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山胡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26 21:02
tags:英语, 小学教育

典雅近义词-

2020年11月26日发(作者:车大聘)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本册内容结构图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一)
新知识点: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
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 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
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 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
1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 、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
主动探 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
教学重难点
区别这些图形。
教具学具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等。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教 学 设 计
二、探究新知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形积木。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形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
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
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
形、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
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 短;正方
形是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师有3个角,3条边;平行
四边形有4条边;圆没有角的… …
如果学生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边
相等,4个角一样……
(3)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一个

2
面—长方形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 ”,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
—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 圆。
(2)记忆想象。
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贴在
黑板上。
②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这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
形名称,学生想)
③让学生闭眼,然后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图形,由学
生判断它的表面的形状。
④出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和圆的物体。
(3)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表面是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物体。
先两人一组说说,再集体交流。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你身边
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可在小组里说说,老师巡视指导,要防止学生把立
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如有的学生经常说:“铅笔 盒
是长方形的。”或者说;“铅笔盒的一面是长方体。”
老师要及时纠正,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述 能力。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
图形。
先让学生自由想象,利用所学的图形画他们想画的
东西,老师不要干涉。
最后把画出 来的图片展览、交流,说说自己画的是
什么,都用了哪些图形。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先让学生自由观察画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后
老 师提要求把图中的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
形四边形涂成下面各自对应的颜色(或涂你喜欢的颜
色,注意相同的图形涂相同的颜色)。
4、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里。
先让学生自己填,然后老师组织检查交流。
5、练习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图,自己完成,然后老师组
织检查交流。
6、练习一的第6题,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的关系。
3
(1)老师说要求。
(2)学生动手画。
(3)集体交流。
哪个题争议较大,可拿实物亲自画画。


2、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课时 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3页例2和“做一做”、第4页的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4、5题。
1.通过 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
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每一组一袋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一幅七巧板、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
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
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探究新知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 ,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
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
了,回忆一 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
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
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
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

教 学 设 计

4
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
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
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
发现了哪些图 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
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 的图形吗?大家来试
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新知识点:
1、 十几减9的口算。
2、 十几减8、7、6的口算。
3、 十几减5、4、3、2的口算。
4、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 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
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 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
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
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 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
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 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
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 性化的学习,充分发展个人的学习潜能。
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 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
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 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
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 ”“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
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
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 刻。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 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
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 ,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
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 ”“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
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 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5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十几减9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10、第 11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1、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难点
2、理解“破十法 ”和“想加算减”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
课件、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
十6
9十9 9十2 9十5 9
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
13
9十( )=14 9十( )
=15
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
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
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
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
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教 学 设 计





6
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 呢?(鼓励学生
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
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
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
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
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
方法进行计算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
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
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
教材第11、第12页的内容。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
高计算能力。
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
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教 学 设 计
7
15 (2)9+( )18
15-9=( ) 18-9=
( )
(3)9+( )=14 (4)9+( )=
17
14-9=( ) 17-9=
(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1)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
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
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
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
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
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
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
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十几减9练习课及练习二第5、第6、第8、第9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十几减9练习课及练习二第5、第6、第8、第9题
1、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计算。

8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3-9= 7+6= 4+8= 18-10= 4+9=
17-9= 14-9= 18-6= 11-9= 17-10=
5+9= 4+15= 2+9= 16-9= 18-9=
2、用8、9、10、17中的三个数写一个 加法算式和一个
减法算式。(首先判断从这四个数中选择哪三个数,再
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 减法算式)
3、在○里填上“+”或“-”。
9○8=1 13○10=3 7○5=2 9○8=17 13○9=4
7○9=16 14○9=5 7○5=12 14○9=5
二、探究新知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15-9=
2、(1)做加法 (2)做减法

3、在○里填上“>”“<”或“=”。
13-9○9 2+5○16-9 4+8○12-9
7-5○12 12-10○10-10 6-5○19-10
15-9○6 7-1○15-9 17-9○4+0
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7-9-4= 16-9-3= 10-10+9= 12-9+5=
17-7-9= 14+4-9= 8+59= 4+7-9=
5、看图列式计算。
车上原来有14人,下去9人。车上还有多少人?
三、思维训练
☆+☆=18 △+☆=10 △+□=15 ☆=? △=? □=?

