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优秀数学课件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1-14 08:41
tags:数学课件

合肥方田数学老师老师-王奕智

2020年11月14日发(作者:荣智健)
优秀数学课件
优秀数学课件【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 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
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 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
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
其它 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
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
趣,本 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
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 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
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
式 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
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 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
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
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 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
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
学 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
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
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 考、学生主
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
实践能力和创新 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
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
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 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
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
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
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
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 面积,但是在
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
用面积单位 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
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把握好
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 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
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 ,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
识的欲 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
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 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 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优秀数学课件【二】
一、概述
课名是 《身边的行程问题》,是小学五年级的一堂数学课。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 1 课时, 40 分钟。
《身边的行程问题》是在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间的数量关
系”、“ 24 时记时法”、 “小数乘、除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
学活动课,训练学生对大量数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身边的行程问题》这节数学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上网收
集有用信息,并且利用速度 、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将收集到
的信息加工整理后应用于现实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 1 ) 从具体事例中找出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据。
( 2 ) 会计算起始时间到终止时间之间的经过时间。
( 3 ) 明确已知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路程 =
速度×时间、速度 = 路程÷时间、时间 = 路程÷速度。可以将这些
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计算。
( 4 ) 会将网上查到的速度、时间或路程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数量单
位。
2. 过程与方法
( 1 )学会根据需要到网上查询信息,并会加工、评价、分析信息,
利用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2 )能共同分析、讨论所收集的信息,掌握利用信息共同协商解
决问题的方法。
( 3 ) 能够将课上学 到的数学知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通
过学校留言 板发布 自己的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将学到的数学知识、方法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
程,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
作出 的。
· 学生是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五年级三班的学生。
· 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 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熟悉
数量单位的转换以及已知其中 两个量求第三个 量的计算方法。
· 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汇报的能力较强。
· 所有学生都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
并能在留言板上发布消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利用网
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 Excel 工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巩固认
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并通过课后的作业使学 生
再次将知识进行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 的兴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
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
注:流程图中目标 1 ~ 6 对应教学目标分析的 6 个目标
六、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后教师
会经常对学生在讨论区上发表的知识运用情况做出评价,给出建议。
课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 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还会
在网上发表对学生的课件学习和网上讨论情况的总结。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 1 )信息查找:利用网络查找用于解决交通费用问题的信息。
( 2 )计算:利用 Excel 工具计算已知 两个量求第三个 量的问题,
计算单位准确无误。
( 3 )结果分析及决策: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对采用哪一种交
通方式 作出 恰当的决
策。
( 4 )知识应用:课后应用本课知识和方法,选择寒假出游或回老
家的交通方式。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数学作业一年级-三行教育网


关于数字的数学论文-必修一语文背诵篇目


2016安徽合肥一模数学-孟连一中


重庆中考数学a卷2016-南阳招生办网站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毕业升学试卷答案-江西警察学院官网


新余市2016年中考数学答案-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


台湾数学课-江西服装学院分数线


电离方程式的数学-天福茶学院



本文更新与2020-11-14 08: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43940.html

优秀数学课件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