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你在烦恼什么生物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20 05:59
tags:

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听证会主持词

2021年1月20日发(作者:毕彦君)
生物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毕业后的去向一般从高到低有如下几类
:

第一类


100
强的跨国公司


:
宝洁

通用

玛氏

联合利 华等。
这种公司较少招生物,
即便
招,也以名牌大学本科生、博士后为主,硕士被录用 的几率等同于中
500
万双色球。待遇
非常不错,一般都在
7k
以上 (联合利华稍低点),培训机制也非常完善,福利待遇优厚,
大公司背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较高的平台 。


第二类公务员去年的国家公务员专业中尚未发现专门招生物的,所以只能报考 不限专业的,
挑战
200:1
的录用几率。


第三类较大的生物技术外企


:
伯乐公司(美)

、基因公司(美)、
takala
(日)等这种公
司一般招销售人员为主,
偶尔会招技术支持,
销售一般要本科以上,
技术支持一般要硕士以
上,一般不招应届生 ,三年工作经验是起码。待遇还可以,普遍
4k
左右(北京)


第四类事业单位大学及科研院所
:
一线二线城市的大学一般不太录用硕士
,
起 码要博士,三线
城市的大学有可能会要,但一般不考虑非名牌。中学
:
一般会要师范出 身的硕士其他事业单



:
疾控中心

CDC< br>)

物证中心,
食品检验处

等,

但招人 较少,
北京这样大小的城市,
每年招的不过十几人,
北京生源为主。
事业单位 招人较少


工资较低,
2k
上下
(北京地区)

但稳定,福利好,保障好,是
mm
们的首选。


第五类 酿造业
:
酒厂,酱油厂,醋厂。一般只要发酵工程的硕士,现在好多酒厂的效益都不
错 ,如青啤,张裕,天津王朝,五粮液,这些单位待遇蛮高,北京的一些国营酒厂还解决户
口。


第六类生物技术服务公司

如上海生工,北京奥科,申能博彩,北京博奥 ,三博远志这些公
司一般以引物合成,
测序等为主打业务,
听着很对口,
但一 般招销售为主,
这些公司技术人
员主要是操作测序仪,合成仪,工作繁复且技术含量低。加班到 深夜是常事。硕士的待遇
2-3k
(北京地区),没有加班费,不解决户口,好点的会解决住宿 。


第七类非事业型科研单位


:
华大基因 、
北大生命科技园研发非常非常累,
不是一般人能仍
受的,
mm
们慎 重考虑,
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学到一点技术。
工资一般本科
1000

硕士
2000

博士
3000

第八类小型生物技术 公司,
北京及上海遍地都是,
说白了就是皮包公司,
倒卖试剂仪器为主。
技术 含量
0
,待遇同第七类


第九类骗子型生物技术公司

全国上下到处都是


销售保健品,
减肥药,
美容化妆品。
不到
家里揭不开锅建议别去。以现状来看,目前
80%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植物、动物专业
毕业生都去了第六类
---
第九类公司,能进前 三类单位的不足
5%





为什么生物类专业这么难就业

众所周知,现在生物类专业的就业奇差无比,什么生物 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不论是
哪个,只要开头带了生物两个字,就没有容易就业的专业。


笔者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厦大生物系还算是比较厉害的生物系的,现在 我
说一下去年和前年我们厦大生物本科以及博士的就业情况。


先 说本科,厦大生物的保研率堪称全校最高,我们全系
150
多人,大约
20
个 出国,
70
个保研考研到本校或者外校,
10
个考了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参加工作的有
50
人,
只签约了
7
个,
而且这
7
个人签的都是很一般的企业,
部分作销售的甚至和中专生大专生从同一起点
做起,< br>7
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月薪超过
2000



相比之下,厦大的财政学
140
人,大约有
20
个出国或者升学,剩下的< br>120
人中,只有
7
个没有就业出去,而且签约的一百多人中,以四大,各大银 行,各大金融部门为主,几乎
没有几个人月薪低于
3000



财政和生物同属厦大比较牛的专业,再看看厦大的软肋
——
工科类专业。厦大的工科还
没有一些比较强的二本工科好,但是,工科的就业率也超过
90%
,基本人人也能拿到
2000
元以上的工资。


再看一些二本的比较好的工科,他们的就业情况大致和厦大的工科差不多。


也就是说,进了重本的生物系,你的就业将不如二本。


我说的这些都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个例我们要抛开而不谈。


别以为清华北大就会好,清华的生物工程就业不如天津的中国民航大学(二本)。


也许有人会说,本科生当然是这样了,如果是博士生那就不一样了。


好的,现在我们看一下厦大博士的就业吧。


先说下,想在厦大生 物系做个老师,国内的生物博士毕业是绝对不可能的,清华北大的
都不行。厦大自己的博士毕业只能留校 做个实验员,月薪
4000
不到,能留校做实验员的还
是一些比较牛的和导师关系比较 好的博士。
至于那些不牛的博士,
他们看中的是广大的中学
校园,很多生物博士为了争 夺一两个中学生物老师的职位打的头破血流。


当时去四个人应聘两个生物 老师职位,其中两个是厦大博士,一个是武大硕士,一个是
泉州师范学院(二本),最后得到该职位的是 一个博士和那个泉州师范的。



堂堂重本博士,和一个二本本科生做一样的工作,你甘心吗?


相 比之下,经济学的博士一般都可以留校做教授,或者做某企业的高层,那前途叫个无
量啊。


同是博士,差异就是这么大,没办法的。


也许又有人说,出了国就不一样了。


是的,出了国确实不一样了 ,出国读了国外牛校,可以留在国外搞研究,或者当个海龟
进高校,进院所,待遇也绝对不会差。


但是,现在生物这行的情况是,海龟都没什么好稀罕的了。


我们不能被个别那不到
1%
的大牛进了院所而迷惑,现实情况是,大量的生物海龟回国
后继续失业,
或者改行。
留在国外的博士待遇基本都是两万美元左右(听起来高,在美国这
是高中生的工资),而国外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的博士一般都可以拿到六万美元。同样
都是研究人员,就因为行业不同,差异竟是如此之大。


为什么会这样,现在笔者深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一、牛的是老师们,而不是我们


很多人说,现在
IT< br>业已经人员饱和了,是这样的,现在学
IT
的人非常多,竞争压力非
常大,一些
IT
的不知情的人看到学生物的人那么少,偶尔还会羡慕学生物的人呢。

比 方说社会上一共有
12000
个人学的是
IT
相关专业,
500个人学的是生物,咋一看神似是
IT
竞争非常激烈。
但事实却是,
社会一 共需要
10000

IT
职位,
由于
IT
多了2000
人,

此造成了竞争激烈,而社会却只需要
100
个生 物研究岗位,却多余了
400
个学生物的人。


这个竞争,已经不能用激烈来形容了。


从高校的师资团队就可以 看出来了,以我所在的厦门大学为例。厦大的经济可以说是全
国很厉害的了,
会计更可以说是代 表了中国会计的最高水平。
而厦大的经济、
会计的教授们
基本都是本校,或者国内的重 本毕业的博士,只有个别大牛才是国外牛校毕业的。


