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中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流程
 
提纲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最佳答案,请将其标序字母填入答
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
20分) 
1、在“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中,“居”
的意义是D 
A.坐了     B.住了     C.占了     D.过了
2.在“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中 “适” 的意义是 B 
   A.辨别
B.调和      C.适宜      D.恰巧 
3.在“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中,“极” 的意义是 A 
   A.疲惫      B.过量      C.过急
D.过高 
4.在“于今困劣,救命呼吸,父兄见出,妻息长决” 中,“见” 的意义是 D
A.看见      B.拜见      C.被        D.我
5.在“否则,附毒必发,殆不可救”中,“殆”的意义是D 
A.危险      B.近于
C.几乎      D.恐怕 
6.在“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过”的意义是 C
   A.经过      B.超越      C.到达      D.拜访
7.在“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中,“止”的意义是A
A.居住      B.来到      C.病足      D.停下
8.在“审如是,虽不服药亦可”中 ,“审”的意义是C 
   A.明悉
B.详查      C.确实      D.慎重 
9.在“五胜更立” 中,“更” 的意义是D
    A.更加      B.变更     C.互相      D.交替
10.在“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中 ,“央”的意义是A 
    A.穷尽
B.长久     C.正常   D.祸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
答案填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3
分,共15分)
1.意义为“病愈”的词语是(ABCDE) 
 A.“其后服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已”
 B.“幸少间,亟乘舟就舍”中的“间”  
C.“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中的“起” 
 D.“佗遂下手,所患寻差”中的“差”
E.“而病辄皆廖” 中的“廖”  
2.意义为“的确”的词语是( ABD  )
     A.“翁以其法治之,良验”中的“良”  
B.“事诚有不在书者,肯以三十日暇从我,当相授”中的“诚”  
C.“显亲扬名,即男子所有事”中的“即”  
D.“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中的“信”
E.“制一方,与服之,乃效”中的“乃”  
3.表示时间“短暂”意义的词语是(
ADE  ) 
     A.“少选,子宫上”中的“少选”  
B.“使人奋迅感慨激励之不暇”中的“不暇”  
C.“终日,扁鹊仰天叹曰”中的“终日”  
D.“有间,太子苏”中的“有间”
E.“斯须尽服之”中的“斯须”  
4.意义为“将要”的词语是( ACDE   )
     A.“有妊妇得疾,医言胎且堕”中的“且”  
B.“吾将为方外游矣”中的“将”  
C.“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药,亦行复差”中的“行”
D.“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中的“欲”  
E.“转死沟壑,其谁知乎”中的“其”
5.“其”为“大概” 意义的是(  ABDE  ) 
A.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  
B.周痹入藏则死,吾其已夫!  
 1
 
C.异时史家序方术之土,其将有考焉。
D.母其以二三子未树邪?  
E.汤令暖之,其旦即愈。
三、判断题:请把正确答案填于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共10分)
1.“翁春秋既高,与则引春秋大义上书部使者”中的两个“春秋”意义不同. √
2.“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中的“阳” 和“阴”皆指病机。×
3.扁鹊对齐桓侯望诊一段,前面用“疾”,最后说“桓侯体病”,中的“疾” 和“病”意义不同。√
4.“案脉,胎未去也”中的“案脉”谓考察脉象。√
5.“后复投四物汤数百,遂不发动”意思:谓服用几百服四物汤。×
6.“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与“妇稍小差”中的两个“稍”意思为逐渐。×
7.“以管窥天,以隙视人”皆比喻所见不全面,见识少。√
8.“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中的两个“之”用法相同。×
9.“适值佗见收,匆匆不忍从求”中的“匆匆” 意思为忧虑惶惑的样子。√
10.“翁以其法治之,良验”中的“良”意思为确实、的确。√ 
四、词语注释题:请对括号
中的词语进行解释,并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10
分)
1.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从事技艺 )
2.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秘密地、悄悄地) 
3.(特)以诊脉为名耳。(只是)
4.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刚会笑的婴儿) 
5.太尉黄琬(辟)。(征召) 
五、词义辨析题:请对不同句子中的同一个字进行解释,并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3分,
共15分) 
1.过  
(1)一日过所善翁。(探望)
(2)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来到) 
2.知
(1)简子疾,五日不知人。(清醒) 
(2)君之学,知所托矣。(得到) 
3.造
(1)病者日造门。(来到) 
(2)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拜访)
4.一 
(1)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专心)
(2)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完全) 
5.然
(1)彼不能然,后告疽发背死。(这样) 
(2)将军以为不然。(正确)
六.今译题:请对下列古文进行翻译,并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
,
车边病是也。” 
1.正如华佗所说的那样,病人立即吐出一条象蛇样的寄生虫,于是把寄生
虫悬挂在车子旁边,想要去拜
访华佗。(这时)华佗还没有回到家,他的小儿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来
客,就自言自语地说:“应该
是遇见过我父亲,车旁所悬挂的寄生虫就是这件事的证明。” 
2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2.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够让技艺高超的医生得以早早地治疗,则疾病可以治
愈,病人就可得以存活。一般人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疗疾
病的方法少。 
七.阅读理解(10分) 
    百年以来。经学家专讲读书。得间。每执一
卷。未领其趣先求其疵。遂以号于人而自矜有得矣。此
欺世盗名之术。若医者身命之事。死生所关。岂可
以虚名了事哉。不料。丹溪作局方发挥。以后此风滔
滔不可止。每著一书必痛诋前贤。以为立名之地惟仲
景不敢毁。则迁怒于叔和。识者见之真不值一笑也。
尝谓胸中存一丝菲薄之心。则心便不能入。虽读遍百
家终无所得。故。读内经即深信其为黄帝。歧伯书。
 2 
 
