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 二试b试题-高中数学试卷分ab卷吗
 
模块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坐标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伸缩变换圆可以变成椭圆
B.在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变换不会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C.任何一个参数方程都可以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和极坐标方程
D.同一条曲线可以有不同的参数方程 
解析: 直角坐标系是最基本的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
中,伸缩变形可以改变图形的形
状,但是必须是相近的图形可以进行伸缩变化得到,例如圆可以变成椭圆
;而平移变换不改
变图形和大小而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对于参数方程,有些比较复杂的是不能化成普通方
程的,
同一条曲线根据参数选取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参数方程. 
答案: C 
11<
br>2.把函数
y
=sin2
x
的图象经过________变化,可以得
到函数
y
=sin
x
的图象.(  )
24
1
A.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
2
B.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
11
C.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纵坐标缩短为原来的倍
22
1
D.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直角坐标系的伸缩变换,根据变换的方法和步骤可知,把函数
y
11
=sin2
x
的图象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可得
y
=sin
x
的图象,再把纵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22
11
,得到y
=sin
x
的图象. 
24
答案: D
3.极坐标方程ρ-ρ(2+sinθ)+2sinθ=0表示的图形是(  )
A.一个圆与一条直线     
C.两个圆  
B.一个圆 
D.两条直线
2
解析: 所给方程可以化为(ρ-2)(ρ-sinθ)=0,即ρ=2或ρ=sinθ.化
成直角坐
标方程分别为
x
+
y
=4和
x
+
y
-
y
=0,可知分别表示两个圆. 
答案: C 
4.在极坐标系
中,如果一个圆方程是ρ=4cosθ+6sinθ,那么过圆心且与极轴平行的
2222
 
直线方程是(  ) 
A.ρsinθ=3  
C.ρcosθ=2
答案: A 
?
?
x
=2+sinθ
5.将参数方程
?
2
?
?
y
=sinθ
2
B.ρsinθ=-3
D.ρcosθ=-2 
 
(θ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  )
B.
y
=
x
+2
D.
y
=
x
+2(0≤
y
≤1)
A.
y
=
x
-2
C.
y
=
x
-2(2≤
x
≤3)
?
?
x
=2+sinθ
解析:
由
?
2
?
y
=sinθ
?
2
知
x
=2+
y
(2≤
x
≤3)
所以
y
=
x
-2 (2≤
x
≤3).
答案: C 
6.经过点
M
(1,5)且倾斜角为
(  ) 
1
x
=1+
t
?
2
?
A.
?
3
y
=5-
t
?
?
2
1
x
=1-<
br>t
?
2
?
C.
?
3
y
=5-
t
?
?
2
π
的直线,以定点
M
到动点
P
的位移
t
为参数的参数方程是
3
 
 
  
1
x
=1-
t
?
2
?
B.
?
3<
br>y
=5+
t
?
?
2
1
x
=1+t
?
2
?
D.
?
3
y
=5+
t
?
?
2
  
π
x
=1+
t
·c
os
?
?
3
解析: 根据直线参数方程的定义,易得
?
π<
br>y
=5+
t
·sin
?
?
3
1
x<
br>=1+
t
?
2
?
即
?
3
y
=5+
t
?
?
2
答案: D
7.
x
+
y
=1经过伸缩变换
?
A.4
 
22
 
 
 
 
 
, 
. 
?
x
′=2
x
?
?
?
y′=3
x
 
,后所得图形的焦距(  ) 
B.213 
- 2
- 
C.25  
解析: 变换后方程变为:+=1, 
49
故
c
=
a
-
b
=9-4=5,
c
=5,
所以焦距为25. 
答案: C 
?
?
x
=2-
t
sin30°
8.已知直线
?
?
y
=-1+
tsin30°
?
222
D.6
x
2
y
2
 
(
t
为参数)与圆
x
+
y
=8相交于
B
、
C
两点,则|
BC<
br>|
22
的值为(  ) 
A.27  
C.72
?
?
x
=2-
t
sin30°
解析: 
?
?
?
y
=-1+
t
sin30°
B.30
D.
30
 
