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摄氏度华氏度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问答法的探讨-教育文档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29 12:40
tags:缮怎么读

教室布置设计-处女座被黑

2020年12月29日发(作者:孙道临)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问答法的探讨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
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 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理念写进语文新课程标准,
意味着我国语文教学 方法论的一次重要突破。新课标将这一重要
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建议”中,如:“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
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
解”(义务教育课标语);要 “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
阅读需要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高中课标)。那么,如何利
用这一理念来优化我们的语文课 堂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在
具体的课堂教学上是否能科学地实行问答法教学是极其重要的。
怎样使提问得当,发挥问答法的有益作用呢?本文从问答法的意
义、问答法应用的误区及运用中应注意的 问题三个方面来探讨如
何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和有效地运用问答法。
一、认识问答法
问答法,也称提问法,它是以师生的对话形式进行教学的一
种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 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
导学生解疑辨难的对话形式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
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答法在语文教学中是一
种古已有之的教学方法,同时又是一种 较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思想。古希腊伟大的哲学
家苏格 拉底在和学生讨论问题时,也采用“问答法”的方式,双
方一问一答,通过揭露对方回答首尾不一致的地 方进行诘难,使
对方陷入矛盾。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在
相互讨论中揭示 对方论点的矛盾,并从具体事例中引出一般的概
念,最后得出结论。
问答法注重思维过 程的诱导,第一次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
位。但是,传统的问答法虽然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但却忽略了学
生的提问和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过程。其实,问答法的最大优点
就是充分发动学生既质疑问难又 释疑解惑,以便于充分发挥学生
的学习主体作用。问答法的主要价值在于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
活跃思维,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学生有提问的
机会,有分辨的余地,利于培养积极主动 的学习精神,这是它的又
一主要价值所在。另外,问答法既有利于训练口语,养成口语交际
能力 ,又能使教师能够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
或调整教学进度。
当然, 问答法也是有其弱点,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可能适
合所有学生的理解程度;其次,一次回答只能限于 教师和一个学
生之间的问答,这就可能形成只有少数学生积极,多数处于消极
的状态;最后,问 答法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也不利于保持知识
的完整性。
二、问答法运用的几个误区
阅读教学是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的主要形式,也是学
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是由师生同步活动、多向交流、
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多层次的动态流程,师生对话的质量决定
了整个流程的质量。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追
求表面的课堂热闹,转变学习方式渐渐变 成了一种形式主义。为
了追求反传统,有的教师来一个大转弯,把课堂中的“满堂灌”
变为“满 堂问”。一堂课40分钟,教师不停地提问,经常不顾提
问本身有无必要,一律以问代讲。这种 “满堂 问”看起来似乎启
动思维,师生互动,但是教师的频频提问由于无视科学性和艺术
性,转化问题 之快往往让学生应接不暇。问题过于简单或过难都
容易导致学生本来敏感的思维反应变得麻木、迟钝起来 ,探究问
题的热情最终不得不以敷衍来替代。
如果教师没有真正吃透教材,不能抓住提 问的契机,或者不
懂提问的艺术,就容易在教学中走入误区。以下是教师在运用问
答法时常常走 入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问题大而无当,或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大而无
当的问题 如“说说你阅读后的感想”,“你从文中学到了什
么?”这样的问题如果问多了,教师可以不假思索地提 问,学生也
可以不多加思索地回答,其结果是课堂失去了吸引力。过于简单
的问题如特级教师沈 大安在讲学中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他说有
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 大树
底下有什么啊?学生说: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有什么呢?学生
说:“洞里住着一只狐狸。 ”……类似这样的教学是经常可以听
到的。例如:一位年轻老师在上《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时,问学< br>生,父亲叫庆玲改天再教小珍时,庆玲是怎么回答的?学生马上都
举手回答了,庆玲说:“不行! 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
啊!”(课文中都写着呢!)老师很满意,说:对,那么,妈妈在一 旁
是怎么说的呢?学生答:妈妈在一旁说:‘那…… 回来你去小珍
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 天再教她学花篮,好吗?’老师表扬说:
同学们看书非常仔细,你们再看看,庆玲又是怎么回答妈妈的? 一
堂课,看似小手如林,对答如流,可是这样热闹的问答几乎没有价
值,只能培养出来肤浅、幼 稚和平庸的思维,绝无创造性可言。类
似这样的问题的提出,反映了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的盲目性和随< br>意性。
误区二:在问题提出后,教师介入时间不当,尺度把握不佳。
