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已得履,
乃曰:
“
吾忘持度。
”
反归取之。及反,<
/p>
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
何不试之以足
? ”
曰:
“
宁
信度
,
无自信也。
< br>”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
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
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
“
我忘记带量好的
尺码了。
”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
最后郑国人没能买
到鞋子。
有人问他说:
“
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
他说:
“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
的脚。
”
1.
选自《韩非子
·
外储说左上》。<
/p>
1.
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
的新郑县。
2.
欲:将要,想要。
3.
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4.
先:首先,事先。
5.
度(
duó
):衡量。
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6.
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7.
置:
放,搁在。(动词)
8.
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
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10.
坐:
通
“
座
”
,座位。
11.
至:等到。
12.
之:到
……
去,前往
。(动词)
13.
操:拿、携带。(动词)
14.
已:已经。(时间副词)
15.
得:得到;拿到。
16.
履:鞋子,革履。(名词)
17.
乃:于是(就)
18.
持:拿,在本文中同
“
操
”
。(动词)
< br>19.
度(
dù
)
:量好的尺码,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名词)
20.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
的尺码。
21.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22.
及:等到。
< br>23.
反:通
“
返
”
,返回。
24.
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25.
遂:于是。
26.
曰:说。
27.
宁(
nì
ng
):副词。宁可,宁愿。
28.
< br>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9.
自信:相信自己。
30.
以:用。
31.
吾:我。
32.
市罢:集市散了
33.
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
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事既
毕,
令间谍问曰:
“
魏王何如?
”
匈奴使答曰:
“
魏王信自雅望非常,
然床头捉刀人,
此乃英雄也!
”
< br>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曹操将要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
但自认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丑陋,
不足以慑服远
方的国度,于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等到接见
完毕,
曹操派密探去问那个使者:
“
你
觉得魏王如何?
”
匈奴使者答道:
“<
/p>
魏王儒雅的风采
不同寻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
的英雄啊。
”
曹操听后,就派
人追杀了
这个使者。
[1]
魏武将见匈奴使
——
选自《世说新语
·
容止》。魏武,即曹操,曹丕称帝
后追尊曹操为武帝
。匈奴,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使,外交使臣。
[2]
以:认为。
[3]
形:外貌。
[4]
雄:称雄,这里意为慑服。
<
/p>
[5]
崔季珪:崔琰,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
代: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
捉刀:握着刀。
[6]
床:古代一种坐具
,
即
“<
/p>
榻
”
,不是卧具。
[7]
毕:结束。
[8]
雅望:儒雅的风采。
[9]
非常:不同一般。
[10]
足:足够、充足。
[11]
雄远国:威震远国。
[12]
闻:听到。
[13]
既:已经。
[14]
乃:是。
< br>[15]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亦称胡
p>
[16]
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即站在坐榻边的卫士。后来成为固
定用语,比
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17
见:接见
18
使:使者
古今异义
捉刀(
zhuō
dāo
)
古:指执刀护卫,今: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
见:接见。
蜀鄙二僧
蜀
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
yù
)于富者曰:
p>
“
吾欲之⑨南海,
何如?
< br>”
富者曰:
“
子何恃而往?
p>
”
曰:
“
吾一瓶一
钵(
bō
)足矣。
”
富者曰:
“
吾数
年来欲买舟而
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
越明年②,贫者自南海还,以告
富
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
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③
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
持⑤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
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
力者也。
[
译文
]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
我想要去南海,
怎么样?
”
富和尚说:
“
你凭借什么前往
南海?
”
穷和尚说:
“
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
了。
”
富和尚说:
“
我几
年来一直想要雇船南下,
还没能够去成呢,
你凭借什么前往南海?
”
到了第二年,
p>
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表情。
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
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
富和尚不能到南海,
而穷和尚
到了。
人们立志求学,
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有才学
,
可以依赖而又不可以依赖;
那些自以为聪明,
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
是自己毁
了自己。
昏庸与愚钝,
可以限制而又不可以限制;
那些自己
不受昏庸限制而用心
学习、不倦怠的人
,
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
:为,做,求学,做学问
乎
:吗?〈语气词〉
人之为学
: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
< br>
之
:代词,代事
亦
:也。
则
:那么
者
:
……
的东西
资
:天资,天分
逮
:及,赶得上
屏
:通
“
摒
”
卒
:终于
鲁
:反应迟钝,不聪
明
常
:常规,永远不变的
蜀
:四川
其
:其中
之
:助词,的
鄙
:边远的地方,边境
语
(
yù
)
:
告诉,对
…
说
于
:对,对于
欲
:想要,要
之
:到
…
去,往,到
何如
:怎么样
子
:你
何
:怎么样(商量语气)
何
:什么
恃
:凭借,倚仗
往
:去
钵
: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足
:足够
数年
:几年,多年
买舟
:雇船
下
:顺江而下
自
:从
还
:返回,回来
以
:介词,相当于
“
把
”
、
“
拿
”
、
“
将
”
惭色
:惭愧的神色
< br>惭
:羞惭
,
惭愧。
色
:神色,神情。
去
:距离
南
海
:此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属浙江省舟山群岛)
至
:到达
焉
:语气助词与兼词,
有之(代词,带南海)和矣(语气词,了)
两种意思。
立志
:树立志向
顾
:还,反而
;哉
: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
“
吗
”
〈语气
助词〉
犹
< br>:还;
矣
:语气助词。
往见王曰
(
季梁
)
往见王曰:
“
< br>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1
,方
2
北面而持其驾
3
,告臣曰:
?