2、十几减8、7、6
第一课时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13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理解“破十法”

教 学 设 计




教学重难点
9
教具学具
课件、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复习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
9十( )=15 8十( )=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
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教 学 设 计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
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 一种方法比较快,
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
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 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
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
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
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 8)计算时
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
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
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


10

第二课时 十几减8的练习及练习三第第1、第2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十几减8的练习及练习三第第1、第2题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熟练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口算卡片、小棒、图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基本练习
1、看谁都能算对。
12-8 12-9 8+6 14-8 16-9 8+9
13-8 14-8 11-8 15-8 17-8 15-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选取有代表性的题
目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破十法”
“想加算减法”。
2、找朋友。

14-8 4 13-9
12-8 5 15-9
15-8 6 16-9
13-8 7 14-9
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再把这几个算式重新整
理,可以有几种方法?
方法一:把得数相同的归为一类。
方法二:把减数相同的归为一类。
3、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老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三的第2题。
2、算一算,填一填。

三、思维训练
育红小学一(1)班有20人去秋游。有17座的车2辆,
有6座的车2辆,有4座的车2辆。
(1)可以怎样租车?
(2)怎样租车空座位最少?

第三课时 教材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难点
2、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教具学具
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12-8 12-9 3+8 14-8
4+9 15-8 16-8 17-9
2、导入新课。出示例3.
图中有什么?两个小朋友都给大家提出了问题?你们
能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要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
为什么这样列式?
(用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用减法计算)
列式:13-7= 13-6=
(2)如何计算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
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
学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
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①依靠摆学具,算出答案。
②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
③用“破十法”算出答案。
先用13中的10减去7,等于3,再把3和13中的另一
部分合起来就是7,所以13-6=7,红的有6条。
同理:先用13中10减去6,等于4,再把 4和13中的
另一部分合起来就是7,所以,13-6=7,黑的有7条。
④想加算减,算出答案。
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
式,即 7+6=13,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13-7=6,13-6=7.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 “破十法”和“想加算
减”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
2、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集体订正)
3、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算式)
老师追问:看到这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算式呢?

教 学 设 计





12
(还可以想到:8+5=13 13-5=8 13-8=5等)
4、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3题。
学生继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12-6 13-6 15-7 14-6
12-7 14-7 15-6 15-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15 6+□=12 9+□=16
9+□=15 5+□=12 4+□=11
四、思维训练
1、一(1)班有14名同学参加校春季运动会。我们班
男生有7名参加,女生有多少人参加?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续减法”“点
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最简便。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5—第10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十几减7、6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5—第10题
1、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熟练、正确地口算十几减7、7的退位减法。
口算题卡、图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基本练习
8+4 7+9 7+6 9+3 6+5 16-9 13-6 16-7
12-9 11-5 12-7 13-7 12-6 11-6 12-8




2、口算接力。
小组内合作完成,每人做一道题,其他同学进行判 断,
看一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通过学习交流,解决问
题)
(1)7+8-6 5+10-6 10-9+9 16-7+8
(2)10-2+9 4+3+9 14-7+5 10+5-6
3、看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1)16-8=8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14-7=7
也让学生说说算法。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13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三的第5题。
2、练习三的第6题。
3、练习三的第7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4、4+6+8-9= 8-4-3+10=
12-9+3-6= 15-7+2-2=
5、练习三的第8题。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
6、练习三的第10退。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用一个
算式表示吗?你还能想到什么?


3、十几减5、4、3、2
第一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17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1、初步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难点
2、掌握“破十法”。
教具学具
小棒、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出示卡片。填一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板书12-5=□ 11-4=□
12-4=□ 11-3=□
12-3=□ 11-2=□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十几减9、8、7、6,计算十几
减9、8、7、6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破十法”
怎样运用“破十法”计算13-9呢?
先用13中的10减去9等 于1,再把1和13中的另一
部分3合起来就是4,所以13-9=4.
生:“想加算减法‘。
怎样运用“想加算减法”计算11-8呢?
因为8+3=11.所以11-8=3,11-3=8.
怎样运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上面两组算
式呢?
(2)举例计算12-5=□
①用“破十法”计算。
先用12中的10减去5等于5,再把5和12中的另一

教 学 设 计





14
部分2合起来就是7,所以12-=7.
②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因为5+7=12,所以12-5=7
(3)如何计算其他几道算式呢?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①计算12-4= □
老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
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
②计算其他几道算式。
学生自己算,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然后统
一订正,老师给出答案。
2、教材第1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统一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11-5 12-5 13-5 14-5 11-4 12-4 13-4 14-4
11-2 11-3 11-8 11-7
2、连一连。
12-7 11-3
11-2 13-8
15-8 13-4
16-8 11-4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17页思考题。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5、4、3、2
方法:“破十法” “想加算减法”等。

