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市侩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16 11:44
tags:学习方法, 文学, 高等教育

李白生平-博饼

2021年1月16日发(作者:颜文斌)
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

一、 传统教材与新教材的关系从今年始,英汉互译的自学 考试将由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这对统一全国考生的要求,提高翻译实 践能力和水平都
是件好事。目前,相关的统编教材,由庄绎传所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已出版发行。这
本教材采用了与传统教材不一样的编写思路。不再是以词、句为单位进行翻译方法,如直
译、意 译等方法及词类转换,增词、减词之类的技巧进行学习,而是直接进入篇章,以各
种文体的篇章为单位进 行练习。这是一种创新,是有助于提高考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因为
我们在翻译实践中很少情况只是译词或 译句,而是篇章的翻译。所以,这将更接近于我们
的工作实际了。但这也会为初学翻译的学生带来一些不 利条件,那就是对翻译的基本方法
与技巧缺乏认识。所以在新教材的第404 页“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中提到参考书,明确
指出由张培基等人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一书,以及吕 瑞昌等
人编写的《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书仍是重要的参考书,我认为作为初学
翻译的同志这两本书是一定要看一看的。当然这两本教材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即仅以词、
句为单位探讨翻 译,而没有进入篇章的层次。我们如果把两种教材结合起来,以老教材为
辅,以新教材为主,会有较好的 成效。


二、篇章翻译的几个问题首先,凡是一个篇章,就会遇到文体的问题, 就是我们必须明确
我们所要译的文章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法律方面的文章,是一篇简介性的文字还是一 篇
讲演词。因为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现形式上是很不一样的,如法律文体有一些法律常用词
语, 科技也会各自有一些专门术语,应用文有时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文学则更为复杂,因
为其中对话,描述, 心理描写,景物或人物描写又各有不同。议论文句式严谨,语言正式,
长句较多,等等,这在遣词用句上 都有差异。这本教材在P395页“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都有粗略的说明。请学员认真看一下,并可结 合其他有关参考书丰富其内容,以便有更好
的掌握。
其次是语域问题。
所谓“ 语域”(register)是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我们可以从交际领域、交际方
式和交际 关系把语言分成不同的语域,如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来说,英语可
以分为冷漠体,正式体, 商量体,随便体,亲密体等五种,如果从交际领域来分又可以分
成正式体,半正式体,公共核心体,半非 正式体,非正式体等。不同的语域语言变体彼此
是有区别的,如果用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就会看得 很清楚。如“汤姆病了,今天没
去上学”,如果说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he was ill. 这就是一句公共核心语,
而如果说Tom was ill ,so he didn't go to school.这就是口语体,即非正式语体,如果说:
Being ill ,Tom didn't go to school 或Tom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of illness. 都是
正式语体(当然这句话的内容用这种句式表达并不合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 原因从句
的表达方式是比较正常的,用so连接的句子显得不怎么正式,用抽象名词和分词短语的
形式都显得十分正式。另外有些表示相同意思的不同表示形式也有语域方面的区别。如
accordi ng to和in accordance with,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者为正式用语,It is important
和It is of importance相比,也是前者为公共核心语,而后 者为正式体。甚至连冠词的用
法都可以表示这种区别,The horse is a useful animal;A horse is a useful aninal;Horses
are useful animals.第一种用定冠词加单数名词表示类属的是正式用法,而用不定冠词加
单 数名词表示类属的则为公共核心语,最后一种,复数泛指的类属表示法则为非正式语体。
所以,我们在接 触一个篇章时,弄清它的语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将决定我们在翻
译时如何选词组句,例如,我们 看到下面一个句子:After an hour of climbing,we finally
found ourselue's at zhurong Peak,the very apex of Mt ,Hengshan,towering 1,296m
above the sea level.我们可以从after ……climbing这种动名词用法看出比较正式,它不是
用短句表示(After we had climbed for an hour),如用短句则显得更为常见的公共核心语
体,另外,ape x,顶峰,巅峰,与之同义的词还有summit,top 等词,但apex更为典雅,
正式程度高于 summit,更高于top.再有towering这一分词的使用,也说明其正式性,不
是用短句( it towers 1 ,296m above sea level )。那么,我们在翻译这句时则用比 较正
式的语言,如可译为:“一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高达海拔1296公尺的衡山之巅祝融峰。”而不译作:“我们爬了一个钟头,终于到了祝融峰的山顶,它是衡山的最高峰,有1296
公尺”。

