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拜年作文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二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13 02:44
tags:相安无事

杭州话-zgl

2020年12月13日发(作者:殷秀梅)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二模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

闵行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3—27 题。(13 分)
清心亭记
元·吴旭
①清心亭者,广陵蒋公安道所筑也。公自至正六年春出宰来安⑴,越明年人和岁 丰,废坠悉
举。县治之前,旧有官地一亩,为豪家侵据,人无敢理之者,公因询耆老 以复之。于是薙榛莽,
浚砂砾。深仞有奇,泉脉随应,环甃以石⑵,波光云影,上下相 映。植槐柳于四旁,种莲芡茭菱
于其中。即池之隙地,筑亭三间,朴而不雕,高明严 巩。
② 公退之暇,焚香静坐,徘徊徙倚,消遣世虑。或载酒肴,集僚友于其上。树荫蓊郁,禽声左
右,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宴酣之乐,人见其有欧阳公遗风,号公为小醉翁焉。亭成而未名,邑民
请以小醉翁扁之。
③公曰:“不然,此非吾志也。居仁不才,奉天子命出宰是邑,民之休戚系焉。 夙夜祇惧
⑶,虑弗治为怀。矧来安素称难治,每听政之际,牒讼倥偬⑷,工役劻勷⑸, 簿书期会之冗,赋
役出纳之繁,剸之理之⑹,百事丛脞⑺,骚吾心,拂吾耳,幸不为物 所忤而败事。则退席于斯亭
之上,屏其视听以怡吾神,以静吾虑,逍遥徜徉,洞达古 今。学校思欲兴之,田野思欲辟之,善
良思欲安之,强暴思欲去之。户版何道以增 之,词讼何道以简之 。鼠窃狗偷,四境弗靖,欲防御
以弭之。重科厚敛,贫富不齐,欲设法以均之。此皆所以致吾之思也。凡 事物之来,意有未诚,则
不能与民相感,故憩于斯亭之上,思有以清吾心焉。夫醉翁亭者,欧阳公寓一时 游观之乐,非政治
之所先。斯亭匾以清心,不亦可乎?
④众皆曰:然。求旭文以记之。旭因曰:“子尝闻清心之说乎?夫心者,神明之 舍,五官之
主也。彼流其情,而乱于气。与夫端若槁木,块若死灰,皆不知清心之要 者也。吕氏曰:当官
者,要以清心省事为本,公兼得之矣。盖公之心,湛于止水,岂 待登斯亭而后清哉 ?特以自警
耳。”尝读包孝肃公“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之句⑻,未尝不叹慕其政事文章之美,今幸 获身
亲见之,因为之记,且颂是诗以质焉。
注:⑴来安:县名,在今安徽省。⑵甃:以砖瓦砌的井壁。⑶祇:很大。⑷倥 偬:事情纷繁
迫促。⑸劻勷:急迫不安的样子。⑹剸:割断,截断。⑺丛脞:琐碎、 烦杂。⑻包孝肃公:包
拯,谥号孝肃。
(选自《来安县志卷十三》)
23.文章第①自然段主要记叙并描写了清心亭的________和________。(2 分)
24.简析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 分)
答:
25.从句式的角度对第③段划线句进行赏析。(3 分)
答:
26.对于文末作者提及包孝肃公的用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以包公的话赞扬蒋公内心清净与廉洁奉公。
B.表达了对包公政事文章之美的赞叹和倾慕。
C.将蒋公与包拯作类比,赞扬蒋公政绩卓著。
D.通过包公诗句引出下文对写作缘由的交代。
27.综观全文,概述蒋公把亭子命名为清心亭的原因。(3 分)
答:

【参考答案】


23.(2 分)清心亭建造的过程(由来)1’与周围景色(环境)1’。(顺序不能 调换,因为
题干上明确先提问的是记叙,后提问的是描写)
24.(3 分)描写了清心亭环境的优美 1’与宴酣之乐(喝酒的情形)1’,引出 下文关于亭
子命名的讨论(由来)。1’
25.(3 分)以整句(对偶)的形式,(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均不给分)1’突出 了蒋公希望
四境安宁、贫富均衡的迫切愿望,1’(只答出其中一个内容不给分) 音韵和谐,句式整齐。1’
26.(2 分)B
27.(3 分)亭子周围的环境很安静 1’;蒋公在亭子里面可以怡神静虑,认真思 考自己为政
时候需要处理的各种政务,真正做到清心 1’;与欧阳公以游观之乐 命名亭子不同,蒋公以政治
来命名亭子,清心两字代表了自己以民为本的政治思 想。1’

