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为什么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越多,对它的态度就会越喜欢?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1-06 02:12
tags:不必太在意

古筝曲欣赏-卡卡西帅气图片

2021年1月6日发(作者:缪麟书)
为什么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越多,对它的态度就会越喜欢?

黄辛,公众号:趁我们还活着蔡文静、不是很low一般
娄、橘桔 等人赞同谢邀。打德州的朋友都知道有一个pot
commit的说法,意思是,很多牌局,因为你已 经投入了很多
的筹码,明知道自己可能落后,但是还是要继续花钱看一下
对方的牌。楼上有人提 到了认知失调,这是一个不错的考虑
方向,即“我不会为了我不喜欢的事情持续付出”,既然付
出了,那么就一定是喜欢的,就算后来意识到付出是错误的,
那也需要很强大的负面作用来让自己清醒。 比如一个姑娘持
续的对一个渣男好,别人怎么说就是不听,可能因为姑娘已
经献了身,已经对自 己要跟着这个男人做出了决定和站好了
立场,所以她会越来越美化渣男的形象,为自己的行为作出
合理的解释。这里也有类似“屁股决定脑袋”之类的现象,
也就是,我选择的,就是代表着我的立场, 就是我拥护的,
哪怕我真的可能认为这是错的,我也不会轻易认错,反而会
不断的为自己的立场 添砖加瓦。发布于 2014-08-279 条评论
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This Is Not Tina,CMU心理学博士在
读,香港大学(一等荣誉)学 …Runaround、高月、Aurora鱼鱼 等
人赞同·收录于 编辑推荐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深意,直指社
会心理学认知失调理论中的心血辩护(Effort Just ification)
效应。其实这题我关注了有段时间,一直没有看到系统和专
业的解答。关 于评论区和其他答案里说到的沉没成本,确实
可以量化付出的多少,但不能准确预测态度,而后者才是社
会心理学所关心的。认知失调其实是由既可独立又可叠加的
三部分组成的(其中2. 心血辩护的例子很容易被当成1. 理
由不充足来解释)
理由不充足(insufficient justification)
心血辩护(effort justification)
决策后失调(post- decisional dissonance)题主说“在一件事
情上付出越多,对它的态度就会越喜 欢”基本上就是心血辩
护(Effort Justification)效应第一次被科学验证时提出的假
设,不信可以去看Aronson and Mills (1959)文章第一段。这
位Elliot Aronson,师从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费斯廷
格Leon Festinger,并将其认 知失调理论发扬光大。其撰写的
《社会心理学》教材也是众多社会心理学教材中,公认最多
干货 、最有社会关怀的的一本。
(请不要问敝人为什么读过辣么多第一手文献,其实这只是
基本学术训练... 也不要问敝人为什么知道辣么多学术花边,
都怪人家超敏锐的学(八)术(卦)嗅觉啦..... 对不 起,感
觉这题又要被扫地神僧学术虐(碾)狗(压)了,要不在这
之前我们先说点轻松的吧?等 你看完全篇自然会明白答案
的 (# ̄▽ ̄#) 比如前几年听梁静茹唱《问》的这一
句歌词,为什么很多人都有共鸣?
如果女人总是等到夜深
无悔付出青春
她就会对你真
又比如TA的教授偷偷传授给我的秘籍:以后要想让学生给
你评分高,就请多布置作业。 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大悟:
这位教授肯定也将此必杀技传授给了校内其他好多好多同
事, 导致本码农专业技校经常在【学生累得像条狗的大学排
名】成功上榜... 盘点美国大学各类奇葩排名 :最好玩VS累
成狗)再比如为什么邪教(cult)的内部身份认同感都超高?
为了组织,赴 汤蹈火、家破人亡,在所不惜?之前提到Elliot
Aronson是一位很有社会关怀的学者,其 实人家也是很有幽
默感的。比如Pratkanis and Aronson (1992) 里就写 过《创立
和维持一门邪教》,看似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其实是通过
调侃邪教使用的那些小把戏 让大家见招拆招,顺便科普...
