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9 08:04
tags:

-yoyo

2021年1月29日发(作者:lgw)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 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


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


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


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


、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 br>


2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



3


、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


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100


厘米。

< br>


3





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

< br>(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



1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


1



的长度观念,知道


1



=100


厘米。



2


、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 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

< br>7


课时




批注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


P1



2


,例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 br>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体会统一长度


单位的 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 过程与方法


: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


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 量物


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


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 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 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


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


< br>、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每人从四件物品中

< p>
(圆形、


正方形、


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 的物品去量。




3

< br>)、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


是量数学书的宽, 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


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 /p>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


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


量桌子 、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


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


5


个曲别针的长,


铅笔盒是


5


块橡皮的长 ,


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


4


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


5


< p>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批注




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


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


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




1





做一做第


1


题,


学 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


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 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


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


2


题,


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


高,


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 物品,一个接一个


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


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





做一做第


3


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 物品大约有几个立


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


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


左端对齐,这样 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


么?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

< p>
P3


,例


2


,练习一


1



2



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


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过程与方法


: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


比一比,


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


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 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


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 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


也用了


1


立方厘米的正


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 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



2





介绍认识尺子。


< br>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


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



投影出示厘米尺,


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


色标出


1

< br>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


1


厘米。



2


、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1< /p>


厘米


长。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 br>刻度,在看


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


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


1


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 划


1


厘米的长度。闭上


眼睛想


1


厘米的长度等。



6



想想在自己的周围,


生活中有哪些事 物也是大约


1


厘米长的?让


学生去找大 约


1


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


1< /p>


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


1


厘米有了 初步的表象,下面


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批注




请小 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


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



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


量一量你 的铅笔有多长。


量好


后同桌交流检查。



2



4


人小组 合作,


每人分别量出


3


厘米、


5


厘米、


7


厘米、


10


厘米……


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p>



3



学生自己 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


如一枝新铅笔的长,


数学本子


的长,橡皮的长等。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


认识线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

< p>
5


页及练习一第


7



10


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 特征:直


的和可度量。



2

< p>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 、画线段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


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p>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 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



命财产时都是争分 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


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 楼梯呢?(比较快)




师:在我 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研究这个问题。

< p>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


、感知线段的直,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

< p>
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 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问: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2


、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 还发现什


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


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


点。像书本的边 、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


、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学 生操作。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批注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 p>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


5


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 段都是直的、有两个


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


、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


先把尺子上的

< p>
0


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


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 /p>


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


条短或者同样长 呢?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


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 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而生活中的线


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 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出示断了


3


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


3



米出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 /p>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


、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


5


页的做一做


,

< p>
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


,


量跳远距离。

< p>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


长度单位——练习一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br>:


课本第


6


< br>7



,


教学目标


:


< br>巩固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尺子、卷尺、三角板及回针等



教学过程设计:



< br>第一题:完成课本图中铅笔的长,然后自己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的长度。


注意测量的 方法是否正确,适当复习。



第二题: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练习 本,和准备好的墨水盒。再延伸练习。



第三、四、五题是实 际测量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的测量需要选择


该用什么工具。



第六题:先估测再实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七、八题:根据对线段定义的理解判断图形是否是线段,让学生复习

< br>线段的定义,


以便判断。


先估测再实测,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长度的观念。



第九题:

< p>
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



14


厘米的纸条剪去


8


厘米,


还剩几厘米。



第十题:利用学生的视觉差,让学生判断。



教学反思





批注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


第一单元



整理与复习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工具获得数学知识及动手操作


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 与他人合


作。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 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


单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 p>


教学难点:


通过同学的合作,

< br>度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


师的身高 ?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



165





(生补充“厘


米”



< p>



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2


、回顾知识,整体把握:



师:


同学们,


谁能说一说在第一单元我 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


由发言)





1


) 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


手指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


2


厘米,< /p>


3


厘米呢?