再看看厦大的生物, 厦大生物也算是比较厉害的生物系了,其实排名还不如厦大的经济
那么靠前,
只是比较厉害而已 。
但是,
师资力量确实如此的厉害,
老师全部都是国外牛校毕
业的大牛,就连 实验员都是博士,几乎生科院就没有不是博士的人。


老师们没有一个关心 学生就业的,
他们只是在关心有没有比较乖的学生能帮自己做实验,
能帮自己打打工,
都是一帮献身于科学的人。
你要是问他们,
以后我们到底该怎么就业,

们会 告诉你一堆什么新型材料,
新型能源,
听起来很高端,
实际上能用么?马云说过一句话 ,

你说你是高科技,人家客户会崇拜的看着你,但不会买你的货。

这点和 现在提什么新型能
源的人是一样的,
你一说你是研究新型能源的,
人家会崇拜的看着你 ,
但是,
你能让你这新
型能源在短期内投产么?


经济学院有经院就业促进中心,生科院有么?经院老师逢人便提自己学生的就业,生科
院老师敢提么?




二、说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人是不负责任的、


二十一世纪到 底是不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想说的是,肯定是的。但是,二十一世纪这
么长,
2090
年也叫二十一世纪,我们活的到这个时候么?


很多人都以为,
过个十年八年,
就不一样了,
还骂我们这些一门心思转行的人目光短浅。
是,我们是看 重目前的利益,但是,你不觉的你们也看的太远了么?


首先,我得告诉你 们,只用十年八年,生命科学的世纪是不可能来临的,美国还没到生
命科学世纪呢,中国可能么?人家美 国到了计算机时代
20
年以后,计算机才算是在中国普
及,就算现在信息时代效率高, 也得等美国的生物产业普及十年后中国才能普及吧?再说,
美国的生物产业普及的话,
起码还得
20
年呢,
也就是说,
在中国,
生命科学世纪想要降临,
起 码还得
30
年。


也就是说,生物变得实用些的时候,我们现在这些学生物的已经五六十岁了。


那时候自会有新人来赚钱,来创业,你觉得我们这些老一代,除了欣慰的看着他们,还
能做什么 ?


当然,
如果你就是那么想为了科学献身而不求名利的话,我只能送你四个字

你很伟大




但是,我们是男人,男人就要做一个成功男人,而不是自己成天拿着微薄的工资在实验
室调试着那些瓶 瓶罐罐,
等你把那些瓶瓶罐罐调试成功的时候,
你的老婆应该也被别人调试
成功了。< br>

所谓生命科学世纪,不过是部分人说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再被部分不负责 任什么都不
懂的记者炒来炒去的。
生物类专业前几年的录取分数高的吓人,
这几年终于 算是正常了,

在念生物的都是调剂的,或者保送的,或者脑残的。


很多大一大二不明就里的傻学弟们偶尔还会冒出个

到美国拿诺贝尔奖
或者

开个生物
公司自己创业

之类的天真言论,但实际上,你 觉得诺贝尔奖是人能拿得到的么,你觉得你
即使累死能拿到么?

至于自己创业,就更搞笑了,
你看看现在中国有几家生物公司,
所谓的生物公司要么就是化
工厂制 药厂打个生物的旗号而已,
要么就是到处倒卖生物仪器的骗子公司,
别以为搞这些的
都 是些一般院校生物系毕业的,其实复旦南大的硕士生搞这些的比比皆是。


我们生物系内部都自称屠龙系,毕业了无龙可屠,唯一就业渠道就是再去教小朋友们如
何屠龙,然后再期 待几十年后真龙会出现。


也有人会说,只要你努力,就肯定能做好。


是这样的,但是,我 在生物行业努力了,也就只拿到那么点薪水,同样的付出,我干嘛
不到别的行业付出,很明显我到别的行 业付出收益更大么,你还留在生物行业那不是脑残
么?




三、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化学的比较好


前一段 时间,我们一个生物的博士跑到一个制药公司应聘,给人家
HR
讲了一堆生化方
面的东 西,
HR
听着直皱眉头,
最后当场侮辱了该博士:

我觉得我们还是 要化学的比较好。



最后结果是,
该制药厂要了几个化 学的本科和硕士,
而我们的生物博士们一个也没有要。


这个不是 个例,并不是因为那化学的的确出众,或者生物博士的确糟糕,这是一个非常
普遍的现象。


咋一看,好像和生物对口的东西挺多的,什么化工啊,制药啊,医学啦,化妆品啦, 好
多啊我们非常开心啊。
但实际上人家都会觉得你没一个专精的。
化妆品或者化工厂人 家宁愿
要学化学或者化工的,医院那肯定只要学医学的,制药厂那肯定还是化工或者药学的优先。


生物学了半天,就是个四不像。


而且, 学历越高,就越难转行,生物本科生还有去考注会考
MBA
或者做销售的,这倒
是成功 转行了,
研究生博士生呢,
海龟呢?基本就只能往化工或者制药方面转行了,
生物医< br>学的倒是很多转到医学方面去的。


以前有个国外牛校的生物博士, 发现待遇巨低,只好又在国外念了个计算机的硕士,出
来人都三十好几了,
不过待遇倒是一下子 升上去了。
从此,
此人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别人提起
他是个生物博士。




四、这专业就是骗人的,学不到任何东西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大学本科四年生物学的课程设置。


还是以我所在的厦门大学为例,不过,全国各个重本其实设置都差不多。


一年级:公共课,院系通修。这个没办法,只要是中国的高校,你的大一时间肯定都是
浪费到这 些课上。不过关键是别的专业人家只浪费这么一年,我们还要接着浪费三年呢。

< br>二年级:生物化学,这个神似挺重要的,不过,我们学的那英文教材,老师教得极端浅
显,考试就 是给你
20
个题目考其中
10
个题目,基本学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只记得生化 的
大概。


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基本就是听下课, 做作业,考前突击考试背背就
OK
了,很明显,你靠理解答题的分数肯定没有人家靠背书拿到的 分数高。


三年级:三年级我们分专业了,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三个方面,其他重本也
都和我们大同小异。
学的东西都是一些科普类或者了解性的内容,
比如高中生物的那些介绍
性内容,
我们三年级学的都是专业课,
但所谓的专业课就都 是些了解性,
或者介绍性的内容。


四年级:实验,非常基础的实 验,老师做一遍,学生跟着来一遍,写毕业论文。有脑子
的到处实习考虑转行问题,没脑子的就浑浑噩噩 的被保研了。

研究生:比较深的科普内容,做一些比较难的模仿性实验,帮老师做一些非常低 下的东西,
学完这些科普,你将成为一本百科全书,但不会产生任何经济价值。


博士生:更深的科普内容,反正还是没有自主实验,导师的廉价劳动力。


总之,生物学了这么多年,学的都是一些科普内容,学的好学的糟糕都是一回事,偶尔
一些成绩 非常糟糕的人反而能进外企,
因为在你学那些无用的东西的时候人家也许在到处实
习。