崇明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吏道
邓牧
①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
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②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
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
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③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 ,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
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
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 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
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④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
夫 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
民者,竭 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⑤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 。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
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 ,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
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 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⑥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 为治乱安危,不
犹愈□?
22.第⑥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1分)
A.耳 B.乎 C.焉 D.也
23.赏析第③段画线句表达效果。(3分)
答:
24.请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3分)
答:
25.对第⑤段画线句内容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因官吏盘剥压榨以至于不能自食其力,转而为窃贼。
B.因为官吏日夜“窃取”百姓钱财,以至于百姓不得不反。
C.官吏不能自食其力而盘剥掠夺百姓,其心正如盗贼一般。
D. “不亦盗贼之心乎”以反问语气表达对盗贼行为的痛恨。
26.结合全文,对作者有关“官吏”的思想作简要评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22.B
23.评分说明:答对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参考要点 :作者以虎狼比喻害民之官吏,羊豕喻百姓(1分),形象地写出了官吏害民之实质
(1分)。同时,采 用反问手法(1分),表达了对统治者用虎狼之官吏治理百姓却又希望其繁衍
生息的荒谬的批判(1分) 。
24. 以短句形式回答乱危的原因,因为官吏盘剥百姓,夺其食竭其力以至于怨怒叛乱(1
分),语句短促,推理清晰,更好地表现出情感的激愤(1分),最后以长句作结,反问当今之治
者, 古代治世同于此吗,表达对当今治者使国家危乱的愤慨(1分)。
25. C
26. 评分说明:思想概括2分;评价正面意义及局限各1分。
参考示例: 本文作者认识到当今之官吏剥削 压榨百姓的本质以及这些官吏的危害甚于“盗
贼”,致使官逼民反,乱自上作,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辛辣批 评和对统治者黑暗统治的猛烈抨击,其
思想具有极大的现实批判意义和突破意义。但是,其完全否定官吏 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提出取消一
切封建统治机构,实现无为而治,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

奉贤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2分)
东轩记
苏辙(宋)
①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既 至,盐酒税治舍,水患尤甚。敝不可
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 缺,辟厅事堂之东为轩,种杉
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 皆罢去,事委于一。昼
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 ,不知夜之既
旦。
②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 其乐。私以为何至
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 贱,不肯求
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心其害于学故也。
③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 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
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 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
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 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
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
④余既以 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
治先人之敝庐,为环 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
也。(有删改)
2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3分)
答:
25.对第②段举颜回一例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表达对颜回安于困顿、清贫自守行为的困惑。
B.揭示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道的道理。
C.对比作者疲累的现状,强调精神之乐的可贵。
D.表达对颜回自以为乐的生活态度的难以苟同。
26.简析第③段“嗟夫”一词在构思上的作用。(2分)
答:
27.简析第③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沉湎于物质的享乐,会堵塞住士人追求大道的进程。
B.求道者认为天地的大小和个体的死生是最重要的事。
C.臻于求道之境,可以无视境遇困窘而内心超然旷达。
D.官场奔波疲乏,让作者放低心态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28.结合全文,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丰富的情感内涵。(3分)
答:



【参考答案】
24.(3分)多用短句,形象地突显出日常 公务繁杂琐碎、耗神费力的特点;和作者不胜烦
扰,疲乏无奈的心境切合。
25. (2分)D
26.(2分)从对为官现状的哀叹转而到“圣人之乐”的思考;从“个人”的感受过渡 到对
“士人”群体的思考。(由感怀到议论,由个体到一般,延展了文章的深度与广度。)
27. C(2分)
28.(3分)表达了作者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愿望不能实现的苦 闷以及在求道过程中的
谦逊姿态。

宝山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散书后记
(清)袁枚
①书将散□,司书者请问其目。余告之曰:凡书有资著作者,有备参考者。备参考者,数万卷
而未足;资 著作者,数千卷而有馀。何也?著作者熔书以就己,书多则杂;参考者劳己以徇书,书
①②
少则 漏。著作者如大匠造屋,常精思于明堂奥区之结构,而木屑竹头非所计也;考据者如计吏持
③④
筹,必取证于质剂契约之纷繁,而圭撮毫厘所必争也。二者皆非易易也。
②然而一主创,一主因;一凭 虚而灵,一核实而滞;一耻言蹈袭,一尊亨依傍;一类劳心,一
类劳力。二者相较,著作胜矣。且先有著 作而后有书,先有书而后有考据。以故著作者,始于《六