2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 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


长度。





3


)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


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 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二、典型示例



1

< p>
、填空:


1


枝铅笔长


25







一本书长


22







操场的旗杆高


10





1


根粉笔 长约


10






2


、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批注




< /p>


早晨,


我从


2


厘 米长的床上起床,



15


米长的牙刷刷 牙,


80cm


长的毛巾洗脸。


吃完早饭 ,


急忙骑上自行车,


以每分钟


30


厘米的速度到离家


500


厘米远的学


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


165


米的王老 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


1


米的课本看起来。




你为什么笑啊?你说说原因?那应该怎么办呢?你想改哪一个?



3


、填一填。




线段是(



)的,有(



)个端点。三角形由(



)条线段组成 。正


方形由





条线段组成。


两点之间可以画


(< /p>




条线段。


线 段有长短吗?







4


、画一画。




画一条比


6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



三、方法应用



1.


4


米=





厘米



小明身高


124






课桌长


50






(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2


.这是一枝粉笔。




请你把估计的长度写在草稿纸上,请同桌合作量一量粉 笔有多长。你


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吗?(从


0


刻度开始)请同学上来演示。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



1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或线


段,可以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可用(



)作单位。



2


、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





)条





)条





)条



3


、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段。



B




1


.在(



)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


6






黑板长


2







小明 身高


124






课桌长


50






2


、下面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



?



?



3


、画一条比


3


厘米长


4


厘米的线段。



六、布置作业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


第一单元专项训练



教学设计



一、填空。



1



1



=




)厘米



2


、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



3


、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40






厚约


5







1





22







70






4


、在(



)里填上“>”



“<”或“


=





3


米(




3


厘米


30


厘米(




29


厘米



1


米(




100


厘米


3


米(




2



75


厘米



5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5

< p>
米-


8



=




)米


40< /p>


厘米+


26


厘米


=




)厘米



30


米+


15



=




)米


60


厘米-


16


厘米


=

< p>



)厘米



1


米-


12


厘米< /p>


=






二、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在(



)里画×。



1


、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


128


厘米。

< p>






2



1


米的绳子比


100


厘米的绳子长。






3


、画一 条


6


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


1< /p>


画到


6







4


、爸爸的身高有


178


米。






三、做一做。



1


估计我的铅笔盒长





厘米,


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





厘米。



2



请你画一条


3


厘米长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


2


厘米长 比


9


厘米短的线段。



3


、量一量。



我的手掌宽约(



)厘米。



我的一拃长(



)厘米。



我的身高是(



)厘米。



我的一步长(



)厘米。



四、画一画



1


、画一条长


5


厘米的线段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批注




< /p>


2


、画一条比


8


厘米短


5


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比


4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



五、在○里填上“>、<、=”




6


米○600


厘米




37< /p>


厘米○7


分米


< p>
3


米○30


厘米





14


米+


6


米○20



4


厘米+


20


厘米○60


厘米



50


厘米○49






38


厘米-


8


厘米○40


厘米



100


厘米-


1


米○1


厘米





六、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教室内的黑板大约长(









3





30





30


厘米




2


、李军身高是(









1


40


厘米



3



18


厘米




3


1


米等于(





)厘米




①、


10


②、


50


③、


100



4


、一根跳绳长(









2


厘米




20


厘米




2







5


、给出两个点能画(




)条线段









①、


1



②、


2



③、无数





七、解决问题



1

、一条绳子长


20


米,用去了


7< /p>


米,还剩多少米?



2

< br>、小明的身高是


80


厘米,离


1


米还差多少?



3

、小兔从家去学校,已经走了


46


米,离学校还有


39


米,小兔家到学校


有多远?



