生操作




及观察。通过上节课的实操经验,学生已知晓操作细节及如< /p>


何依据实验现象推理得出结论,


因此,


该 部分重在观察记录。





第四部分教材给出了得出结论的方法


——


通过比 较、分析


实验现象,归纳、概括出结论。教师可再给出更多的生活中

的相关事例,让学生进行证据的整理,从而归纳、概括得出


结论。

< br>




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分 析、比较实验现象,并用归纳、概


括的思维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遇冷后体积会收缩。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 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并在教师引导下感受感受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乐趣。





材料准备:针筒、冰水、烧杯






烧瓶;




铜球、铜环。





活动场地


:


科学教室或实验室。




1.


提出假设



师:为什么加热膨胀后 的铜球过不了铜环,过


了一会后又能穿过铜环了呢?




1


:铜环也受热膨胀了。





2


:不对,老师没有给铜环加热。我猜想是铜球在那里放


了一 会后,就没有一开始这么热了,所以又变了回去。





师:


哪种猜想更接近实际呢?



生:


铜球遇冷后会缩小体积。




2.


设计实验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同 步探究液体和气体是否


也具有遇冷收缩的现象,请大家先思考实验方案。







师:请三位学生来分享他的实验方案。






1< /p>


:我负责设计



铜球遇冷是否会收缩的实 验



。我将用到


的实验材料有铜球、铜 环、冷水、烧杯。实验的第一步是尝


试将铜球穿过大号和小号的铜环,观察是否能穿过, 记录现


象;




第二步,将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冻一小会儿;




第三步,再尝试铜球能否穿过两个铜环,记录现象。






2< /p>


:我负责设计



空气遇冷实验

< p>


。我将用到的实验材料有


针筒、软塞、冰水、烧 杯。实验步骤,和上节课一样,首先


用针筒吸入


10

< p>
毫升的空气;




然后用软塞堵住出气孔;




最后将针筒放入冰水中,观察针筒活塞的变化。






3< /p>


:我负责设计



水遇冷实验



。我用的实验材料有烧瓶、


冰水、


烧杯。


实验步骤是,


先观察标记原玻璃管的液面高度;




然后将烧瓶放入冰水中;




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变化,及时做好记录。




3.


实验操作



师:这三个方案还有什 么疑问吗?注意实验的


时候耐心等待,放入冰水的时长应不少于五分钟。还要注意


双手不要长时间接触冰水,以免冻伤。现在开始实验。




4.


汇报分享



师:通过实验,大家有什么发现呢?




1


:在



空 气遇冷实验



中,


我发现一开始活塞处 于


10


的位置,


在冰

< br>水里放一会后就慢慢的走到了


9


的位置。从而推断,空气 遇




冷后会压缩。






2


:在



空气遇冷实验


中,我们一开始的活塞位置是


15



冷冻后变成了


14


,至压缩了


1


格。





师:其他小组的数据呢?为什么大家的数据不一样。






3< /p>


:有可能是一开始的刻度位置不一样。






4


:< /p>


可是只需要看压缩了几格就可以了,


和起始位置无关。

< p>
我觉得可能是针筒放入冰水的时间不一样。





师:我们虽然大家的数据略有不同,但这些数据变化能说< /p>


明什么共同问题?



生:针筒里面的空间都变小了。





师:通过这个实验现象,把实验结果与研究的问题相联系,


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吗?




生:空气遇冷后会收缩。





师:看来你们已经掌握得出结论的小技巧了,最后两个实< /p>


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1


:在



水遇冷实验



中,我发现放


入冰水里,玻璃管的液面没有 什么变化,所以我认为水遇冷


没变化。






2< /p>



我们观察到的是有变化的。


我们一开始 就在初始液面


做上了标记,后来把烧瓶放入冰水一段时间,发现液面最后


下降了,液面位于标记的下方。





师:这里得出了两个不同的实验结果,一个说有下降,另< /p>


一个说没有下降。


其他同学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3



和第二个同学的发现一致,我们将烧瓶和针筒同时放进冰水


里,也做了标记,他们都是下降的,但只有一点点,不做标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30 00: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88177.html

2020年秋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