第二课时 十几减5、4、3、2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四第、第5、第8—10题。。
1、运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巩固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口算卡片、数字卡片等。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7-8 7+8 13-6 12-7 14-5 8-7 9+8 18-9
7+4 14-4 13-4 13+7 11-5 17-9 16-7
2、用3、、11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15
1、做减法。
①14分别减去7、6、5、4、3、2.
②17分别减去0、9、4、8、7、10.
2、你能写出多少个得数是“6”的算式?
3、在○填上“+”或“-”。
7○7=14 16○8=8 9○5=14 15○8=7 9○7=2
4○7=11 13○5=8 18○8=10 15○6=9 4○3=7
4、在○填上“>”“<”或“=”。
13-7○6 14-9○2+4 6+9○18-4 5+7○10
7+7○7-7 3-8○8 12-8○0+4 13-4○4+3 15-6○8
三、思维训练
1、□-8<5,□里最大可以填几?
2、14-□>5,□里最大可以填几?最小可以填几?


4、综合应用
第一课时 学数学 用数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0页的内容。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使学生 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
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从已知的条件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用条件。
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我们班有13名同学会游泳,有6名同
学会下 棋,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谁能回答这个问
题,请列出算式。
会游泳和会下棋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13+6=19(人)
会游泳的同学比会下棋的同学多几人?13-6=7(人)
会游泳的同学与会下棋的同学相差几人?13-6=7(人)
会下棋的同学比会游泳的同学少几人?13-6=7(人)
老师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 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你愿意试着选择合适的有用条件,来解答吗?今天的课
上我们就来比一比。
板书题目:学数学 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动态出示图。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16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很多小朋友在踢球。
(2)学生边说,老师便用电脑显示。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
(有3个已知条件)
要求学生:叙述题意
已知条件:①有16人踢球。②现在来了9人。③我们
队踢进了4个。
问题:还有几人没来?
怎么解答呢?
通过摆小棒可列出减法算式16-9=7(人),所以还有7
人没来。其中的条件③没有用上。
解答正确吗?
没来的人加上已经来的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要
求学生口算,完整地解答问题。
2、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已知条件:①有14只鸡。②有5只鸭。③公鸡有6只。
问题:母鸡有几只。
怎么解答呢?怎样列式?
生:14-6=8(只)
要求学生口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我们班有20名同学,参加书法组的有15名,其中
男生有8名,女生有多少名参加?
2、小白兔共采了14个松果,已经吃了4天,共吃了9
个。小白兔还剩几个松果?
四、思维训练
一(1)班有19名同学,有12人在玩捉迷藏,捉住了
6人,还有几人没捉住?
五、板书设计
学数学 用数学
(1)在应用题里,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
部分,用减法计算。
(2)明确问题要求的是什么,来选择所需的条件解答。

第二课时 学数学 用数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练习五的第1、第2、第4题。
1、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解答步骤。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够独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课件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17



一、基本练习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5-4 10+10 13-4 15-7-7
12-8 11-6 13-13 16+4-9
13+6 15-7 17-9 4+13-8
13-6 5+7 16+3 5-5+5
2、比较大小,在○填上“>”“<”或“=”。
16○13 20○19 7○17 16○19
3、姐姐买了11个灯笼,送给弟弟4个,还剩几个?
4、小刚画了12只熊猫,又画了4只,一共画了多少只?
反馈调节应及时到位,要学生列式 后说一说,为什么这
样列式(或者说为什么用减法(加法)计算)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
么。
(1)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他还要写
几个字?
(2)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已
经写了几个。
2、练习五第2题。
要求学生说出解答本题要用到的已知条件有哪几个?
没有用到的有哪个。
3、练习五第4题。
四、思维训练
1、同学们擦玻璃,先擦了15块,还剩17块,又擦了
9块,还剩多少块没擦?
2、☆和△分别代表多少。
☆+☆=18 ☆=( )
△-☆=6 △=(0




第三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1页的内容。
1、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并能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相连。
1、理解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2、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具学具
学具卡片