八、动脑筋。



1


、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


2


厘米,这根绳子全 长(



)厘米。




2


、用一把


25


厘米长的直尺量


1


米长的纸条,需 要量(



)次。




3


、游泳池长


50


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



)米。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课题: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测试质量分析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这份试卷主要涵盖了以下的内容:




1


、以一定的标准测量物体。




2


、建立“米”、“ 厘米”的空间观念。




3


、把握准确的测量方法。




4


、估计和实际测量物体。




5


、测量线段和画线段。






6


、解决问题



一、试题的特色






1


、本单 元的重难点这份试卷都有涉及到,力求体现《数学课


程标准》要求


,


基础知识覆盖面很大,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考查,重视学生


对 知识的体验及形成过程。




2


、试题呈现形式丰富多样,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


总第



课时



162


批注




< /p>


对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体现了素

质教育的特色,这份试卷对学生的题意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



二、试题内容





试卷共有八大题,总分


100


分。由填一填、判断题、选一选、


比一比、估一估、量一量、按要求画 线段、生活中的数学这几类题型组


成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检测,总体来讲,基本过关。由于题量较多,多数学生都没能在

< br>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第一题:


填一填、

< br>第二题:


判断题、


第三题:


选一 选、


第四题:


比一比、第五题:估一估、第六题:量一量除了个 别学生丢分,多数学


生答题情况很好,得分率相对高些。





第八题:生活中的数 学。失分较多的是第


4


小题。在这里错的


学生大多是没有认真读题,


对题中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


学生不会分析数量关系,不加思索就开始做题。这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


学观察 、理解、分析的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存在问题:




1


、部分学生平时听讲的效率不高,讲过多次的题,还是不会。




2


、有些学生对于一些知识没有理解,只是死记。




3


、从试卷上可以看出 ,有些学生上课根本就没有认真听讲,


试卷上的一些题目,平时讲了多次,有些学生全都 做错。





今后改进措施:




1


、让学生多经历读题和理解题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题


目要求的理解。只有明白题目要求,才能思索怎样去解决题目。




2


、学生不仅要建立好 “1


厘米”和“1


米”的空间观念,也要


162


总第



课时




建立好几厘米和几米的空间观念,尤其是比较贴近生活的。




3


、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图、读图。




4


、加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独立思考 、


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批注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总第



课时



162




单元教学内容: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 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 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


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 减法和退


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


活 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


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 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


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 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


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 动中,教材还


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单元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会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


会计算加减两步


式题。



2


.使学生能结合具 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

< p>


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


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 算的计算



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单元课时安排:



1

< br>、两位数加一位数………………………………3


课时左右



2


、两位数减一位数………………………………5


课时左右



3


、连加、连减 和加减混合………………………4


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


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 1


课时左右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设计



总第



课时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批注



162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课本


P8--- P10



1


、例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


数位上的数才 能相加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 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 /p>


P8


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

< p>
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 ,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


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 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根据学生的 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


1


。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


、完成


P9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

、教学例


2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 算。



4


、完成


P10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练习,实践应用



总第



课时




162



练习二第

< br>1


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练习二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


同时教师巡视、


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课本


P


11


---P1

< p>
2例3



教学目标:


< /p>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


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直观: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


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 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


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第


8


页主题图。


问:




1< /p>



班和二



3< /p>



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为什么?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教学例


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批注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总第



课时



162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



小结。


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完成练习二第


3


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


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


、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 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 满十,向十位



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 /p>


P11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


说明算法。



2、完成


P12


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


、完成


P13



4


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


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 br>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


理。

< p>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课本练习二


5



11


,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


理解,为退位 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


问 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

< br>、情感态度与价直观: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


味性、挑战性,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


通过练习,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 加法运算,


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


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你们有哪些收获 呢?指名


汇报。



2



总结得真不错。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


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3


、笔算



29+54





36+45





76+18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


、完成练习二第


7


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 组内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批注





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


、指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


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p>



3



< /p>


完成练习二第


5


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 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


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 p>


4


、完成第


15< /p>


页练习二第


9


题。教师巡视。

< p>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


路。






5


、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完成练


习后指名汇报





6


、 完成第


15


页练习二第


8


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


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 你能帮帮它们吗?



7


、思考题: 写出两位数加两位数得数是


99


的算式。




8


、猜猜口里该填几?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



四、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课本


P17



18



1


及做一做,练习三


1--- 3


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


培养学生解决 数学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进 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


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


的不退位减法 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主题图。






2


、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


、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


1.