读难经即
深信其为越人书。读伤寒。金匮即深信其为仲景原文。读甲乙经。脉经。千金方。翼方诸辑录
古书。即深
信其理法必有所授。读东垣。河间。洁古。丹溪。立斋。景岳诸家。即深信其学问必有所胜。
即肤庸至于
冯氏锦囊。沈氏尊生。平心求之皆有至理。如此久久豁然贯通。自能臻于万殊一贯之妙。是
从脚踏实地真
积力久而得。非从超颖顿悟浮光掠响(影)而来。自无明暗相兼得失参半之弊矣。孔子曰。
信。而好古。
又曰。笃信好学。不笃信又焉能好学乎。(周学海《读医随笔》)
问:(1)、在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上,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原因何在? 
答:在读书态
度和读书方法上,作者主张读书要博览群书,脚踏实地,真积力久;反对一知半解,浮光
掠影,借贬低他
人来抬高自己。因为:“尝谓胸中存一丝菲薄之心。则心便不能入。虽读遍百家终无所得。
是从脚踏实地
真积力久而得。非从超颖顿悟浮光掠响(影)而来。自无明暗相兼得失参半之弊矣。”
(2)、“万殊一贯”是什么意思?
万殊一贯是指:各种不同地观点、见解,最终都能够贯通一致。 
 