2
 
? 
12
?
x<
br>=2-
t
=2-
t
′
?
22
?
12
y
=-1+
t
=-1+
t
?
?
22
222
 
(
t
′为参数). 
代入
x
+
y
=8,得
t
′-32
t
′-3=0, 
∴|
BC
|=|
t
′
1
-
t
′
2
|==2
2
t
′
1
+
t
′
2
2<
br>-4
t
′
1
t
′
2
+4×3=30,故选B. 
答案: B 
?
π
??
ππ<
br>?
9.已知
P
点的柱坐标是
?
2,,1
?
,
点
Q
的球面坐标为
?
1,,
?
,根据空间坐标系中
424
????
两点
A
(
x
1
,
y
1
,
z
1
),
B
(
x
2
,y
2
,
z
2
)之间的距离公式|
AB
|=可知
P
、
Q
之间的距离为(  ) 
A.3  
C.5
B.2 
D.
2
 
2
x
1
-
x<
br>2
2
+
y
1
-
y
2
2
+<
br>z
1
-
z
2
2
,
解析: 首先根据柱坐标和
空间直角坐标之间的关系,把
P
点的柱坐标转化为空间直角
坐标(2,2,1),再根
据球面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之间的关系把
Q
点的球坐标转化为空间
直角坐标
?
2
??
2
,,0
?
,代入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到距离
为2. 
2
?
2
?
答案: B 
 
- 3 -
 
1
10.如果直线ρ=与直线
l
关于极轴对称,则
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是(  ) 
cosθ-2sinθ
1
A.ρ=
cosθ+2sinθ
1
C.ρ=
2cosθ+sinθ
1
B.ρ=
2sinθ-conθ
1
D.ρ=
2cosθ-sinθ
1
解析: 由ρ=知ρcosθ+2ρsinθ=1,
cosθ+2sinθ
∴
x
+2
y
=1. 
答案:
C 
1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2的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是(  ) 
A.
?
?
x
=
?
?
?
y
=
?
x
=
?
?
?
y
=
φ+4sinφ
φ-4cosφ<
br>θ+θsinθ
θ-θcosθ
φ-sinφ
-cosφ
θ-sinθ
-cosθ
,
,
,
B.
?
,
 
(φ为参数) 
(θ为参数) 
?
?
x
=
C.?
?
?
y
=
?
?
x
=
D.<
br>?
?
y
=
?
 
 
(φ为参数)
(θ为参数) 
解析: 圆心在原点,半径为2的圆的渐开线的参数方程为
?
?
x
=
?
?
y
=
?
φ+φsinφ
φ-φcosφ
答案: A 
,
φ为参数
 
 
12.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Ω是一个与
x
轴的正半轴、
y
轴的正半轴分别相切于
点
C
、
D
的定圆所围成的区域(含边界),
A
、<
br>B
、
C
、
D
是该圆的四等分点.若点
P
(<
br>x
,
y
)、点
P
′(
x
′,
y′)满足
x
≤
x
′,且
y
≥
y
′,则
称
P
优于
P
′.如果Ω中的点
Q
满足:不存在Ω中的其他点
优于
Q
,那么所有这样的点
Q
组成的集合是劣弧(  ) 
A.
AB
  
C.
CD
   
解析:
∵
x
≤
x
′且
y
≥
y
′, 
- 4 - 
B.
BC
 
D.
DA
 
∴点
P
(
x
,
y
)在点
P
′(
x
′,
y
′)的左上方.
∵Ω中不存在优于
Q
的点,
∴点
Q
组成的集合是劣弧
AD
,故选D. 
答案: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π?
2
?
13.已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
?
θ+
?
=,则极点到该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_
4
?
2
?
解析: 对于求一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问题,我们联想到的
是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
因此应首选把极坐标平面内的问题化为直角坐标问题的解决方法,这需把极
点、直线的方程
π
??
化为直角坐标系内的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极点的直角坐标为
O
(0,0),ρsin
?
θ+
?
=
4
?
?
ρ
?
2
2
?
2
?
sinθ+cosθ<
br>?
=, 
2
?
2
?
2
∴ρsinθ+ρco
sθ=1,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x
+
y
-1=0. 
∴点
O
(0,0)到直线
x
+
y
-1=0的距离为
d
=<
br>1
2
=
2
, 
2
π
?
22
?
即极点到直线ρsin
?
θ+
?
=的距离为.
4
?
22
?
答案: 
2
 
2
?<
br>x
=
t
cosα,
?
?
?
y
=t
sinα
14.直线
?
 
(
t
为参数)与圆
?
?
x
=4+2cosφ,
?
?
?
y=2sinφ
 
(φ为参数)相切,则此直
线的倾斜角α=________.
21
22
解析: 直线:
y
=
x
·tanα,圆:
(
x
-4)+
y
=4,如图,sinα==, 
42
π5
∴α=或π. 
66
答案: 
π5
或π. 
6
6
?
x
=
t
,
?
15.已知直线
l
的参数方程
?
?
?
y
=1+2
t
 
(<
br>t
为参数),若以原点
O
为极点,
x
轴的正半轴
π<
br>??
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圆
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sin
?<
br>θ+
?
.则圆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4
??
 