一般情况,法律、科技、报道,讲演词,政论文等都比较正式,而小说中文体,语域最复杂,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关于这方面的更多内容可以参阅一些关于文体学,语
义学等方面 的书。


最后,谈一下语篇的衔接和连贯问题。信息的传递一般都遵循由已知信 息引导出未知信息
的,表示已知信息(旧信息)的部分叫主位,(theme )表示未知信息的部分叫述位,
(rheme )而主述位的不断推进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破坏了这种 规律,语言就不那么
顺,也就是破坏了衔接与连贯。例如:At noon ,we picnicked in a dense forest,through
which ran a murmuring waterwas so clear that we could see reflections of
bamboos and trees and soft lazy clouds drifting across the sky. 我们可以看出原文从时
间(中午 )引导出一系列新的信息,其中上文提到的那一天,在此说“中午”这一时间时可
视为已知信息。在新信 息中提到了密林中的野炊,林中有小溪,而第二句话用“溪水”来引
导,因第一句中提到小溪,故在第二 句中“溪水”当然已成已知信息了,它又引出一系列新
的信息。所以,我们在翻译时也应如此。可译为: “正午时分,我们野宴于密林深处,林
中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清冽,岸边竹树,天上闲云,尽映水底。” 这种译文就意思上连贯,
读起来顺畅。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情况就不同了。例如: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
-field of that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e fied,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is a H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原文中均 以we(我们)作为已知信息,引导出不同的新的
信息。所以,我们在译时不应破坏它。而有的译文则没 有遵守,译为:我们在这场战争中
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 己的生命,我们在
此集会是为了把这个战争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 该
而且非常恰当的。
这样读起来就不顺,因为这段都是在讲“我们”应如何,如何,中间突 然插进一个“烈士们”,
有些突兀,故应改为:我们在这场战争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是为了把战场的 一角奉献
给那些为捍卫国家生存而在这里英勇献身的烈士,作为他们的永久安息之地。我们这样做
是完全应当的,是义不容辞的。
这样才合乎信息传递的习惯。由于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所采取 的模式也有好几种,不
能一一列举,如果有的人感兴趣,可以看一看有关篇章语言学和有关语篇衔接与连 贯方面
的语言学书籍。
鉴于《英汉翻译教程》一书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没有提及,而我又认为 以上几点很重要,故
此多说了几句。当然,有关篇章的翻译问题还有一些,如作品或作者的风格问题,但 这些
问题较为复杂,也不对本科自考生做过高要求,就不赘述了。

