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全国数学竞赛获奖名单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整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19 19:53
tags:人教版, 二年级, 数学

-柠檬精油

2020年11月19日发(作者:金世元)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长 度 单 位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认 识 厘 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1、例2、例3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第2题。
内容简析

例1

借助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 单位这一情景,让学生经历知
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例2

先借助厘米尺感知1厘米有多长,再通过比画、比较等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1 厘米
长度的认识,同时认识表示厘米的字母符号“
cm
”。 借助估计图钉长大约是1 厘米和量
一量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两个活动,使用多种直观物体帮助学生巩固1厘米的长度
观念,形成1厘米的表象。
例3

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生用厘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
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
.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 br>.
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1
.
运用设疑引入法创设认知冲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引导探究法、直观演
示法、操作实验法、巩固练习法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
.
本课时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交流归纳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讨论总结法。
承前启后链








1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相声导入:
课件播放郭德纲与于谦表演的《卖布头》片段。
出示几句关键台词:
郭:真正烟薰 皂,烟煤搀煤灰,……什么汽车马车飞机那迫击炮那机关枪都追不上它,怎么回
子事?
于:怎么回事啊?
郭:刮跑啦。
于:那不废话嘛!可不刮跑了嘛!
郭: 那位先生说,卖布头儿的,多少钱一尺?站稳脚儿,庹一庹尺寸,一庹五尺长,两庹这么一
丈,三庹一丈 五。
于:诶,连我一块儿卖啊!
教师问:听了相声,笑一笑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郭德纲 说的“庹一庹、一庹五尺长、两庹
这么一丈、三庹一丈五”是什么意思?
学生叽叽喳喳地回答。
教师:很不错!一庹就是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手指尖之间的距 离。古时人们用庹来测
量物体的长度,一庹五尺长,两庹这么一丈,三庹一丈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古人用庹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品析:运用相声片段引入,情景有趣,引导学生在笑声中思 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留心皆
学问。很自然地由“庹”的认识进入长度单位的探究学习中,不留任何做作 痕迹,感悟数
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情景导入:
(课 件出示情景)大头儿子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小头爸爸帮忙重做一个,他身边没
有任何工具,只好 用手指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5拃。他回家要求爸爸做5拃长的小
栏杆。师:你们觉得,大头儿子的 做法可行吗?你想到用身边的小物体来量物体的长度吗?
【品析:通过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和情景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大
头儿子所遇到的问题情景中,思考“拃”的含义、用“拃” 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结果的准
确性等问题。】
儿歌导入:
师: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 有一把小尺子,可是我们平时学习很少用到它。它有什么用途呢?
还是让儿歌来告诉我们吧!课件出示儿 歌:小尺子,细又长,测量东西本领强。比一比,量一
量,分清宽窄和短长。

2
二年级上册



师:儿歌告诉我们,尺子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和宽窄的。人们为什么要用尺子来 测量物
体的长短?怎样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
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品析: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 生了解尺子的作用,并通过“比一比,量一量”强调这节
课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操作,引发了学生对测量长 度的学习欲望,情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
态。】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在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
.
教学例1。
(1) 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
了上面的三幅图,我 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
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 长度。(详见课件部分)
(2)介绍“1拃”的长度。教师示范1拃(尽量伸直手指,从大拇指到中指 的长度叫作“1
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有多长。
(3)学生测量。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几拃,指生汇报。
(4)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5)讨论: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 度,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
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
.
方法拓展。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选一选:选用不同的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小正方形积木、学具等)作标准测量数学书
的长度,每 人选一样,量一量,分几个小组进行。
教师指导: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并注意一端对齐。
学生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
教师归纳: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选的标准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
学生自由选择工具,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 ,然后交流发现了什么。(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
测量时,测量结果可能与事实不符)
(3)用相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全体学生用小正方体测量数学书的长度,汇 报结果并总结:只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
测量,才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4)对比分析。
方法

用不同物品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用不同物品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3
测量结果

不同

不同

用相同物品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相同


3
.
方法总结。
(1)通过上面的实践操作,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 果不一样的情况时,该怎样处理呢?
小组同学互相讨论,然后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 纳总结:通过测量操作,我们发现,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会
不同;用同样的物 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才能正确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所以确定统一的长度
单位是非常必要的。(板书:统 一长度单位)
【品析:由古人原始的测量长度的方法引入,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并亲自实践用拃测量 课
桌的长度,发现测量结果不同,产生认识冲突。教师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研究,发现所
用 测量工具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在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亲身体会
到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
◎在实践中认识厘米。
1
.
认识尺子。
师:平时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
学生自由说。课件适时出示各种尺子。(详见课件部分)
请同学们拿出一把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课件出示直尺)
生1:直尺上有小竖线。
师:直尺上有长短不一的小竖线,这些长短不一的小竖线叫“刻度线 ”,今天我们只研究最
长的刻度线,也就是厘米刻度线。
生2:直尺上有数。
师: 这些数叫“刻度”。第1条厘米刻度线对着的是刻度0,它在直尺的最左端,表示起点。

cm
”这两个英文字母表示“厘米”,厘米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
教师边结合学生回答边讲解,同时出示课件。(详见课件部分)
2
.
认识1厘米。
(1)认识:在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是1厘米 ,从刻度1到刻度2的长度也是1厘
米。你能找出1厘米的长度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对,每 相邻的两个长刻度线之间
的距离都是1厘米。
(2)找找:自己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并说一说。
(3)比画:用手势比画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可以到自己的直尺上去比一比。