你的专业没有任何对口的东西,只有改行,只有改行。


再看看会计学,财政学,或者工科诸多学科,这些东西,学了就是有用的,财政学完了
出来就可 以进入金融系统,
会计学完了就可以当会计,
工科出来就可以搞技术。
生物出来能干什么,你只懂一些百科知识而已。


生物四年下来,你和你高中毕业时,没有任何区别,不管你努力不努力。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因为,生物是一门研究性的科学,而 研究是非常高端的东西,我们不止要搞懂现在生物
学科所有的基础知识,还要搞懂你要研究方向的所有知 识,然后你才能创新的研究。


而别的学科都是实用性学科,你只需要学习 加实践现有的东西就可以了,至于研究,自
有别的学科想研究的人去搞。


而且,别的学科已经产业化,就肯定会有很多企业以及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入,他们的研
究人员待 遇也就会非常高,
而生物能不能产业化还是个未知数,
又有哪个企业发疯了愿意给
短期 没没有任何产值的生物研究投资呢?




所以,如果你对生物不感兴趣,请快点转行吧,不要再每天浑浑噩噩的保研,读博,失

……< br>

总结一下,真正适合念生物,需要以下几点:


1


家庭收入较高。


至于这个较高 是多高,以我写这篇文章的这个时候算,家庭年收入要在二十万元以上。
你别以为你努力了就能拿到国外 牛校的全奖,
基本可以这样告诉你,
清华北大拿到牛校全奖
的都不多。


2


对生物极端的热爱。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3


淡薄名利,崇尚科学。


搞生物研究过的必须是清贫的生活,你必须有看着大量不如你的人飞黄腾达而不眼红的
能力。


4


英语很强。


注意,这里是很强 ,否则你怎么通过
GRE
,通过还不行,得很高,不然你怎么读牛校。


5


专业极强。


这里的专业强不是 说你科普知识懂得多,科普知识弱智看多了都能学会的,这里的专业
知识指的是你做实验的能力。



以上五点,如果你缺两个以上,请尽早退出。


引用一下以前一个北大生物毕业,最后转行做了记者的成功人士的话:



学生物的都不傻,傻的是学了生物还执迷不悟的。



我眼中的中国科研

——
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

1.
离开中科院将近两年后,
我终于鼓起勇气,
准备写一些东西了。
我希望那些日益淡忘的记忆,
能被长久保存下来。

2.
2006

1
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经历了种种煎熬,半年后,我终于搬出
了青年公寓。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种种,突然间都消
失了。我感到 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

2006
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过得很快乐 。经历了阵痛之后,我成功实现了人生
的转折:
2007

4
1
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宿。这里没有封闭的实验室,没有没完没
了的实验,
每 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
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
最重要的是,
现在我 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

3.
痛定才会思痛的,我常常想中科院到底给了我什么?细细想来,其实收获还是很多
的。


学院彻底的改变了我的许多价值观,比如,现在我不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 把它看
成一种普通的职业,
没觉得他比其他职业更神圣。
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更是越来越趋向
于职业化,
规范化,
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
科研活动也并不一定需要
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越来越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能,既然 是技能,理论上说,
只要经过系统训练,
谁都有希望掌握这种技能。
所以,
在 我眼里,
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
通的职业。
科学家并不意味着聪明过人,
而 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
有比较规范
的思考方式,
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
(具体的或抽象的实验模型)
检验理论或假
说。


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的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状。


(一)中国独特的科研基金审批制度是学术腐败的温床:
我们的科研基金大部分掌握在政府
部门手 中,
科学家们需要向政府部门申请。
在申请的时候,
需要说明课题的科学意义,
应用
价值以及可行性。审批通过后,拨付科研经费。

这是由于我们毕竟是穷国,没 有太多钱,所以只能严格审批,有选择的支持,这没有错。但
正是这一制度,催生了种种怪现状:


1
,埋头做学问的不一定有经费支持,整天跑关系的财源滚滚。这是很显然的 事,政府有权
分配经费,这一权力难免要寻租。


2
,科学界的 拉帮结派。在审批时,需要专家出具意见,又由于近代以来,科学研究分工越
来越细化,
所以一 个课题,
全国也就寥寥几个专家有资格出具审批意见。
那么很显然平时在
这些圈子的人 脉方面投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很值得的。
这样就导致帮派形成,
你审我,
我审
你,互相吹捧,互相抬高,形势一片大好。最终把钱忽悠到口袋里。


课题立项全 是高精尖。
由于科研经费的有限,
所以讲究好钢用在刀刃上,
要把大部分经费在
最有价值的课题上,
这就导致科学家们申请课题时个个都是高精尖项目,
个个都是关系国计< br>民生的大项目,
但其实个个都是虚张声势,
一片浮躁。
那些扎扎实实的不怎么招 摇的基础研
究项目逐渐被边缘化。


4
,去探索未知世界前,却 要求先拿出地图。学术活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探索未知领域
的。
而探索其实严格来分析是不 能规划的,
或者至少是不能非常具体的规划的。
而我们由于
审批时需要拿出科研项目的 具体材料,
所以就需要科学家们事先把学术活动规划好。
这就好
像探险家们在探索一片 完全未知的原始森林前,先要求他们画出地图。这是很荒唐的。


5
,科 学家也会傍大款,傍大腕。一些

小老板

(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科学家),通 过自己的
努力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
于是他们就努力跟大腕们拉关系,
申请经费时写上 这些大佬的名
字,名曰

共同申请

,比较容易拿到经费。实际上这 些大佬们手下课题少则十几个,多则几
十个,根本管不过来。经费拨下来后,就由着下面的人折腾了。< br>

6
,一些比较有钱的科学家们拼命铺摊子。一些科学家在申请到经费时, 不是埋头做课题,
而是拼命买仪器,
扩张实验室。
我过去师从的老板实验室规模十分可 观,
从分子水平到细胞
水平的实验啥都能做。
这是为啥呢?其实仔细分析很简单。实验室成规模后,
就比较容易申
请到课题了,一年立好几个项,有做遗传的项目,有做发育 的项目,有做免疫的项目,这个
项目申请不下来还有那个,风险分散了,经费就有保障了。



(二)重立项,轻验收,导致很多课题不了了之。

< br>立项时轰轰烈烈,
验收时马马虎虎。
因为验收时还是专家评审,
而这些专家其实 都是圈内人,
你评我我评你,互相都得给面子。不管做得怎样,只要能发几个文章就行。



(三)再说说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其实研究生包括硕 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但现在很多人以为研究生是硕士,
博士就是博士。
这是一个小 题外话,我只是想说,以下我说的研究生包括硕和博。

我们现在的培养制度是,
以论 文为硬指标
(目前有少数地方有改革)

论文已经成了指挥棒,
老板需要论文 给评审专家交差,
学生需要论文毕业。
不同的是老板需要高水平的论文,
有利
于自己升官发财,
或者混个院士啥的。
学生则是能毕业就行,
这就是矛盾。
但 一般因为具体
科研活动需要学生去做,
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刚好够毕业就行。
谁都明白 做个大文章谈何容
易,
有很多课题理论上分析就得五六年,
而且探索未知本身有风险,
一般学生不敢冒险,

一五六年后课题做不完,
或者做不成功。
毕业 就困难了。
所以导致我们的文章数量多
(因为
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多)
,< br>质量普遍不高,
或者简直可以说很低。
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
同时也浪费了大 量的研究生的宝贵年华。


我们的科研害了谁?