(有兴趣请移步 Applying Social Psycho log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吧,今晚终于 千呼
万唤始出来的superstar就是认知失调理论中的心血辩护
(Effort Justification),由Aronson and Mills (1959)首次提出,
至 今屹立不倒。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越多,
对它的态度就会越喜欢”只是掩人耳目之招, 其实作者们想
研究的是邪教为何如此让其信徒如此着迷的。举个例子,
如果此刻的你试图加入某 个职场圈子,是不是越难以加入,
你就越珍惜?即使加入以后你发现那个圈子非常无聊,里面
都 是些自以为是的傻逼。请问此刻的你会觉得自己费了老大
力气加入贵圈是个错误的决定吗?(旁观者清: 呵呵~ 你是
挺傻。)此时的你经历的就是认知失调,当行为(花大力气
才被认可加入贵圈)和 态度(这圈子也太废了)产生了冲突
的时候,为了减少内心中的紧张和不愉快,人们通常会通过
各种办法减少态度和行为间的不一致。归根到底不出以下三
种。比如,你可以
改变态度:其实我挺喜欢这个圈子的
加入新的认知:圈里有土豪出没,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唔,
好喜欢这个群)
改变行为 :立即退出圈子,不再和大家一起玩耍这三种调适
办法中,改变行为其实是最难做到的。同理,戒烟难的 原因
就是因为烟民要么通过改变态度(虽然香烟有害健康,但我
就是喜欢香烟怎么啦)或者通过 加入新的认知(虽然我知道
让同事吸二手烟不好,可是没有香烟我就没法集中注意力思
考!我可 是领导!)消除了认知失调,所以从社会心理学解
释戒烟难的原因,不是难于上青天,而是难于让大家不 乱找
借口......有意思的是,Aronson and Mills (1959)研究了认知失
调程度的大小对于态度改变的影响。参与实验的被试被随机
分入严酷考验(severe initiation)或温和考验(mild initiation)
组。为什么之前我说这其实是 用来模拟极端教派的实验呢?
首先你得知道实验中这个严酷的考验具体是什么。在1959
年的 美国,即使是性观念较为开放的大学生,对于公开谈论
性交也是让人羞羞的,所以实验设计中就让严酷的 考验组的
被试们在众人面前完成以下两项任务以加入组织:
将十二张卡片上与性相关的(猥亵 )动词和名词一一大声读
出(此处应略去具体动名词)大声读出两篇小说中赤裸裸描
写性爱的段 落(此处应略去具体章节描述)(第一次读时已
被作者的机智笑尿......还好现在研究伦理管的严 ,不然事后
再多debriefing估计都不能消除被试心中的伤了吧)图片出
处:Open Stax CNX展开谈一下当年的实验结果。上图最右
边就是当被试需要完成严酷的考验才能加入组织 以后,他们
对其组织的好感度明显比其经历温和考验(紫色)或对照组
(黄色)都要高。这也是 认知失调中的心血辩护第一次被科
学实证。虽然广义的认知失调(文首三者结合:1. 理由不充
足 2. 心血辩护 3. 决策后失调 )并不是社会心理学中很好
懂的一个概念, 但由于其实际应用范围之广、解释与预测个
人行为之精妙,它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 br>学理论。不信你看:案例 1(认知失调之理由不充足):
某员工:唔,我这么努力地加班还不敢跟老板提加班费的事
儿,所以我应该很爱现在的工作吧。
来自@本冰 微博:谢邀。但并没有任何能给留美新生的建
议。“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 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
路总有些不平事 请你不必太在意 洒脱一些过得好。” 等你
在美国待久了,你自然会回来跟我唱这首歌的。案例 2(认
知失调之心血辩护)
话说我有个朋友(不是我!)是传说中的北美省钱快报脑残
粉。某日看到网友晒单某高端品牌化妆品以 后心动不已,吃
土两个月终于也购入了一套,然而在与闺蜜分享护肤心得的
时候大家都说这个牌 子的是妈妈级才用的也不适合她的油
性皮肤,请问认知失调的她此时会继续默默用完还是立马扔
掉?