4
二年级上册



(4)举例: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大约长1厘米的东西?课件出示实物,如图钉 、田字格等。(详
见课件部分)
(5)度量:老师的这根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你的哪根 手指的宽度也大约是1厘米呢?
请你用尺子去量一量。
(6)小结:刚才认识了1厘米。从刻 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刻度0到
刻度6是多长呢?原来刻度0到刻度几的长度就是 几厘米。在直尺上比画出3厘米、8
厘米和10厘米。
【品析: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学生 通过指、比、选、举例等大量的操作,感知了1厘米
的实际长度。为了让学生加深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 在头脑中真正建立1厘米的表象,教
师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观察、回想生活中见过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 物体,给学生创造机
会,让学生开动脑筋,捕捉生活中的实例,将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使学生
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1
.
量纸条长度。(整厘米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厘米,下面我们就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课件出示例3图。你能读出纸条的长度吗?纸条长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课件演示测量过程。(详见课件部分)
小结:纸条左端对着刻度0,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学生拿出学具,分组测量学具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指一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
.
判断:下面的测 量方法对吗?为什么?课件出示一些关于易错量法的题目。(详见课件部
分)
【品析:动手操 作是知识内化最好的方法之一,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教学效果:一是“启智”,
使学生心灵手巧;二是“明 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此外,教师 不满足于使学生学会一般的测量方法,而是让学
生通过对判断题的辨析,认识测量方法的条件性与灵活性 ,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学习了例1、例2和例3,学生对 厘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教
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对测量方法做到学以 致用。
质疑:测量物体的长度,一定要从刻度0开始测量吗?如果是一把断尺,没有刻度0怎么办?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用断尺量铅笔的长度及量一量练习题。(详见课件部
分)
小结:为了方便读数,我们通常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测量;也可以把物体的一端对准任何一
个整 刻度,数出物体占了多少个大格,就是多少厘米。

5
【品析:这是对新知识的延伸,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
头脑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补充练习】
1
.
看一看,填一填。

纸条长(

)厘米。



橡皮大约长(

)厘米。
2
.
量一量,填一填。

【参考答案】
1
.
10

5
2
.
2

2

2

2

1

3

1

3
【品析:通过读、估、 量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估、量
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 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刻度0时应该怎样求物体
的长度?但这类题目不作为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回忆1厘米的长度,总结测量方法的儿歌,提出要求:回家找一找自己身边还有哪
些物品的长度 大约是1厘米,用直尺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的长度。(详见课件部分)
五、,反思提升
回味 课堂,发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在努力地主动获取知识,1厘米有多长?他们
亲身实践了;怎样 测量物体的长度?他们动手操作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形成了技能,
还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是质疑的问题是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深化了,可能有些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但也能大大 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的反思:




6
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




第2课时

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3题、第4题。
内容简析

例4

认识米尺和米。指定一名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感受这样 的
测量很麻烦,体会到测量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自然引出米尺。通过观察
米尺 ,知道米尺的特点: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比画米尺,知道1米大约有一庹那么
长,逐步形成1 米的长度表象。
例5

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通过观察米尺,数出1米里面有多少个 厘米,得出米与厘米之
间的关系,知道1米
=
100厘米。也可能有学生直接用老师的 米尺去量,一下就看出1米长
的绳子是100厘米。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注意对测量的方法进行指 导,同时注意测
量时同学间的相互配合。
教学目标

1
.
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

7
2
.
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米的符号“
m
”。初步建立 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
.
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
=
100厘米。
4
.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理解1米
=
100厘米。
教法与学法

1
.
运用动手操作体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 操作
实验法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
通过 观察、自主探究、小组研讨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会长
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承前启后链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比赛导入:
师:同学们对厘米的知识掌握得真好,谁想和老师比赛,一起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找一名学 生和老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用学生尺测量
黑板下沿的长度,老师用 米尺测量黑板上沿的长度)
师: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测量的速度这么快?
学生讨论得出:

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用厘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太 麻烦。
师:为了方便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
“米”。(板书课题: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
【品析:通过比赛测量长度的情景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的物体比较麻烦,感受
到学习较大长度单位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 奇心和积极性,自然引发对新知识的探索,
进入学习探索的情景中。】
故事导入:
羊村小学开学了,开学第一天,举行升旗仪式。
喜羊羊:旗杆真高呀,比大树还高。