18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口算。
16-9 1+8 15-3 7+8 8+9 18-6 9-4 3+10
13-5 17-9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出示图。
板书: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1)学生探索,动手操作。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摆的过程。
(2)小组讨论,思考 三个问题:①谁和谁比?②谁的
多,谁的少?③多的分成几部分?是哪几部分?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从摆的卡片可以看出,小华的●数和小雪的○数比,,小华的多,小雪的少。“小华的●数多”可以分成两部
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 是比小雪
多的部分。
小华的●数中,表示和小雪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是几
个,表示比 小雪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是几个。
(表示和小雪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是7个,表示比小雪
的○数同样多的部分是5个)
(4)根据我们推理过程,思考怎样列算式。
12-7表示从12个里面去掉同样多的7个,就求出小华
比小雪多几个。
板书:12-7=5(个)
2、摆一摆,算一算。
摆10个△和7个○,△比○多几个?
学生摆后回答:△和○比,△多,○少。△可以分成两
部分,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部分是7个,另一部分时
比○多的部分是3个。从10个△里去掉 和○同样多的
7个,就求出△比○多几个。
10-7=3(个)
3、教材第21页“做一做”。
(1)学生探索,动手操作。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摆的过
程。
学生边说边摆。
(2)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①谁和谁比?②谁多,谁少?③多的怎么分?
个性化设计及反






19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通过摆学具卡片,知道了兔的只数和羊的只数比,兔 多,
羊少。表示兔的○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羊同样
多的部分,是9个;另一部分时比羊 多的部分,是6
个。羊比兔少几只,也就是兔比羊多几只。所以兔比羊
多6只,羊比兔少6只。
(4)用数学方法列式解答。
15-9表示从15个里面去掉同样多的9个,就求出兔比
羊多几只,也就是羊比兔少几只。
板书:15-9=6(只)
(5)比较两个问题。
两个问题都是在求两数相差多少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
多几就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差;求一个数
比另一个数少几也 是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求出两数的
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有电冰箱9台,电视机18台,电视机比电冰箱多几
台?
2、我们班有女生9人,男生13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四、思维训练
有12支钢笔,8支铅笔。
钢笔比铅笔多()支。
铅笔比钢笔少()支。


第四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五的第5、第7、第9题。。
1、进一步掌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
问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这两类问题。
2、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
1、会分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2、能正确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课件、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基本练习
填空。
5比4多()。 16比8多()。
8比10少()。 6比11少()。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20
1、练习五第5题。
2、练习五第7题。
3、练习五第9题。
三、思维训练
1、有11棵松树,7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多多少棵?
2、被□盖住的数字分别是几?
□4 1□
- □ - 7
8 5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4页的内容。
1、对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3、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沟通联系,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进行复习
1、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比一比,赛一赛。
老师任意指一道题,学生说得数,也可以让学生任意指
题,其他学生说得数。
(2)学生分组完成。找出得数是2、3、4、5、6、7、




8、9的算式分别是什么?
提醒学生可以把得数都相同的算式用相同颜色的彩笔
标出来。
引导学生在找算式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规律。(斜着看)
学生汇报、交流。
(3)老师提问: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么排列的?你还
发现了什么规律?
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呢?第二列呢?第五
列呢?
学生: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十
几减9)。
第二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2(十几减8)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21
第五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5(十几减5)
横着看,第一行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呢?第二行呢?
学生:第一行都是11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
再加上1就可以了。
第二行都是12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
2就可以了。
(4)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2、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进行
展示交流。
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脱式口算表,把得数是2、3、4、5、6、7、8、9的算
式分别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二、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沟通联系
1、老师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之
间的联系。
2、请你根据7+9=16这个算式,说出两个相应的减法算
式。
16-7=9 16-9=7
让学生任意说一个加法算式,其他同学说出两个相应的
减法算式。
三、出示挂图
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出示2题挂图。
老师谈话:“小精灵”特别爱动脑筋,并给我们提出了
几个问题。(出示问题)
同学们回答从图上获得的信息,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
(1)学生动手操作,探索答案。
拿出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
从作业评比表中看到小丽得了12朵红花,小林得了9
朵红花。
(2)小组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①谁和谁比?
②谁的多,谁的少?
③多的部分分成几部分?是哪几部分?
(3)反馈讨论结果,学生回答。
(4)列式12-9=3(朵),并要求学生回答。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多少个差是7的算式?
2、游戏,对口令。
例如:学生甲出示“7”,学生乙快速反应“3”(凑十)
学生甲出示“12-6”,学生乙说得数“6”。
学生甲出示“□>9”,学生乙快速说出任意一个大于