(脑科学工作者在此提醒大家:护肤其实也要靠运动...)案
例 3(认知失调之决策后失调):
知乎上经常有“准备买车,请问在A品牌与B品牌间怎么
选? ”这类问题。其实同一价格区间的A与B在发动机排量、
功率、扭矩等硬指标上不会相差很大,主要是外 观和内饰的
喜好因人而异。认知失调之决策后失调会这么预测(举个栗
子):不管最终你选择买 了哪个品牌的汽车,即使后来你发
现它并不省油而且提速不够快,还是会这么和家人说,买它
肯 定比买另外一个牌子好,那车吧,省油还不是因为车子轻,
上次我在高速上看到一辆被撞得惨不忍睹.. . 看到这里,开头
的那三个轻松的例子现在你知道怎么解释了吗? 其实都是
认知失调之心血 辩护的实例。举一反三学会了没?如果到现
在你都没发现这是一个大写的答案的话,那就只能实践出真< br>知了。
根据认知失调理论,通过行为可以很好地纠正你这种不正确
的态度。来,先手动 点个赞,然后你就会真的真的真的很认
同这个回答了。你不试一下么?(明明可以靠才华,偶尔也
会露个脸的)扫地神僧
敬上注:评论区果然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
实关于认 知失调的应用,我可什么都没说呢... ╮(╯◇╰)╭
免责申明: 强行使用本文理论撩妹撩汉导致的任何(积极
消极)后果,本座一概不负责任哟 References:
Aronson, E., & Mills, J. (1959). The effect of severity of
initiation on liking for a group.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2), 177-181.
Festinger, L. (1957). Cognitive dissonance.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编辑于 2016-03-1162 条评论感谢
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解欣欣,此心安处是吾乡。春天伫陀
位、Yolanda Yan、林泰一 等人赞同你的玫瑰之所以珍贵,
是因为你为她付出了时间。发布于 2014-08-217 条评论感谢
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熊希灵,社会与认知贱贱、李麒麟、
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谢谢邀请。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付出获得了明显的收
获(虽然一开始的付出是被迫的),由此得到激励并且控制
感 得到加强,所以会越来越喜欢。典型的例子是不少考生被
逼着用题海战术,不少考生刷题刷到一定程度就 会开始喜欢
上刷题了,因为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并且他们很明显地感
受到成绩的提升是“刷题 ”这种可以由自己控制的行为达成
的;反之,如果长期刷题却成绩没有提升,学生的控制感就
会 被削弱,甚至形成“习得性无助”,他会觉得刷题不能帮
助他提升成绩,即便刷再多题,也是增加痛苦而 不会喜欢上
刷题。另一方面是从认知失调的角度来看,在一件事情上付
出了非常多(行为),他 的态度如果继续是对这件事感到厌
恶(态度),那就会形成行为与态度的不一致,造成内心的
焦 虑。为了保持行为与态度的一致,要么停止行为,要么改
变态度。在行为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那就只好改 变态度了。
“改变态度”去迎合行为,最容易出现于行为已成过往而没
有可能改变的情况,比 如军训——训的时候个个叫苦不迭,
但回忆起来则会无比怀念,除了从众的心理因素外,认知失
调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综上所述,付出多往往收获也会更
多,即便有些收获不是当时自己想要的,但自 己事后也会通
过改变态度的方式去挖掘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军训
结束后认为军训锻炼了 自己意志力,这是大多数叫苦不迭的
同学军训时根本不想要的收获,当时就想快点结束吧快点结
束吧),由此自然付出越多也容易喜欢上一件事了。而这世
上真正付出了大量努力而完全没有收获的事情 ,实在太少太
少。(即便追妹纸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往往也会安慰自己
积累了把妹的重要经验 )发布于 2014-08-1917 条评论感谢
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某姗,总是恶趣味知乎用户、风烟、
水果拼盘 等人赞同舍不得放弃沉没成本,只好不承认成本
已经沉没发布于 2014-08-276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
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刘家明,。。。fighting、LIUYUANHAO、
莲子 等人赞同因为大脑会在行为与态度上追求一致
比如带着耳机听一篇演讲,听的时候一边点头的人会更容 易
接受演讲中的观点,一边摇头的人则倾向于拒绝
动作(点头或摇头)会影响态度(认同或拒 绝)战争中的双
方士兵,会给对方起侮辱性的外号,比如日本鬼子、支那猪、
劣等民族等,以使 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在人的认知中,杀人
是不对的,但是杀猪或鬼子,则是可以的。这种一致性的追求,在生活中有个应用
泡妞的时候,不要对女神一味的付出,而是要利用一切机会,
让女神为你付出。
比如 顺路的时候,让女生帮忙带个东西,偶尔让女神请你吃
饭时候之类。让女生帮些不大不小的忙,这些行为 会慢慢对
你形成新的认知——我为什么要帮他,是不是喜欢上他
了?。发布于 2014-08-1211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
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殷娆YoYo,既然青春留不住,还是
做个飞女好潘耳洞、focus cbd、克里斯马 等人赞同沉没成本
付出与期待收益成正比例,边际收益递减。发布于
2014-08-27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知乎用户,吃屎Linyu、陈叶君、吴
燕妮 等人赞同宜家效应
The IKEA effect is a cognitive bias that occurs when consumers
place a disproportionately high value on products they partially
created(1).