三、关于汉译 英中的对原文理解问题新教材的特点是把英译汉与汉译英综合在一张试卷上
考,但对英泽汉要求比汉译英 要求高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汉译英问题,《教程》
指出“汉译英时,原文是汉语,理解一般不 构成很大问题。”这是很容易产生误导的。其实,
我们说汉语容易理解是指交际中的理解,它与翻译中的 理解很不相同,翻译中的理解要深
得多,透得多才行,否则极易译错。所以,我想提醒考生在汉译英时, 对汉语原文一定要
仔细思考才行,不可以以为一望便知,动手便译。如我们举一个小例子,来看一看汉译 英
时理解的困难。
例如,我国一位领导人在谈到对台政策时,曾说过一句话:“大陆和台湾 统一后,大陆不
派人去,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都由台湾自己管起来。”这句话
一听似乎就懂,但一旦动笔来译,情况就不同了,其中“不派人去”的“人”该怎么译?总不
能 译为people或persons 吧!那又是什么呢?这时必须认真思考,参照上下文,根据讲
话人 的身份(是党的领袖人物),下文中“党、政、军”与上文中的“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
不去”相对照, 可以断定“人”应是指“党方面的代表性人物”,故可译为representatin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再如在全国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有一处写徐霞客的文 章,说:
“他常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季节多次重游各地名山,反复观察变换的奇景”。初学者往往字对字的翻译。如“挑选”译为choose,或select,“时间”译为time. 实际上,这种情况, “挑选”
可不译为动词,而“时间”根据上下文则为“一日中的不同时刻”。所以这句话应译为He
visited and revisited the famous mountains all over the country in different hours of a
day and different seasons of a year to observe the ever -changing scenes.另外,选择
译词时一定要吃透原文的上下文,不急于立 即确定译词。例如,下面一句:三年前,他因
参与了盗窃团伙而被判刑三年,在劳改农场,因表现突出被 提前一年释放。
我们的学生一看到“被判刑三年”马上就选择了be sentenced to 3 years' imprisonment.这
类短语,而不注意下文的“在劳改农场”。实际 上这句话已告诉你他判的“刑”不是“坐牢”
(imprisonment)而是“劳改”,(refo rm through labour )。另外,句中“在劳改农场”一语
也会被初学者直接译为on the reform farm,而实际上,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一段(包括
这句话的更大的上下文) 都是以“时间”为主线的,所以这个短语也应从时间着眼来考虑,
应译为when the worked on the reform farm.这样体现的是他在农场的那段时间,而非地
点。故此这句话应译为:Three years ago ,he was arrested and sentenced to three years'
reform through he worked on the reform farm ,he behaved himself so well
that he got released one year earlier.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be sentenced to前又加了
一个动词,be arrested ,这是因为在英语中直接说be sentenced to 令人感到太突兀。
在英语中这个词前常加上一个词,如be tried and sentenced to ……等。当然,这方面对
初学者来说就较难一些了,暂不作要求。 但却可以让同学们留心观察一些英语词汇的用法
特点。

实际上,中国学生在进行 翻译实践时,理解问题出得多的并不是英译汉,而恰恰是汉译英。
当然,汉译英的表达就更有难度了。因 篇幅所限不再多说。
四、如何使用新教程,并抓住难点和重点看惯传统翻译教材的学生看不惯这本教 程,就是
没接触过翻译教材的学生也不知该怎样使用新教材,更谈不上该怎样把握其难点和重点
了。
下面根据我个人的看法,谈一谈该如何使用新教材和如何把握难点以及重点。
1 、翻译课不同于其他一些课程,它不仅是一些知识,更在于能力的培养上。这就是翻译
的实践性。这就要 求学习者一定亲自动手。这本书共分十个单元,有三十个课文,其中英
译汉占三分之二(计20篇),汉 译英占三分之一(计10篇),此外还有一些供练习的原
文,没有附参考译文、而前面的三十篇双语阅读 则附有参考译文。学习者可以根据文后提
示,即介绍某文体特点的内容进行翻译练习,但先不去参考所提 供的译文,待自己译好后
再去对照,这样极易找出自己译文的差距与不足。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译 文不好,
问题存在在哪儿?这样经过一段学习、实践能会有较大提高,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会更清楚。对没有附译文的短文翻译练习也要做,如不知自己做得如何,可以通过社会助学,请教老
师,或与别 人共同商讨等方法来解决。因为考试的短文很可能从书外或这部分中选题。

