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观点的英文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8 03:55
tags:

观点的英文-人体结构学

2021年1月28日发(作者:holic)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全册


)



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1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


,


认识西瓜的特征。



2.


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 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


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 果。



3.


科学态度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 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


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


,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

< p>
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 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


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


整体观察西瓜




1


)分发材料:各组


1


份完整的西瓜




2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


察。




3


)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


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


)分发材料:各组


1


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


)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l


教师巡视、


指导,


引导学生将感官、


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


(如:


眼——视觉 ——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


耳——听觉——声音; 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


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


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


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


助我们发 现了什么?



6.


保护感官




1


)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


)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2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


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 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


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 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


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 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


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铁球、球状 药丸盒等)


,白纸,笔。



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


猜一猜:哪根棒更长?



(教师两手分 别握着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哪根棒更


长?)

< br>


2.


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两 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为标准分别


量长度)渗透比 较时需要统一标准的意识。



(二)新课学习



1.


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




1


)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


4


块积木



思考:这


4


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




2


)提供同色(绿色)

< br>、同形状积木


2


块,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


2




思考:这


4


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




3


)提供更多的积木块 ,增加比较的灵活性



2.


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




1


)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包括轻重)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 相同。



思考:这


2

< br>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 p>
2


)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p>



思考:这


2


个 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3.


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




4.


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


)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 例如高矮、胖瘦、说话声音等)


,再


找相同(例如身体的各个组 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


)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例如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称量 )



(三)整理材料、下课







3




给物体分类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 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


科学探究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 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


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 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


科学态度




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


在生活、学 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


5


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 削的)各一支,



普通


铅笔(削尖


1


支、未削的


2


支 )





每 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


试管。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



(二)新课学习



1.


认识分类




1


)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2


)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 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将某一特



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




3



教师示范分类 :


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


整理、

示范分类的过程,


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 相同和不同、


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


,依 据标准分类。




4

< br>)学生再次分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


冷暖色 、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




5


)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2.


分类练习




1


)提供


4


个不同的杯子,

< p>



2


)放手让学生按一 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3


)交流、评价。



(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 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


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四)课后拓展



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4




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


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


到容易搭建 的积木,并记录。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在教师指导


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 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


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

< p>
耐心细致完成工作;


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

< br>新颖的作品




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家玩过积木吗?我 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


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二)新课学习



1.


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 /p>



1


)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 /p>




2


)明确问 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3


)学生猜想




4


)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


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 /p>


5


)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6



将容易 搭的积木挑选出来,


思考:


“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7


)小结 :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


试一试: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1


)要求: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 木块。




2


)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




3


)总结和鼓励



(三)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四)整理材料,下课。








第二单元



探访大自然



1




初识大自然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


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


向同伴介 绍大自然风光。



3.


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 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


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 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提前搜集自 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


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准备:蛙鸣、杜鹃鸣叫、公鸡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自然,是科学家们 研究的对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这


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二)新课学习



1.


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1


)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选取带有各种自然之声的声 音资料,学生


听音判断和想象)



< /p>



2


)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 的物体(现象)画下来。




3


)交流。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4


)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 现象)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


证或纠正。


< p>


5


)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 大自然的认识。


(先小组内


交流再全班交流)

< br>。




6


)小结。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例如雷电)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 和


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


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1


)阅读。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 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2


)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


)总结。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 记录、


善坚持。



3.


用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大自然。



4.


拓展:保护大自然。















































2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一、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


科学探究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


察能力。



3.


科学态度、


STSE


乐于参与考察活动



观察仔细认真。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


大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


,


小收纳盒子。



教师准备:考察提示


PPT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模仿 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二)新课学习



1.


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


1.


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


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



2.


交待考察提示


< p>


1


)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2


)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 有什么发现。




3

< br>)带回


2-3


样大自然的物品。




4


)爱护校园环境

< br>



5


)注意安全



3.


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4.


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整理,下课




1


)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 课作好准备。
















3




大自然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2.


科学探究



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4. STSE


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



三、教学时间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



1.


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



2.


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



(二)新课学习



1.


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


)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


眼看镜片中的物象,

< br>调整镜


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 p>


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


例如“不要 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



烧伤眼睛”。





2


)小组 内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物体(借助感官和


工具)




3


)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组内成员怎样分工,如何做观察记


录)





4

)学生观察。



2.


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




1


)确定分类的标准(一分为二)< /p>




2


)自行分 类




3


)展 示分类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4


)扩大物品范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再次分类




5


)继续扩大物品范围(由小组到全班) 再次分类




6


)发现问题:物品越多,一分为二的分类标准比较难找。




7


)教师指导: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



3.


考察交流会




1


)组内整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


)全班交流 ,问题汇总




3

)小结: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科学问题。科学


家们就是这样不 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不断地解决问题,


使得科学不断进步


的。



4.


拓展—来自大自然的艺术




1


)教师展示叶画、石头拼图作品


< p>


2


)学生创作




3


)学生作品展示



(三)整理材料,下课。



































观点的英文-人体结构学


观点的英文-人体结构学


观点的英文-人体结构学


观点的英文-人体结构学


观点的英文-人体结构学


观点的英文-人体结构学


观点的英文-人体结构学


观点的英文-人体结构学



本文更新与2021-01-28 03:5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76825.html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的相关文章

  • 余华爱情经典语录,余华爱情句子

    余华的经典语录——余华《第七天》40、我不怕死,一点都不怕,只怕再也不能看见你——余华《第七天》4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

    语文
  • 心情低落的图片压抑,心情低落的图片发朋友圈

    心情压抑的图片(心太累没人理解的说说带图片)1、有时候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是什么也不说,只想快点睡过去,告诉自己,明天就好了。有时候,突然会觉得

    语文
  • 经典古训100句图片大全,古训名言警句

    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

    语文
  • 关于青春奋斗的名人名言鲁迅,关于青年奋斗的名言鲁迅

    鲁迅名言名句大全励志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下面是我整理的鲁迅先生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

    语文
  • 三国群英单机版手游礼包码,三国群英手机单机版攻略

    三国群英传7五神兽洞有什么用那是多一个武将技能。青龙飞升召唤出东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青龙。玄武怒流召唤出北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玄武。白虎傲啸召唤出西方的守护兽,

    语文
  • 不收费的情感挽回专家电话,情感挽回免费咨询

    免费的情感挽回机构(揭秘情感挽回机构骗局)1、牛牛(化名)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自己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4万余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