害了老板们,
我们的好多科学家都是从国外引入的,
他们在国外做的很好,
发的文章都很有
水平,为什么一回来就都被阉割了?

害了研究生们,
我们的宝贵年华,
我们 的纯真梦想,
都在一片浮躁中慢慢耗尽。
逐渐变得呆
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 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了为科学
奋斗终身的激情,只是盼着毕业。这样的生活不 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生产论文。


我们的科研帮了谁?


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


我们的科研活动每年消耗 大量的仪器和试剂以及其他实验耗材。
而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进口
的。
就拿生物学来说 ,
大部分仪器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
大部分试剂都是从美国进口的,
价格高的惊人 ,
我们买的数量也很惊人。
而这些东西都在热热闹闹的所谓科研活动中消耗殆
尽。投入是看得见得,
产出却没影了。
就那生物学领域来说,
全国每年能发三五篇顶级 杂志
的文章就高兴的庆贺半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同时我们为美国培 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
我们的很大部分博士毕业之后,
都到了美国做博士
后,说白了就 是廉价劳动力,为美国的科研殚精竭虑,耗费青春,等到

人老珠黄

,再回 国
混个教授当当,又淹没在中国科研的滚滚洪流中。





生物博士转行的思考与实践之应届毕业求职篇


生物博士转行的思考与实践之应届毕业求职篇


一家之言,之行,仅供大家参考印证;希望能给大家点启发,给自己攒点人品。


本人背景: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因为对由西医的失望而转学生物,希望能从生物知识的
学习中找到解决医学问题的方法;在
Y
园混到博士毕业后意识到四点:
1
、自己做科研不行

,能力和兴趣都不足以支持自己按照生物传统的科研路径走下去;
2
、我以为生物的科学

研究似乎陷入了泥潭,如果数学、物理、化学等技术手段没有突破性进展,那么生物突破

性进展的可能性也极低;按照现有的思维模式和路径去探索,需要的计算能力是天文数字

,而且还需要更好更强的数学方法的突破。本人数学能力一向差,生物科研上想获得好的
成就肯定是小概率事件。
3
、按照目前学术界主流的分析性而非整体性的研究思路去解释< br>
人体这个超级复杂的生命系统,路还有很远很远要走(这点可以参考
2004
年的论文
Can
a Biologist Fix a Radio
)。
4
、即使自己能在传统的生物科研路上走的很好,一样要受

资金的限制;如果自己的财富可以支持像以前的贵族那样,不用写什么劳什子资金申请,

想做什么课题就做什么课题,想做多久就做多久,才是享受科研生活的王道;如果有更多

的金钱,完全可以支持别人和自己一道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受发表论文出成果的时间

金钱压力。


遂决定转行。


转行的目的 :
1
、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够尽可能多的体验到各种美好的事物,尽可能有

较长的寿命和精力去感受各种各样的经历,这需要自己实现财务自由;
2
、希望自己能搞
个中国的
HHMI
样的机构,或者是公益性的学校或图书馆,博物馆来传承和发 展人类文明,

这个可以作为自己的事业;这需要自己非常有钱。总之:转行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挣钱(

目标不妨定远大些)。


2005
年的所作所为及结果:毕业那 年是很忙的,要做实验,要写毕业论文准备答辩,还要

的就是找工作。很感谢我的导师,他的宽容和支持让我有很多时间用于找工作。记得从开
始找工作到决定接受工作
offer
,我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收获是巨大的,也让 我

懂得:去做远远比空想有用的多,有效率的多。其实
2001
年的时候就 在考虑转行,考虑毕

业后干什么,人生的路如何走之类的问题,现在回想起来,那根本除了浪费时间,让自己

更郁闷外没有任何帮助。


具体找工作的做法:

1< br>、首先是心态:既然是转行,既然不认可目前的科研方式和自己的科研能力,既然搞研

发实现财务自由是小概率事件(对纯生物研究来说),那么所有的教育科研类工作就必须

排除在外,包括博士后、高校、科研院所、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工作,而这些正是主流的

博士就业渠道,这些渠道一开始就被我排除在外。转行就意味着从零开始,放弃以前所学

的所积累的所谓的知识经验成就。很多人放不开,觉得好不容易都博士毕业了,放弃所学

真是太可惜了。但我以为并不可惜,人生是个漫长的旅途,读到博士毕业是旅途中难得的

人生经历(虽然生物博士很苦很压抑,但确实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而且在读博士期间的

思考解决问题方法会对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所帮助,并不浪费。并且,若能实现财务自

由并自己搞科研或资助别人搞,自己做博士的经历会有助于对人和课题的选择,不会被忽

悠。


2
、准备好简历:由于不找教育科研类工作,那么简历的 写法侧重点就很不同,科研经历

简单带过就行。重点要针对所申请的职位需求进行描写,这方面网上有很多教如何写简历
的书籍和模板,我是比照
MBA
毕业时找工作用的简历模板来写的,只有一页。前后找工作

期间大概花了
40-50
小时来写简历,大概根据找工作的进展改了近10
个版本,而我的博士

毕业论文也仅仅改了
5
个版本而已。 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在写简历上,但不得不承认,改

行的我是和本科生们一个起跑线上,甚至更低,因为我不可能有所谓的实习的经历,年龄

上也没有优势。而有实习经历在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筛选简历时是必选的关键词,所以我当

时投了很多企业,但通过简历筛选拿到笔试或面试机会的却很少。没有实习经历是简历中

的硬伤,但每个人的经历好好总结规整一下总有可写之处(只要他的学校生活不完全是泡

在实验室里,多少参加了些社会社团活动),我在简历中重点的突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和

学习能力,而不是描述自己的各种实习经验(因为确实没有),简历的编写也是按照突出

能力而不是突出经历来写的,可能当时这种简历编排方式也吸引了部分人力资源的眼球。


3
、积极参加各种宣讲会和招聘会,但那种规模很大的骡马大会只参加过一次就没 参加了

,因为骡马大会提供职位的公司大多水准不算高,去了基本上投不出简历。我主要是投来
Y
园招聘的企业,只要他们的职位不限专业我就投,当然还投了少部分生物科技的销售来

的职位。参加宣讲会有两个好处:了解该企业和给负责招聘的人员印象以寻求获得面试机

会。毕竟无实习经历很难通过简历筛选关,在宣讲会上,只要我确实对企业有兴趣,只要

有机会,我一定会在回答问题阶段问问题,以勾起招聘人员的注意,也确实有一次有了效
果。那次是汇丰银行招聘国际银行家职位,负责招聘的
Director
还专门在会后找我 聊天,