8
二年级上册



美羊羊:这根旗杆很高,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要量很多次呢!
喜羊羊:那怎么办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量吗?要不要接受更大的挑战呢?这节课我 们继续学习测量的知
识。(板书课题: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
【品析: 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对话引出新的疑惑,探究测量旗杆的长度方法,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 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走进新课的学习。】
游戏导入:
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 ,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
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 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怎样才
能知道这两根纸条究竟哪根长呢?”
学生提出通过测量,得到准确的长度数值,然后进行比较。
教师指名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分别 测量,并提供给学生厘米尺和米尺两种测量工具。如果
一个学生选用厘米尺,另一个学生选用米尺,通过 操作,学生会发现使用米尺测量速度更
快。如果两个学生都选择米尺测量,则让他们说出选择米尺的理由 。如果两个学生都不选
择米尺,教师可提示一个学生使用米尺。
通过测量,学生知道横放的纸条长。
师: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今天我们的眼 睛欺骗了我们,要想知道一个东西的
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而对于测量较长的 物体的长度,使用米
尺比较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板书课题)
【品析:笨鸟先飞,老师带领学生课前准备,进行充分的实 践活动,把学具操作、数据收集、
体会感悟做充分,课上的谈论学习就会水到渠成,从实践中总结出“量 比较长的物体或距
离,通常用米作单位”,培养了生活是数学大课堂的观念,即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在观察中认识米
1
.
认识米尺。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页例4的场景图。提出问题:我们教室中的黑板有多长呢?
要想知道黑板 的长度,就需要借助尺子进行测量。我们采用厘米尺测量,感觉很麻烦。怎
么办呢?用米尺测量。
出示米尺。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9
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1把米尺,拉直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测量比较长的物体< br>就容易了。请大家拿出各自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课件出示米尺),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
地方 。(数不同,刻度不同)
“米”可用符号“
m
”表示。(板书:米
m
)
2
.
体验1米有多长。
师: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找身体中的米尺。(小组合作交流)
(1)先张开双臂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与同桌合作量一量。
现在你能用 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注意学生身高
的差异)
(2)几个脚长大约是1米?
(3)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4)请同学们起立, 你知道自己有多高吗?先估一估,再用米尺比一比,在1米的位置做上标
记。
学生自己估一估,然后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到底有多高。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长约1米?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之后,全班 交流。在教室里,可能找到:教室里的日光灯的
长度、小黑板左右两边的长度、课桌的长度等。在生活中 ,花池的宽度、电视的宽度……
大约是1米。
小结:测量什么样的物体的长要用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
生活中还会用到卷尺测量长度,介绍卷尺。(详见课件部分)
【品析:通过观察、比画、测量 和估计,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尤其
从自己身上找1米的长度的过程,全体学生参 与,反反复复做,反反复复比,这样学生的兴趣
越浓厚,感悟就越深刻,1米的表象就越清晰。】
◎顺承例4,延学例5。
1
.
1厘米到底有多长?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2
.
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示意一下。
3
.
估测1米有多少厘米。
4
.
请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有多长。(10厘米)
米尺上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大格?(10个)

10

二年级上册



师:米尺上每个大格长10厘米,10个这样的大格就是100厘米。
学生继续观察米尺,数一数米尺上有多少个小格。
米尺上有100个小格,是100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
=
100厘米。(详见课件部分)
【品析:通过 对1米等于多少厘米的猜想,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让他们经历猜想、
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研究问 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从而进一步深化1米在头脑中
的表象。】
◎小组活动用米量。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你能量一量课桌的高度吗?再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和宽度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合作测量。
小结:量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 始,用卷尺或米尺的刻度0对齐物体的
一端,尺子要放直。(课件演示)
【品析:在已经建立 1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数学语 言的表达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教师提出质疑。
质疑:用米尺测量身高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取立正姿势,脱去鞋袜, 摘下帽子,把背挺直,挺胸,目视前方,尺
子的刻度0在脚底,尺子放直……
【品析:在这一 质疑和解答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操作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
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应用所 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张开双臂 比画一下,1米有多长。我们还知道了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度大约是1米的 物品,课后同学们可以
找一找,量一量。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11
对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正确建立起“米”的表象,教与 学
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
可以 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因此在
教学“米”的时候, 要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如找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
米,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等,给学生 充分的操作时间,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感悟。
不足之处是认识米后,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估一估 教室的长和宽等,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和估测技能,加深对米的认识。

我的反思:









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
米 (
m
)

1米
=
100厘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
第3课时

认识线段

画线段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6、例7及第5页“做一做”、第6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6

由“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以及三个实物图直接形象地描述出了 线段
的两个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由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例7

教学画线段,用尺子量一量,标出线段的实际长度,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
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 初步认识线段,形象、直观地感受线
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12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放射源


-上海到温州


-高铬铸铁


-非法占有


-高贵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敦煌遗书



本文更新与2020-11-19 19: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8072.html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整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