仔细地观察图。


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 。


板书算式:


56-22


< p>
思考计算方法,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批注





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


、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 始减,个位


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


、完成第


18


页做一做第

< br>1


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


流算法。汇报 结果及算法。



2


、练习三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


、练习三第


2

< br>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


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p>




四、课堂总结:



< p>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


相说说再 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


位。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课本


P19



2


、例


3


及做一做,练习三第


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 /p>


2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 笔算




方法。







3


、情感 态度与价直观: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思 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教学例


2




A.


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


< /p>


B.


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


6



8


不够减怎么办。



C.


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D.


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



总第



课时



162


批注





E.


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



2


、教学例


3




出示


50-26

< br>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 报。



3


、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


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 退


1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


、完成第


19


页做一做第


2


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


样想的。



2


、完成练习三第


6


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


及怎样改 正。



3


、先判断下面各题是否要退位 ,再说一说差的十位是几。



4


、补充综合应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课本


P20--- P21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 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 加减法。



3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培养学 生


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图片和题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 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 续来研究。



二、巩固练习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批注




< /p>


1


、完成第


20


页练习三第


4


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

< p>
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


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


板书算式:


32-11


。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


、完成第


20


页练习三第


3


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


说计算方法。



3


、完成第


21


页练习三第


9


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



完成第

21


页练习三第


7


题。

< p>
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


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


、第


22


页练习三第


10< /p>


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 名


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22


页练习三第


11


题。先自己独立完 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


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三、强化练习



1


、完成第


21


页练习三第

< p>
8


题。有


3


只母鸡带着自 己的孩子出来找


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 /p>


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


、完成第


22


页练习三第


12


题。

< p>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


法。



3



完成第


2 2


页练习三第


13


题。


看了表以后,


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


题?和小组的同学交 流。


指名汇报。


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

< p>
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课题: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 技能: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


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 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 br>3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进一步 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


识。

< br>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纸条、板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根据条件,选择正确答案。



1


)红花比黄花多


7


朵。



红花多





黄花多



2


)鸭比鸡少


15

只。





鸭多





鸡多



3


)故 事书比连环画少


10


本。






故事书多






连环画多



2


、揭示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二、合作探究



总第



课时



162


批注





1


、理解解题方法


< br>1)


第一行摆


3


个圆片,


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


2


个,

< br>第二行摆几个?


(


学生


摆一摆, 并列出算式


)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2


)第一行摆


6


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少摆


2


个,第二行摆几个?(学


生摆一摆, 并列出算式


)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


)对比两道题,说说解题思路



2


、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题,学生观察





1


)提问:谁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花片?你 是怎样知道的?





2


)学生动手摆花片。


(小棒代替花片)

< p>



3


)提问:你是怎 样摆的?摆花片的时候,你先摆几个,又摆几个?为


什么这样摆?



通过摆一摆,我们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花片?





4


)用什 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11+3=14


(个)


,指名口


答。



集体反馈。



3


、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


)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花片吗?请 你用刚才的方法摆一摆,


算一算。







2


)提问:你是怎样摆的?怎样想的?





3


)让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反馈,师板书:


11-3=8


(个)




4

< p>


小结:


刚才我们帮助两个小朋友算出了他们各自 摆了多少个花片。



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


法说一说。




三、复习巩固,综合运用



1


、做一做第


1


、< /p>


2






1


)学生理解图意。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知 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


)让学 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2


、判断,



同桌讨论,交流、反馈。



3


、综合练习



1


)学生独立做题,对答案,同桌互改,反馈。




四、


课堂小结


今天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解决了关于比一个数多


(或少)


几的实践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弄清谁多谁少,再选择正确的方

< br>法来解答。



总第



课时



162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课题: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课本


P24--- P25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

< br>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 简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


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 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二(


1


)班原有


38


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


5


位同学,二(


1


)班现


在有多少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 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合作探索


< /p>


1


、完成第


24


页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 /p>


2


、第


8


题。说 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3


、第


5


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 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总第



课时



162


批注




< /p>


1


、完成练习四第


6

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


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 木鸟吃了多少只虫?



