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作业答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9 21:25
tags:

-

2021年1月29日发(作者:无线电波)





======= ================================================== =============


======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上)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劝百讽 一: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


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3


、建安 七子:


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阮瑀、应玚、刘桢。



4


、宫体诗 :


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


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二、论述题:



1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简述《左传》外交辞令的特色。



答:《左传》的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和它的语言艺术有很大关系。


《左传》的叙事语言,简洁、传神、词约义丰、意蕴深厚。前面已有论及


格。这里着重谈谈颇具特色的行人外交辞令。作者记载了不少委婉动听的外


交辞令,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写出了历史人物的风采。





出色的外交辞令,可以消弭兵燹之 灾,使敌国退师,使国家转危为安,这


个例子,最著名的要数僖公三十年的烛之武退秦师 。城濮之战后,晋国要惩


罚一些离心离德之国,便联合秦国围郑。在秦晋两国强兵压境的 危急关头,


烛之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退了秦兵:





烛之武说秦伯

,


先从亡郑说起,


指出亡郑无益于秦。

无益的原因


,


一是


“越

< p>
国以鄙远”


,难以实现。二是即使亡郑,得利的不是秦国而是晋国,


“焉用亡


郑以陪邻?”三是“邻之厚,君之簿也”

。晋国强大,秦国必然削弱。这层层


剥笋似的剖析,必然引起秦穆公对郑的后果的深 思。接下来,烛之武再从不


亡郑这一角度发挥。不亡郑,不但于秦无害,反可坐享其利。 这样,两相比


较,孰优孰劣,显而易见。弦外之音,还有讥秦受晋役使之意。为了瓦解秦


晋联盟,加深两国的矛盾,烛之武又旧怨重提,指出晋国背信食言,历来如


此。最后归结到晋之野心,不独在郑,还将侵秦。这样的层层深入,晓以利


害 ,终使秦穆公深思再三,翻然醒悟,毅然退兵,使郑国转危为安,免除了


一场兵燹之灾。 类似的例子还有如僖公四年的“屈完如齐师”僖公二十六年


的“展喜犒师”


,宣公三年的“王孙满对楚王问”


。外交辞令的成功,常能起


到武力和军队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2


、简述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答: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是所 谓“骚体赋”,代


表作家和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枚乘的 《七


发》等;



2


、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


也是 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


扬雄的《甘泉》 、《河东》、《羽猎》、《长杨》,班固的《两都赋》等;



3


、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

< br>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嫉邪赋》,


蔡邕 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等。




2




鲍照的 乐府诗在思想内容上有何特征?在对汉乐府以来的民歌传统的继


承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①鲍照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创造性地运用乐府旧题和自创 新题,


创作出大量反映时事、


民众苦难,


咏唱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以及人生无常、


及时行乐的乐府诗歌。他的乐府诗气势雄壮而 深沉,感情不受拘束,直抒


胸臆,对读者具有惊心动魄的感染力。这一特点在他的《拟行 路难》组诗


中表现得最为鲜明。他的乐府诗想象丰富大胆,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夸饰


等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和深刻。他善于撷取生活中

与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事物,如“河边草”、“城上日”、“冰上霜”、


“柏梁台” 等,通过借助想象和运用比兴等艺术手法,来表达、寄托自己


的思想感情,既避免了由于 一味地直抒胸臆而流于平淡,又能很好地唤起


读者的联想,让人感到情感淋漓尽致。



②鲍照是一名勇于学习、敢于创新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所创作的大 量乐府


诗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部分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汉魏乐府民


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建安文学多生气力度的“风


骨”,汲取了南朝乐府民歌清新的内容,运用和融合了《楚辞》的浪漫主


义手法和当时刘 宋文坛修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及描写山水景物的技法,终


于完成了“抗音吐怀,


每成亮节”[6]的唯他独有的乐府诗风格,


在中国文

< br>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当时,吴歌、西曲被视为里巷歌谣的情况下,


他却十 分推崇南朝民歌作品自然天成的艺术魅力,在他的乐府诗中,有


30

多首清新明丽、优美动人的小诗,其中《吴歌》三首和《采菱歌》七首是


其代表作,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汉魏乐府民歌质朴刚健的风格,而且具有南


朝乐府民歌艳丽浅俗的特点 ,其乐府民歌化的创作道路,对后世文学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边塞诗:


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2


、江西诗派: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 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是北宋后期逐


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3


、明代“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 (兰陵笑笑生)



二、论述题:



1




为什么说杜甫的诗是“诗史”?