Official experiment results on the IKEA effect were first
published by Michael I. Norton of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Daniel Mochon of Yale University, and Dan Ariely of Duke
University in 2011. Their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self-assembly impacts the evaluation of a product by its
consumers. The experiment result suggests that when people use
their own labor to construct a particular product, they value it
more than if they didn't put any effort into its creation, even if it
is done poorly(2).References:
1. Vedantam, Shankar (2013),
Even If It's Crooked.
Ikea Table, Even If It's Crooked : NPR2. Norton, Michael I.
(2009),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Retrieved from The HBR List 2009
美国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研究发现,投入越多的劳 动(情
感)就越容易高估物品的价值。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宜家效
应”((The Ikea effect))。当人们购买了宜家家具后,回到家
需要花很多力气把它组装起来。看到亲手组装的家 具,喜爱
程度就会超过同等品质的其他家具。这种个人的付出会让人
们认识物品本身价值产生偏 差。宜家效应,宜家就像是成年
人的巨大玩具城堡。喜欢买需要自己动手组装的宜家家具,
因为 人们自己制作产品时,会产生对这一产品的依恋感和自
豪感,这就是宜家效应。夹带一点私货:我在 小米在前期
是如何积累用户的?结合 宜家效应 作的回答。编辑于
2014-08-212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知乎用户,我偏要勉强咿咿呀呀、王
二溴、老七 等人赞同“你咽下的药,扎过的针,吃过的苦,
受过的罪,不都是为了活着吗?你若是畏缩了,胆怯了,不
想活了,那从前吃过的苦就白吃了,受过的 罪就白受了,所
有付出的代价,都变得毫无意义了。你甘心吗?” 是的,
我不甘心。这 种感觉就像你问我为什么要写作一样。我会挽
起袖子给你看,手臂上有长时间写作压出的、无法消散的淤
青。我未必能成为一个作家,未必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
但是我必须坚持写作这个行为,因 为我不想让自己身上的伤
痕变得毫无意义。看着这些淤青,我就能想起曾经的日日夜
夜,想起曾 经的自己。若放弃写作,则是对之前付出的一切
表示否定。 也许,人们的坚持,往往不是因为相信未来,
而是他们不想背叛过去。引用自-【那些话】地狱在身后 - 伯
爵在城堡 - 知乎专栏,
这其实就是个沉没成本的问题,这是程浩对待它的态度,看
着很令人兴奋,不过我觉得面对沉没成本理性判断更为重
要,就像这样的态度:
每个 决定,不管是私人的还是业务上的,始终是在不确定的
情况下作出的。我们的设想,有可能兑现,也有可 能落空。
任何时候我们都可能离开选取的小道,并承担后果,比如中
断项目。这种不确定情形下 的权衡是理性行为。然而,在我
们已经投入特别多的时间、金钱、能量、爱等因素之后,沉
没成 本令人难以放手、难以释怀。于是已经投资的钱就成了
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即使客观来看坚持下去毫无意 义。投资
越多,沉没成本就越大,将项目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就越充分。
股市投资人经常成为沉没 成本的受害者。他们在决定是否出
售股票时常以买入价作为参照。当股价高于买入价时,就卖
掉 股票;如果股价低于买入价,就抱住不卖。这是不理智的,
绝不可以让买入价处处扮演角色。唯一有效的 是股市未来的
前景(和可选投资未来的行情)。每个人都会出错,特别是
在股市里。纠缠于沉没 成本的不幸,其关键就是:你投资一
只股票亏的钱越多,你越是抱紧它不放。为什么会有这种荒
谬行为呢?因为人类想努力表现得坚韧,坚韧是我们发出的
可信信号。我们害怕矛盾。如果我们决定中断 一个项目,我
们就在制造矛盾:承认从前的想法与今天不同。继续执行一