提纲B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最佳答案,请将其标序字母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
20分) 
1、在“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中,“居” 的意义是D 
A.坐了
B.住了     C.占了     D.过了 
2.在“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中
“适” 的意义是B 
   A.辨别     B.调和      C.适宜      D.恰巧
3.在“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中,“极” 的意义是 A 
   A.疲惫
B.过量      C.过急      D.过高
4.在“于今困劣,救命呼吸,父兄见出,妻息长决” 中,“见” 的意义是D  
A.看见
B.拜见      C.被        D.我
5.在“否则,附毒必发,殆不可救”中,“殆”的意义是D 
A.危险      B.近于
C.几乎      D.恐怕 
6.在“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过”的意义是C
   A.经过      B.超越      C.到达      D.拜访
7.在“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中 ,“止” 的意义是 A
A.居住      B.来到      C.病足      D.停下
8.在“审如是,虽不服药亦可”中 ,“审”的意义是C 
   A.明悉
B.详查      C.确实      D.慎重 
9.在“五胜更立” 中,“更” 的意义是D
    A.更加      B.变更     C.互相      D.交替
10.在“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中 ,“央”的意义是A 
    A.穷尽
B.长久     C.正常   D.祸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
答案填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3
分,共15分)
1.意义为“病愈”的词语是(ABCDE ) 
A.“其后服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已”   
 B.“幸少间,亟乘舟就舍”中的“间”
 C.“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中的“起” 
D.“佗遂下手,所患寻差”中的“差”  
E.“而病辄皆廖” 中的“廖”
2.意义为“的确”的词语是(ABD)   
A.“翁以其法治之,良验”中的“良”  
B.“事诚有不在书者,肯以三十日暇从我,当相授”中的“诚”  
C.“显亲扬名,即男子所有事”中的“即”  
D.“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中的“信”
E.“制一方,与服之,乃效”中的“乃”  
3.表示时间“短暂”意义的词语是(ADE
) 
     A.“少选,子宫上”中的“少选”  
 3 
     B.“使人奋迅感慨激励之不暇”中的“不暇”  
C.“终日,扁鹊仰天叹曰”中的“终日”  
D.“有间,太子苏”中的“有间”
E.“斯须尽服之”中的“斯须”  
4.意义为“将要”的词语是(ACDE ) 
A.“有妊妇得疾,医言胎且堕”中的“且”  
     B.“吾将为方外游矣”中的“将”
C.“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药,亦行复差”中的“行”
D.“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中的“欲”  
E.“转死沟壑,其谁知乎”中的“其”
5.“其”为“大概” 意义的是(ABDE ) 
A.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  
B.周痹入藏则死,吾其已夫!
C.异时史家序方术之土,其将有考焉。  
D.母其以二三子未树邪?
E.汤令暖之,其旦即愈。
三、判断题:请把正确答案填于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分,共10分)
1.“翁春秋既高,与则引春秋大义上书部使者”中的两个“春秋”意义不同. √
2.“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中的“阳” 和“阴”皆指病机。×
3.扁鹊对齐桓侯望诊一段,前面用“疾”,最后说“桓侯体病”,中的“疾” 和“病”意义不同。√
4.“案脉,胎未去也”中的“案脉”谓考察脉象。√
5.“后复投四物汤数百,遂不发动”意思:谓服用几百服四物汤。×
6.“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与“妇稍小差”中的两个“稍”意思为逐渐。×
7.“以管窥天,以隙视人”皆比喻所见不全面,见识少。√
8.“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中的两个“之”用法相同。×
9.“适值佗见收,匆匆不忍从求”中的“匆匆” 意思为忧虑惶惑的样子。√
10.“翁以其法治之,良验”中的“良”意思为确实、的确。√ 
四、词语注释题:请对括号
中的词语进行解释,并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10
分)
1.所患(寻)差,十年竟死。(随即)
2.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宽容、饶恕)
3.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认为??不寻常;接待)
4.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大约;左右)
5.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选择;通“却”失误) 
五、词义辨析题:请对不同
句子中的同一个字进行解释,并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3分,
共15分)
1.过 (1)一日过所善翁。(探望 )  
(2)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来到)
2.知 (1)简子疾,五日不知人。(清醒 ) 
(2)君之学,知所托矣。(得到)
3.造 (1)病者日造门。(来到)   
(2)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拜访)
4.一 (1)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专心)
(2)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完全) 
5.然
(1)彼不能然,后告疽发背死。(这样) 
(2)将军以为不然。(正确)
六.今译题:请对下列古文进行翻译,并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
,
车边病是也。” 
1.正如华佗所说的那样,病人立即吐出一条象蛇样的寄生虫,于是把寄生
虫悬挂在车子旁边,想要去拜
访华佗。(这时)华佗还没有回到家,他的小儿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来
客,就自言自语地说:“应
该是遇见过我父亲,车旁所悬挂的寄生虫就是这件事的证明。” 
2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4 
 
2.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够让技艺
高超的医生得以早早地治疗,则疾病可以治
愈,病人就可得以存活。一般人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
;然而医生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疗疾
病的方法少。 
七.阅读理解(10分) 
窃谓儒道有心。传医道亦有心。传心传者非口所能言。非笔所能述。要能在心领神会而已。如大匠
诲人。
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学者。虽不能舍规矩为方圆。然须神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
而巧妙以
传。不必执规以为圆。而圆自无不中规。不必执矩以为方。而方自无不中矩。若是者。其巧妙
之谓欤。夫
巧妙讵能骤得。必博览群书。简练揣摩。由博返约。加之临症多则见识广。所谓熟能生巧是
也。若读书多
而临症少。则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临症多而读书少。则大海茫茫望洋莫辨。是以读书临症
两不可废。诚能
久久圆熟。临症即是读书。读书无殊临症。巧妙自此而生。心传由此而得。其如歧黄之
道。思过半矣。从
来医法只能言其所当然。而不能言其所以然。病症只说得一面。而未说得三面。吾人
读书须从其一面悟出
其三面。从其所当然悟出其所以然。体会入微自能一旦豁然贯通矣。是篇不过发先
贤奥旨。扩而充之。并
非师心自用也。圣人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余之作是篇也。其亦窃此意也。
夫书成名曰。医发心传。
盖即以儒者之心传医家之法。以明其事。虽异其理。则同聊示儿辈使之知步趋
尔。若遽持以问世。则笔墨
疏拙未能畅所欲言。犹未免滋愧亦。(程衍道《医法心传。自序》)
问:概括文意填空:本文的主旨是强调什么?。 
要做到这点,必须如何?
主旨:本文的主旨是强调读书临症两不可废。诚能久久圆熟。临症即是读书。读书无殊临症。
要做到这点,必须博览群书。简练揣摩。由博返约。加之临症多则见识广。所谓熟能生巧是也。
 