经》,盛于周秦;而考据之学,则自 后汉末而始兴者。郑、马笺注? 业已回冗。其徒从而附益

之,抨弹踳驳,弥弥滋甚。孔明厌 之,故读书但观大略;渊明厌之,故读书不求甚解。二人者,
一圣贤,一高士也。余性不耐杂,窃慕二人 之所见,而又苦本朝考据之才之太多也,盍以书之备参
考者尽散之。
(《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明堂奥区:指高大深邃的宫殿建筑。 ②计吏:古代州郡掌簿册登记的官员。 ③质
剂:古代贸易契券的总称。 ④圭撮: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 ⑤郑、马:指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
和马融。 ⑥抨弹踳驳:批评攻击,错乱驳杂。

22. 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也 B. 尔 C. 矣 D. 焉
23. 第①段中,作者认为“著作者”和“参考者”对书籍使用 方法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请
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24. 赏析第①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5.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作者之所以藏书而散是因为生活发生重大变故不得不忍痛割爱。
B. 作者认为著作靠虚拟,考据需查核是否属实,都既费心思又耗体力
C. 作者认为有助于著作的书越多越好,有备于参考的书越少越好。
D. 作者推崇孔明、渊明的读书方法,因而决定散去有备于参考的书籍。
26. 第②段中,作者对著书立 说和考据这两种治学方法进行比较。表现了明显的倾向性,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
22.(1分)C
23.(2分)答案示例 (1)“著作者”融汇书中的内容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2)而


“参考者”是耗费自己的精力去依从书中的观点。
1点1分
24.(4分)答案示例 (1)把“著作者”比作“造屋大匠”,(2)把“参考者”比为
“持筹计吏”。(3)化高深玄妙的学术理论为身边熟悉的具体事物,(4)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二者
一个 着眼于整体结构,一个注重细枝末节。
1点1分
25.(2分) D
26.(4分)答案示例一 作者认为著书立说既早于考据研究,也高于考据研究。我同意他
的观点。著书立说是创新,可以依傍古人;只有著书立说,才能呈现新思想、新学说、新发现。而
考据研 究只是依从别人的观点,没有什么创造性,停留在以往的高度,所以著书立说更有价值。
答案示例二 作者认为著书立说高于考据研究,对于此观点,我认为有失偏颇。考据学对著
作求真辨疑,去伪存真,对 解读及吸纳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所具有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
怀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于超越前 人的创造精神,现代也广泛运用,这充分说明了考据学具有很强
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不应被轻视。
作者观点1分,自己的态度1分,阐述2分。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虹口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芝阁记
王安石
①祥符时,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四方以 芝来告者万数。其大吏,则天子赐书以宠嘉之;小吏
若民,辄锡金帛。方是时,希世有力之大臣,穷搜而 远采,山农野老,攀缘狙杙,以上至不测之
高,下至涧溪壑谷,分崩裂绝,幽穷隐伏,人迹之所不通,往 往求焉。而芝出于九州、四海之间,
盖几于尽矣。
②至今上即位,谦让不德。自大臣不敢言封 禅,诏有司以祥瑞告者皆勿纳。于是神奇之产,销
藏委翳于蒿藜榛莽之间,而山农野老不复知其为瑞也。 则知因一时之好恶,而能成天下之风俗,况
于行先王之治哉?
③太丘陈君学文而好奇。芝生于 庭,能识其为芝,惜其可献而莫售也,故阁于其居之东偏,掇
取而藏之。盖其好奇如此。噫!芝一也,或 贵于天子,或贵于士,或辱于凡民,夫岂不以时乎哉?
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而卒所以贵贱者,何 以异哉?此予之所以叹也。

22. 祥符年间,芝“几于尽”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3. 分析第②段的作用。(3分)
答:
24. 下列对陈君建阁藏芝的原因的推测,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 不满皇帝迷信祥瑞粉饰太平。
B. 进献朝廷颂扬今上谦让有德。
C. 为芝草不遇于时而感到惋惜。
D. 先居为奇货再伺机高价出售。
25. 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作者认为应以士人际遇的贵贱来区分是否有道。
B. 作者把士人不应为贵贱所役使作为文章的主旨。
C. 作者为士人的际遇为何有贵贱之分而感到困惑。
D. 作者认为士人和芝草贵贱有别的原因是一样的。
26. 清人沈德潜评价《芝阁记》“用意多在题外”。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22.答案示例:宋真宗祥符年间,朝野以灵芝为祥瑞,一时上至大吏下至小民穷搜远采,致使