2


、第


7


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



五、随堂练习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


连加、连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连加、连减


,


课本


P26---P27



1


、例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竖式连写的 方法,


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


减法。



2


、过程与方法:巩固


100


以内的加、减法。



3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 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


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 /p>


减法。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


、口答:


7+6+5 8+9-13 24-10-7 20+30+10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


、教学例


1





1



、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


在小组内交流想到的问题,


并解答出来。




3




28+34+23


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


、教学例


2



3


、完成练习


2 6


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说明计算方法。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批注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


、完成


27


页做一做


, 2


、完成


29


页练习五第


3


题。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批注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总第



课时



162



教学内容:教材第


24



25


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


问题,会比较分 析同类应用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实物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 课外活动的资料


,


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解


决。



二、基本练习:


< /p>


1


、跳绳的有


27


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


9


人,踢毽的有多少人?



2


、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


38


个,小华比小阳少做


9

个。小华


做了几个?



3


、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


4


个,小丽比小明少投中


7


个,小方比小明多投中


3


个,小明投中


16


个,小军 投中多少个?小丽


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


< p>
4


、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


34

< p>
个,小娇比她多踢


12


个。





























5




























看书的 比画


画的少


5


人,看书的有多少人?< /p>



三、拓展运用:






1


、在玩“猫捉老鼠”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


9

< br>名,


女同学有


19


名,(


1


)男同学有几名?(


2

)一共有几名同学?




2


、静静、欣欣、帆凡在跳绳,静静跳了


36


下 ,欣欣比静静多跳


7


下,


帆凡比静静少 跳


9


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



3


、完成教材


25


页第

< br>5



6



7


题。





5


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 ,都


给予肯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





7


题,让 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让学生用


平时实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



总第



课时




162



开放题:小军、小明、小兰 三人在玩猜一猜的游戏,小军说:我拿的是


橡皮,小明说:我拿的砂是铅笔,聪明的小朋 友,你知道小明、小半兰


各拿的是什么吗?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进一步巩固两位 数加、减两位数。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 /p>


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具准备:主体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年农 场的西瓜丰收了


,202


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


,


他们分小


组进行比赛


,


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


,


你们看到这些数据 能提出什么问



?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

< p>


34



23

< p>



二、自主探究:



1


、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学情预测: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8+34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34+23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8+23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


34-28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


34-23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8+34+23


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



摘出:


28+34+23


2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批注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3



我们一 共摘了


85


个西瓜,


叔叔用拖拉机运走 了


40


个,


小明用推车运


作了


26


个,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试算。



学情预测:


85



40



26










40+26



66


85



66



19


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三、拓展运用:



1



46+25+17






75



28



19


注意书写格式。



2



54+20+16






90-58-24


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3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24






45





30















48






36





5















17






18





34






4



26+




)-


2 0



30










73+5+




)=


98


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


8


棵,每两棵之间相隔


3


米,从第


1


棵到第


8


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学科:数学










课题:


加减混合竖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


28


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


,


掌握运算顺序。




2


、过程 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 br>、


25+28+36







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2


、小华有


4


支铅笔,他又买了


3


支,后来用去了


5


支,他还有多少只?



小青有


6


支铅笔,用了


4


之后 ,他又买了


2


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


67-25+28

< br>=





67+28-25


如何计算。先算什么?



学情预测:(


1


)分着列竖式。









2


)简便 写法。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 /p>


10


,要进位。



总第



课时



162


批注




< /p>


做一做:


56+24-30


< p>
80






78-24+39



93


指名板演:


5


6









7


8






+


2


4








2


4










8


0









5


4


















+ 3


9




















9


3


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



三、拓展运用:



1


、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





24+15-29




65-43+19





54-28+19


2


、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








26


+43







-54








+48








-39



3


、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数。











38



+



46













40



29















58













53



+







4



学校合唱队原有


64

人,



7


人年毕业了,

< p>
又新加入了


15


人。


学校 合唱


队现在有多少人?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学科:数学




级:






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


33


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


的理 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

< p>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


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 p>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


、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总第



课时



162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



18+23




70-41





58+29





89-34





6+48





68-65




46+23




91-83





43+19





17+79





92-56




90-54




90-60+24






43-8-30





50+27-9






17+26+18


3


、数学医院。







8



2











3



9













9



5











2



7




1



7








+


4


8










1


6








+


7


3










7


9










7


7












7


9










9


0


说说错在哪里?



