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可编辑
英语、汉语表达差异的比较
郭
平
(苏州市张家港塘桥高级中学,江苏
张家港
215611
)
摘
要:
英语
和汉语是属于两种根本不同的语言体系,两种语言在表达上有着很大
的差异,各自有着自
己的语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要教授并使学生掌握地道的英
语表达法,就要摒弃汉语化的
英语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英语原文。
关键词:
英汉
表达
差异
比较
众所周知,英语和汉语是属于根
本不同的两种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
则属汉藏语系,两者的差异很大。对于英
语学习者来说,要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
法,就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英汉表达上的差异,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对英
语原文的理解,提升英语的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对常见的英汉表达差异进行比较,为的
是提醒英
语学习者要正确地掌握英汉表达的差异,并求教于英汉语言界同仁。
壹、
形容词(指颜色方面)表达的比较
英
汉中有不少用颜色来表达的词组,但各自形成了独特的用色习语。如:
To be
black in face
脸色铁青;
To have grey hair
头发白了;
To beat and
blue
把某人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A blue film
黄色电影;
Black tea
红茶。
贰、
动词短语表达的比较
英汉都用动词表
达动作,但在习惯用法上仍有许多不同,在表达动作时,英语往
往侧重于动作的完整性、
形象性和准确性,而汉语则侧重于动作的简洁性及紧急
性。
例
was very happy and jumped
up and down .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例
2.I asked him to study
hard, but he turned a deaf ear to me .
我叫他
努力学习,他不听我的劝告。例
smiled from ear to ear.
他咧开嘴笑。
例
kettle is boiling.
壶里的水开了。在例
1
中,我们发现此句的英语表
p>
达比汉语表达更完整,而汉语表达又比英语表达简炼,它只强调动作本身。英语
表达要比汉语表达更使人易于理解。例
2
的英语表达
比汉语表达更形象。把“聋
的耳朵”转向说话者,这就意味着“听不进别人的话”,进而
指“不听别人的劝
告”。此句的汉语表达一般化,缺乏形象性,很难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不难
看出,例
3
的英语表达比汉语
表达要准确、生动。例
4
中用“is boiling”来表<
/p>
达此动作正在进行,是一个持继性的动作,而汉语用“开了”来表示相同的动作,
有动作已完成的意思,众所周知,正开着的水不可能一下子停止沸腾,所以,这
< br>例子的英语表达更接近于生活。
精品
可编辑
除此之外,英汉两种语言的动
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有区别,不能把两种语言中的词
一个一个对等起来套用。
例
gain knowledge at
school.
我们在学校学知识。
在上句中,“gain knowledge”不能按汉语的表达法套成“learn
knowledge”。
“学知识”这种说法在中国经常听到,但在英语里,“学习”不
和“知识”搭配,
而与“得到”搭配。
叁、
介词表达的比较
介词是英语中非常活
跃的词,使用频率高,搭配能力强,而且是大量习语的组成
部分。英语中表示地点的表达
比相应的汉语表达更明确,这是英语大量使用介词
的结果。英语学习者要想正确地区分和
掌握英汉这一差异,他们就得牢记一些固
定的英语介词短语。
例
is a hole in the wall.
墙上有个洞。
例
were bowls, cups and
plates spread over the table.
桌上摆满了
碗、杯和碟子。
例
worked in the sun.
他们在太阳下工作。
对中国人来说,“墙上有个洞”并不会误导人们认为这个“洞”是画在墙上的,
但英国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认为如果墙上真有个“洞”,那它就只有能在墙里,
用介词“in”来表示,
否则这个“洞”就是被画在墙上的,
< br>那介词就只有用“on”
了。例
2
中的介词“over”是指碗、杯和碟子摆满了整个桌面,有“乱七八糟”
之意。而相
应的汉语介词“上”字则表达不出这种意思。太阳有万道光芒,且又
是直线传播的,
p>
它不会因为人站在太阳下面而折射,
所以人只能在几缕阳光“中”<
/p>
工作,而不是在其“下”,因而可见例
3
的英语表达比较科学。
对反意疑问句回答的比较
这里涉及的
反意疑问句指的是:
陈述句否定形式
+
简略的一般疑问句肯定形式。
即:
You are not a student, are you?
(你不是学生,是吗?)
在英语表达
中,不管问题的提法如何,只要答语肯定的就用“yes”,然后再加上
肯定陈述句;若
回答是否定的就要用“no”,然后加上否定陈述句。而汉语的回
答就显得前后自相矛盾
。这表明汉文化的人着眼于对交谈对方所发出的信息或表
明的态度所做出的反应,即强调
的是交际双方的呼应和配合,而英文化的人则着
眼于自己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或态度。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