22
9的数。
……
3、用8、7、15这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
算式。
4、13-5-2= 7+7-6= 16-9-0 16-8-8 18-7-9
四、思维训练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5 15-□>6
2、说一说,哪只杯子里的水最多,哪只杯子里的水最
少。


第二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练习六部分习题。
1、对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
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联系,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口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1、口算。
7+5 12-5 8+6 18-9 12-4 6+9
14-5 16-8 5+8 14-6 2+9 7+7
2、说一说,再计算。
老师出示图,学生说出图意,再列式计算。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把差是6、7……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1)差是6、7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来的可以
看减法表。
学生可能说出: 6-0=6,7-1=6,8-2=6,17-11=6……引导
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 的?哪些是新学
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2)差是7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3)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的第5题。
先分析题意,再列式口算,然后把得数填入括号中。
老师提问:在什么时候用加法计算,什么时候用减法计
算?
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 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
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23
少)几,也用减法计算。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把意思表达清楚。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六的第1题。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17○7=10 17○9=8 10○10=0
16○3=19 9○8=1 8○3=11
14○6=20 9○8=17 11○4=7
3、在□里填数。
□+7=16 □+8=14 17=8+□
12-□=7 13-□=8 7=14-□
4、练习六的第4题
四、思维训练
练习六的第8题。


第三课时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练习六部分习题。
1、对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能熟
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沟通联系,合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口算卡片、挂图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对比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6 6+5 8+7 9+4 6+7 5+6 7+8 4+9
13-7 11-5 15-8 13-9 13-6 11-6 15-7 13-4
2、根据题意,列式计算。
出示挂图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11分别减去6、7、8、9得数是多少。
15分别减去9、8、7、6得数是多少。
2、按得数涂色(把得数相同的涂成一种颜色)
5+7 6+5 13-6 7+4 14-6 11-4 9+2 8+4
15-8 3+8 12-4 3+9 15-7 17-9 15-3
三、思维训练
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16人,到站后下去9人,又
上来7人,现在 公共汽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24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新知识点:
1、 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
2、 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3、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教学要求:
1、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2、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3、 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建议:
1、 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 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 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 活动起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
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 探索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分类、整理
一课时 分类、整理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7页的例1及练习七的第1、第3题。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1、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数一数再填空。并比一比多
少。
2、看图,数一数,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
球有()个。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
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气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教 学 设 计




25
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
个。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形状的气球,并数出每种形状的
气球各有几个。
教师板书
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引导学生说出)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1)分小组互相说说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2)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 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
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
该肯定。
(如有的学生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七的第1题。
2、练习七的第3题。
四、思维训练
1、把水果和蔬菜进行分类。
2、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3、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
五、板书设计
分类、整理
1、分类的方法:
(1)单一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以各个事物之间共有的某
一种属性作 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它的分类结果
是一定的,不可改变的。
(2)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
性 ,我们分别以某个属性为标准进行不 同的分类。不
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分类的依据。
(1)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
状等)进行分类。
(2)根据事物的功能和用途(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
可以吃,可以玩,可以用)进行分类。
(3)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2、统计表
一课时 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28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第2、第4、第6题。。
1、巩固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整理。
2、通过分一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难点

26
教具学具
课件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公园中人物镜头,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分成两类。
生1: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生2: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教 学 设 计




(教师板书)
提问: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先小组内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
老师组织集体交流,可以按出生在前半年、后半年,还
可以按学号分等。
2、练习七第2题。
3、练习七第4题。
4、练习七第6题。
四、思维训练
1、数一数,分一分,填一填。

2、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两组填一填。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新知识点:
1、数数、数的组成及读数和写数。
2、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综合应用。
4、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 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
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2、 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 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7
4、 结合具 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
简单的估计和计 算。
教学建议:
1、 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100 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
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 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
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为此,老师作 为教学的组织者,应为学生提供如下服务:①选取、提
供每次活动的素材。②指定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 动规则。③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
应的数学概念。如“比大小”的教学,通过应用实物— 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
引导学生概括出比大小的基本方法。为后面学习万以内数 的大小打下坚实的基础。④对学生进行爱护
学习资源的教育。
2、 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还处在认数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它的基本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就是“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制,这是引领本单元内容的两个概念,其他的概念如
计数单位“一”“十”“百”,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都是由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它们的含义的。
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理解:①一个一个地数,
每 满十个,就应向十位进一;一十一十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百位进一,由此引出计算单位“一(个)”
“十”“百”。②每个数的大小是由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置决定的,掌握数位的这个基本内涵,
并能根据数位的意义正确读数和写数。
3、 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 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本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体现
在:①结合现实素 材,感受100以内的数,并能进行估计。②体会100以内各数在日常日常生活中的
作用。③会用10 0以内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并能进行交流。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创设一些培养 学生简单数感的活动。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举实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制定一些简单的游戏规 则,带领学生做“抢100”的游戏等。