- 5 -
 
__________,直线
l
和圆
C
的
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填相交、相切、相离). 
π
??
解析: (1)
消去参数
t
,得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
y
=2
x+1.ρ=22sin
?
θ+
?
即ρ=
4
??
2(sinθ+cosθ),两边同乘以ρ得ρ=2(ρsinθ+ρcosθ),消去参数θ,得⊙
C
的直
角坐标方程为(
x
-1)+(
y
-1)=2. 
|2-1+1|25
(2)圆心
C
到直线
l
的距离
d==<2,
22
5
2+1
所以直线
l
和⊙
C
相交.
答案: (
x
-1)+(
y
-1)=2;相交 
?
?
x
=
t
+3,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
?
y
=3-
t
?
?
?
x
=2cosθ
参数方程为
?
?
y<
br>=2sinθ+2
?
22
22
2
(参数
t
∈R),圆
C
的
 
(参数θ∈[0,2π
]),则圆
C
的圆心坐标为______,圆心到直线
l
的距离为_____
_. 
解析: 直线和圆的方程分别是
x
+
y
-6=0,
x
+(
y
-2)=2,所以圆心为(0,2),其到
|0+2-6|
直
线的距离为
d
==22. 
1+1
答案: (0,2) 2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1)化ρ=cosθ-2sinθ.为直角坐标形式并说明曲线的形状; 
(2)化曲线
F
的直角坐标方程:
x
+
y
-5
x<
br>+
y
-5
x
=0为极坐标方程. 
解析:
(1)ρ=cosθ-2sinθ两边同乘以ρ得 
ρ=ρcosθ-2ρsinθ
∴
x
+
y
=
x
-2
y
即
x
+
y
-
x
+2
y
=0 22
22
2
2222
222
?
5
?
2
?
1
?
22
即
?
x
-
?
+(
y
+1)=
??
 
?
2
?
?
2
?
5
?
1
?
表示的是以
?
,-1
?
为圆心,半径为的圆. 
2
?
2
?
(2)由
x
=ρcosθ,
y
=ρsinθ得 
x
2
+
y2
-5
x
2
+
y
2
-5
x
=
0的极坐标方程为: 
ρ-5ρ-5ρcosθ=0. 
2
?
π
?<
br>18.(12分)在极坐标系中,已知圆
C
的圆心
C
?
3,<
br>?
,半径为1.
Q
点在圆周上运动,
O
9
??
为极点. 
 
- 6 -
(1)求圆
C
的极坐标方程; 
OQ
2
(2
)若
P
在直线
OQ
上运动,且满足=,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 
QP
3
解析:
(1)设
M
(ρ,θ)为圆
C
上任意一点, 
π
??
如图,在△
OCM
中,|
OC
|=3,|
OM
|=ρ,|
CM
|=1,∠
COM
=
?
θ-
?
,
6
??
 
根据余弦定理, 
π
??
22
得
1=ρ+9-2·ρ·3·cos
?
θ-
?
,化简整理,得ρ-6· 
6
??
π
??
ρcos
?
θ-
?
+8=
0为圆
C
的轨迹方程. 
6
??
(2)设
Q
(ρ<
br>1
,θ
1
), 
π
??
2
则有ρ
1
-6·ρ
1
cos
?
θ
1
-
?
+
8=0① 
6
??
设
P
(ρ,θ),则
OQ
∶QP
=ρ
1
∶(ρ-ρ
1
)
2
=2∶3?ρ
1
=ρ, 
5
2
?
?ρ
1
=ρ,
5
又θ
1
=θ,即
?
?<
br>?
θ
1
=θ,
 
4
2
2π
代入①得ρ-6·ρcos(θ-)+8=0, 
2556
5π
??
2
整理得ρ-15ρcos
?
θ-
?+50=0为
P
点的轨迹方程. 
6
??
12
2
19.(12分)已知椭圆
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点
F
1
,F
2
为其左,右焦
22
3cosθ+4sinθ
2
?<
br>x
=2+
t
,
?
2
点,直线
l
的参
数方程为
?
2
y
=
t
?
?
2
(
t
为参数,
t
∈R).
(1)求直线
l
和曲线
C
的普通方程; 
(2)求点
F
1
,
F
2
到直线
l
的距离之和.
解析: (1)直线
l
的普通方程为
y
=
x
-2;
 