低估学生理 解问题的能力,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孔子
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可是
有些教师不懂适时点拨,在问题提出后急于得到学生答案,不给
学生思考的余地 ,过早地揭示问题的重点难点及矛盾,使学生的
认识仅停留在一个感性的低层面上,思维无法深入下去。 甚至有
些教师因为要赶教学进度,提出问题自问自答,以自己的经验和
活动代替学生探究,这也 是一种变相的“满堂灌”。这样过于急
于求成的提问,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
误区三: 对不同于自己预设的答案本能(但非故意)地排斥或
抵制,与一些学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失之交臂。例如: 一位教师在讲
《背影》时,讲得很生动也很感人,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突然提
出一个问题:“ 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
感情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开始回答。有的说,世界上 最崇高最伟
大的感情是父子情,就如本篇朱自清先生所描写的。这是学生当
然的答案,因为刚学 了《背影》。教师说不是。有的学生又答:
最崇高、最伟大的感情是母子情。教师又否定。学生开始猜, 有
的说是兄弟情,有的说是姐妹情,也有的说是爱情。教师说统统都
不是。最后,教师郑重其事 给出的答案是:“同学们,人世间最崇
高、最伟大的感情,既不是父子情,也不是母子情,更不是兄弟情 、
姐妹情、爱情,而是阶级情、民族情。本文作者描写父子情时,
还是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这种父子情就带有浓厚的小资产阶
级情调。40年代,朱自清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所表现的就是一种伟大、崇高的民族情、阶级情。我们要善于把渺小的感情升华为
阶级情、民族情!”这位教师一脸肃 然地说完后,学生却一脸的茫
然。这位教师否定学生各异的率性回答,得出来的是自认为很有
深 度和高度的答案,这样极易导致学生在以后的阅读感悟中脱离
自己的真情实感,思维也会“伪圣化”。
三、运用问答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有效地运用问答法不仅要充分了解问答法的优 缺点,了
解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此法时避免上述误区,扬长避短,关键还在
于明了如何设计提问和 组织回答。
(一)注意问答设计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对于提问和作答要做
全盘考虑,整 体设计,提问应该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教师要避免
将一篇课文的结构拆成细节,避免孤立地提出问题, “东一榔头,
西一棒子”只会让教学失去系统性和条理性,使学生的思维凌乱
且中断。钱梦龙运 用“三主”教学法时,要求学生就课文从三个
方面依次发问并自答:(1)文章写了什么?(2)怎样写 的?(3)为什
么这样写?(什么、怎样、为什么)“什么”是对文章内容的审
视;“怎样”是 对文章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的探究;“为什么”
是对作者构思意图和思路的揣摩。三个问题层层递进, 学生“拾
级而上”,依次圆满回答三个问题后,对文章从内容到形式大体
上已获得了比较全面的 认识。
(二)注意问答设计的难易搭配和启发性。设计问题应考
虑学生层次,提 出深浅各异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所提问题难易
搭配,既不过难,也不过浅,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最近 发展
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保持一定的思维
力度。问题的设计只有遵循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原则,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和能力回答问题,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使学生思想上
受益,在实践中感到有用。魏书生 老师曾经为初一学生上高三课
文《人生的境界》,其间对几个问题的设计和处理就非常具有层
次 性,他首先提出三个关键问题:第一,作者是谁?什么身份?第二,
三个词语“觉解,入世,出世”作何 理解?第三,几种境界(自然境
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怎样达到?对于初一学生而言,< br>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识记到理解,层次分明,恰到好处,使学
生迅速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
(三)注意问答设计的艺术性。问题的设计要善于设疑、激趣,
或巧妙迂回,或因势利导。 巧妙的问题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才能
更有效地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并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钱梦龙老师在执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对“愚
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老师 没有直接问“且”字的意思是
什么,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答:“快九十了。”钱老师
问:“从哪里看出来的?”逐步绕到“且”字上,学生接受起来比
较容易,记忆也更加准确。二是对“邻 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一句中的“孀”字和“遗”字,钱老师没有直解其意,而是
问:“这个 年纪小小的孩子跟愚公一起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
吗?”这样“孀”“遗”二字迎刃而解了。
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问答法,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
慧,才能发挥问答法在语文阅读 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当然,要想上
好语文课,仅有问答法是不够的,如何更好地运用此法有待于语
文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如何将问答法与其他教学法有机相结
合,更需要我们凭着一颗对语文教学的 赤诚之心不断地努力。

近视的原因-延安文艺座谈会


兑换率-水杯狗


关于中国梦的手抄报-微店登录


耕地保护法-别直参


powerstrip中文版-如何提高心理素质


莆田九鲤湖-苏比


点到为止-未富先老


蓝海战略-羽毛球女单世界排名



本文更新与2020-12-29 12: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91077.html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问答法的探讨-教育文档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