2 、认真研 究“提示”和“解说”及“小结”的内容。应一句一句地仔细琢摸,一个词一个词地
思考,我们细心的学 生会注意到,考试题是以句子为主的,而大部分要从书上选择句子,
而这部分又恰是翻译的难点,是极易 成为考试的具体内容的。当然,我们并不是为了应付
考试才关注这些内容的,主要是因为它们也是翻译实 践中常会出现问题的地方。
3 、关于翻译理论和语言对比。
该书“关于命题考试的若 干规定”中说得十分清楚。即“关于英汉语对比和翻译理论的考题
不超出《英汉翻译教程》的范围。”也 就说,只要认真把书中这部分的内容好好地看一看,
这项分数就是十拿九稳的。但这部分内容也较杂乱, 看书应细,可以按教材P401页的顺
序去复习。如果介绍的内容是英语原文的节选,则一定首先把其意 义理解。
4 、认真研究每单元的考核要求在教材的P395页的“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作者 已将
每单元的考核要求明确列出,所以,我们在做翻译实践练习时,先应看一看这里的内容,
弄 清重点和要点。做到练习时更具针对性。也对应试有好处。
但这里所提示的一些要求有时失之过简, 学员可以再找一些其他相关参考书,补充和系统
某项知识。例如,第四单元中考核要求中提到“数字的译 法”一项,可教程中所提供的内容
并不全面,也不够系统,这时,你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来补充它,完善 它,使自己在这一
方面会有更大的收获。
如,数字大小的表示法,数的增减以及倍数表示法 ,分数的表示法等,都应一并掌握,最
好作出笔记,以备复习。尤其应注意一些特殊的表示法,例如英语 中常用“减少(缩小)……
倍”的用法,而汉语却没有,这时应用汉语的习惯表示法表示。如:Swit ching time of the
new type transistor is shortened 3 times. 如果译为:“新型晶体管的开关时间缩短了三
倍。”这是不合 汉语习惯的,因为汉语的“倍”只用于“增加”“增长”之类,这时应改为:新型
晶体管的开关时间缩短 了三分之二,或“……缩短到三分之一。”
类似这些英汉语差异性较大的地方也往往是重点内容。
总之,英汉与汉英翻译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检验,绝不是读一本翻译教程书就可以有多大提
高的, 每个人都应从其他各门学科,包括英语的各门课程中去吸取知识,提高能力,提高
各方面的文化素质,才 能以不变应万变,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语境与语言的 关系极其密切,它在语言研究及其使用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
翻译中,它更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在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中,语境有着不同的内涵。本文作
者依据Sperber & Wilson 的关 联理论,将语境定义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用以解释话语的
一系列前提,是一个心理结构,是听众关于 世界假设的一个分集。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语
境应分析到何种程度为止,主要是由关联性决定的。当寻 求到最佳关联时,一个特定的语境
才算确定。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 关联,创造足够合适
的关联效果。

【关键词】语境, 语境特征, 关联理论, 最佳关

Context, Relevance and Translation

Dai Guangrong

(Hunan Changsha,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Railway Universit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China, 410075)

Abstract: Contex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nguage study and has an important
restrictive function for translation process. It contains different meaning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inguist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regards context as a dynamic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 , it’s “the subset of the hearer’s assumptions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set of
premises used in interpreting utterance”. We decided the degree of context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with the relevance principle. Once we find the optimal relevance in translation, a
certain context will be decided. So the translators’ assignment is trying to find the optimal
relevance and create proper relevant effe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analyzing
the context.

Key Words: context,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xt, relevance theory, optimal relevance,
translation

一. 引言

在翻译活动中,译 者面临着对原语文本进行最大限度的理解这一重大任务。要想最大限度地
理解原语文本,译者对存在于原 语文本中的语境不能不加以重视。语境存在于一切形式的语
际交流活动中,只要有语言的交流,特定的语 境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反过来,语言交际活
动又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而且受到语境的影响。语境 与语言的关系极其密切,它在语
言的研究及其使用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翻译,作为两种语言之间以 传达语义为主要目
的的语言交际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语境,正如纽马克所说:“语境在所有翻译中 都是最
重要的因素。”对于翻译活动来说,对语境的理解与否将制约翻译的成败。本文试图通过对语境的特征和功能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出Sperber & Wilson 的关联语境观和 的关联翻译理论,从而得出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
造足够合 适的关联效果。

二. 语境的概念

谈到语境,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相当长时期内,语境没有得到语言学界应有的重视。随着语
言科学的发展,语境对于语言学研究的理论 意义,以及对于使用语言,探索言语规律的实践
意义逐步被揭示出来,引起各国语言学界的重视。语境是 一个具有多种涵义的术语 ,其定义
和分类因研究者、研究目的而异。国内外学者的语境定义及分类尽管 种种,但都以不同方式
表述了同一的内容,语境内容涉及了全部的语言、非语言因素和背景 (Crystal,1985)。