个无意义的项目是在推 迟这一疼痛认识。那样我们就显得更
坚韧。有许多好理由支持你继续投资下去,但如果你只是因
为舍不得已经作出的投资而决定继续做某件事,这就不是一
个好理由了。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 的成本。你已
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
来的评估。
引自逻辑思维-罗辑思维发布于 2014-08-272 条评论感谢分
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侯超,结构设计师刘丹华、哈哈哈哈、
Just run 等人赞同高 中的时候,一个七十多岁的物理老师给
我们讲:“爱情是从付出中得到的”。我想大概就是这个道
理。。。发布于 2014-08-205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喻帆,余生皆假期17岁的大一选择
困难宋露娜、吴燕妮、积羽赞同成就感理论(卧·茨 基边德)
做一件事情,如果能得到相应的成就感,越做就越有信心,
自然会喜欢(实则是喜欢你 得到的成就感)。发布于
2016-03-08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稣嘎知乎用户、丁一、王二溴 等人
赞同“一般过路的人,可能会认为我的玫瑰和你们很 像,但
她只要一朵花就胜过你们全部,因为她是我灌溉的那朵玫瑰
花;她是那朵我放在玻璃罩下 面,让我保护不被风吹袭,而
且为她打死毛毛虫的玫瑰;因为,她是那朵我愿意倾听她发
牢骚、 吹嘘、甚至沉默的那朵玫瑰;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小王子》因为你付出的事物对于你来说,是唯一的
不可替代的。发布于 2014-08-222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
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SUSIESUUUU,料理与旅行爱好者 化
学喵white、阿男赞同为了避免沉没成本而产生的心理应激
反应发布于 2014-08-20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rIp- Able,冉冉~用30天的坚持遇见
更好的自己翟明、黄丹、萧兮 等人赞同没有人和我持一样
的观点呢看来,我对问题中所阐释的观点表示质疑!为什么
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越多,对它的态度就会越 喜欢?首先如何
定义付出呢?主动付出和被动付出都行吗?如果你说被动
付出也行的话,那我举 个栗子,这是 @马伯庸 大大的一个
回答,相当之精彩
怎样编出一个酷炫的故事跟我同学解 释我对栗子过敏?你
生产栗子的过程让你被动付出了非常非常非常多,那你会觉
得喜欢它吗?哈 哈,你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吧你。首先我们
要明白一个前提,题目中这个“付出”是你主动选择愿意去< br>付出,意思就是你并不是完全被强迫去这件事的。有些人可
能会拿“军训”的例子来反驳我,我想 说,你并不是完全被
强迫的,你因为很多因素的原因对军训这件事做出了承诺,
你如果愿意的话 你也可以选择不做。-如果你因为对这件事情
付出了很多,然后也获得了很多的话,那就可以用激励的理
论解释,因为你感受到了这些付出给你带来的愉悦。-
如果你付出了很多,但是却没有获得很 多呢?其实关于这个
问题有两个理论可以解释。承诺一致原理和认知失调理论。
首先要讲到的是 承诺一致原理。
承诺一致原理讲的是,如果你已经对一件事情做出了承诺,
那你未来的行为会 更加倾向于与你这个承诺一致。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1950年后期,我在纽约工作,销售 打印机。一天晚餐后,我
停步在一间小型的冰淇淋店里,想要份冰淇淋。坐在柜台前,
女招待问 我要吃什么。我叫了份最爱的甜点:“来份巧克力
冰淇淋,加点生奶油。”女招待一脸疑惑地望着我:“ 你想要
圣代?”“不,我想要份带生奶油的巧克力冰淇淋。”我说。
“哦,那就是不加糖浆的巧 克力圣代”她强调说“难道没有
带生奶油的巧克力冰淇淋吗?二者有什么不同?”我好奇地
问“ 哦,圣代是35美分,纯冰淇淋是25美分。你要的就是
没有糖浆的圣代。”女招待一副“自以为是”的 表情。“好吧,
我只想要加了生奶油的巧克力冰淇淋。如果你想多要我10
美分,随你的便。” 我回答说。(译注:圣代里,会加上生奶
油、糖浆、水果、巧克力。而乔不想要糖浆及水果,他只想要生奶油和巧克力)冰淇淋上来了,很美味。巧克力冰淇淋
是我大学时的最爱。由于刚到纽约不久, 常听说纽约人说话
与众不同;所以,对于这些遭遇,也不感觉奇怪。几天之后,
我另一家餐厅吃 过饭后,当女招待问我是否要甜点时,我说:
“给我份带生奶油的巧克力冰淇淋。”她两手叉腰,望着我 :
“你想要份圣代?”我心中暗想“又来了!”“不,不是圣代,
