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asher-歌词赏析
第五章
缺氧
※缺氧(
hypoxia
):当组织得不到充
足的氧,或不能利用氧时,组织的代谢、功能,甚而形态结构都可能
发生异常变化,这一
病理过程称为缺氧。【重点】
常用的血氧指标
1
、氧分压(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
、
po
< br>2
):为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
PaO
2
13.3KPa
,取决于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和肺的呼吸功能。
PvO
2
5.33KPa
,取决于内呼吸功能状
态。
2
、氧容量(
oxygen
binding capacity
、
CO
2
max
):为
100mI
血液中血红蛋白为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
它反映血液携氧能力,
取决于血液中
Hb
的质和量。正常:
1
.34mI/g×15 g/dl = 20mI/ dI
3
、氧含量(
oxygen cont
ent
、
CO
2
):为
100mI
血液实际的带氧
量,包括物理溶解和
Hb
实际结合的氧量,
它反映血液实际供氧水平,取决于氧分压和氧容量。正常:
CaO
< br>2
19mI/dI
,
CvO<
/p>
2
14mI/dI
。
4
、氧饱和度(
oxygen sat
uration
、
SO
2
):是
Hb
与氧结合达到饱和的程度。
正常:
SaO
2
95%
,
SvO
2
70%
。
SO
2
主要取决于
PO
2
,
PO
2
与
< br>SO
2
的关系可用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表示。
5
、动
—
静脉血氧差(
CaO
2
—
CvO
2
)
:为动脉血氧含量减去静脉血氧含量的差值。表示组织对氧的消耗量它
取决于动脉血氧含
量和组织摄取氧的能力。
正常:
Ca
O
2
—
CvO
2
=19ml/dl -14 ml/dl=5 ml/dl
第一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低张性缺氧
※低张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是指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以致组织供氧不
足所引起的缺氧。【重点】
(一)原因
凡能使
< br>PaO
2
降低的原因,都能引起低张性缺氧
1
、吸入气氧分压降低:又称大气性缺氧
2
、外呼吸功能障碍:又称呼吸性缺氧
3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二)血氧变化的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重点】
1
、低张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
氧含量、氧饱和度均降低,血氧容量正常。
2.
由于氧分压在
8KPa
以上时氧离曲线近似水平线
,在
8KPa
以下曲线斜率较大,所以
PaO
2
降至
8KPa
以下
才会
SaO
2
及
CaO
2
显著减少,才
可能引起组织缺氧。
3.
血液中的氧
弥散入细胞线粒体的速度决于血液与线粒体部位的氧和分压差。若
PaO2
与
CaO2
过低使氧弥
散速
度减慢,可引起细胞缺氧。
4
、低张
性缺氧时
CaO
2
降低,由同量血液弥
散给组织利用的氧量减少,因此动
—
静脉氧差一般是减小的。<
/p>
如慢性缺氧使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代偿性增强,则动
—
静脉氧差也可正常。
※
5
、发绀(
cyanosis
):毛细血
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增加到
5g/dI
以上可使皮肤与粘
膜呈青紫色,称
为发绀(紫绀)。【重点】
< br>低张性缺氧时,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均降低,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容易引< /p>
起发绀。发绀是缺氧的表现,但缺氧的人不一定都发绀。
二、血液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hemic hypoxia
< br>):是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以致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
合的氧
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组织缺氧。因为这种缺氧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重点】
< br>
(一)原因
1
、贫血:又称贫血性缺氧
2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重点】
① CO
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CO+Hb→HbCO)
,从而失去了运氧功能,组织发生缺氧。
②
抑制红细胞内的糖酵解作用,使
< br>2,3-DPG
生成减少,
?
引
起氧离曲线左移,使
?
HbO
2
中的氧不易释放,
?
从而加重组织缺氧。
p>
?
3
、高铁血红
蛋白血症:较常见于亚硝酸盐中毒
※
★《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重点】
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可以把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methemoglobin, HbFe
3
+OH)
。
?