九州四海之间,灵芝几乎穷尽。(2分)
23.答案示例:第②段写宋仁宗不信祥 瑞、天下人不识灵芝,与第①段写真宗迷信祥瑞形成对
比,有力论证了君王因一时好恶而改变天下风俗的 观点,同时为第③段中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做了铺
垫。(3分)
24.C(2分)
25.D(3分)
26.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叙写灵芝在真宗、仁宗两朝天差地别的处境,以 小见大(托物言
志),阐明了士人的命运如同灵芝、荣辱贵贱都取决于时运的人生哲理,意在题外,化抽 象为具体
(形象直观),易于读者理解。(4分)


嘉定区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 题。(13 分)
象耕鸟耘辨 [唐]
陆龟蒙
①世谓舜之在下也,田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圣德感召□如是。余曰:斯异术

也,何圣德欤?孔子叙《书》,于舜曰浚哲文明,圣德止于是而足矣,何感召之云云乎!
然象耕鸟耘之说,吾得于农家,请试辨之。

②吾观耕者行端而徐,起坺欲深,兽之形魁者无出于象,行必端,履必深,法其端
深,故曰象耕。耘者去莠,举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曰鸟
耘。

③试禹之绩,大成而后荐于天,其为端且深,非得于象耕乎!去四凶恐害于政,其为

疾且畏,非得于鸟耘乎!不然,则雷泽之渔 ,河滨之陶,无一感召何也?岂圣德有时而不
德耶!

④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而好事者张以就其怪,怪非圣人之意也,吾病其书之异
端,殴之使合于道。人其从我乎,虽不从,吾亦不能变其说。

[注]①浚哲文明:深沉有智,文理光明。语出《尚书·舜典》。②坺:耕地时第一锹翻起
的 土块。③四凶:传说中不服舜控制的四个恶人。④这句指舜曾在雷泽捕鱼,在河滨制陶。
⑤ 张:夸大。
[象耕鸟耘]“象田”“鸟田”乃动物践踏、觅食之后为人所直接用于种植的农田,??
犁耕的出现源自象田、鸟田等。
(郭书春李家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辞典卷),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 397页)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焉 B.也 C.其 D.之
22.概述第②段中作者对“象耕鸟耘”的看法。(2 分)
答:
23.对第③段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作者认为舜选拔人才和惩治四凶受到了“象”“鸟”的启发,称颂了舜的德行。
B.如果动物受到感召帮舜耕耘,捕鱼制陶时为何不帮舜?进一步否定“感召说”。
C.圣人德行的显现难道还有时段的区分吗,作者的反问使得“感召说”不攻自破。
D.第②段已指出“象耕鸟耘”含义,本段全从反面立论,相形之下,说服力较弱。
24.本文从事实与道理两方面否定了“圣德感召”的说法,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4 分)
答:
25.根据本文内容,并结合下面的材料,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4 分)



【参考答案】
21.(1 分)B
22.(2 分)耕作者的步履像大象一样沉稳(1 分),除草的速度像鸟儿一样迅疾
(1 分);这是对精耕细作的一种形象说法。
23.(2 分)D
24.(4 分)作者开篇从道理上明确指出,关于舜的评价,孔子的“浚哲文明”足矣,
“感 召说”是“异术”;接着援引农人种田的事实,分析“感召说”的来源;再以反面论证,
从 道理上推论“感召说”的虚枉;最后引用孟子关于“尧舜与人同”的道理,揭穿圣德“感召
说”的荒诞。(每点 1 分)
25.(4 分)作者从耕田的实际情形出发否定感召说,其求实精神是可贵的。(1 分)将
舜 的考察大禹、惩治四凶与“象”“鸟”联系起来,附会舜的德政,这是其不足之处。(1
分)所附材料是现代人对“象耕鸟耘”的解释,我们不能苛求唐代的作者准确解释“象耕鸟
耘”的真正含义(1 分),而且文学作品也未必需要科学的准确的解释。(1 分)


静安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4分)
①无论诗歌 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
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 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
①②
合成句之出处,役 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中求活计也。
②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 ,意中之神理也。唯谢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意
已尽则止,殆无剩语;夭矫连蜷,烟云 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
③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俗论以比为宾,以赋为主;以反为宾 ,以正为主,皆

