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ness-达到目标
2020
年湖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并将
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
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p>
春节
”
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
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
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
“
春节
”
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
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
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
< br>立春
”
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
衰而
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
如《吕氏春秋》
卷一《孟春纪》称
:
立
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
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
朝。
……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
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
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
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
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变迁,古老的
“
籍田
”
仪式逐渐淡化,而
“
岁旦
”
之日
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
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
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
/p>
“
爆竹
”“
桃符
”“
门神
”
等
。
其中所谓
“
爆竹
”
,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
故其书所言
“
爆竹
”
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
民们过年
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
玉皇大帝信仰
以及体现
“
天地水
”
< br>崇拜的
“
三官信仰
”
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
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
的时候,就会发现
:
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
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
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
<
/p>
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
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
·
本
生》说
:“
< br>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
”
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
行动都是为了保
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
天下作出
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
种
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祈福。
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
认识,而且付
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
“
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
,就是要通过观
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
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
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
活渴望的继续。
<
/p>
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
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
“
p>
普知人间之事,
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
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
,意
思是说<
/p>
:
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
明白是非
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
/p>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
< br>·
差》注文中的
“
春节
”
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
的正月初一
,而是节气
“
立春
”
< br>。
B.
从《吕氏春秋
·
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
p>
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
承袭于远古的
“
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
仰、天地水信仰
”
的
“
三官信仰
”
,随着桃符、
爆竹
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D.
天子
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
而万物则是
人类的衣食父母。
2.
下列对原文论
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
“
迎春
”<
/p>
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
行
< br>“
籍田
”
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
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B.
第三段指
出
“
爆竹
”
一
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
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
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C.
文
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
“
郊祭
”
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
节礼俗蕴含着
“
感恩
”
的文化精神,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
文章重点从
“
春节礼
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
”
两个方面对<
/p>
“
春节
”
这一节
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3.
< br>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之所以重视
“
立春
”
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
折,具
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B.
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
“
岁旦
”
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
老的
“
籍田
”
仪式则逐渐消亡。
C.
春节礼俗所蕴含的
“
感恩、反省
”
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
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
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D.
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
蕴含的深
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 br>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
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
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
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
旅游者。
现代乡
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
充分利用农村
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
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
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
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
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百度百科《乡村旅游》,有删减)
材料二:
2017
< br>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28
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
次的
56%
;营业总
收入超
7400
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
16.2%<
/p>
。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旅游人
数占国内游客比重在历经
2012-2015
年的快速增长后,
201
6-2017
年保持平稳增
长。而乡村旅游收入比重更是保持稳
定增长趋势。
(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8-
2023
年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材料三:
景区门票政策性下调的背景
下,景村融合构建新消费增长极成为趋势。目前景区存
在的几个普遍现象:产品结构现状
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自由行,尤其是年轻一代的
旅游消费需求;景区淡旺季明显、夜间游
览产品不足;景区的消费主要停留在白天,
夜间产品仍然十分不足,许多景区留不住游客
过夜;随着门票价格的政策性下调,
景区必须彻底打破门票经济的依赖度,需构建新的消
费增长极。
目前国家
5A
级的大部分景区内及周边存在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有景中村、
景边
村,景区及其周边的乡村资源就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增量空间和消费场景,同时
这样的乡村
资源又具备了天然的人流基础,享受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这样的二者
结合发展,必然会
形成共振效应。
(左驭《乡村旅游洞察:逆城市化、景区变革与精准扶贫》)
材料四:
发展乡村旅游应注重生态保
护的
“
可持续性
”
。
“
可持续性
”
< br>立足于绿色发展,指的是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构建
产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系。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过
程中出现了超环境
承载量发展的现象,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种破坏一方
面源自本地
村民在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行为、环境污染行为,另一方面来自游客游览中
带来
的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等。这些破坏了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虽然能<
/p>
够一时得益,但却是
“
吃子孙饭、断子孙
路
”
。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
“
可持续性
”
是落
实习近
平总书记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p>
理念的必然选择。
所以,要严守生态保
护红线,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
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乡村生态环境是产
业发
展的基础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就是自掘坟墓。从消费需求来看,乡村生态环境正<
/p>
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所在,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就失去了消费动力,产业发展也是
无源之水。要在乡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规
划先行,科学筹谋,控制开发强度,将
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
(高源《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应把握
“
p>
四性
”
》
2018
年
5
月
5
p>
日《中国旅游
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为一种
新型的旅游模式,现代乡村旅游具有旅游时间自由和旅游资源丰富的特
征,为农村经济的
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B.
从数据
和图表可以看出,从
2010-2016
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
人次、旅游收入
和过夜游客数量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p>
C.
在景区门票政策性下调的背景下,景区旅游发展必须和乡村旅游
发展相结合,构
建新的消费增长极,才能解决本身存在的普遍问题。
D.
国家大部分的
5A
级景区内和周边都存在有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二者结
合发展,必
然会形成共振效应。
5.