1、数数 数的组成
第一课时 数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34页例1及教材第35页“做一做”。
1、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数100 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
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
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难点
2、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程。
教具学具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1、今天的数学课,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
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
提示:有100颗星星。
2、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百羊图。





教 学 设 计

28
春天,地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一群可爱的小羊来到草
地上。
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你是怎么估测的?
3、揭示题目——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数数方法。
(1)课件出示(100只羊),你想不想知道图中 一共
有多少只可爱的小羊?数一数,悄悄告诉同桌。
(2)学生数完后汇报。
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
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完成例1)
(1)每个小组桌上都有几种东西?请选出你喜欢 的一
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
就看出是100?
(2)小组合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学生汇报:
甲组:一根一根地数,十根放一堆。
乙组:两根两个地数,二十根放一堆。
丙组:五根五根地数,十根扎一捆。
丁组:也可以……
(3)很多同学选择了10 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
数,觉得这样既好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
扎一捆,一 共有多少根小棒?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4)小结:10个十是一百。这句话还能怎样说?(一
百里 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一百;2个五十是一
百……)
3、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
(1)集体操作,一边摆小棒一边数。(1名上台演示)
五十七根小棒,再添一根是几根?( 五十八根)又得到
一根,下一个数就是五十九了,接着数六十、六十一……
七十二。
(2)要想清楚地看出有五十七根小棒,怎样做?(引
导学生十根小棒放一堆或扎一捆)
(3)提示学生:五十九后面的数是几?六十九呢?
一名学生任意说出一个100以内的数, 集体边拍手边接
着往下数。练习几次,其中一次接着数到100.
4、学生摆一摆,数一数,做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
2题。
29
5、课间操
(1)数数接力赛。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分组以接力赛方式数一数,数到老
师说停时,数得最多的小组获胜。 (2)两个人说定一个100以内的数,其他人猜这是一
个什么数。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示同伴所 猜数与说定
的数比较是大了,是小了,还是接近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找出数学教材的第23、第36、第50、第79、第87、
第100页。
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100页有多厚。
四、思维训练
摆火柴,数一数,每条线各有几根火柴,哪条线的火柴
最多?哪条线的火柴最少?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第二课时 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35页的例2和“做一做”及练习八第4题。
1、进一步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小棒、计数器。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1、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100以内的数。
2、看图数数。
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有几瓶牛奶,有几瓶酸奶的。
牛奶35瓶:每箱牛奶有10瓶,3箱就是30瓶,再数5
瓶就是35瓶。
酸奶52瓶;每箱酸奶有10瓶,5箱就是50瓶,再数2
瓶就是52瓶。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
老师板书题目: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七十根和四十六根小棒,一名学生台
前演示,其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
老师提问:“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是七十根和四十六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30
根?”
摆七十根时,摆成七捆,每捆10根(就是七十根);
摆四十六根时,先摆四 捆,每捆十根(就是四十根)再
摆六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七十里面有几个
十,四十六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七十里面有7个十,四十六里面有鱼4个十和6个一。
(2)老师摆出一个任意两位数和一个 整十数的小棒,
让学生观察,再与同桌互相说说是多少根小棒,各有几
个十和几个一。
2、教学第35页的“做一做”。
学生看图数数,再说说数的组成。
三十五根小棒,三十五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再次利用准备题(牛奶图),说一说数的组成。
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52里面有(5)个十
和(2)个一。
3、同桌 进行一下活动:一人用小棒摆出一个两位数,
另一人说出这个两位数及这个两位数的组成。(两个人交替进行)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想一想,填空。
2、找朋友。
9个十和6个一。 96
7个十和3个一 73
10个十 100
3、练习八的第4题。
五、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第三课时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36页内容及练习八的第5题。
1、让学生不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进一步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教学重难点
2、区分“数位”与“位数”,“数位”与“位置”。
教具学具