只是一分加了生奶油的巧克力 冰淇淋。”“哦,就是不加糖浆
的圣代。”解释几遍之后,我终于同意额外支付10美分,获
得 加生奶油的巧克力冰淇淋——就跟我前面那家的冰淇淋
店一样。接下来的几周里,每次我要甜点时,无论 哪家餐厅,
都会碰上同样的麻烦。直到一天夜里。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
我在曼哈顿中心吃完晚 餐。当女招待问我:“想来点甜点
吗?”我真想再要份我的最爱,但却不想再来次“语言纠缠”。
“我要一份巧克力冰淇淋。”我这样回答。没有要“生奶油”。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要求,再也没有碰 上以前的“麻烦”。
当女招待写完菜单,就要离开时,我实在忍不住对“生奶油”
的渴望,于是 不禁“鼓起勇气”,准备再次面对“女招待的
纠缠”:“嗨,小姐……”她正转身走开“你可以在巧克力 冰
淇淋上面,加点生奶油?”“好”她回答:“没问题”当结帐
买单时,我发现,“加生奶油的 巧克力冰淇淋”仅要了我25
美分——然而以前都是索要我“35美分”的。为什么会这样
呢? 难道是因为“生奶油是后来想到的事物”?难道是因为
“我是当女招待走开时点的?这种方法会再次生效 吗?我
以后可以这样叫吗?第二天,我又要了份冰淇淋。是到一家
以前去过的餐厅。那里的女招 待曾给过我“麻烦”。吃过正
餐之后,索要甜点时,我简单地对女招待说:“巧克力冰淇
淋。” 她在菜单上写下来。正准备离开时,我加了一句:“加
些生奶油好吗?”她回头瞧了我一眼,点了点头, 就走开了。
很快,加满生奶油的巧克力冰淇淋就端到桌上。结帐时,不
出意外。帐单上写着“2 5美分”。这种点餐方法,第二次生
效了。于是,我一次次重复这种技巧。把以前要过我“35美
分”的餐厅都去了个遍。居然都只是索要25美分——仅仅
是因为我使用了这个简单的下单方法。一天 ,我跟朋友一起
吃午餐,向他提及了我的新发现。他觉得难以置信。于是我
们当场测验。我使用 我的新方法,他使用老方法,都是叫“加
生奶油的巧克力冰淇淋”。于是,我顺利要到了自己想要的,< br>而他却费了一翻唇舌,接受了“不要糖浆的圣代”。结果,
当冰淇淋端上时,两盘一模一样。结帐 时,他被索要35美
分,而我的仅是25美分。
第二是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 论是由费斯廷格提出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
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费斯廷格 看
来,所谓的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
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本 来想帮助你的朋友,实际
上却帮了倒忙。费斯廷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态度
与行为是一 致的,如你和你喜欢的人一起郊游或不理睬与你
有过节的另一个人。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 ,
如尽管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
恭维他。费斯廷格在提出认知失调 理论的同时,也给出了实
验证据加以验证。
不充分合理化实验
让被试做 1小时枯 燥无味的绕线工作,在其离开工作室时,
实验者请他告诉在外面等候参加实验的“被试”(其实是实验助手)绕线工作很有趣,吸引人;为此,说谎的被试得到
一笔酬金。然后实验者再请他填写一张问 卷,以了解他对绕
线工作的真实态度。结果发现,得报酬多的被试对绕线工作
仍持有低的态度评 价;得报酬少的被试提高了对绕线工作的
评价,变得喜欢这个工作了。
费斯廷格的解释是:当 被试对别人说绕线工作很有趣时,心
口不一致。他头脑中有了两个认知因素:“我本不喜欢绕线
工作”和“我对别人说这话有趣”,两者是相互失调的。为
了消除心理上的失调感,他便要把自己的行为 合理化。费斯
廷格认为,得钱多的(20美元)被试会用这笔不小的酬金为自
己的行为辩解,认 为自己之所以对别人说绕线有趣是因为有
明显的外部好处,这样说是值得的。心口不一致所带来的失调感就削弱了。可是对得钱少的(1美元)被试来说,用这种
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就较困难。由于 失调感所带来的心理
压力,他会再审视两个相互矛盾的认知因素。其中第2个是
对自己行为的认 知,做出的事不易收回;第1个对自己内部
态度的认识相对来说要较为容易改变。所以,被试便不自觉< br>地提高了对绕线工作的态度评价。新的认知因素“我比较喜
欢绕线工作”与“我对别人说绕线工作 很有趣”就相互协调
了。结果,得报酬少的人比得报酬多的人更喜欢绕线工作。
这种情况被称为 在不充分的合理化条件下因认知失调引起
的态度改变。
