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ue是什么意思-lynette
XXXX
医院
医德医风学习培训资料
如何降低医疗风险:
第一,
医务人员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遵守诊疗常规。
现在国内大多数
医院的分配方式都是所谓的“按劳分配”,
医务
人员从自己的劳务中
得到薪酬。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
p>
医务人员在当今的诊疗活动中,
不免会掺杂进去个人的利益,
科室的利益,
最终有悖操作规程的事情
时有发
生。比如可开可不开的刀,想着办法的哄病人开了,可用可不
用的药,骗病人给用了,等
等。到头来,不出问题则大家相安无事,
但一旦有问题时,
作为
医务人员的你就必“死”无疑。
只要呈到医学
鉴定委员会、法庭
上各位专家、法官一看,原来你是那么的脆弱,那
么的不堪一击。
可是,
谁又叫你当初没有指征的乱动乱用?谁叫你不
遵守操作
规程?不依规矩,哪来成方圆?
第二,
医务人员应内强素质,
提高自身医学水平及应急能力。
在中国
,
医疗行业是个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病人进院是以性命相托,医生
< br>的职责就是解除其病痛。
但医学永远是一门发展着的科学,
是一把双
刃剑,用得好,可以治病救人,而反之,也可臵人于死地。医学上任
何的治疗、操作和处理都可能有副作用,都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就比
如,
宫腔镜、
腹腔镜技术就是最近这十几二十年才在我国蓬勃发展起
来的,现在已经逐渐成熟,操作也逐步规范。但这些技术的并发症远
远高于传统手术,比如水中毒,损伤尿管、肠管,损伤
血管甚至致死
等等。然而,所有的并发症并非都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技术的特点是
器械依赖性和技术依赖性,
除了必须设备精良外,
医生必须有很好的
操作水平和操作技巧。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并发症的发生呢?我
国妇产科的领军人物郎景和教授总结
出一个单词:
CASE
(“观念、解
剖
、技巧、应急”四个英文单词的头一个字母)。
1
,我们医务人
员
必须牢记任何的操作和治疗都可能有并发症的概念,
要知道你
所进行
的操作和手术可能会碰到哪些并发症,
告之病人及家属,
然后尽量去
避免和防范。
医生必须要有
量力而行的观念,
力不从心的手术和操作
千万不要硬着头皮去做
。即使你想挑战自我,也要谦虚谨慎,谨小慎
微,
可以请有能力
的同道同事帮上一把扶上一程,
一定要“稳”字当
头!
2
,我们的医生在做手术之前,一定要熟知这种术式的解剖关系,
所谓的庖丁解牛,一切的解剖关系要了然于心!
3
,我们的医生不要
自认为我什么手术都能做,但你做的漂亮不漂亮,完美不完美,你
有
没有扪心自问?你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尽量多地掌握一些技巧,
哪怕是
“偷偷”的向你的同事同道学习,亦绝不为耻。
4
,当你防不胜防,
不想发生的事情居然就降临在你的头上了,
作为一个好医生,
你一定
要沉着冷静,积极面对
,将对病人的伤害和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亡
羊补牢未为晚!
第三,医务人员要学会掌握沟通艺术。一个良医,不仅要善于医治病
人身体上的疾患,
更要善于解除他们心灵上的痛苦。
当前的
医患关系,
经过社会上不法分子的吵闹,无良媒体、记者的炒作,成了最为紧张
的人际关系。但大多数善良的患者还是理解
我们的,很多时候,病人
会在我们的耳边说;“哎,你们医生真辛苦!”你看,多么的善
解人
意,多么的温暖人心!我们应学会跟你所接触的每一位患者沟通,尽
可能地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让患者感觉
人间充满了温暖,
人间处处有真情。
我们的医务人员真要
学会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这才是沟通的成功之处。
第四,医务人员要发扬团队精神。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
牢抱成团。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众人
一起划浆才能开启大船,江中行
舟,海上驳击,一艘大船比你一叶孤
舟抗风险的能力强多了。
医
务人员不但要勇于承担责任,
更要团结所
有同志同事,有事情大
家商量着办,有好处大家分享,有手术大家分
工协作,
不要独断
专行。
每个医务人员也不能因为掌握了某些或某项
技术,就洋洋
得意,惟我独尊,独来独往。有胜利的战果一定要大家
分享,失败的时候,才有人为你分
担。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分担,才
能大事化小,
小是化了。
p>
大家团结起来,
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
群众综合在一起的意见,
可以防止很多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我
们最不
愿意听到的一句话是:
“早知如此,
何必当初。
”是的,
也许只要“当
初”大家的意见一凑和,
根本就没有现在的“如此”了。
团结就
是要
表现一致对外,当然,这个“外”,就是要团结一致,解除病人的痛
苦,
同时也保护我们自己,
不要让我们的诊疗过程成了
别人的把柄和
空子。
第五,医院应多一些人文关怀,进行人性化管理。有一点可以
肯定,
只要我们每个医务人员,
背靠着医院这个强有力的集体,
大家携手共
进,团结奋发,
必定能提高
抗风险的能力,必定能够有效地防范和降
低医疗风险,远离医疗纠纷。
< br>
第六,
医护人员为了解决病
人的治病需要勇于承担必要的风险,
而医
护人员也应该规避完全
可能规避的医疗风险,为此我们应做到:
1.
认真自觉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持证上岗;
2.