塾师赚童子死法□。立一主以待宾,宾无非主之宾者,乃俱有情而相浃洽。若 夫“秋风吹渭水,
落叶满长安”,于贾岛何与?“湘潭云尽暮烟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于许浑奚涉?皆 乌合也。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得主矣,尚有痕迹。“花迎剑佩星初落”,则宾主历然,熔合一
片。
节选自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注)①宋人论诗,字字求出处。②在狭小的圈子里讨生活。③意为见识浅,方法笨。

22.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耶 B.也 C.耳 D.矣
9.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0.概括选文每段的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3分)



11.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主”与“宾”即主次关系,只有确立主旨,次要内容才有意义。
B.“主”与“宾”即情景关系,以情驭景,方能情景交融成为一体。
C.“主”与“宾”即主次关系,次要内容离开主要内容没有意义。
D.“主”与“宾”即情景关系,单纯的景物是没有价值的。
26.请举例分析本文运用比喻说理的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
22.C(1分)
23.(4分)展示飞龙腾云驾雾的动态(2分),显示其非凡的气势(2分)。
24.(3分)①诗文以“意”为主;②诗文以“势”为辅;③诗文要分主次。(1点1分)
25.C(2分)
26.(4分)作用有二:其一,将道理说得形象生动;其二,将道理说得浅显明白。
示例: 第①段中“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将诗文喻为一支军队,“意”是统帅,
如果没有统帅,则 为“乌合之众”。这种说理,就突出了“意”在诗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形象
生动,而且浅显明了。( 例子1分,“作用”2分,文字1分)

浦东新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4分)
守戒
[唐]韩愈
《诗》曰:“大邦维翰。”《书》曰:“以蕃王室。”诸侯之于天子,不惟守土地、奉职贡而
已 ,固将有以翰蕃之也。今人有宅于山者,知猛兽之为害,则必高其柴楥而外施窞穽以待之;宅于

都者,知穿窬之为盗,则必峻其垣墙而内固扃鐍以防之。此野人鄙夫之所及,非有过人之智而后
能也。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之备。噫!亦惑矣!
野人鄙夫能之,而王公大人反 不能焉,岂材力为有不足欤?盖以谓不足为而不为耳!天下之
祸,莫大于不足为,材力不足者次之。不足 为者,敌至而不知;材力不足者,先事而思;则其于祸
也有间矣。彼之屈强者,带甲荷戈不知其多少;其 绵地则千里而与我壤地相错,无有丘陵江河洞庭
孟门之关,其间又自知其不得与天下齿,朝夕举踵引颈, 冀天下之有事,以乘吾之便:此其暴于猛
兽穿窬也甚矣。呜呼!胡知而不为之备乎哉?
贲育之 不戒,童子之不抗。今夫鹿之于豹非不巍然大矣,然而卒为之禽者,爪牙之材不同,猛
怯之资殊也。曰: 然则如之何而备之?曰:在得人。
【注】①大邦维翰:意为大国是栋梁。②窬:yú,从墙上爬过去。 ③屈强:谓不柔服也。此指强
藩称霸。


21.标题中的“守”即 (用 文中一个字回答)(1分)
22.本文开篇引用《诗》、《书》的用意是 。(3分)
23.对第②段中“材力不足者,先事而思:则其于祸也有间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能力不足的人,事先都会有计划,那么他们对祸患发生时也就能远离。
B.物力不足的人,事先都会有计划,这样他们对避祸得事情也就能参与。
C.物力不足的人,事前都会有谋划,那么他们在灾祸发生时也会有机会。
D.能力不足的人,事前都会有谋划,那么他们在灾祸发生时也会有机会。
24.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防范野兽侵袭或盗贼骚扰是普通人都能办到的。
B.王公大人们在防范这件事情上有很多不足之处。
C.材力不足并不是王公大人疏于防范的主要原因。
D.文末“得人”指重视边防守卫关键是选贤任能。
25.结合全文,对本文的论证特点作简要评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21.备防(1分)
22.用儒家典籍简洁地 引出话题(1分):王公大臣应该加强守备(1分),使说理有依据,援
古证今,增强说服力(1分)。
解题说明:引证的作用(论据的作用):形式:引出话题; 增强说服力。内容:论证观点。
23.D (3分)