一、基本练习
1、从一数到一百,可以怎样数、(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从一数到一百的不同数法)
计数器、小棒、数位表。
个性化设计及反


教 学 设 计
31
2、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
四十八 六十九 二十七 八十八
3、想一想,写一写。
(1)3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8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老师出示例3.
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4个十十40,2
个十 和7个一合起来就是27,3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就
是33)
老师提问:4捆应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7根
呢?为什么在计数器上这样摆呢?
(1)表示四十:
4捆也就是40根小棒,这里的“4”表示4个十,在计
数器的十位上拨4颗算珠。
写作:40.
读作:四十。
学生边拨边叙述: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算珠,在相应
位置上写出40,并读出来。
老师继续提问:“4”在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
(2)表示二十七。
2捆也就是 20根小棒,这里的“2”表示2个十,在计
数器的十位上拨2颗算珠。7根小棒,这里的“7”表示7个一,在个位上拨7颗算珠。
写作:27
读作:二十七。
学生边拨边叙 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算珠,7个一
在个位上拨7颗算珠,在相应位置上写出27,并读出
来。
老师继续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7”在哪个数位
上?分别表示什么?
(3)表示三十三。
3捆也就是30根小棒,这里的“3”表示3个十,在计
数器的 十位上拨3颗算珠。3根小棒,这里的“3”表
示3个一,在个位上拨3颗算珠。
写作:33
读作:三十三
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前面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后面 的“3”在个位
上表示3个一,所以两个“3”的意思不一样。
学生边拨边叙述。
教师谈话:树上有42只鸟,你能用小棒摆出来吗?
请你试着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并写一写,读一读。
老师指名学生板演(边拨边说)。4个十在十位上拨4
颗算珠,2个一在个位上拨2颗算珠。

32
2、比较“24”与“42”。
老师出示图
谁能说一说“24”和“4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有数字2和4.
不同点:数字2和4所在的数位不同,这两个数的读法
和写法不同。
“24”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个位上是4,表示
4个一。
“42”的十位上是4,表示4个十;个位上是2,表示
2个一。
(学生还有可能回答出这两个数的大小也不同,等等)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图读数、写数,并说一说数的组成。
2、利用计数器,摆一摆、说一说。
(1)一年级有男生79人,女生81人。
(2)停车场里有36辆大汽车,48辆小轿车。
(3)花园中有菊花85盆,月季花100盆。
(4)小白兔拨了40个萝卜,小灰兔拨了51个萝卜。
五、板书设计
读数和写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第四课时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37页内容及练习八第6题。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引导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在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的基础上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器、小棒。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1、数一数。
(1)从七十六开始,往后连续数出7个数。
(2)从七十六开始,往后两个两个地数,数出7个数。
(3)从六十开始,五个五个地数,一直数到一百。
(4)从四十开始,十个十个地数,一直数到九十。
(5)从四十开始,十个十个地数,一直数到一百。
2、摆一摆,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
教具学具
教 学 设 计
33
(1)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2)3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个十十50。
(4)()个一和()个十合起来是42.
(5)100里面有()个十。
(6)4个十和6个一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在计数器上表示100.
利用数位表、数字卡片来摆一摆,说一说。
可以由一 名学生说一个数,其他学生摆;也可以由一名
学生摆,其他学生读出这个数。再说一说百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2、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
是()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位,每个数
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然后在书上填空。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
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3、学生归纳数的读法和写法,老师板书。(读数和写
数,都从高位起)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图读数、写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2、填空。
(1)十位是8,个位是2,这个数是()。
(2)2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3)10个一是(),100里面有()个十,()个一。
(4)百位是1,个位和十位都是0,这个数是()。
3、我写数,你来读。
同桌之间,一人读数,另一人来写。
四、思维训练
1、下面哪根铁丝最长。
2、把11个苹果放在3个盘子里,要使每盘的苹果都是
单数,可以怎样放?
五、板书设计
读数和写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2、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第一课时 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41页的内容和练习九第1、第2题。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2、进一步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
3、进一步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培