 
 
 
 
 
 
 
 
 
 
 
 
 
 
 
 
 
 
 
提纲A答案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B. A.D.D.   6-10   C. A.C. D.A. 
 5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E.
2、A. B. D.      3、A. D. E.   
4、A. C. D. E.
5、A. B. D. E. 
三、判断题 
1.√  2.ⅹ  3.√ 4.√ 5.ⅹ
6. ⅹ 7.√8.ⅹ  9.√ 10.√ 
四、词语注释题 
1.从事技艺
2.秘密地、悄悄地     3.只是      
4.刚会笑的婴儿     5.征召
五、词义辨析题 
1.过 (1)探望  (2)来到 
2.知(1)清醒
(2)得到 
3.造(1)来到  (2)拜访 
4.一(1)专心  (2)完全
5.然(1)这样  (2)正确 
六.今译题 
1.正如华佗所说的那样,病人立即
吐出一条象蛇样的寄生虫,于是把寄生虫悬挂在车子旁边,想要去拜
访华佗。(这时)华佗还没有回到家
,他的小儿子在门口玩耍,回头看见了病人,就自言自语地说:“应
该是遇见过我父亲,车旁所悬挂的寄
生虫就是明证。” 
2.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够让技艺高超的医生得以早早地
治疗,则疾病可以治
愈,病人就可得以存活。一般人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忧的事
情,是担忧治疗疾
病的方法少。 
七.阅读 
(1)、在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上,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原因何在? 
答:在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
上,作者主张读书要博览群书,脚踏实地,真积力久;反对一知半解,浮
光掠影,借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因为:“尝谓胸中存一丝菲薄之心。则心便不能入。虽读遍百家终无
所得。是从脚踏实地真积力久而得
。非从超颖顿悟浮光掠响(影)而来。自无明暗相兼得失参半之弊
矣。”
(2)、“万殊一贯”是什么意思?
万殊一贯是指:各种不同地观点、见解,最终都能够贯通一致。 
 
提纲B答案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  D.B. A.D.D.
6-10   C. A.C. D.A.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E.     2、A. B. D.      3、A. D. E.   
4、A. C. D.
E.      5、A. B. D. E. 
三、判断题 
1.√  2.ⅹ  3.√
4.√ 5.ⅹ   
6. ⅹ 7.√8.ⅹ  9.√ 10.√ 
四、词语注释题
1.随即      2.宽容、饶恕    3.认为??不寻常;接待   4.大约;左右
5.选择;通“却”失
误 
五、词义辨析题 
1.过 (1)探望  (2)来到
2.知(1)清醒  (2)得到 
3.造(1)来到  (2)拜访
4.一(1)专心  (2)完全 
5.然(1)这样  (2)正确
六.今译题(答案更正) 
1.正如华佗所说的那样,病人立即吐出一条象蛇样的寄生虫,于是
把寄生虫悬挂在车子旁边,想要去拜
 6 
 
访华佗。(这时)华佗还
没有回到家,他的小儿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来客,就自言自语地说:“应该
是遇见过我父亲,车旁所
悬挂的寄生虫就是这件事的证明。” 
2.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够让技艺高超
的医生得以早早地治疗,则疾病可以治
愈,病人就可得以存活。一般人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然
而医生所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疗疾
病的方法少。 
七.阅读 
主旨:本文的主旨是强调读书临症两不可废。诚能久久圆熟。临症即是读书。读书无殊临症。
要做到这点,必须博览群书。简练揣摩。由博返约。加之临症多则见识广。所谓熟能生巧是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