24.B(3分)
解题说明:曲解原文的“不足为”是“认为不值得做”之意,而不是“不足之处”。
25. 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引用典故,言简意丰。以语典或事典,增强文字的说服力提升文
章的劝诫功能( 1点)。对比论证,王公大臣与野人鄙夫作对比,不足为与不为作对比;突出了防
备的重要性(1点)。 比喻论证,为了使抽象的说理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1
点)。结构严密,情感充沛( 1点)。
评分说明:4分。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解题说明:引证、对比论证、喻证法。

普陀区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2——26 题(13 分)
试笔说
【明】方孝孺
①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 爱之

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 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是以虽
甚久而犹新焉。
②他日,友人至。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诘其用,则纪钱 粟货利卑猥事,
不稍惜,视之与里巷所为偏欹软恶者等。不知其为美 也。吾闻而叹之。友人曰:“子何叹之细
也?以余用斯笔也而违其任, 余则有过矣。虽然,世之用人者得无有甚于余之用笔者乎?笔易
为也, 美者易得也,用久必敝,固其职也。今夫所谓贤士君子者,天之生也 难,生而不夭
死、不疾病、获全其美也,尤难。然而用之者不任之以 立政教、修纪法、居庙朝、治海内,
而卑位冗职是命,一不快于意, 不待其敝而弃之,且加不胜之法焉者亦众矣。不彼之叹而于
笔焉,惜 是尚为知类也哉?”
③吾愧乎其言,谓之曰:“笔吾所任也,故吾知爱而叹之。任人非吾事 也,吾其敢僭而
叹乎?若姑修其可任者以待人之任己,何暇乎世之叹 而吾之疑邪?”
【注】①洎(jì):浸润,这里指润色。
22.若第①段“吾”“爱之不忍妄用”的具体表现是

。(用自 己的话回答)(2 分)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友人认为不爱惜善笔只是小事。
B.友人对“吾”的叹惜不以为然。
C.友人发现没把握好用笔的尺度。
D.友人承认自己用笔不当的过错。
24.友人认为“世之用人者有甚于余之用笔者”的理由是 。(3
分)
25.对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通过反问直接反驳友人的话,语气强烈。
B.照应首段“吾居乎乡”,自谦而留有余地。
C.以自己的不敢“僭而叹”衬托出友人的慷慨直言。
D.有自嘲、有暗讽,引出下文“人才如何自处”的思考。
26.本文以用笔喻人,比喻是否贴切?请加以评价。(4 分)
答:

【参考答案】


22. 日常随意记录只用较次的笔,有好纸好墨、润色文辞后才用它书写;写完就洗净珍藏。
23. C
24. 善笔易得,用笔者尚且用坏了才丢弃;人才难得,用人者却不仅不重用,还随意抛
弃, 甚至对人才施加无法承受(不相称)的刑法的也很多。
25. D
26. 贴切。“笔”作为文房四宝切合文人身份;“善笔”笔管端直精美、锋毫圆润劲健、
使 用合意称手等特点与人才的刚健正直、贤明通达相吻合;“吾”用笔的郑重恰恰体现人才应
得到的礼遇;友人不懂善笔的价值、不加爱惜,与用人者的糟蹋人才如出一辙。本文从多个 角
度挖掘出用笔与用人的相似点,比喻恰当合理。(也可评价“不贴切”,言之成理即 可。)

长宁区、金山区、青浦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散书后记
(清)袁枚
①书将散□,司书者请问其目。余告之曰:凡书有资著作者, 有备参考者。备参考者,数万卷
而未足;资著作者,数千卷而有馀。何也?著作者熔书以就己,书多则杂 ;参考者劳己以徇书,书
①②
少则漏。著作者如大匠造屋,常精思于明堂奥区之结构,而木屑竹 头非所计也;考据者如计吏持
③④
筹,必取证于质剂契约之纷繁,而圭撮毫厘所必争也。二者皆 非易易也。
②然而一主创,一主因;一凭虚而灵,一核实而滞;一耻言蹈袭,一尊亨依傍;一类劳心, 一
类劳力。二者相较,著作胜矣。且先有著作而后有书,先有书而后有考据。以故著作者,始于《六
经》,盛于周秦;而考据之学,则自后汉末而始兴者。郑、马笺注? 业已回冗。其徒从而附益< br>⑥
之,抨弹踳驳,弥弥滋甚。孔明厌之,故读书但观大略;渊明厌之,故读书不求甚解。二人者,
一圣贤,一高士也。余性不耐杂,窃慕二人之所见,而又苦本朝考据之才之太多也,盍以书之备参
考者尽散之。
(《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明堂奥区:指高大深邃的宫殿建筑。 ②计吏:古代州郡掌簿册登记的官员。 ③质
剂:古代贸易契券的总称。 ④圭撮: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 ⑤郑、马:指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
和马融。 ⑥抨弹踳驳:批评攻击,错乱驳杂。