看完我简历后,直接安排我和大老板面试,只是大老板临时日程改变,没有面成;于是他

应人力的要求安排我补做网上的笔试题,很遗憾,我没有通过(一方面很多数学方面的题

,另一方面时间限制,比不上本科那会脑子转的快),这次机会也就没有抓住。


4
、主要时间花在目标公司,目标职位的研究上。我虽然申请了很多家公司和职位,但自

认为不是属于广撒网型。每份投出去的简历,其目标公司和职位我都会做功课。通过搜索

引擎能搜到很多关于该公司、该职位和该行业的信息,其中包括职业发展路径、待遇、行

业前途、前辈们对该行业的评价、对公司的评价、该行业职位需要的素质。仔细分析后如
果觉得自己适合并且有能力胜任的职位我才会投出简历(为此,我专门做了
2
套职业素质< br>
和心理测试,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推荐一本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如果有

认识的朋友在从事该行业,也会向该朋友取经。如果有幸能获得面试机会,那么在面试前

会着重对该企业做功课,以增加几分把握。绝大部分面试不会问专业问题,尤其是第一轮

面试通常是人力资源负责的,而负责最后一轮的大老板通常也不问专业问题。所以,在给
了我面试机会的公司中,我基本都能走到最后一轮或者拿到
offer
。再次感叹:对于改 行

的人,简历关是最难过的。这种对目标职位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了社会,了解商业世

界,同时也更有助于了解自己(对于埋首实验室的生物博士们来说,这方面知识非常贫乏

)。


5
、简历投向及求职结果。不限专业的公司多半集中在咨 询、投行(包括证券公司)、四

大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快速消费品外企、一些媒体公关企业;生物能投简历公司的还包括

做专利代理的企业和部分国家机关(考公务员)。我在外资咨询公司那里没有通过简历关
,内资有两家咨询给了面试并到了最好一轮,但没有给
offer
;一家外资投行和两家内 资

证券公司给了面试,其中一家内资证券给了
offer
,我没有选择(因 该内资证券排名较低

),我有两个生物硕士师兄
2001
年毕业时去了国内 前
10
的证券公司,分别做研究员和操


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我 投了
2
家,
1
家没给机会,
1
家给了
offer< br>,最终没有选择;大型快

消外企和媒体公关企业中有两家给了笔试机会
,1< br>家进入
fianl
面,
没给
offer

由于一开始 没
考虑从政,所

以错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但赶上了南方某省公务员考试(我是南方该省人),考的很好
,并且得到了
offer
,承诺一个比较要害的部门做局长助理(副处待遇),那时主要出 于

工作自由度考虑还是没有选择从政之路;还投了一些其他类型的企业,过了几年记不清了

,总之没有得到过面试机会;最终我接受了一家实力金融财团的管理培训生的职位(经过
1
轮笔试,
5
轮面试),这个选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对于专利代理,我也仔细考 虑过,结

果并没有选择,虽然待遇即高且稳定,可基本上做的都是案头工作,对商业世界的真实运

作了解不足,对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帮助不大。我认识不少生物博士选择了做专利代理,

日子过的也还不错,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性格的选择就是好选择。


6、对求职的建议: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比如性格偏内向的我为了获得可能的机会去参

加了某电视台的一个类似于选秀的职业方面的节目,虽然最终在竞争中落败,却给自己带

来了竞争力的加分(增加了人生经历,从中领悟到很多,结交了朋友并且对自己找工作确

实有隐性帮助)。

所选的工作是不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如果不是新的行业,那是不是这个行业里比较新的

企业;如果不是新的企业,那么是不是企业里比较新的部门;如果不是新部门,那是不是

该部门的一个新职位。因为抓住一个新字,往往容易开拓做出成绩,也容易在工作中锻炼
自己的能力,学到东西。我最终接受的
offer
的就是主要在一个成立才几个月的新部门 里

工作,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很满意自己所接受的这个
offer


生物类公司若纯粹是销售类公司(尤其是单纯卖试剂耗材的公司)的我就没有投任何简历

,我认为在这类公司里工作,学到东西,增加自己竞争力的概率比较小。我所投的生物类

公司是有研发能力,而且研发在某方面还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公司(虽然我自己不投研发
类工作),其中还得到了一家公司的销售工作
offer
(底薪
5k
,提 成另算,给
3
个月时间,

看销售成绩决定是否转正),最后虽然没有接受这 家公司的
offer
,但我和这家公司老板

也成了朋友,每年都会有联系。

对于没有任何背景和关系的人来说,特别是对于转行的人而言,求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一定要保持信心,平和自己的心态,坚持做各种尝试,并根据实
际工作形式做一定的调整。尤其是看到别人的
offer
早早到来,自己手头一无所有时, 更

要保持平常心,多看些书会有帮助;我本人接受的
offer
也是在5
月份才到手的。





中国留美生物学博士过剩部分人转行谋生


留美博士在过剩中挣扎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主要在技术,急需的人才不是博士,而是大量硕士




陈晚




200 9
年,浙江大学的一名海归博士自杀身亡,激起了大众对博士群体的极大关注。之
后,
另一位海归孙博士归国后沦落在北京街头摆摊的尴尬经历,
又在媒体曝光。
这使得我们
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命题:
全球性博士过剩的时代是否已经来临?我本人就是美国生物博士,
对 这个问题可以说有着切身的体会。




美国生物博士的过剩




出国前,
我是医学 院的毕业生。
学医的来美国留学,
几乎走的都是曲线救国之路。
先改
行读生物 ,然后再谋其他出路。

再谋

说起来很轻巧,但执行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




生物博士毕业后,大部分人都要先做博士后。之后,或 去公司谋职,或在大学当教授,
或做永远的博士后,或是改行另谋出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物博士的 命运基本如此。




在读博期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博 士班绝大多数是中国留学生,其次是印度人、
日本人和韩国人。
我很纳闷儿:
美国人学 生物的,
怎么那么少呢?当年我们系有一位美国博
士生,快毕业那年他居然退学,改行学经济去 了。




等我终于熬出头,
成了攀登科学高峰的博士 后时,
类似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我就职的华
盛顿大学,
活跃在生命科学各系的 工作人员,
还是以中国人居多。
该校毕业生中有多名诺贝
尔奖获得者,医学院名列美国 第四,因此,它所反应的就业概况有一定的说服力。




根据 我的亲身经历和资料记载,
生物博士过剩的原因可归纳为:
一、
美国老板为了节省科研经费,喜欢雇用最廉价的博士生为他们玩儿命
(
雇一个博士生每年只需约
1. 5
万美元,
一个博士后
2