吾
欲之楚。
?
臣曰:
?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
曰:
?
吾马良。
?
臣曰:
?
马虽良,此非
楚
之路也。
?
曰:
?
吾用多!
?
臣曰:
?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
曰:
?
吾御者善。
?
此数
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
季梁前往见大王说:
“
今天,臣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上,正在朝着北面驾车前行,
对我说:
p>
'
我想到楚国去。我说:
?
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
?
。车
的主人说,
?
我的马很好,
< br>跑得快。
?
我说:
?
马虽然好,
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
?
他说:
?
我的财物多
?
。我说:
?
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
楚国的路。
?
他说:
?
我
的车夫好。
?
像这样的东西
[
良马、财物、车夫
]
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
”
1
、大行(
há
ng
):大路。
2
、方:正在。
3
、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车子。
4
、奚为:何为,做什么。
5
、御者:车夫。
< br>6
、此数者: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
7
、良:好。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
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
dà
n
)⑥菱
,并壳⑦入
口。或⑧曰⑨:
“
食⑩菱须
去(
11
)壳。
”
其人自护(
12
)所短(
13
p>
),曰:
“
我
非不
知,
并
(
14
)
壳者,
欲
(
15
)
以
(
1
6
)
去热也。
”
问者曰:
“
北土亦有此物否?
”
p>
答(
17
)曰:
“
前山后山,何(
18
)地不有?
”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
20
)强(
21
)不知以
为知也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
的人,
在南方做官,
(一次)
他在酒席
上吃菱角,
(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
“
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
那
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
“
< br>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
起吃进去的原因,
是想要清热解
毒。
”
问的人说:
“
< br>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
他回答
说:
“
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
菱角生长在水中
,
(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
硬要把不知道的
说成知道的。
1.
北人:北方人。
2.
识:知道。
3.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
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
p>
仕于:(仕途)在
……
做官。于,
在。
5.
席:酒席。
6.
啖:吃。
7.
并壳:连同皮壳。
8.
或:有人。
9
曰:说。
10.
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
去:去除,去掉。
12.
护:掩饰。
< br>13.
短:缺点,短处
,
不足之
处。
14.
并:一起。
15.
欲:想要。
16.
以:用来。
17.
答:回答。
18.
何:哪里。
19.
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
坐:因为,由于。
21.
强(
qiǎng)
:本文中指
“
勉强
”
< br>。
屠户吹狼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
xū
,忽然)一狼来瞰担
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
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
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
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
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徘徊不前)近之,则
死狼也。仰首审视,见狼口中
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
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
(遭遇)之,亦可笑已!
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
现了一匹狼。狼不断
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
嘴里的口水似乎都
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
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
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
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过了一
会儿。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
时候,狼又跟了上来。于是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
担子里的肉
,
不如把肉挂在树上
,
p>
等明
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
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
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
了。第二天拂晓,屠
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
死在树上的人,于
是感到非常害怕。焦虑的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
来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
了狼的下颚,
那个样子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
非常昂贵,
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黄金。
于是屠夫取下了这张狼皮
,发了一笔小财。
沿着木头找鱼
,<
/p>
狼的遭遇太可笑了
!
吕蒙入吴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
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
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
众人皆问之。蒙云:
“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
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
”
众坐皆知
蒙呓诵文也。
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以《
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
书籍。有一次他在孙策家里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
易》背诵了一遍,然后
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
< br>“
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
国运兴衰的事情,
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
篇文章罢了。
”
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
1
王:指孙权。
2
宗:主要的。
< br>3
世祚(
zuo
):指国运。<
/p>
4
玄:深奥。
5
政:只,仅仅。
6
向:古意,刚才;今意,朝着。
7
政:只,仅仅。
< br>(1)
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p>
(
2
分)
①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
)A
刚才
B
假如
C
接近
D
.向着②日月广明之道
(
)
A
道路
B
道理
C
引导
D
.方法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p>
分)
(
)
A
乃博览群籍
凡三往,乃见
B
以《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以情
C
忽于眠中
皆朝于齐
D
.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实是欲界之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