答: “诗史”是指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善陈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


创作方法。“善陈 时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所写为当时的重大事件


或与重大事件有关。具体到杜甫 的诗歌是指“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所见


所闻所感。这就与一般的反映现实区别开来。 由于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


衰的关键。杜甫浓墨重彩地描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中的种种 社会景象,使得


他的诗具有深刻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意义。二是“诗史”除了指作品所写 的


题材涉及社会重大事件外,还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是深刻的,对社

< p>
会具有比较大的正面的思想教育作用。这点在杜甫的于安史之乱前后所写的


诗歌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杜甫的以“诗史”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中国


史官文化的体 现,又是《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2

< p>
、分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




答:柳永的这首《雨霖铃》反映了作者在无可奈何的离别中所表现出来的


对相爱者的真挚感情。





从作品提到“都门”(京城)


、“兰舟”和“楚天”来看,作者 告别的地


方是在汴京城南的河岸边。作者善于写景抒情,他一开始就把读者带入一个


有情感色彩的境界:“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指秋

< br>季鸣叫的蝉。河岸边的树上有蝉鸣叫,这在平常人听来是无所谓的,但借别


的人心 情不好。他们听起来就别有一番滋味,仿佛那叫声是凄凉悲切的了。


“长亭”是古代修建 在大道边上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也是人们送行的处所。


“骤雨”是忽然而来又迅速停止的 阵雨。俗话说:一雨成秋。阵雨使秋意更


浓。天色不早了。这些关于惜别的季节、时辰、 地点和景物变化的描写是具


有特征性的,它使作品既不致流于一般化,也有助于增添生活 气息,烘托凄


凉气氛。





接下来集中描写离入的分别场面和痛苦心情:“都门帐饮无绪 ,方留恋


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帐饮”,原意是说在郊外


搭起帐幕喝饯行酒。这儿是借用,指在野外饯别。“兰舟”原指用美好的木

< br>兰树材造的船,这里借用,作船的美称。“都门”以下这五句是说作者不忍


分别, 喝酒也没有心绪。他和她正在依依难舍的当儿,兰舟上的人却不断催


促出发。这时他俩你 望着我,我望着你,眼泪汪汪的,好不凄然。他们本来


有许多话想说,但又哽咽得连一句 也说不出来。




< br>最后,


他们当然是分手了。


作者用“念去去千里烟波,< /p>


暮霭沉沉楚天阔”


来结束上片,既交代了他们痛苦的原因,又可以 自然地过渡到下片抒写离情。


水路千里迢迢,“去”字连用可以产生强调旅途艰辛的作用 。江河之上,常


有水气蒸腾,或者笼罩着云雾,诗词中常用“烟波”来称呼江河。“暮霭


[ǎi]”,黄昏时的云气。“沉沉”,形容云气浓厚的样子。“楚天”,泛指


南方的天空。读“念去去”两句,人们可以想象这时兰舟已向南驶去,柳永


正坐在船舱里出神。当他一想到目的地还很遥远的时候,不禁抬眼望去。暮


色苍茫,楚 夭辽阔,他更加愁闷起来。





词的下片从人生感慨写起。封建社会造成了多少男女分离的痛苦。柳永


亲身体验了这种苦味,所以他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多情人本来 容易感伤离别,


更忍受不了的是这离别又发生在冷落凄凉的秋天。


他设想分离的日子是难过的,所以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今宵”,


今夜。“良辰”,好 日子,好时光。“风情”,情意。“今宵”以下七句是


说在柳永看来酒醉后这一夜是容易 过的,但明天早晨醒来,异地的景色又将


使人触景伤情。江南的景色当然迷人,一年四季 也有许多好时光,但对一个


飘流在外的人、对一个离开了知心人的人来说,那又有什么意 思呢,那不是


形同虚设吗。



3


、方苞的“义法”是什么?




答:


在方苞提出的“义法”的主张 中所谓“义”,


即“言物”,


所谓“法”,

即“言有序”。“义”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法”指文章 的形式技巧。他要


求文章的形式服从于内容,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章语言要做到“ 清真


雅正”和“雅洁”,去掉“冗辞”,直到“一字不可增减”。



“义法”说,


涉及文章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诸问题,是桐 城派散文理论的坚实基础。对


形成有益的文学理论,有积极的意义。




论当代先锋小说的叙事试验




1980


年代后期至


1990


年代前期,中国文坛出现了一大批的前卫文学


作品,马原以《拉萨河女神》



《冈底斯的诱惑》


《西海的无帆船》等一批小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21: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87361.html

《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作业答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