承诺一致原理和认识相符理论有一定的 相似性,这两个理论
可以解释赌博的人为什么在付出很多后愿意追加投入,也可
以解释为什么人 在对一件事情主动付出很多之后会想要付
出更多。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爱情里面总是那么痴情,因为付出的多,如果有回报的话,便是圆满的结局,
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他们会认为自己非 常爱对方,以至于
想要付出更多!发布于 2014-08-28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
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张强张耳朵,互联网泥瓦匠Grace、
钟欣玙、退役的少先队员 等人赞同兄弟,你炒过股吗?发
布于 2016-03-082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知乎用户,呵呵zyy、white、素雪芬
芳 等人赞同《小王子》
他的花朵曾经告诉他,自己是宇宙间仅有的一种花;可是仅
仅在这座花园里,就有五千朵和她一 模一样的花!我总以为
自己很富有,拥有一朵世上独一无二的花;实际上,我所拥
有的不过是一 朵普通的玫瑰而已。一朵普通的玫瑰花……
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
重要。发布于 2014-08-21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张金录,公众号:父与子 写各种各样
的文字因为你珍惜的是自己的付出发布于 2016-03-09添加
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知乎用户,是怂是勇,天已注定。Kuma
酱、mart号赞同这个问题本身问的有问题,
付出分两种,主动付出和被动付出,
主动付出的能不是自己喜欢的么。
被动付出的,即使再多,有机会也想逃避。发布于 2014-08-21
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知乎用户,没事别找事,有事别怕事。
知乎用户、Logic、沙幕羚 等人赞同这是谁说的。本人练二
胡十年,从小吃尽人间大苦。当时我妈说你练十年的琴,到
时候让你扔你也不会扔下。我说你等 着看吧。挨打十年后果
断扔琴,发誓此生再不碰琴。我妈服。编辑于 2016-03-081 条
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roy shaomr pand a、知乎用户、十七十
七赞同当意识到付出这件事情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付
出的成本。
既然想得到成本的问题,也就必然的会想到付出所希望获取
的意义。
如果可以快速的 收回成本,得到所需要的意义,这件事就有
了被喜欢的基本前提,如果可以不断的付出不断的获得新的< br>意义,就成了喜欢。
如果不可以快速的收回成本,甚至收不回成本。就会产生认
知失调 ,变相的寻找意义,喜欢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搪塞任何
成本的意义。只是你扪心自问,大概会有暂时喜欢和 真的喜
欢的区别吧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实现价值以支付成本呢?为什么要有意义
呢?为 什么不单纯的后悔就好了呢?为什么没有意义的出
生却不能没有意义的活着呢?
这样把问题放大了,就有了新的付出和新的喜欢,可是喜欢
会真一点,付出会讨喜一点。
折叠吧,不知道回答了些什么发布于 2014-08-20添加评论感
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
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经济管理学-泰国男明星排行榜


应急救援预案-改密码qq


丁香花独奏吉他谱-手工旧毛线编织地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开学了日记


合同书怎么写-孟德尔的职业


自荐信格式-情组词


猪血煮豆腐-童年的水墨画


学习雷锋日-天安门前看升旗



本文更新与2021-01-06 02:1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96297.html

为什么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越多,对它的态度就会越喜欢?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越多,对它的态度就会越喜欢?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