尊
重病人对病情和诊疗措施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诊疗过程
中及时而充分告知(包括疾病固
有风险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必要的
签字(同意的要签,有些不同意的也要签字);
p>
3.
p>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及时检查和处
理,疑难
病例要及时组织讨论和会诊,杜绝和(或)减少漏诊误诊;
4.
认真执行《诊疗常规》,合理
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注意毒副反应和禁忌症;
5.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按规范及时准确作好各项记录;
6.
提
高技能,精心操作,减少失误,出现困难或意外要及时报
告和请上级医师协助处理;
p>
7.
带教学生要尽责,放手不放眼,确保医疗安全。
p>
只要医护人员能按规范行医,
就能基本规避医疗风险。
而那些非
医护人员过失和不当引起的医疗风险绝大部分家属是能理解的,
p>
医院
也会承担相应责任,不会由医护人员承担这些责任。
如何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
一般而言,
医患交流是分两个层次来进行
的,
一种是专业技术方面的,另一种是非专业技术方面的。专业技术
方面,就是通过语言交流
了解病史,向病人介绍医疗检查的意义、对
身体是否有危害及患者需要承担的费用
;
阐述治疗手段、治疗目的,
如是采用姑息疗
法还是根治术,
是对症处理还是病因治疗,
同时应尽
力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如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心理等等。
而要达到
理想效果,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的,需要多次、反复、充分的交流,<
/p>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非专业技术方面的交流,范围很广,内容丰富。
和医患双方的个人修养、文化水平、道德观、人生价值观、社会责任
感、法律意识等相
关。对医务人员而言,应该了解患者就医时既有的
心理和生理需求,否则,就不易沟通。
应该让患者畅所欲言,变交流
为交心,
使医生的医疗行为与病人
的期望十分接近,
如病人期望过高,
也要使病人的期望值逐渐下
降,
以达到现实的程度。
这样可以清除治
疗本身之外的障碍和非技术因素的负面影响,
如医疗效果好,
病人满
意而归。万一治疗效果不理想,也容易取得病人的谅解。医患交流形
式主要是语言交流。一种情感的表达,如用词恰当,能起到很好的效
果,令对方愉快的接受。当病人对医疗行为不理解的时候,尤
其要注
意语言表达的方式,
不少纠纷就是因为一句话引发的。<
/p>
另一种交流的
方式是非语言表达,如动作的表达,象握手、点头、
微笑、身体姿势
的变化等,
这在医患交流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
这种无声的动作有时
会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另外,
还有有声的动作,
如笑声、
咳嗽、
吸气、
哼声等等都是情绪表达的方式,
p>
可使病人有不同的感受,
作为医务人员,
应
该在医患交流中予以注意。
医患交流中有一个重要
因素,就是病
人对医生的信赖,医务人员应该抓住这个中心环节,做
到:如果病人不信任医生,就要设
法获取这种信任
;
如果患者信任医
生,
就要使这种信任更牢固、更持久。
医患交流越来越成为医疗诊
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患交流
过程中,往往有以下几
点最基本的因素,如何把握好这些因素,是决
定医患交流是否成功的关键。
第一点是谁去和患者交谈。
交流敏感信息的过程十
分关键,
如果医务
人员对患者病情了解,
并事先考虑到将要说明哪些基本问题,
交流可
能会比较顺利,
所以这个工作一般由接诊或主管医生来做,
而不是由
护士或其他人员来做,
这表明对患者的尊重和认真严肃的态度。
如果
可能的话,
请与患者熟知的其他医务人员在场
,
即使这些医务人员不
是实际上传递信息的人,
也可以增加对患者的支持感,
并让患者感到
并不是自己
孤身一人面临危机。
第二点是交流的地点,
医患交流较佳的地点应是在一个单独、
大小适
中的房间,
周围环境安静不喧哗,
会谈前医生应嘱其他同事切勿在与
患者或家属交谈过程中随意打扰,
谈话时最好关闭手机。
像这样在舒
适安静的房
间内无外界干扰的交流较易向患者传递关怀的情感,
也易
让患者
或家属感觉到医生对患者的重视及尊重。
切忌在大庭广众下告
知
患者敏感的问题。我们应严格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第三
点是交流时机及交流方式。
坏消息或不幸的消息总是让人绝望无
助、恐惧甚至愤怒、对医务人员不再信任。我们应试图待患者或家属
情绪稳定后再作交流
。当患者或家属整夜不眠、疲惫不堪时,当一大
群家属刚抵达医院情绪激动的时候,
p>
就不宜马上传达不良消息。
虽然
不能总是等
待谈话的最理想时机,
但切忌莽撞和冷淡地面对一群人宣
布坏消
息。告之坏消息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二个有代表性的家属在
场。传达不幸的消息,交流
方式显得很重要。在正式传达信息前最好
给予一定的暗示,这样不显得突然,比如:“我
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要告诉你。”在交谈之前,医生应熟练掌握患者的病情,便于选择要
告之的内容。传递不幸信息时,我们要显得真诚、坦率,交流时应坐
近并直接面对患者,目光与患者平视,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以便根
据具体情况及时
调整谈话内容。
医生要注意自己的交流风格,
如语速,
平缓低调的语气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
同时允许患者和家属提问或
p>
宣泄情绪,
在恰当的时候可与患者握手甚至拥抱,
< br>体现医护人员感同
身受、急病人所急的高尚的医德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