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飞船
酒柳水月:古代送别诗四大意象
名句的魅力之一在意象的丰赡。“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
残月。”柳永《雨霖铃》中状写离别
之情的这一“千古俊句”,涉及
酒、柳、水、月四种意象。这四种意象,也正是古代送别
诗的四大典
型意象。
一、“今日送君须尽醉”:古代送别诗中常常飘逸着浓浓酒香。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
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
)
“今日送君须尽醉”,
贾至诗作中飘逸着浓浓的酒香。
酒是送别
诗中的常
见意象。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
时之景以寄怀,寓相勉之词以
寄意。”这一说法为众多诗作证实。岑
参《送杨子》:“惜别添壶酒,临歧赠马鞭。”李
白《鲁郡东石门送
杜二甫》
:
“飞蓬各
自远,
且尽手中杯。
”温庭筠
《送人南
游》
:
“唯
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
诗人酒杯中装载的是浓浓的情谊。
酒意象大量出现于送别诗,
主要是因为酒本身具有沟通情感的作
用,诗人们把酒作为表情达意的上佳载体。临别之时,设宴饯行,殷
勤劝饮,酒可以默默传递朋友的情谊,暗暗消释离别的痛苦。“劝君
更尽一杯酒,西
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樽岁
酒且留欢,三峡黔江去路难。”(
权德舆《献岁送李十兄赴黔中酒后
绝句》
)
一杯浊酒之中,寄寓着送者的殷殷深情,而远行者饮下所劝
之酒,即是领受了送行者
一片心意。刘禹锡送别贬谪边州的张贾,便
以樽酒致意:
谪在三湘最远州,边鸿不到水南流。
如今暂寄樽前笑,明日辞君步步愁。
(
刘禹锡《置酒相送张员外贾》
)
“不独别君须强饮,穷愁自要醉如
泥。”(白居易《北楼送客归
上都》)“世上只有情难说,今夜应无不醉人。”(顾况《
送李侍御往
吴兴》
)
酒又具有使人情绪
亢奋或使人沉醉不醒的神奇力量,饮酒特
别是超量饮酒后,
容易
产生心理幻觉,
淡化以致忘却了远行的忧愁悲
伤。赵嘏洞庭送客
,便希望行者饮酒以忘忧:
处处云随晚望开,洞庭秋入管弦来。
谢公待醉消离恨,莫惜临川酒一杯。
(
《同州南亭陪刘侍郎送刘先辈》
)
酒乃诗之媒。
送行的水酒激发诗人的创作激情和灵感,
而诗歌更
令送行之
酒脱俗而雅化。
诗人们在酒后沉醉中体验人间的离愁,
于是,<
/p>
“酒语诗情替别愁”(元稹《沣西别乐天》
)
,就成为送别诗的一大特
色。
二、“唯有垂杨管别离”:古代送别诗中常常映照着青青柳色。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
白居易《杨柳枝词》
)
白居易诗说明了杨柳与离别的密切
联系。“唯有垂杨管别离”,
古代送别诗中常常映照着青青柳色。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
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汉代以降,
杨柳便成为送
别诗中的突出意象,以“折柳”表惜别之情,风靡有唐一代,流风波
及两宋。
p>
杜牧《送别》:“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施肩吾
《折
柳枝》:“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杨柳,哀婉凄
切的别离意象。
离别之时,
所以要折柳相赠,
一是“柳”“留”
谐音,
赠柳寓挽留之意。
二是随风摇摆之柳条与行行复止的离人
在形象上有
某些相似之处。
三是柳生命力强,
< br>赠柳意味着祝愿离人能很快适应新
的环境。四是柳随处皆有,柳垂于地,也便于折
取。“送行之人,岂
无他枝可折,而必折柳者,
非谓津亭所便,
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
土,
望其随处皆安,
< br>一如柳之随地可活,
为之祝愿耳。
”(褚人获
《坚
瓠集》
)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
李商隐之作将“送”与“归”联系
起来。
诗人祈望,
折柳不必折
尽,留下
一半,归还时回看送行时留下的半截柳枝,则更有意味。诗
作写出“折柳”新意。
柳意象在诗人
笔下有着创造性的运用和发挥,其意蕴丰富充盈。
诗人笔下,
由
杨柳派生的柳丝、
柳叶、
柳絮等。
皆与
别情产生了联系。
“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戎昱《赋得江上柳送人》)“风静杨
柳垂,看花又别离。”(李白《送友生游峡中》)“人言柳叶似愁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