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s-图雷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教学目标】
1
.认识各个感觉器官,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 br>2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
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 br>3
.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
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p>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果刀、西瓜一个。
分组材料:橘子(自带或提前准备)
。
【教学重点】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
/p>
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
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
果。
【教学难点】
<
/p>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
认识各个感觉器官,
了解各个感官的
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
.
教师出示西瓜: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西瓜,
老师带来西瓜可不只是
给你们吃的哦。本节科学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个西
瓜,了解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西
瓜。
”
2
.板书“观察西瓜”
。
二、活动一观察西瓜
1
.
“这个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眼睛看:
我们发现了这个西瓜的很多特点。
p>
这个西瓜还有很多秘密,
我们
还可以什么方
法呢?
2
.指导学生观察西瓜
1
/
31
分别让学生上讲台来眼看、
鼻闻、
手摸
、
手拍并且耳听,
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师指导学生有序地展开观察活动,整体看形状、颜色、花纹等,用手摸一
摸表面,轻敲时听声音;由外向内,看颜色、看组成部分;闻气味、尝味道,描
述西瓜的样子,为将来买西瓜时挑选好瓜积累感性经验。
)
3
.指南车教你挑选西瓜小秘招:
(课
件出示图片)
一看瓜皮:花皮瓜类,要纹路清楚,深淡分明,
西瓜纹路整齐就是好瓜。颜
色最好挑青绿色,不要雾雾白白的。
二看瓜藤:
瓜藤若是直直的一条线,
就
不要,
但若是卷曲圈起来的,
就很甜。
三看瓜脐:瓜脐越小越好,相反的,瓜脐越大皮越厚,越难吃。
四摸瓜皮:
用手指摸瓜皮,
感觉瓜皮滑
而硬则为好瓜,
瓜皮粘或发软为次瓜。
五听声音:听起来沉闷且带有震动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发出“嗒、
嗒”声的是
生瓜。
六掂一掂: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其分量就越轻。一般同
样大小的西瓜,以轻
者为好,过重者则是生瓜。
课间休息或课间游戏
4
.小结:我们刚才观察西瓜时用到了哪些器官?眼、耳、鼻、舌、手是我
们观
察时常用的感官。
5
.小组讨论:在
生活中,眼、耳、鼻、舌、手还帮我们发现什么?
6
.
小结各感官的作用
(如:
眼
——
视觉
——
< br>形状、
大小、
颜色、
花纹;
p>
手
——
触觉
——<
/p>
光滑程度、硬度;耳
——
听觉
——
声音;鼻
——
嗅觉<
/p>
——
气味;舌
——
味
觉
——
味道)
7
.快速观察竞赛游戏活动:
“
一眼一个发现”
拿出自带的橘子,师示范表述:我用手摸它是粗糙的。
(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针对被观察的物体轮流说出一个发现。
)
8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第一题。
三、活动二保护感官
1
.课件出示脏手揉眼睛,写字读书姿势正确和不正确的图片,让大家来讨
论如
何来保护眼睛。
2
.对于其他感官,我们要如何保护?
3
.小结
四、指南车信箱
2
/
31
1
.出示《昆虫记》图片,给学生介绍这本书。
2
.
介绍作者,
作者是在长期观察中发现昆虫的秘密的,
可见观察的重要性。
五、指南车讲故事
从《昆虫记》中选取一个故事。
3
/
31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目标】
1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p>
2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
察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
,如实描述的态度。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观察比较能力,找出被比较物体的不同和相同。
【教学难点】
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
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体重秤、米尺或
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
.猜一猜:教师用左右手分别握着一根小木棒,这两根木棒长度相差一厘
米左右、粗
细不同,学生观看,提问:猜猜哪根木棒更长?
2
.怎么证明呢?(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猜想,聚焦到比较方法上来,渗透
比
较时需要一个参考的标准)
(
1
p>
)两根木棒并排立在一起,对齐底端,观察另一端谁高,谁矮;
<
/p>
(
2
)也可以用直尺分别量长度。
二、活动一:比一比
1
.
出示颜色相同但形状有不同的四块积木,
“我们先用眼睛来观察比较,
发
现了什么?(颜色一
样,形状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2
.提供同色(绿色)
、同形状积木两块和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两块,
(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观察比较,
发现除了形状的相同与不同,
还有颜色的相同和
不同。
)
4
/
31
3
.提供两个玩具球(小皮球和乒乓球或者其他大小不同,质量
也明显不同
的两个球类物体)
,
比较它
们的不同和相同。
(引导学生除了用眼睛还可以借助其
它感官进
行观察比较,重点比较轻重,学生可能还会说大小,光滑程度等。
)
4
.
提供玩具球和积木块。
p>
(或者其他两个软硬完全不同的物体,
引导学生利
< br>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
充分找出它们的不同。
重点引导学
生观察比较出二者软硬
不同。
)
p>
5
.同桌之间,利用学具材料积木,找出相同的积木,并说说是什么
相同。
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
(如:多个对象比较时要选择
比较标准。比轻重,软硬的方法是……)<
/p>
三、活动二: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
<
/p>
1
.
“刚刚我们比了很多玩具的不同和相
同,我们同学自己之间可以比一比
吗?”
2
.找不同:
“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比较,找我们的不同。<
/p>
”
(强调从外貌长相方
面,而不是衣着方
面进行比较。
)
(
< br>1
)同桌比较交流活动。
(<
/p>
2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
建议: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时候,可从整体比较,如高矮、胖瘦、体重等;
也可是局部的比较,如彼此的头发长短、眼皮的单双、手脚的大小等。比较过程
中,
p>
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适时启发他们尝试着用不同的观察比较
方法和
标准或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如利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等)
,让比较
活动更丰富。
3
.找相同:
“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比较,找我们的相同。
”或转折提问:刚才
我们同桌比较了两人的不同,我们能够找找我们的
相同吗?
(
1
)同桌比较交流活动。
(
2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
比较我们的相同提
升了难度,
学生需要从明显纷繁的不同中,
找到彼此的相
同点。
相同点大多需要
“人”
的共同特征考虑,
如彼此的身体都由头、
颈、
躯干、
四肢构成;如头部都有头发、眼、耳、鼻、口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5
/
31
给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
教
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
.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
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
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
5
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
铅笔(削尖一支,未削的
2
支)
。
可选择书上的四个杯子,
也可以选择每组四个容器:
一次性纸杯,
一次性小
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教学重点】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
分别经历给定标准、
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
经历一些
简单的分类活动,初步学习分类方法,为今后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
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
.
教师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
带来了同学们的
好朋友铅笔,本节科学课我们就来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给它们分类。
2
.板书“给物体分类”
。
二、活动一认识分类
1
.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找找它们的
不同和相同?”
学生会从整体上关注铅笔的某一特征(颜色、
粗细、长度等)去比较,也会
从铅笔某一局部特征(是否带橡皮头、是否削尖了)来比较
。
6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