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sh
2019
年上海市奉贤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br>
2019.4
(完卷时间
1
0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文言文
(40
分<
/p>
)
(一)默写
(15
分
)
1.
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2.
,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3.
人面不知何处去,
。(《题都城南庄》)
4.
,往来翕忽。(《小石潭记》)
5.
殚其地之出,
。(《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
6-7
题(
4
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
本词的作者是
(
人名
)
,<
/p>
词中“沧洲”的意思是
。
(2
分
)
7.
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诉表情”。
B.“当年万里觅封候”写出
了词人当年远离家乡、壮志报国的情景。
C.
关河梦断何处”流露出词人
对将要离开军队而产生的遗憾之情。
D.“泪空流”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不甘
.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9
p>
题(
9
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p>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
何
陋之有
?
8.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
的基础积累表。(
6
分)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句:(
3
)
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哲
可以调素琴
学家
(
1
)(人名)。
素:
(
2
)
9.
下列
对“陋室不陋”的原因理解错误的项是(
)。(
3
分)
A.
因为
陋室处在一个有仙有龙的地方。
B.
因为陋室里住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C.
因为
陋室环境幽美清雅,陋室生活恬然自适。
D.
因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情趣高
雅。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p>
10-13
题(
12
分)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
自陈①尝在秦王②幕府。
上怜
之,
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
“秦王左
右,
中外③甚多,
恐人人皆恃恩私,
足
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
谓相寿曰:“我
< br>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④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
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陈
:
陈述。②秦王
:
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③
中外
:
宫内、
宫外的故人。④四海
p>
:
整个国家。
10.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
/p>
(
p>
1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
贪污解任(
)(
2
)足使
为善者惧(
)
.
.<
/p>
11.
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大臣
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背他呢
?
B.
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
违反原则呢
?
C.
大臣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反原则呢
?
D.
大臣
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背他呢
?
12.
从文中看,唐太宗“怜之”的原因是“
”,“纳之”的表现是
。(
3
分)
13.
为本文拟一个题目: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8
个字以内)(
2
分)
二、现代文(
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
(
20
分)
守“拙”求进
①在中国文化中,尚拙是一大特点。“文以拙进,道以拙成”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
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的确,做人守拙,以拙求
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
的基础。
②“书读百遍,
< br>其义自见”,是读书求学之拙。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笨功夫,
实现了学
养质的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干事创业之拙。不下
苦功、
不打牢基础,
就不可能在事业上采撷到成
功的果实。“功成不必在我”,是为官从政
之拙,惟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才能获得人们
心灵深处的掌声。
③“责守明则谋政专,
勤于正事必疏于邪门。
”被
誉为“组工干部榜样”的王彦生是一
个坚持原则、淡泊名利、
拙
于交际的老实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
家麟这样评价自己
:
只顾埋头拉车,拙于人事交往。凡勤于正事
者大都会“拙于人事”,他
们
交际能力差,
一心扑在学
习和工作上。
这样的拙使他们远离世俗的诱感,
名
利的困扰,专心致志做事。可以说,守拙体现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④守拙还体现为一种坚韧执着的精
神追求。袁隆平放弃城市的生活,选择艰苦的农学,
扎根稻田数十年,心无旁骛进行水稻
杂交研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非凡的奇迹。
34
年前,
年逾六旬的山西农民石双砚立志要开荒种绿,
他每天起早摸黑,刨石板、
种树苗,
三十多年
过去了,
他带领村民
把遍地荆棘、
一片荒凉的苍龙岭改造成了绿意葱笼的“常青林”。
当初,
在很多人看来,
他们的选择并不明智,
但他们最终凭借“绳锯木断,
滴水穿石”的坚韧精神
实
现了梦想。
< br>⑤把守拙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
< br>视名利淡如水,
看事业
重如山;能排除世俗的干扰,靠真
本事立身,靠干实事进步。可见,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
也是一种智慧。
⑥与拙相对应的是巧
。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
我们并不排斥巧,
但巧应该是心血和汗水
的结晶,是无数质拙的积累。一些人梦想成功,却不愿与拙为
伍,而偏爱与巧同行。不愿辛
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馅饼;不
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
投机取巧,
寻求“责人”提携相
助,
甚至干出种种弄虚作假、
欺世盗名的勾当。“草萤有耀
p>
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走捷径,耍滑头,不仅于事业无补、与成功无缘,最后还把做<
/p>
人的原则和本分也丢了,弄得个被人不齿的结果。
⑦有人说,若要行远,必先修其近
:
若要登高,必先修其低。
近不修,则无以行远
路;
,
。显然,其
修主要还不是体力上的,而是心力上的。有志者区别于
投机者的就在于有志者总是凭着自
己的心力去做事,不浮不躁,不骄不馁,最终赢得胜利。
⑧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
信守天地良心。如是,我
们不仅会获得内心的宁静,抵达心中的梦想,不经意间自己也会
成为一道风景。
14.
结合文章内
容,下列与第②段画线句意思最相近的项是
_ __
(3
分
)
A.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B.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C.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
一章三遍读,一
句十回吟
1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3
分
)
16.
阅读第③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7
分
)
(1)
在第③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
分
)
凡勤于正事者大都会“拙于人事”,
他们
交际能力差,
一心扑在学
习和工作上。
(2)
下面的事例应该放在③④两段
中的第
段,理由是
:
(5
分
)
著名学者、
作家钱钟书拒绝了权威人
士的拜年,
拒绝参加国宴,
不想让杂事影响自己的
工作。
17.
结合文意
,在第⑦段模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2
分
)
近不修,则无以行远路;
,
。
18.
第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
请具体阐述。(
5
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
题(
20
分)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
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是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
一
些谣言和诽谤困扰着。
后来我偶尔听说是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
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①
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让她知道自己是一个多么卑劣的角色……
③很快
便有了一个机会。
我去某地出差,
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
我向朋友要来了
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去义
正词严地指责她、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
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 br>
④火车意外晚点,
p>
到达那个城市时已是傍晚时分。
当我走出车站时,
< br>发现空中已飘起了
雪花。我换乘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只见马路边的屋顶和地面上
已是厚厚
-
层白雪。天色很
快暗了下来
,
昏黄的路灯照着银色的雪地,
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
-
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
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
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蒙,心生
②。但我
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 br>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
/p>
风也越发凛冽,
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
围绕着我扑
腾旋转。
街上几乎没有行人,
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
着,没有伞,头巾早已经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滞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
颊流淌下来……
⑥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我的心中被淤积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我假<
/p>
透了那个惹是生非的女人,都是因为她的过错,才使我
pái h
uái
流落在异乡街头饱受风
雪之苦。就在那个时候,
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
我涨
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