4

< br>、母鸡有


45


只,小鸡比母鸡多


47


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

< p>
45


只,公鸡比母鸡少


36


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


、爸爸 今年


41


岁,儿子今年


13

< p>
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把题 改为:


10


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






开放题:小明有

< br>50


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

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14





钟表


26






足球


35






茶杯


10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我长高了



教学设计



批注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总第



课时



162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教材第


36



3 7


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生活动,加 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



在活动 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利用统计


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


< br>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


方法。


< p>
过程与方法



1


、为学生 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合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 /p>


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通过比赛,提高 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


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具准备:米尺、长绳、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今 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


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

< br>、小组合作分别量出


1


米、


2< /p>


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


2


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 定。



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 快又好的完成


任务。



2


、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



3


、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6



8


岁儿 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



男生女生



头围(厘米)


43



5942



58


总第



课时



162



身高(厘米)


99

< br>~


13398



132


三、拓展运用:






1


、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2


、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



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姓名:



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级:






课题:


第二单元检测题



教学设计



批注




一、填空。




1



326


是一个(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



2


、十里面有(



)个一,一千里面有(



)百,


10


个十是(






)。



3


、由


6


个百和


6


个 十组成的数是(






)。



4


、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



5




286


最高位上的


2


表示















十位上的


8


表示








个(






),个 位上的


6


表示(






)个(






)。



6< /p>


、用


3



2



9


这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是(< /p>






),最小的三位数是







)。



7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0-







=26














+13=26











-12=30









22+







=30


8


、在○里填上“>、<、=”。



21+29







40









53-23







53-25




51-29







32







34+25





25+43


9


、□里最大能填几。



57-





30











25



18+


10

< br>、买一台计算器要


29


元,一个地球仪

< br>12


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




)元,


如果有


50


元,大约还剩(




)元。



二、直接写得数。



1



8+48=





12+60=





86-50=





93-40+22=




49-30=





27-9=





9+72=







65+13+20=


2


、用竖式计算。



77-29=











49+38=


48+29-39=









80-21+39=


三、解决问题。



1

< br>、张老师买篮球用了


45


元,买排球用了


39


元,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2


、一件裤子


46


元,一件上衣比一 条裤子多


24


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


、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


23


元,买一架玩具飞机


29


元,买一架玩具飞 机比买


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 /p>


、学校买来


75


本图书,分给低年级


25


本,中年级


28


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


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5


、学校合唱队原来有


42


人。有


9


名同学毕业了 ,又新加入了


13


人。学校合唱队


总第



课时



162



现在有多少人?



< br>6


、一瓶花生油要


58


元,一排 牛奶


37


元,妈妈有


100

< p>
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



四、用简便写法计算下列各题。





(1)16+43+27=












(2)67+29+40=














(3)82-25-11=





五、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


34+27+8=


















2.


38+17+24=










3.


62-30-17=

















4.


44-7-28=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教学设计



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



填空题(


10


分)



1


、在括号里填上



厘米


< p>






①小林的食指宽大约


1


(< /p>











②课桌高


72





③语文书长


22












④一支粉笔长


8





⑤教室黑板长

< p>
3











⑥游泳池长


60






2


、计算下面各题。



15


厘米-


7


厘米

< p>
=






)厘米





60



+ 9



=




)米



5


厘米


+ 60


厘米


=






)厘米





39


米-


6



=




)米



二、



判断题(对的画


“√”


,错的画


“×”


