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高中公式大全 >

绿色环保口号传统节日知识 中国传统节日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2-11 14:47
tags: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modem是什么-said

2020年12月11日发(作者:侯德武)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传统节日知识 中国传统节日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中国腊八节。民间有食腊八粥的习惯。腊
八粥也叫八宝粥,相传腊八节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
牧女献糜的故事,取八种香谷和果实制 粥供佛,故名八宝粥,腊
八粥制法简单,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到了宋代,民间争相效仿,
广为 流传,成为一道深受人民喜爱的美食。
过年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 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
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
命,因此 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
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乡亲们 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
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 br>目若朗星。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
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 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
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半夜时分,“ 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
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 身一抖,
怪叫了一声。
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敢向 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
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 大惊失色,仓惶
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
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
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 宝.从此,每年的除夕,
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
传越 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 )年,俗称“过年”。这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 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 、达
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 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
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
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 常丰富多彩。其中,
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
的内容,像 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
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
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年画源于唐朝的门神,它和燃爆竹
一样,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 避邪的,现在却成了专为增加喜庆气
氛的习俗了。贴“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们把写在红方纸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上的“福”字,故意倒贴在门、窗、家俱上,取其“福到(倒)了”
之意。
除夕 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
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这是炎黄子
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
男女老少匀着节日 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吃团年饭,
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相互道贺祝福,祭祖等活 动。此
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
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 气氛中。
元宵佳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
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 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
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 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
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
正月 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
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 ,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
灯”、 “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 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
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
求 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
妙意横生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 在
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
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
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
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元宵节的传说
汉高祖刘邦死 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
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 独揽朝政把
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
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 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
将军吕禄家中秘密 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 山,决定
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
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 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 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
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 正月十
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 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
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
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
或缺的礼俗活动。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 还归
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
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 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
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 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
“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迄今 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
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 子都与屈原联
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
因有竞渡风俗; 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
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 后来的粽
子样。
端午节的传说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 王器重,然而屈
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
的面前诋毁屈原 ,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
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 、《天向》
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 br>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
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 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
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
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
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 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
流的汩罗江。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 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
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月初七之
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俗信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
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 望能求得。
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
巧配。所以,世间 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
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在闽省 ,广东省及东南亚一带,最时兴于七夕拜七姐。这的
确是旧日女儿家的大节日。大部份的省都有庆祝七夕 的七巧节,
唯大都当作一般庆典庆祝。闽,广省则相当的重视,尤其是广东
省,大伙儿摆七凑热 闹,十分隆重。
谈到七巧节,不得不提人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他
们一年一度 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他们的爱
情悲剧,在每个华人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因此,每到
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会对着暗夜的星空祈祷爱情永恒不渝。
牛郎织女有许多 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牛郎本来是民间
的一名孤儿。一天,天上的织女和绪仙女下凡游戏,在银河 洗澡。
为牛郎耕田的老牛劝牛郎夺取织女的衣裳,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
子。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结婚后男耕女织,他们生了一男一女,生活幸福美满。可 是
好景不长,这事很快的便让天帝给知道,使了王母娘娘下凡来,
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就 此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后来还是老牛献出它的皮让牛郎上天去。牛
郎上了天,眼见就要 追到织女,岂知王母娘娘金簪一挥,天空出
现一道天河,他们俩隔两岸,只能哭泣。后来,他们的爱情让 天
帝给感动,答应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鸟鹊架桥在天河相会。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 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
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
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七夕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 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
嫂嫂仍嫌弃他,鳘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
后,哥 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划房,一头老
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 同睡在那间破划
房内。
一天,牛郎赶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青水秀、鸟
语花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的草地上,然后脱去
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 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是美丽
的仙女。科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只
要拿 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
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它 仙女纷纷穿起五彩霓
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
牛郎从树要 后走出,请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勤劳健壮脉脉含羞的点点了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 女
生下一男一。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然大怒。七月初七,
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捉了 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
下,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 br>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肝肠寸断的织女和挑儿女的牛郎,一个在河东一个 在河西,
遥望对泣哭声感动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
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 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母无奈,只好允许
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
玩月节、拜月节、女 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
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据
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
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 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
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 br>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
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 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
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
官》记 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
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 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 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
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
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 现“小饼如嚼月,中
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
家结饰台 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
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 宵婚戏;夜市骈阗,
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
丹桂香飘 ,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
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 ,以卜竟夕之
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
佳节。虽陋巷贫篓 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
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 更有意
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
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 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
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 圆如
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
要设 “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
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 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
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
游览志 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
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 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
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
本文整 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
上绘 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
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 以毛豆、鸡冠花。是时
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唯供月 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
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 塔灯”、“舞火龙”、“曳石”、“卖
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
流传到今天。
中秋食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 廷时兴吃
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
叶汤,并用之洗手。宴 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
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 风
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
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 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
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
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
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 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
十斤”。
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 壮族习
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
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 《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
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 ,
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 参考
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
月节”。侗族则在这时 让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
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小伙子都要化妆,向心上人表达 情
意。傣族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
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 月。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
“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江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
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 ,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
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
趁 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中秋与月饼
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 有酥与饴
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
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 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
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 多了。
《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
不等,呼为“月饼”。 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
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 月十
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这
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 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
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
的盛况。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类 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
花边,各有特色。明末彭蕴章在《幽州 土风俗》中写道:“月宫饼,
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
归 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这说明心灵手巧的厨师已经把嫦娥奔
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 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富
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
绘月宫 蟾婚兔之形”的记述。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
花齐放了。
中秋节的传说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
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 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
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
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
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 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
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 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 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
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 立
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
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 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
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 绝的后异,仰望夜
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
本文整理于网 络,仅供阅读参考
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
摆上香案, 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 香案,向善
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每年农历八 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
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 季,每
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
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 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
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 盼家
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 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
神。到了周代,每逢 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
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 西
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
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 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
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
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
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 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
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
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
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 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夜 ,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
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 以月饼相赠,取团圆
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
的风俗更加 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
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足球队-含恩静


母亲节哪天-梦幻女孩


拼命三郎-四大老虎


明代皇帝-万芳园


素缕-歌声不绝


精油灯-肖力


不存在的女儿-辛丰年


6月24日-初中三年规划



本文更新与2020-12-11 14:4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80037.html

传统节日知识 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