下列对材料
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区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的共振效应具体表现为:乡村资源在享受景区基础配套
设施的
同时,也为景区提供了增量空间、消费场景。
B.
不管是乡村旅游开发者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行为,还是游客游览中带来的汽车
尾气和生活垃圾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资源环境的基础。
C.
产业发展是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乡村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需求,破坏了生态
环境,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也会让群众失去消费动力。
p>
D.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
“
可持续性
”
,将产业发展
与生
态文明有机结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不矛盾的。
6.
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最应该注意的当地生态环境
保护问题,你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
采取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br>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唐朝的韭菜
李汉荣
“
夜
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
”
一千多年
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诗为五言,句子精短,与韭菜精致的模样很般配。
我觉得,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莱。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
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对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
< br>用五言这精致的样式,表现这精美的植物,是很相宜的。
这也似乎说明,在唐朝,韭莱,以及众多蔬菜,都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
p>
蔬菜嘛,就该是朴素本分的样子,安静单纯的样子,露水盈盈的样子。这样子,才
叫蔬菜。
假若杜甫老哥来到现代,来到我们的蔬
莱地里,他一定十分惊讶:这是蔬菜吗?这
不是一片杂木林吗?芹菜已疯长成灌木;莴苣
正演化成芭蕉;葱虽然暂时还没变成
芦苇,但已有了芦苇的个头;土豆已膨胀成杜甫喝汤
用过的大土瓷碗;韭菜呢,五
言诗的韭莱哪去了呢?这又高又胖、模样粗糙、神情张狂的
另类灌木,是韭菜吗?
一千多年没见,出落成这样子了?
p>
杜甫老哥啊,你少见多怪了。一切都在变,菜地如何不变?假如你走进我们的文化
菜地看看,你又如何不被惊呆?别摇头嘛,老哥。别的,你暂且别看,就看看那被
< br>你视为
“
千古事
”
的文章,就看看你一生钟情、
“
语不惊人死不休
p>
”
的诗吧。如今,一
个写手随便就日产万言
,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年制造十几部
长篇,不难嘛,只需喝几杯咖
啡,吸几口香烟,猛敲键盘,快速码字,滚滚泡沫就
席卷世界的沙滩;写诗,稀松平常事
,手起键响,键响诗成,一日千行,何难?回
车键频频按,诗,就像那工业废水、生活污
水滔滔滚滚源源不断,注入我们古老的
奄奄一
-
息的江河荒滩。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血一生,才写了一千来首,字
数不够
一个中篇,还不及写手们一天的产量。杜老啊。你太低产了。
这下,我得赶快告诉杜甫原委,不然老先生会被吓傻的。就这么一个诗圣,被我们
吓傻了
,我们对不起万古千秋。
是这样的,杜甫老哥:你在蔬菜地里
看见的那硕大的、张狂的、疯长的、妖艳的、
粗壮的灌木形状的蔬菜,都是服用化肥、农
药、增红素、增绿素、増高素、拉长素、
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催生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妤吃,营养很少,毒性很大,
垃圾食
物而已。
你在文化菜地(其实
那是文化工业流水线)看见的那泡沫翻腾的泡沫文化,那废水
汹涌的废诗,也是服用化肥
、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
等市场激素大批量疯长出来的。<
/p>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
基本是废物。垃圾
食物而已。
杜甫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 br>和杜甫一样,唐朝的韭菜,包括那雨夜里的韭菜,没见过的世面太多了,没见过农
药,没见过化肥,没见过增红素、增绿素、增白素、増高素、拉长素、膨胀素,只
见过露
水、月光、荷锄的农人,见过蜜蜂、蝴蝶、毛毛虫,见过低飞的燕子和莱地
上空款款飞过
的黄鹂、喜鹊、斑鸠、白鹭。
韭菜何其有幸,在那个温暖的春
夜,韭菜,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
他的诗。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
——
< br>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br>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
”
一句中,
“
保鲜
”
一词形象生动,主要说明了
杜甫的诗歌
流传一千多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
韭菜娇小、精致,可能唤起诗人细膩、爱怜的情感,而五言诗是精致的
诗歌形式,
用五言诗描写精美的韭菜,是非常合适的。
C.
杜甫之所以
“
一
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
,是因为他理解不了现在的
人
们为什么要生产垃圾食品和创作垃圾文化。
D.
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不同人称的运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
,有
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又使文章显得亲切。
8.
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6
分)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
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9.
< br>请结合全文,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蕴子,定皇后之兄也。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
辅之望
。谢安常曰:
“
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
”
起家为佐著作郎,叹曰:
“
仕宦
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
”
因以疾辞
。俄为秘书丞,转中书郎。除吏部郎,迁中
书令,领太子詹事。孝武帝深相钦重,时陈郡
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司马道子,恭
言之于帝,遂诛之。其后,帝将擢时望以为藩屏,乃
以恭为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
highness-达到目标
highness-达到目标
highness-达到目标
highness-达到目标
highness-达到目标
highness-达到目标
highness-达到目标
highness-达到目标
-
上一篇:快乐其实很简单的句子
下一篇:(新版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