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水浒谁最厉害数学与诗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9 20:39
tags:数学, 理学, 高等教育

-新品牌如何推广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娄康后)
你曾经在数学里品读出诗歌的意蕴么?你曾经在诗歌中解读出数字的神秘么?一个是科学王国的宝
剑,一个是文学殿堂的瑰宝;一个张扬着理性的威严,一个释放着感性的激情。面对如此遥不可及的数与
诗,你的确很难想象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前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刘炯朗教授在前不久举行的“科技与人文”演讲系列中,趣味迭生地为我们揭开了“数里有诗,诗里有数”的奥秘。
数里有诗:诗歌是感性的数学
刘炯朗教授虽然满头银丝,但是跟年轻人一样,仍然对事物充满 着新鲜的好奇,也正是源于这种对真
妙的向往,让刘教授看出了数学背后的诗意。一开始,他用生活化的 例子切入数学概念,在开场时就提出
一个有趣问题:32块2*1大小的骨牌填充一块8*8格面积的棋 盘,会有多少种可能?这就连古希腊数学家
阿基米德也碰到类似疑惑——为14个不规则形状的图案寻找 排出一个正方形的几种可能而大伤脑筋。
离散数学中的“列举”理论在刘炯朗教授的思维中竟然和古典 诗词摩擦出火花。你曾经读过康熙的《一
字诗》么?“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竿头一只钩,一水一拍似一 唱,一翁独钓一江秋”;你还曾读过徐志摩
的《沪杭车中》么?“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 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
纷”。这些诗人为我们“一一”点数出美好景致中的种种事 物,这种细致的罗列与数学中的“列举”有了异曲同
工之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刘教授饶有兴致地给我们吟起了唐代诗人翁宏的诗句,它充分体现了中
国古典诗词的美:形式整饬而音韵 和谐。对联句,更是一种体现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独特艺术形式。对
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 “联”。形式上成双成对,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相互照应,紧密联系。
而大家耳熟能详的“对称 ”则是数学矩阵、等量等公理中的重要概念。点、线、面之间的对称组合,就如同
平仄、词性、词义之间 的对仗关系,丝丝入扣。接着,刘教授信手拈来另一个对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中山归隐客隐归山中 ”,一下子把数学中的“对称”格式和诗歌中的“对仗”手法活灵活现地“对”起来了。
“如果你把“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中山归隐客隐归山中”这上下联各自倒转回来念,会是怎样一个句子
呢?”刘教授 引导着场下的观众玩起了文字魔术。结果,当观众一个字一个字念过去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
被刘教授风 趣地“耍”了。上下联,不论是顺着念,还是逆着读,都依然是一模一样的那个句子。原来刘教
授将“对 称”法严格运用在了诗句的组织中,结果形成了语言艺术上的“回文”效果,这种回文修辞在英文中也
常 有发生,比如“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等等。
从第一排骨牌的倒下 ,我们知道了其余多米诺骨牌的结局——那就是全部倒下。从“一叶知一秋”、“一
树一菩提”这些富有 深意的诤言,我们知道了微小事物对大事件的通感和预知。数学上的感应,与诗歌中的
感应,都让我们领 略到了微观对宏观的折射力量。就像18世纪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在一首诗中所揭示的
真理:“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这首诗的中文翻译或许很多人都熟 悉: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
边,刹那含永劫。刘教授在对这首诗境彻悟和感应的基础上,给 出了自己独到的诠释:一沙窥尘世,一瓣
证瑶台,双手持无量,刹那悟如来。
接着,刘教授又 为观众演绎了数学中的递回公式与诗词“顶真格”的姻缘联系。递回公式中,序列的每
一项被定义为前一 项的函数,每相邻两项之间会存在重叠关系,如关系式dn=(n-1)dn-1+(n-1)dn-2。这种< br>上递下接的艺术特色在“顶真格”修辞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后宫佳丽三千人 ,
三千宠爱在一身”,还是脍炙人口的“柳色青,柳色青青春满城,满城风雨烟光送,风雨烟光送远行, 远行
君向归山路……”,这些相似的美感诉求,让我们不由得感叹头尾蝉联的“顶真”句式原来与递回公 式中的形
式美是同此相通。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


-经典短篇小说


-beyond歌曲


-憧憬未来


-甲鱼养殖


-换届纪律


-文科生可以报哪些专业


-小夜曲简谱



本文更新与2020-11-29 20: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71070.html

数学与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