最早提出语境观的是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B. Malinowski)。他在给奥格登(Ogden)和
理查兹(Richards)所著的《意义的 意义》一书所写的补录中提出并阐述了语境这一概念。他将
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一观点在英 国语言学家弗斯(J. R. Firth)那里得到继承和发
展。弗斯在1950年写的《社会中的个 性和语言》一书中,对语境作了详细的阐述。他把语
境加以引申,认为语境既有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 文”,又有由情景因素构成的“上下文”。他
非常强调情景上下文,他认为情景上下文包括下列内容:

(1). The relevant features of participants: persons, personalities.

A. The verbal 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B. The non-verbal 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2). The relevant objects.

(3). The effect of the verbal action.

弗斯将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人格)、有关客体及言语活动的影响包括在他的语境概念中。

1964年,功能语法集大成者韩礼德(M. A. K. Halliday)在弗斯的理 论上,提出了“语域”
(register)概念。其实“语域”所反映的就是语境。韩礼德重视语言的 社会功能,认为语体就
是由于使用语言的场合不同而产生的各种语域变体。他把语域分为:话语的范围, 话语的方
式和话语的风格三方面。“话语范围”是指正在发生的事,即言语活动所牵涉的范围,包括政< br>治、科技、日常生活等;“话语方式”是指言语活动的媒介,包括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口头、
书 面相交叉的方式等;“话语风格”包括交际者地位、身份和相互关系。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 Hymes) 对语境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在《语言与社会背景 相
互作用的例子》一书中,他将语境分为八个组成部分,如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
目的、音调、交际工具、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等。

国内学者对语境也有自己的理解,大 多认为语境包括语言知识和非语言(语言外)知识。语
言知识可分为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和对语言交际 的上下文的了解。上下文 (verbal context)
被学者们看作是对语境的最狭义的理解。何兆熊先生 (1989:22 )认为上下文就是指一个句
子在更大的语言段落中所处的位置,而杨莉藜先生(1993:53 )认为 上下文的范围大到篇章乃
至整部作品,小到一个词与另一个词的搭配。前者可看作是一种狭义的上下文, 而后者为一
种广义的上下文。构成语境的语言外知识可分成三大类:一是背景知识,二是情景知识,三< br>是交际双方的相互了解(何兆熊, ibid )。

三.语境的特征及其功能

从上述的概念可以看出,语境有着丰富的内涵,为此我们必须对语境的特征加以理解和掌握,
这既有利于言语交际者,也对话语分析者大有裨益。Brown & Yale 在他们的 Discourse
Analysis 一书中指出:“分析者对语境特征知道的越多,就越能预测可能会说的什么。”

我们认为 语境至少具有下列四个特征:确定性、相对性、层次性和传递性。所谓确定性,指
的是一旦发生言语交际 ,语境的内容就已确定。例如语境中的时间、地点、对象等主观因素,
只要言语交际一进行,它们就确定 无疑,因为只有这样,交际才能得以进行。语境的相对性,
指的是语境因素随着交际的进行不断发生变化 或更替。韩礼德认为:“语境的每一部分同时既
是语篇,也是下一个语篇的语境。”指一点将与下面要谈 到的Sperber & Wilson 的关联语境
观相类似。至于层次性,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 以得出:从理论上来讲,一个话语的语境
是无数的,小语境之上有大语境,大语境之中有小语境。从实际 上来讲,语境包括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既有语言语境,又有非语言语境等。语境的传递性,即假设A 是话语B 的语境
因素,B又是话语C的语境因素,则A也是话语C的语境因素。这又与关联理论的动态语境

我爱的人歌词-中国传统


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乡思


年轮说歌词-光亮


描写花的成语-绝境


西游记的读书笔记-企业文化标语


感恩母亲的作文-冬季防火


樱花花语-自然环境


音乐会主持稿-长相依歌词



本文更新与2021-01-16 11: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520060.html

英语翻译课程学习方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