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
稍长而家无书读就
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
赋文字下笔已如成
人
2.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
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
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
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
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
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
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
贤终无济于天下
4.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置思之
法因得其玄秘国人闻而往观
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王以为奇进于中国诏举
朝能弈者与较又求四方有高
手名者敌之皆败。
或言杨靖善弈;<
/p>
时靖以事系狱③,
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满
贮桃实于前而弈,
猴心牵于桃,遂连败。诏椎杀之。
5
.
p>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
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6
.郢人
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
说之曰
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
类
p>
7.
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
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
奸擿(
t
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8.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
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
发书而熟复之
9.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
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
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
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
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
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10.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
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 p>
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p>
11.
曾子之妻之市
,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
”妻适市来,曾子欲
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p>
“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
非有知也待父母而
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
”
遂烹彘
也。
(
《韩
非子》
)
12.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
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
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
“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
其妻曰:
“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
“舌在也。
”仪曰:
“足矣!
”
(司马迁《
史记》卷七十
《张仪列传》
)
13.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
为①
,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
谋
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
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
《左传·襄公
三十一年
》
)
<
/p>
14.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
曰: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
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
三月不
闻竽琴之音。
其生
也见爱,死也可悲!
”
15
.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如何?
”子产曰:
“何为?夫人朝
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
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
闻忠善以损怨,
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 br>大决所犯,
伤人必多,
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然明曰:
“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p>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
“
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
吾不信也。
”
16.
圣
人
所
以
能
成
其
事
者
有
五
有
以
阳
德
之
者
有
以
阴
贼
之
者
有
以
信
诚
之
者
有
以
蔽
匿
之
者
有
以
平
素
之
者
阳
励
于
一
言
阴
励
于
二
言
平
素
枢
机
以
用
四
者
微
而
施
之
于
事
度
之
往
事
验
之
来
事
参
之
平
素
可
则
决
之
17.
汉
元
帝
宫
人
既
多
乃
令
画
工
图
之
欲
有
呼
者
辄
披
图
召
之
其
中
常
者
皆
行
货
赂
王
明
君
姿
容
甚
丽
志
不
苟
求
工
遂
毁
为
其
状
后
匈
奴
来
和
求
美
女
于
汉
帝
帝
以
明
君
充
行
既
召
见
而
惜
之
但
名
字
已
去
不
欲
中
改
于
是
遂
行
18.
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
猎见
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
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
友而
别
19
.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
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
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0.
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王兄
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
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
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
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21.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
/p>
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22.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
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23.
濮
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府左右中
外甚多
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
乃四海
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24.
《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
能道
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
虽小可以谕大也
25
、
飞至孝
:
母留河北,
遣人求访,
迎归。
母有痼疾,
药饵必亲。
母
卒
水
浆
不
入
口
者
三
日家
无姬
侍
吴
玠
素
服
飞
愿
与
交
欢
饰
名
姝
遗
之
飞
曰
主
上
宵
晘
岂
大
将
安
乐
时
却
不
受
玠
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
: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
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
:
“敌未灭
,
何以家为?”或问
:
“天下何时太平?”飞曰
:
“文
臣不爱
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
(
《宋
史
岳飞传》
)
26.
政
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
嗟乎严仲
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
贼不得①,
国不知
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②曰:
“
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
”立起,如
韩,之市,而死
者果政也。
《史记
刺客列传》
注:①贼不得:指不知道凶手的姓名。②於
邑(wūyè,
?
乌叶)
:同“呜咽”
,哭泣。
27.
余读史,尝怪赫连氏②,初无功德,而兴之暴,西夏强且久,与宋室为终始,此必有
所以自强固者,不独恃甲兵之力。间披舆图,按其处,距长城外河西数十里,自分力劣弱,
终身不能至,
详考其兴亡盛衰之迹,
而庭闻乃竟
以是为家边徼风土人情叛服治乱必有深知其
故者他日著之文章当不止如史传所记载也。<
/p>
(取材于清代魏禧《曾庭闻文集序》
)
28.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
弗措
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
强。
29.
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
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太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
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30.
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
日名
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
累日
方赦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参考答案和译文】
1.
欧阳
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
而家无
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
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2.
【译
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
苇秆在沙
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
家里没有书可
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
日、废寝忘食,只
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
了。
< br>
3.
2.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
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
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4.
【译
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
衡就把墙
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
文不识的,是
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
人感到很奇怪,问
他为什么这样,他说:
“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
主人
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5.