3
万美元,比大多数建筑工人薪 水还要低
)
。二、生物博士就读期间,通常
学费全免,
并有维持生活的薪水。
这种待遇对我们中国留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三、
国内医
学院毕业生为了曲线 出国,
不得不改行学生物。
医学生与生物专业出身的人殊途同归,
双方
造成了 既竞争又共存的拥挤状态。




三年前,
《科学家》 杂志专门报道了美国生物博士过剩,就业前景不妙的现状。文中的
数字统计表明,美国博士生获得学位< br>5
年后,通常只有
22%
能找到终身教授职位。具体以
生物博士为例, 在
1993
年至
2003
年的
10
年间,能够找到终身教授 的博士,已从
25%


15%
。即便是这些幸运者,在找到正式教 职前,通常都需要
4

6
年的博士后训练。




商学和护理博士的短缺




生物博士的大 量过剩,
已经引起了人们对这门专业的重新思考。
与此同时,
人们开始关
注那 些博士短缺的专业。据最新资料称,美国博士短缺的领域是:护理、商业学、药类、社
会工作、工程。据 一位在美国商学院就职的华人教授介绍,商学院中的信息管理、金融、会
计等专业的缺口最大。




以会计专业为例,在未来的
10
年里,每年将有< br>500

700
位教授要退休离职,而只有
大约
140
位博士毕业。这样的缺口造成了相关专业的工资快速上涨。比如,现在商学院博
士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已 高达
13
万美元,有些名校还开出了
20
万的诱人年薪。




护理专业的教职人员也面临着短缺的窘境,
这种情况尤以美国西部为甚。
调查显示,

理教授的缺乏,
造成了申请读护士的学生的减少。
这种 恶性循环,
进而造成了美国护士的严
重短缺。
我们来思考一下,
既然生物博士 过剩,
如果不容易找到教职的话,
能不能改读一下
护理专业的博士呢?此外,与生物学 为近亲的药学博士也很有前途。




另一个现象也值得关注。
美国的社会工作专业,
就业前景好,
但中国留学生涉足于其间
者却门可罗雀。
大家为何不去读?这个专业应该是文科生难得的机会。
马路上的一个金戒指,
怎么会没 人看见?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可挖掘到语言能 力上来。
由于非母语的限制,
中国人擅长搞研究,
不善于教书。中国学生很会考试,< br>TOFEL

GRE


GMAT
考得很高,但说话 不行,阅读、
写作也比较弱,
这是妨碍大家找工作的绊脚石。
国内英语专业的留学生,
在美国找工作困难
就小一些,因为他们口语过硬。




改行一样也能成功




除了生物专业,
还有 哪些领域的博士过剩呢?所有的文科专业,
特别是哲学、
历史这些
基础文科的博士们, 可谓是学问一大堆,穷得叮当响。哈佛、耶鲁毕业的哲学博士,书都出
了好几本了,还待着业,或正在转 法律什么的。心理学前景也不妙。文科中,除了政治和国
际关系专业还好一些,其他的都够呛。




如果阴差阳错考进了博士过剩的专业,
该怎么办呢?是坐以 待毙,
还是另寻出路?华盛
顿大学有一位瘦削挺拔的美国人,他已经做了
15
年的生物博士后了。在这
15
年中,这老
兄的老婆都换了
(
离婚)
,但他却一直固守着科研阵地。莫非改行比离婚还难?




改行并不是当代人的专利。
著有

有闲阶级



学与商的博弈

的美国学者凡勃伦,

100
多 年前就体验到了现代人的烦恼。
1884
年他在获得哲学博士时,
无法找到哲学方面的 教职。
经过挣扎,
7
年后他决定改行学经济学。当他破釜沉舟重新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后 ,终于找到
了他的最终位置。
100
多年后的今天,
我认识一个学哲学的中国 留学生,
他目前在美国靠卖
各类保险维生。



毛主席说过,
中国人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著称于世。
中国人死都不怕,
还怕困难吗 ?所
以,即使误入

歧途

进了前景不妙的专业,只要不怕苦,何不 改行去?一大批在美国的中国
生物博士,已经成功改行做了医生和电脑工程师及其他技术人员,这是不是 很鼓舞人心?




观点




微软不是博士们建起来的




中国目前的 人才引进机制,
注重于大师和高学历。
事实上,
中国与美国乃至世界的差距
主 要在技术,
急需的人才不是博士,
而是大量的硕士。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
学习电子工
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生,有
80%
在第二年就拿了硕士学位找工作了。而 其他学科的博士
生,
在拿到博士学位前,
几乎无一例外同时再读一个电子工程、
计算机科学或数理统计的硕
士学位,
以备就业的多种选择。
我大多数朋友都是以第二 硕士学位就业,
而在简历上只字不
提原先的博士学位。




微软不是由博士们建立起来的,比尔
·
盖茨本科都没有毕业。事实上大多数 美国高新技
术产业都是一些硕士甚至本科毕业生创造出来的。
而中国现行的人才引进政策刚好将 这些中
国最需要的人才排斥在外。
博士毕业,
既不是杰出创造发明的充分条件,
也不是其必要条件。
爱因斯坦只是本科毕业,
孟德尔也不是博士毕业,
爱迪生连中学 都没有毕业,
法拉第也只是
学徒出身。引进人才不应只盯着博士群体。





无法当教授永远博士后




大漠
88



1994
年,我到美国读书, 第一天就遇到我们实验室的一个博士后。他在这儿
7
年了,
却一直无法找到一个助教位 置。
当看到其求职简历时,
我吃了一惊。
他已在科技界最顶尖的
《自然》和《 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都是第一作者。而大多数教授一生也未必有这
样的机会。就是说,此人已 是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可他竟然不得已做了
7
年博士后。




随后,我遇到一位中国化学博士后,他当时已在《科学》上发表两篇论文。他告诉我,
他酷爱科学,只想在大学搞研究,不想去公司。一年后,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三篇
论文,但最 终不得不放弃科学理想,到一家公司去从事产品开发工作。




前不久,
我认识了一位岩体力学博士,
刚好与自杀的涂博士学的是一个专业。
他告诉 我,
毕业后他找到一份薪水微薄的专业工作,
但只干了
4
个月就被裁员。两年来他只能在夜间超
市打工,而工资和原来差不多。




在加拿大,
许多博士毕业的电子工程师年薪只有高压电线路作业工人的一半,
而这些工
人只是高中毕业。在清洁工的队伍里,经常可以碰到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

?????