22. 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也 B. 尔 C. 矣 D. 焉
23. 第①段中,作者 认为“著作者”和“参考者”对书籍使用方法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请
用自己的话表述)。( 2分)
24. 赏析第①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5.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作者之所以藏书而散是因为生活发生重大变故不得不忍痛割爱。
B. 作者认为著作靠虚拟,考据需查核是否属实,都既费心思又耗体力
C. 作者认为有助于著作的书越多越好,有备于参考的书越少越好。
D. 作者推崇孔明、渊明的读书方法,因而决定散去有备于参考的书籍。
26. 第②段中,作者对著书立 说和考据这两种治学方法进行比较。表现了明显的倾向性,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4分)
答:

【参考答案】
22.(1分)C
23.(2分)“著作者”融汇书中的 内容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而“参考者”是耗费自己的
精力去依从书中的观点。
评分细则:“著作者”融汇书中的内容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1分);“参考者”是耗费自


己的精力去依从书中的观点(1分)(意思对即可)。
24.(4分)答案示例: 把“著作者”比作“造屋大匠”(1分)“把‘参考者’比为‘持筹计
吏’”,(1分)化高深玄妙的学 术理论为身边熟悉的具体事物,(1分)“直观形象地表现出二
者一个着眼于整体结构”“一个注重细枝 末节。”(1分)
25.(2分)D
26.(4分)
27.答案示例一:作者认 为著书立说既早于考据研究,也高于考据研究。我同意他的观点,因
为著书立说是创新,用不着依傍古人 。而考据研究只是依从别人的观点,没有什么创造性,所以著
书立说更有价值。
评分细则:“ 作者认为著书立说既早于考据研究,也高于考据研究”“因为著书立说是创新,
用不着依傍古人。”“而 考据研究只是依从别人的观点,没有什么创造性自己的态度”“著书立说
更有价值”为4个点,每个点1 分,共4分。

答案示例二:作者认为著书立说高于考据研究,对于此观点,我认为有失偏 颇,考据学所具有
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怀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于超越前人的创造精神,在现代科学 研究中也广
泛运用,这充分说明了考据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不应被轻视。
评 分细则:“作者认为著书立说高于考据研究,此观点有失偏颇”“考据学所具有的实事求是
的治学精神, 怀疑否定的批判精神,敢于超越前人的创造精神”“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也广泛应用”
“考据学具有很强的 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不应被轻视”为4个点,每个点1分,共4分。

徐汇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求志园记
(明)王世贞 ①吴城之东北隅,为友人张伯起园。园当其居之后,阁道以度。入门而香发。则杂荼蘼,玫瑰
屏焉, 名其径曰采芳,示吴旧也。径逶迤数十武,而近有庭廓如,名其轩曰怡旷,示所游目也。轩
之右三而楹者 ,以奉其先隐君像,名之曰风木堂,示感也。轩之右斋以犹图史,名之曰尚友,友古
也。斋之后馆,馆临 大池,中多金银玳瑁杂细鳞,名之曰文鱼,池所蓄也。穿池而桥,循桥稍西
南,为古梅十余树,名其廊曰 香雪,言梅德也。
②伯起之言曰:“吾吴以饶乐称海内冠,不佞夫差之墟。甲第名圃,亡虑数十计,即 屈诸君指
且遍,亡及吾园者。诸材求之蜀、楚 ,石求之洞庭、武康,卉木求之百粤、交州,鸟求之闵、
广,而吾园固无一也。然至于旦而旭,夕而月,风于春,雪于冬,诸甲第名圃所不能独擅而长秘,
而吾得窃其余。吾他无所求,求之吾志而己。且不见夫都将相贵重用事于长安东者耶?彼其于志若
..
无所不之,然往往人得挟其遇以屈吾志。吾外若伸而中则屈,甚或发其次,且慨叹于所见,而辐辏
沃丽之地,等之于荆榛鸟雀之区,闻歌以为哭,见乐以为忧,而不悟其所自。吾无所求伸于外,然
吾求 之于千百禩注之前而若吾俟,求之八荒之际而若吾应,求之千百禩之下而若吾为之符节者,此
岂可与豪举 迹赏者道哉?”
③王子闻之,叹曰:“善乎!子之求也。志则可与闻乎?”伯起笑而不答。王子有间曰 :“命
之矣。”
[注] 禩:即祀,表示“年”的意思。
22.第①段按照□□顺序描写求志园。(1分)
答:
23.下列用来描述求志园的词语,不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花木秀美 B.自然天成 C.古风浓郁 D.格局雅致
24.分析第③段张伯起从“甲第名圃”说起的用意。(4分)
答:
25.下列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为了完成心志无所不做,但往往受制于人而难以施展抱负。
B.他们看似实现了理想无所不能,却处处要委屈自己来换取机遇。