3.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③而不
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④,古人
与稽⑤,以求其是非
之所在,庶几⑥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
士⑦,虽子羔、
原宪⑧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注释】
①选自《与友人书》
。作者顾炎武,世称亭
林先生,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学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就是他的名言。②
孤
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③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④审问:仔细研究探讨。
⑤古人与稽:
“与古人稽”的倒装,意思是看自己的思想与古人
的思想是否相合。稽,
相合。⑥庶几:差不多。⑦面墙之士:面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
⑧子羔、原宪:春
秋时的贤士。
【译文】
人们求学,不能天天上进,就会天天后退。孤独地学习而
没有朋友,就必然知识浅薄难以
成功。长久地待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
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没有
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仔细地探
究。与古人的思想相对照,来探求学问里
边哪里是对的哪里是错的,这样差不多能得
到十分之五六。如果既不出门,又不读书,那
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像子羔和原宪
那样贤良,也对社会毫无用处。
< br>
6.
4.
西番②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
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置思之法,
因得其玄秘。
国
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王以为奇,进于
中国。诏
举朝能弈者与较,又求四方有高手名者敌之,皆败。或言杨靖善弈;时靖以事系
狱③,
诏释出之。靖请以盘满贮桃实于前而弈,猴心牵于桃,遂连败。诏椎杀之。
【注释】
②番:
外国或外族。③系狱:被捕入狱。
【译文】西方国家有两个仙人在山中树下
下围棋,一只老猴在树上每天看他们运思置子的
方法,就弄懂了下棋的奥秘。国人听
说后前往观看,仙人逃走了,猴子就下来与人下棋,
整个国家没有人能胜过这只猴子
的。国王认为奇特,进献给中国。国王下诏所有能下棋的
朝廷人员与它较量,又聘请
四方有高手名气的人与它对敌,都失败了。有人说杨靖善于下
棋。当时杨靖因事被捕
入狱,下诏放了出来。杨靖请求用盘子装满桃子放在面前与猴子下
棋,猴子心里想着
桃,于是接连失败。皇帝下诏把这猴子椎杀。
7.
5.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
见地有片金
/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
华拾而掷去
/
又尝同席读书
/
有
乘轩冕过门者
/
宁读如故
/
歆废书出看
/
管宁割席分坐曰
/
子
非吾友也
【翻译】管宁和华
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
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
来,
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
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
闹去了。
管宁将坐席分割开
(要
与华歆
分开坐)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
”
8.
<
/p>
6
.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夜书
/
火不明
/
因谓持烛者曰
/
举烛
p>
/
因而误书举烛
/
非书意也
/
燕相
国受书而说之
/
曰
/
举烛者尚明也<
/p>
/
举贤而任之
/
燕相白王
/
王大说
/
< br>国以治
/
治则治矣
/
非书意
也
/
近世学者多似
此类
【翻译】郢都有个人寄给燕相
国一封信。晚上写信时,烛光不
够亮,他便吩咐捧烛的人说:
“
举烛!
”一面顺手把“举烛”二字误写上去。其实“举
烛”并不
是信中所要说的话。燕相国接信后便解说道:
“
‘举烛’的意思
就是崇尚光明;
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要我选拔并且任用贤才。
”
他便把这个意思报告给燕王,
燕王听了
很高兴,照这个意思去做
了,因而国家治理得很好。国家是治理好了,却不是信中的
意思。现在的学者们做学问,
大都跟这位穿凿附会的相国差不多。
7
.宋顾宪之元徽
中为建康令
/
p>
时有盗牛者
/
被主人所认
< br>/
盗者亦称己牛
/
二家辞理等<
/p>
/
前后令莫能决
/
宪之至
/
覆其状
/
< br>谓二家曰
/
无为多言
/
吾得之矣
/
乃令解牛
/
任其所去
/
牛径还本主宅
/
盗者始伏其辜
/
发奸擿伏
多如此类
/
时人号曰神明
【翻译】南朝刘宋元徽年间,顾宪之任建康县令。
当时有个偷牛的,他偷的牛被失主认到了,偷牛的也说这是自己的牛。双方的言辞理
由一样,前后几个县令都不能判决。顾宪之到任,复核了那个案件,对两家说:
“不要
再多说了,我已经想出断案的办法了。
”于是命令解开牛
绳听任牛自己走去,牛一直返
回了本主的家,偷牛的人这才认了罪。顾宪之揭发奸恶,揭
露隐情,有很多这种类型
的事,当时人称赞他断案如神。
8.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
随。所至厄塞,即
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
野,
无足留意,
则于鞍上
默诵诸经注疏;
偶有遗忘,
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
文】凡是顾炎
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
役的差役打探所到
之处的详细情况,
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
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
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
就
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9.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
窃入学舍,听
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
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
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
-
-
-
-
-
-
-
-
-
上一篇:如何用英语描写学校生活
下一篇:学校作文之我的学校用英语怎么写这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