科学研究只承认第一,
在这个领域中 你必须发现新的科学现象和规律。
而自然界未被发
现的新领域是有限的,
未被发现的科 学规律也越来越少。
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狄拉克曾说,
那时
(20
世纪初< br>)
二流甚至三流的物理学家也能做一流的工作,而现在,一流的物理学家做
二流的工作都 非常困难。
那些已被充分发掘过的领域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
大量的无法找到
教授职位的人,
不得不一直在博士后的岗位上奋斗,
使得博士后从教授的跳板变成了一个终身职业。


《世界新闻报》






此番去北京,
起因是去参加清华生物系举办的

十 字路口的选择

经验交流会,
听听中国最优
秀的生物系学生在面临前途选择的 时候将何去何从。
以下,
我把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以新闻
稿的方式整理出来,力求真实 客观,态度积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此文首发于

我爱
南开
BBS”< br>生命科学学院板面)


这次活动邀请了五位嘉宾:颜宁(
2005
年《
Science
》杂志评出的(北美)青年科学家奖获
得者),蓝灿辉( 华清蓝氏文化集团创始人),周全(诺维信公司研发部研究员),王亚武
(中国国家科技部公务员),王 倞(就职于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可以说,他们代表
了生物系学生以后可能走的各种道路,科研、 创业、外企、从政、转行,而且都非常出色,
百度搜索的话,很容易看到关于他们的媒体报道。


颜宁篇:在选择科研道路方面,颜宁是杰出的代表。她
2000
年本科毕 业,赴普林斯顿大学
读博,从事结构生物学方向的研究,仅仅用了不到
5
年的时间,便 得到美国科学界的肯定,
获得了
2005
年度《
Science
》评 出的全球青年科学家奖,是北美地区唯一的获奖者。


在谈到选择科研之路时,颜宁给出了两点建议:
yourself

determined

try
your best
。在大学的时候,颜宁 是生物系的学生会主席,课余生活可谓丰富,而在大三之
后,
她逐渐发现科研才是她的兴趣所在 ,
纷乱的学生工作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方式。
她喜欢
安静,并不热衷于人际交往,总要 实现自己的想法,乐于自己做自己的老板,

我把选择变
成了兴趣

,她这样概括自己当年的选择。


在谈到科研给她带来的收益时,她总结了这样几点:
m of thoughts and deeds

le work schedule

ectual rewards

discovery&patents
);
financial
rewards

company&consulting)。同时,她并不回避生物系留学生大多数并不继续从事科
研的现状,据她统计,自
199 0
年清华生物系第一年有毕业生以来,现在只有
13
个人做到

fa culties
的位置,其余大多在制药类公司做
R&D
,转行从咨询、律师、金融业 ,或是医
学博士、自主创业。


针对在场同学关于

生 物专业报酬偏低


“50%
以上的留学生都在不停地读
post doctor
,难
以就业

等提问时,颜宁先是巧妙作答:

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他长得比别人丑,你会不爱他
吗?

,同时她也谈到,很多东西 并不能简单地以物质来衡量,生物专业需要一个较长时间

training
,在达到 一定水平之后,报酬也随之而来。

科研不是一个清贫的职业

,她坚定地说。

???
此人辩解不充分


蓝灿辉篇:在四年本科之后保送直博,
两年后辍学创业,
现为华清蓝氏文化集团总经理,
蓝< br>灿辉走了一条绝不寻常的道路,他甚至形容其为

变态的转变



在谈到创业动机时,
蓝灿辉说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对经济学、
管理学 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找到
了兴趣爱好和事业价值的结合点。出众的综合能力、机遇、人脉等对于 创业是都是必须的,
同时,他当年的创业之举也有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考虑。

< br>在大学时,蓝灿辉曾任


81


班长(
1998
级本科生),生物系
2002
年本科生政治辅导
员,被人亲切地称为

蓝导

,在这次交流会上,他又多了一份

蓝总

的风度,始终洋溢着平
和而自信的微笑。在校时,他曾组织生
81
班同学到 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进行时间和交流,并
成功地从东阿阿胶集团拉到了
16
万元的赞助, 类似这样的社会工作的锻炼为其日后创业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席间,
他也多次谈到当 时的班主任饶子和老师(现任南开大学校长)

予他的帮助与指导,这也让身为南开人的我平添 了几分亲切和自豪。


尽管已经完全放弃了生物本行,但蓝灿辉几次谈到,在清华 生物系的学习,让他学到了


习的方法

,这点是受益终身的。同 时,他也谈到自己的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这条路或许
并不适合多数人走,
企管知识的欠缺也是 原因之一。
而他现在最想做的,
是到知名大企业工
作一段时间,从而寻找到让华清蓝氏 公司更好地发展的方法。在交流会上,他还提及了在
BBS
上与人论战,
在西门鸡翅进 行情感管理的经历,
这让我感到他的生活是有色彩的,
他的
人生是真实的。


周全篇:
在知名生物外企
(诺维信生物公司)
做研发人员,没有放弃本行,
同时又进入企业,
成为白领,这是一条相对纯学术、转行来说相对折中的路 线,甚至也可以说,这是一个




的选择。


周全外表踏实、
憨厚,
看上去也像是位标准的学者或者技术人员,
他的话语同 样朴实、
中肯。
在大学的前几年,他也像其他人那样,迷茫地在清华的荷塘边走来走去,反复地 想:
21

纪是生物的世纪?那我能干些什么?


当时 一位学长的话给他以极大的触动:
搞科研的,
能做出东西的话,
你将有一个很幸福的晚
年;做不出来的话,你将有一个很充实的人生。这也让他日后没有选择走纯学术化的道路。
他始 终想看到一个确切的东西,
想看到研究成果的直接应用,
甚至在保博的时候,
他也选择
微生物方向,
因为菌体让他觉得这是可以触摸的,
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东西。
再后来,
他选
择了外企研发。

认清自己的方向是第一位的

,周全这样谈到。


在问及

在外企做
R&D
与在实验室做研究之间的差别

时,
周全表示,
企业更看重的是产品,瞄准的是
marketing
,所以,目的性很强。而且,随机应变的能力、迅速学习新知 识的能力
对于外企从业非常重要。同时,深入下游,了解
sales/marketing对于科研工作也是大有裨
益的。


王亚武篇:在选择做国家公务员之 前,王亚武也曾经拿到过宝洁公司
R&D
部门的
offer
,但
他最 终放弃了,
尽管他也有着很强的科研能力,
原因是:
他的兴趣在于与人交流,
在于沟通
分享,在于公益心和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国家科技部公务员让他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观。

在大学的前三年,王亚武一直默默无闻的生活着,大四一个偶然的契机,他成为

81


的班长,开始做学生工作,后来是研究生班的班长 、书记。现在,王亚武把这个

契机

称为
蝴蝶效应,
正是 这段经历引发了后续的一系列转变,
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是一直想为社会
做点事儿的,而不是 沉浸在科研的小圈子里。


他谈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强,
做教授可能没问 题,
但绝对做不到院士,
科研更不是他一辈子
要做的事情。

知道自 己适合干什么

是首要的,
而王亚武在科技部农村司找到了自己的快乐。
同时 ,名牌大学的博士文凭也为他日后的晋升铺平了道路。

??博士公务员?