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
离子与羟基牢固结合而失去了携氧能力,
引起缺氧。
同时在高铁
血红蛋白中因三价铁离子使剩余的二价铁离子与
O
2
的亲合力增强,
氧解离曲线左移,
加重组织
缺氧。
食用大量
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称
< br>为肠源性紫绀。
4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
①
输入大量库存血液;
②
输入大量碱性液体;
③
某些血红蛋白病。
★(二)血氧变化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重点】
1
、血液性缺氧时,由于外呼吸功能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正常
,但因
Hb
的数量减少或性质改
变,使
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减少。由于动脉血氧含量低,而组织摄取氧的能力正常,动
—<
/p>
静脉血氧含
量差减少。
Hb
与
O
2
< br>亲合力增强引起的血液性缺氧较特殊,其动脉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可正常,甚至有的还高于正常。
由于
Hb
和
O
2
的亲和力较大,结合氧不易释出,其动
—
p>
静脉血氧差也小于正常。〖见表
5-1
〗<
/p>
2
、血液性缺氧的病人可无发绀
p>
(
1
)严重贫血的病人,
< br>Hb
数量减少,面色苍白,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达不到
5g/dI
,不会出现发绀。
(
2
)一氧化碳中毒者,因
HbCO
p>
呈樱桃红色,使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但重度中毒,严重缺氧时,由于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粘膜呈苍白色。
(
< br>3
)高铁血红蛋白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使患者皮肤呈咖啡色或类似发绀的颜色,
但不是发绀。
(
4
< br>)单纯由
Hb
与
O
2
亲合力增高引起的缺氧,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少于正常,因此不能出现
发绀。
三、循环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circulatory hypoxia
p>
):由于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或称低动力
性缺氧。【重点】
循环性缺氧可分为缺血性缺氧、淤血性缺氧。
(一)原因
不论是全身的血液循环障
碍,见于休克和心力衰竭。还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见于栓塞,脉管炎等血管病
变,都可
使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循环性缺氧。
★
(
二
)
血氧变化的特点与组织缺氧的机制【重点】
< br>1
、单纯性循环性缺氧时
,
动脉
血氧分压
,
血氧饱和度
,
血氧容量
,
血氧含量是正常的。
由于血流缓慢,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时间延长,从单位容积血液弥散给组织的氧量
较多,静脉血氧含量降
低,使动
-
静脉
血氧差增大。但单位时间内流经毛细血管的血量减少,弥散到组织细胞的氧量减少,导致缺
氧。〖见表
5-1
〗
2、由于静脉血的氧含量和氧分压较低,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可超过
5g
/dI
,因而引起发绀。
四、组织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dysoxidative hypoxia<
/p>
):由组织细胞利用氧障碍所引起的缺氧。【重点】
(
一
)
原因
1
、组织中毒
如氰化物、硫化物、砷化物、甲醇、鱼藤酮和某些药物(巴比妥,抗霉菌素,苯已双胍等)。
p>
◆《氢化物中毒引起缺氧的机制》【重点】
< br>各种氰化物可由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体内,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为氰化高铁< /p>
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还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以致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
氧。大量服用
氰化物可造成
“
闪电式<
/p>
”
死亡!
2
、细胞损伤
大量放射线照射、细菌毒素(内毒素)损伤线粒体、
吸入高压氧、组织严重供氧不足抑制线粒体呼吸功能。
3
、呼吸酶合成障碍
硫
胺
p>
素(
B
1
)
组成
丙酮酸脱氢酶辅酶
尼克酰胺(
PP
)
组成
NA
D
、
NADP
核
黄
素(
B<
/p>
2
)
组成
黄素辅酶
这些维生素严重缺乏可能导致氧的利用障碍。
★(二)血氧变化的特点【重点】〖见表
5-1
〗
p>
组织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血氧容量、血氧含量一
般均正常。由于内呼吸障碍使组织不能
充分利用氧,使静脉血氧含量较高,动
-
静脉血氧差小于正常。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发生障碍,毛细血管中
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正常,所以组织性缺氧不会有紫绀。
●
缺氧可分为上述四种类型,
其中哪些类型的缺
氧有紫绀,
而哪些类型的缺氧无紫绀,
为什么有此不同?
【重
点】
低张性缺
氧和循环性缺氧可以引起发绀。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不易发绀。低张性缺氧时,动脉和静脉
< br>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均减少,全血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到
5g/dl
以上时,可使皮肤与粘膜呈青紫色,出现发绀。循环性缺氧
时,因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间延长,从单位容
量血液弥散给组织的氧量增加,故静脉血氧
含量明显降低。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可超过
5g/dl
,所
以可出现发绀。血液性缺氧无发绀,因为严重贫血的病人,
Hb
数量减少,面色苍白,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
蛋白达不到
p>
5g/dl
,不会出现发绀。
CO
中毒,因
HbCO
呈樱桃红色,皮肤、粘膜呈现
樱桃红色,但重度中
毒,严重缺氧,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粘膜可呈苍白色。高铁血
红蛋白使皮肤、粘膜呈现咖啡色或青
石板色,但不是发绀。在因
Hb
与
O2
亲和力增强引起的血液性缺
氧时,动脉血氧容量和氧含量可不低甚至
还稍高于正常。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缩小,毛
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不会超过
5g/dl
,所以不会引起
发绀。组织性缺氧时因内呼吸功能障碍使组织不能充分利用氧,故静脉血氧含量和氧分压
较高,故毛细血
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不会超过
5g/dl
p>
,所以不会引起发绀。
●
临床上所见的缺氧往往是混合型缺氧。
现以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为例,分析
感染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
可能会发生几种类型的缺氧并简要说明
其机制。【重点】
感染性休克:由于休克引起微循环的改变,
导致全身循环功能障碍,使组织供氧量减少,可发生循环性缺
氧。严重休克可使胃肠功能
紊乱,胃肠粘膜屏障功能丧失,细菌内毒素入血,引起组织细胞损伤,使组织
+
+
slasher-歌词赏析
slasher-歌词赏析
slasher-歌词赏析
slasher-歌词赏析
slasher-歌词赏析
slasher-歌词赏析
slasher-歌词赏析
slasher-歌词赏析
-
上一篇:上海话大全
下一篇:公字开头的成语(gong),第一个字是gong公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