)(


8


分)< /p>



1


、大人一步长


60


米。(





2


、自动 铅笔长约


9


厘米。(





3



1


米和


100


厘米 同样长。(




< br>4


、一个加数是


20


,另一个加 数也是


20


,和是


0

< br>。(






三、选择题(

9


分)



1


、小明有


50


元,买故事书花了


28


元,他还剩(




)元。



A



22





B



30





C



20


2


、被减数是


74


,减数是


18


,差是(




)。





A



92





B



64





C



56


3


、小红的身高是


98


厘米,小丽比小红矮


4


厘米,小丽的身高是(






A



102


厘米






B



92


厘米



< /p>


C



94


厘米< /p>



四、



计算题 (


9


分)



1


、口算题



30+5=







42



12=







47



17=


26+24=







80



25=







78



26=


23



7=







26 + 34=







50



32=


2


、竖式计算(


18


分)

< p>


70



24=









26 + 64=







60



36=




37+28=









57



42=







47



29=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




批注






五、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6


分)



5


8














7


0














3


9







2 5


+



1


6













2


8












+


5


1







+3


————







————








————






———






6


4














5


8














8


0







5 5




六、


< /p>



1


)画出一条


5


厘米的线段。(


5


分)





< br>(


2


)画出一条比


3

< p>
厘米多


3


厘米的线段(


5


分)




七、 看图解决问题(


20


分)








面包车有多少辆?用算式来表示。







4


、二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


80


张票,后来退了


7


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


看电影?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课堂教学设计表



姓名:



课题:试卷分析



教学设计



一、命题目的、范围及特点




本次单元测试,


试题覆盖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


二单元的知识点,



7


大题,


16


小题。分为计算能力、实际应用两个方面。



具体题型为填空题、选择、填上符号、连一连、算一算、操作题和应


用题。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主、客观


试题设置 合理,既富有综合性,又不乏灵活性。



本试卷通过多种形式,


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前两个单元特别是第


二单元知识的掌握 情况,注重考查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动用已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 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


活化,


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


总体来说,


试题难易适中,设计 合理。



一、



总体情况:



我校二年级共有


30


人参加参加考试,达到


90


分以上的有


10


人,优


秀的有


20


人,良好的有


24


人,及格的有


26


人,及格率为


96.9%


。试卷


总体质量情况:



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


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


了学生的实际应 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


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 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


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的来讲,该份试题 比较浅显,学生对


总第



课时



162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批注




所考的知识点都基本掌握。



二、



错误情况分析


:


第一题




共 有


6


个小题


9


个空,


第空


2


分,

学生出错较多的是第


1



3



6


小题,主要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还 有就是书写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题




共有


5


小题 ,


第小题


3


分,


这一题的失分在


3


分的较多,



要的错题是第


4


小题,妈妈今年

< p>
36


岁,小明今年


9


岁,


10


年后妈妈




小明大()岁多数同学选了


36


岁 ,正确的是


27


岁,说明学生们对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还不能理解运用。



第三、四、五题学生们做得很好,出现错的只有少数几个同学,



第六题




主要的错误是学生们没有理解图的意思,所以没有求对和。



第七题





2


个小题,可以说学生们列式还都让人满意,可是计算


就太让人失望了,


多数同学都


< p>
是列对式子而计算中出现了错误,


特别是


最后一题 学生们计算的都对,


可是答时却不对,


都能计算出共有


88


个玉


米,可这个筐大约能装


80


个,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能装下这些玉米。



三、改进与措施:



1


、计算教学从算理分析到实际计算要扎实,部分后进生老师要不遗


余力地教会计 算方法,力求会正确计算。



2


、要十 分重视书本上的每一个例题和习题,老师要善于研究这些题


目,要学会分门别类。



3


、老师首先要学会用抽象和逆向思维的方 式引导学生分析,不应拘


泥于一个题目,一个类型,一份试卷,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 外,还要


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


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


用 数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反思








总第



课时



162

-yoyo


-yoyo


-yoyo


-yoyo


-yoyo


-yoyo


-yoyo


-yoyo



本文更新与2021-01-29 08:0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84553.html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