- 7 - 
曲线
C
的普通方程为+=1. 
43
(2)∵
F
1
(-1,0),
F
2
(1,0), 
∴点
F
1到直线
l
的距离
d
1
=
|-1-0-2|32
=. 
2
2
x
2
y
2
|1-0-2|2
点
F
2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2
==,
2
2
∴
d
1
+
d
2
=22. <
br>4
2
20.(12分)已知直线
l
过点
P
(2,0)
,斜率为,直线
l
与抛物线
y
=2
x
相交于
A,
B
两点,
3
设线段
AB
的中点为
M
. 
(1)求
P
、
M
两点间的距离;
(2)求
M
点的坐标;
(3)求线段
AB
的长|
AB
|. 
4
解析:
(1)∵直线
l
过点
P
(2,0),斜率为,
3
434
设倾斜角为α,tanα=,cosα=,sinα=, 
355<
br>?
?
∴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
?
4
y
=
?
?
5
t
x
=2+
t
3
5 
(
t
为参数), 
∵直线
l
与抛物线相交,把直线<
br>l
的参数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
y
=2
x
,整理得8
t
-15
t
1525
-50=0,设这个方程的两个根为
t
1
、
t
2
,则
t
1
+
t
2
=,
t
1
·
t
2
=-. 
84
由
M
为线段
AB
的中点,根据
t
的几何意义, 
得|
PM
|=
?
22
?
t
1
+
t
2<
br>?
=
15
. 
?
?
2
?
16
15
(2)由(1)知,中点
M
所对参数为
t
M
=, <
br>16
31541
x
=2+×=
?
?
51616
代入直线的参数方程,
M
点的坐标为
?
4153
y
=?
?
5
×
16
=
4
 
,
?
413
?
即
M
?
,
?
.
?
164
?
(3)由参数
t
的几何意义, 
- 8 - 
|
AB
|=|
t
2
-
t
1
|=
t
2
+
t
1
2
-4
t
1
t
2
=
2
5
73. 
8
21.(12分)如图,自双曲线
x
-
y
=1上一动点
Q<
br>引直线
l
:
x
+
y
=2的垂线,垂足为
N<
br>,
求线段
QN
中点
P
的轨迹方程. 
解析:
设点
Q
的坐标为(secφ,tanφ),(φ为参数).
∵
QN
⊥
l
,
∴可设直线
QN
的方程为
x
-
y
=λ
① 
2
将点
Q
的坐标代入①得:λ=secφ-tanφ 
所以线段
QN
的方程为
x
-
y
=secφ-tnaφ
 
又直线
l
的方程为
x
+
y
=2.  
② 
③ 
2+secφ-tanφ
由②③解得点
N
的横坐标
x
N
= 
2
设线段
QN
中点
P
的
坐标为(
x
,
y
), 
则
x
=
x
N
+
x
Q
2+3secφ-tanφ
2
=
4
,  ④ 
4×④-②得 
3
x
+
y
-2=2secφ.
4×④-3×②得 
 ⑤ 
x
+3
y
-2=2tanφ.
⑤-⑥化简即得所求的轨迹方程为 
2
x
-2
y
-2
x
+2
y
-1=0. 
22
22
 ⑥ 
22.(
14分)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y
轴上且长轴长为4,短轴长为2,直线
l<
br>的
?
?
x
=
t
,
参数方程为
??
y
=
m
+2
t
?
 
(
t<
br>为参数).当
m
为何值时,直线
l
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6?
?
?
x
=
t
,
解析: 椭圆方程为+
x<
br>=1,化直线参数方程
?
4
?
y
=
m
+2<
br>t
?
y
2
2
 
 
5
?
x<
br>=
t
′
?
5
为
?
25
y
=
m
+
t
′
?
?
5
代入椭圆方程得
 
(
t
′为参数). 
25
?
5
?
(
m
+
t
′)
2
+4
?
t
′<
br>?
2
=4?8
t
′
2
+45
mt
′
+5
m
2
-20=0 
5
?
5
?
当Δ=8
0
m
-160
m
+640=640-80
m
>0,
即-22<
m
<22. 
 
- 9 -
222
 
方程有两不等实根
t
′
1
,
t
′
2
, 
则弦长为|
t
′
1
-
t
′
2
|=
2
t
′
1
+
t
′
2
2
640-80m
-4
t
′
1<
br>t
′
2
= 
8
2
640-80m
依题意知=
8
解得
m
=±
45
5
.  
=6,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