34
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2、探索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
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百数图。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你知道100以内数的哪些知识?还
想知道什么?学习什么知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它能帮助大家学到
更多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出示例4的100 以内的数目
表。
通过这位朋友的帮助,我们共同学习100因为数的顺
序。
老师板书:100以内数的顺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老 师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讲秩
序、讲规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安定,做事情才不会影响到他人。生活中的数也是这样的,它们有大小、
有顺序,各有不同却又相互联系。
想一想,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互相说一说。
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
②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③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都相同。
④从右上到左下这一斜行数中(10除 外)十位上的数
从1开始,逐渐增加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
开始逐渐减少到1. < br>对于学生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要随着学生的回答,电脑
动态显示;学生没有回答出来的,老师可以 用同样的方
法进行提示。
(2)学生填满表中空格(见教材第41页)复习100
以 内各数的顺序,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的表,有
什么规律。
学生甲:从左往右,再从上往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1
—100)填的数。
学生乙:从上往下,再从左往右,先填个位是1的数,
再填个位是2的数,以此类推。
……
2、完成教材第41页的第(1)题。
按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
的理解。
说一说,十位是3的数与个位是3的数有什么区别。
(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这样的数都是三十几的数;

教 学 设 计




35
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都是几十三的数)
举例说明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数,它的个位和十位
上的数都表示什么。(如“77”的个位 上的“7”表示
7个一;十位上也是“7”,这个“7”表示7个十)
3、完成教材第41页的第(2)题
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你从表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排列。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交流。
4、完成教材第41页的第(3)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按数的顺序连线。
2、按要求排队。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7、23、96、69、72、
25、38.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26、46、56、16、96、
36、76.
3、按“100以内数目表”的规律填数。
四、思维训练
1、用10枚棋子摆一个每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正三角
形)
2、用8枚棋子围成一个正方形。
3、用棋子围成一个正方形,如果每条边上都有4枚棋子,一共需要多少枚棋子?如果每条边上都有5枚棋子
呢?
五、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100以内的数按顺序数,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相
邻的两数,后面的 数比前面的数大1,反之小1.
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表
示的意 义不一样,十位上的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表示
几个一。


第二课时 数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42页的内容和练习九第3题。
1、利用前面所学知识,主动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以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2、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大小。
教具学具

计数器、数位表、小棒。
个性化设计及反

教 学 设 计

36



一、学前准备
1、按规律填数。
2、照样子写出相邻的数。
37、38、39、() ()、70、()
()、49() ()、99、()
3、填空。
(1)从()到()是一位数;从()到()是两位数;
100是()位数。
(2)十位是3的两位数有()个。
(3)比69多1的数是(),比69少1的数是()。
(4)3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老师出示例5图,请学生回答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
学生甲:根据小棒图来比,只看整捆的左边有4捆,右
边有3捆,所以42大于37.
学生乙: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后面,所以42
大于37.
学生丙:根据数 的组成来比,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
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42>37.
老 师引导,如果没有这幅图,怎么来比较这两个两位数
的大小呢?能不能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
学生丁:用计数器来比较大小。
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2)完成例5图下面题。
小组合作,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方法一:在数位顺序表中23在25 前边,所以23<25.
方法二:23和25的十位都 是2,表示2个十,不能比
较出谁打、谁小,再看个位,23的个位是3,25的个位
是5,所 以23<25。
(3)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
法。
学生小 结: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上的数,十
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 br>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此外,上述概括的内容是比较两位数大小 的一般方法,
应鼓励学生有多种比较方法,而且能具体情况具体分
析。
2、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第2题。

37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离开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物,
自己是怎样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里填上“>”“<”或“=”。
51○49 90○100 73○37 64○63 67○76 65○56
2、写出5个大于70而小于85的数。
3、写出小于100而大于40的个位是3的5 个数。
四、思维训练
把卡片正确地放在○里。
58、98、60、79、38
○<○<○<○<○
五、板书设计
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1)数位多的数大于数位
少的数。
(2)如果数位相同 ,就从高位比起,高位上的数大,
这个数就大;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下
一位数 大的那个数就大。

第三课时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第43页的内容及练习九第4题。
1、进一步感 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
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与
教学重难点
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
课件、、数字卡片。
个性化设计及反

一、学前准备
1、游戏“找朋友”。
7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 100
56后面的第4个数 71
7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 17
个位是3,十位是9 93
百位是1,个位和十位都是0, 60
2、猜一猜。
小明说:“我们一(1)班的人数比35多,比40少。”
一(1)班可能有()人。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教 学 设 计





38

圆寂是什么意思-


地位英文-


双色球中三个红球-


燕草如碧丝-


吉野门-


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


suppose的用法-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本文更新与2020-11-26 21: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65102.html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