C.他们为了追求志向似乎无所不能,但每每受制于人才赢得机遇。
D.他们看似实现了想得到的目标,却常常要委屈自己才换来机会。
26.张伯起说:“吾他无所求,求之吾志而己”。依据文意,推断“吾志”的内涵。(4分)
答:

【参考答案】
22.(1分)空间
23.(2分)B
24 .(4分)叙述“甲第名圃”造园遍求天下名材对比求志园之简素,表明自己追求的与众不
同,为下文表 述“吾志”作铺垫。
25.(2分)D
26.(4分)答案示例:不为追求物质与名利这些 外在的东西而委屈自己,享受自然与生活的
乐趣,追求一种贯通古今、驰骋天地的精神价值。

杨浦区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4分)
答洪驹父书
黄庭坚
(1)驹父外甥教授①;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专人来,得手书,审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慰喜无量。
(2)寄诗语意老重,数 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③。诸文亦
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可更熟读司 马子长、韩退之文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
有开有阖 。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
(3)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 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但
以老病懒惰,不能下笔也。
(4 )《骂犬文》虽雄奇,然不可作也。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甚
恨不得相见,极 论诗与文章之善病,临书不能万一。千古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
(5)所寄《释权》一篇,词笔从横,极见日新之效。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得古人
耳 。《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⑤处。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
无一字无来处。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
金也。
( 6)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
之崇崛,如垂 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
也。
【注】 ①洪驹父:黄庭坚的外甥。教授:官职。②审:知道。③古人不难到也:古人文学创作
所取得的 成就,是不难达到的。④四渎:长江、黄河、淮水、济水。⑤安:妥帖。
22.请概述“慰喜无量”的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 3.作者嘱咐外甥跟古人学习章法,推荐读谁的作品?请写出他们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 br>(2 分)
24.下列各项中都属于阐述作者创作主张的一组是( )(3 分)
①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 ②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
③慎勿袭其轨也。 ④更须治经,深其渊源。
⑤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⑥文章最为儒者末事。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25.第(2)段“ 但少古人绳墨耳”和第(6)段“又不可守绳墨”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3 分)
答:
26.对此文所提出的为文之法,历史上有不同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选择其中一点加
以阐释。(3分)
答: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 800 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22.(3分) 做官不误讲学;生活安好;孩子茁壮成长。(3 分)
(扣住“在官不废讲学??诸稚子长茂”回答,全抄原文给 1 分)
23.司马迁、韩愈 (2分)
24.(A)(3分)
25.(3分) 前边说“守绳墨”是指在学习写作的 入门阶段要把学习古人的法度作为学习写
作的前提。而后边说“不可守绳墨”是指当写作逐渐成熟以后, 便可不受成法的约束,随心所欲,
这样才能探索创新,达到高的境界。因此,“守绳墨”的最终目的还是 为了“不守绳墨”。
(3 分)
(“守绳墨”、“不守绳墨”的解说各 1 分,两者关系 1 分)
26.(3分) (赞同者可有多项选择,如“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 有
阖”等;不赞同如“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等 1 分。说明理由 2 分) < br>(可写观点补充:文中两句划线句;“虽取古人陈言入于翰墨??”;对于绳墨的辩证认识;
不能 有好骂的习惯,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找出观点 1 分——直接原文或者概述观点都可以;分析 2分,同意不同意皆可,要求言
之成理。



中国女子组合-sao30


500字写事作文-ajar


约翰杜威-国家统计局网


石英表电池-北京打工子弟学校


京东商城货到付款-才力


石油密度计-只是你不在


心理疾病测试题-我的父亲母亲影评


真空炸弹-道县一中



本文更新与2020-12-13 02: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1149.html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二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的相关文章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二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