王倞篇:在这五名嘉宾中,王倞最为年轻,但却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与庄重。她在
2005
本科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目前在国际上最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做商业分析员。

??
NB



在谈到两年前的就业选择时,王倞将其概 括为三点:性格、长处和社会需要。在大学里,她
曾经在生物系以及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协会任职,< br>广泛的实践经历培养了她全局把握和逻
辑思考的能力,
她把自己在团队中的职能理解成串 起珍珠的线绳,
起到的是团结、
协调的作
用,而这些经历,也对她日后转行从事咨询业 提供了帮助。


当问及现在的工作与生物系学习的关联时,
王倞表示,< br>科研经历让她能够认认真真地做好每
件事情,学会了科学思考,养成了耐心、细心、仔细的品质。 她目前每天工作
13

14
个小
时,正是以前的经历让她在解决问题 时坦然处之。


她甚至笑谈,
对自己还没有明确目标的人,
都适 合来做咨询,
它让你对各种行业的基础知识
都有所了解,从而具备更宽泛的选择空间。


在这次经验交谈会将近结束的时候,
我听到身后有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议论着:该是做决断的
时候了。是的,你将选择怎么样的道路,选择怎样的生活?







本人是国内生物博士毕业,来美国做薄厚近
5
年。。。

辛苦又低薪 的薄厚
3
年后,
看到自己研发之路不顺利,
萌发转换职业的念头。
经 过一年多的
业余学习,近半年的求职,历经无数次
recruiter
会面
,
无数次电面,十七次的面试,拿到
3

offer
,最终接受了一个 满意的大公司全职计算机工作。


先说说转行的学习过程:

来美 国做第二个薄厚的时候,
在对职业前景和自身条件,
基础的评估后开始考虑转行,
考察
了会计,教师,牙医助理,超声技师等行业的利弊,综合自己的兴趣,能力,最终下决心投
身< br>IT
(自己过去的数理化很强,喜欢操作和应用新软件。不善于言谈,英文阅读能力强,
口语弱)
.
曾经咨询本校,想拿个
IT
硕士学历,无奈要求太多,要重考G,T,
还要修很多基础
课,
再看硕士课程,
和市场要求的技能不完全< br>match,
花钱花时间,
出来还不一定找到工作,
这对于已经快迈入
40
的我来说,实在不实际。受朋友和职场一些人自学转行经历的鼓舞,
也决定采取修课加自 学的方式。


IT
行业初看也是摸不着头脑,
从哪入手?学什么能 快速入门?咨询
IT
朋友和自己上网研究
来的结果有
2
条路看来可行 :
web developer, data analyst.
于是列出学习计划,打算齐 头
并进,两个方向都学,又发现社区大学很多
IT
课程实用,还有网上课程,随时可以 阅读,
做题,考试通过就能拿到证书,含金量虽然不大,总是个能力的证明,比什么都没有强(后
来面试中多次被问到在社区大学拿到的证书,看来还是管用)。就这样边工作边开始
IT
学< br>习,最初的课程是
HTML
(社区大学网上教程)
,SQL
(社区大学 学分课程,下班后每周
3

晚上去教室上
,

6-10pm

,SAS(
网上教程
)
。这
3
门课学起来很轻松 ,给了我极大信心,感
觉编程原来也不是那么神秘高深(哈,无知无罪,其实,后来越学才越觉得知识浅 薄,更别
说什么算法结构的复杂)。

以后,
又发现网上丰富的
free online tutorials, (
从这个网站可以学到几乎所有
web developer
相关的基本知识,/
)
就这样随后结合网上教程,和购
买书籍,自学了
Dreamweav er, Photoshop, Illustrator, Fireworks

flash; HTML, PHP, CSS,
XML, MySQL, XSL, Java, Jave-,ASP,.Net,C#,VB,

web developer
方向扩 展建设着自己的技
能平台(半年后,边学边试着投简历,感到对于
entry level

web developer
位置更多
.
容易进门,也能自己攒 经验,就没再继续
database
方向,但学过的
sql,SAS

database
方面知识仍然很有用,将来也许能从
web developer
转)。

当然,如此多门类的语言知识,短期内只能达到很初级的 水平,还要尽可能多实际做真实
projects,
我边学边做了几个网站,学习而知其一, 练习而知其二,三,面试时候而能表达
其四,五,就离工作越来越近了。


去年
10
月,
拿到绿卡后,
找工的繁琐历程开始了
(
有身份 的确是求职的优势)
前期主要看文
学城和未名的职坛经验总结,
随后开始具体工作,< br>分几部分来说吧


没绿卡怎么工作?扯)


1
简历

(其实这个工作一直贯穿整个过程,反复根据不同职位修改着,咨询 朋友,家人,
有的
recruiter
帮忙改成符合他们客户要求的内容,
格式)

有一个吸引人的简历非常重要,
我根据求职方向,在不同版本简历中列出相应 的所有关键词,
IT
行业对于经历重视大于学
历,学历有本科足够,我只列出硕士学历 (没注明专业,这样能尽可能增加面试机会,很多
recruiter

HR
都没细看简历,电面甚至面试时候才发现。于
IT
界朋友讨论结果是最好不
要列博士学 历,毕竟我寻找的
web developer
方向,高学历的很少,即使非
IT专业也会给
未来的
manger
压力)
。虽然是非计算机学历,但面试时 候可以根据曾经的教育背景而强调
自学能力,
大部分雇方对此反应都不错。
也在后来的 面试中发现很多人也是转行的,
对此都
能理解。经历部分,没有经历一定要创造出经历,最大可 能地美化简历。找
web developer
的可以列出所作的网站,
项目,
可以象职坛有的朋友那样给老公的公司,
甚至自己注册的公
司,或朋友做项目,或义务服务的 项目。。。。,可以去有的付费做项目的网站接项目做,
做网站设计的短期
projects, contract
。。。或者就自己做几个模板网站都管用。

后期的新
版简 历中经过一个
recruiter
的修改,忽略了自己的生物经历,只列出
IT
技术和经历,基本
每天都能收到几个
recruiter
的电话或
Emai l
骚扰。简历上载并最好每日更新。我的约
1/4
的面试机会是公司通过网站搜索到 我的简历后联系我拿到的。


2
求职网站搜索职位,发求职申请(我用了< br>monster,dice

careerbuilder,
并每天检索craigslist


初期基本上坚持每天发
10
份以上,
最后
1-2
个月基本上都是
recruiter
联系我,
和 自己在
craigslist
上搜索两个方式。
推荐
Craigslist

有很多当地公司职位,
回复率高,

的新工作的机会就是从这个网 站发现的。
1/3
的面试机会也来源于此网站。


3

recruiter
合作:
感觉
IT
行业的
recruit er
非常有用,
他们手里有很多位置,
有的雇主只
把职位招聘信息给
recruiter
,委托他们进行前期筛选。我的约
1/4
的面试机会来源于recruiter
。找工初期的
1-2
周,
recruiter
的电话都不敢接,很发怵,后来次数多了,也摸清
了套路,能从容应对,随时对话,其实他们基本都是 问同样的几个问题:工资要求,工作起

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听证会主持词


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听证会主持词


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听证会主持词


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听证会主持词


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听证会主持词


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听证会主持词


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听证会主持词


雷锋勤俭节约的故事-听证会主持词



本文更新与2021-01-20 05:5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36931.html

生物专业就业现状分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