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10-03 00:45
tags:高中数学公开课

高中数学学科网组卷-初高中数学教材下载百度文库

2020年10月3日发(作者:赵兴林)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 学教科书·数学(必修5)》(北
师大版)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等 比
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
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
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 方程等思想方法,都
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从学 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
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 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
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 学
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
视,尤其是在后 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
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
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 br>不严谨。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 教师的启发引
导下,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深入探
讨。让学 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
在“探究”中创新。设计思路如下:
创设情境
布疑激趣
观察实验
建立模型
探寻特例
提出猜想
深入思考
证明猜想
简单应用
总结评估

四、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相
关问题。
2、通过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错位相减法以及分类
讨论的思想方法。 < br>3、通过对等比数列的学习,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
值、应用价值,发展数学 的理性思维。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
相关问题。
难点:错位相减法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掌握。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提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
2、(提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什么?
(二)创设问题情景
引例:“一个穷人到富人 那里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不愿意,哪知富人
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提出了如下条件:在30天中,富人第一 天借给穷人1
万元,第二天借给穷人2万元,以后每天所借的钱数都比上一天多1万;但
借钱第 一天,穷人还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是上
一天的两倍,30天后互不相欠.穷 人听后觉得挺划算,本想定下来,但又想
到此富人是吝啬出了名的,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请在座 的同学思考
讨论一下,穷人能否向富人借钱?
[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爱好的实际问题,吸引学 生注重力,使其马上进入
到研究者的角色中来!启发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学生直觉认为穷人可以向富人借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求,得出:
(1?30)?30
'
?1?2???30??465
(万元) 穷人30天 借到的钱:
S
30
2
穷人需要还的钱:
S
30
?1 ?2?2
2
???2
29
?
?
[直觉先行,思辨引路,在矛盾冲突中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教师紧接着把如何求
S
30
?1?2?2
2
???2
29
?
?的问题让 学生探
究:
S
30
?1?2?2
2
???2
29
①若用公比2乘以上面等式的两边,得到
2S
30
?2?2
2
?? ?2
29
?2
30

若②式减去①式,可以消去相同的项,得到:
(分) ≈1073(万元) > 465(万元)
S
30
?2
3 0
?1?1073741823
答案:穷人不能向富人借钱
(三)引导学生用“特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猜想数学规律。


提出问题:如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生很自然地模仿
以上方法推导 )
学生A:
S
n
?a
1
?a
1
q?a< br>1
q
2
???a
1
q
n?2
?a
1
q
n?1
(1)

qS
n
?a
1
q?a
1
q
2
?
?
?a
1
q
n? 1
?a
1
q
n
(2)

(1)-(2)有
(1?q)S
n
?a
1
?a
1
q
n


q?1
?
na
1
,
?

S
n
?
?
a
1
(1?q
n
)a
1
?a
n
q
,q?1
?
1?q
?< br>1?q

?
学生B:
s
n
?a
1
?a
1
q???a
1
q
n?2
?a
1
q
n?1

?a
1
?qa
1
?a
1
q?
?
? a
1
q
n?2
?a
1
?qs
n?1
?a< br>1
?q
?
s
n
?a
n
?
?a
1
?qs
n
?a
n
q
??
?s
n
?qs
n
?a
1
?a
n
q
?s
n

?
a
1
?a
n
q
(q?1)

1?q
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
S
n
的公式,引导学生类比前面的特例完成以
上推导课本上的推导方法后,
教师:还有没有其他推导方法?(经过几分钟的思考,有学生举手发
言)
学生C:
?
a
2
?
a
3
?
?
?
a
n
?q

?
a
2
?a
3
?
?
?a
n
?q

a
1
a
2
a
n?1
a
1
?a
2
?
?
?a< br>n?1
s
n
?a
1
a?a
n
q
?q
?s
n
?
1
(q?1)
s
n
?a
n
1?q


[“特例→类比→猜想”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研究思路!
教师让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探寻公式的推导的方法,同时抓住机会或创设
问题情景调动了学生参 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挥
了组织者、推进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学生却是实实在 在的主体活动者、
成为发现者、创造者!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
【基础知识形成性练习】


1. 在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a
n
}

(1)若
a
1
?
2
,q?
1
,则
S
n
?
________;
33
(2)若
a
1
? 2,q?2,n?8
,则
S
n
?
________;
(3)若
a
1
?8,q?2,a
n
?
1
, 则
S
n
?
________;
2
2.判断正误:
111
n
1
(1)
++?+()?1?
n

2422

1?(1?2
n
)
(2)
1?2?4? 8?
?
?(?2)?

1?2
n
23n
1?(1? 2)
(3)
1?2?2?2?
?
?2?

1?2
n ?1
n
c(1?c)
(4)c
1
?c
2
???c< br>n?1
?c
n
?

1-c
(四)新知应用
1111
,?
的前8项的和.
24816
1111
变式1 :求等比数列
,,,,?
的第6项到第10项的和.
24816
例1、求等 比数列
,,,
例2、求数列
1?a?a
2
?a
3
?
?
a
n?1
?
?
(a?0)
的前n项和。
变式2:求
1111
?
2
?
3
???
n
的值
xxxx

[例1例2教师板演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变式1,变式2学生分 析解
法,学生不会时要分析出不会做的症结所在,然后再由学生板演出解题过
程。]
(五)课堂小结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求和公式
推导方法
公式应用
[由学生完成课堂总结,教师完善,点评]
(六)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 br>本节课授课对象为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所以采用了探究教
学的方式,大部分内容由学生 自行探究讨论完成。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角度
出发,采用“教师设计问题与活动引导”与“学生积极主动探 究”相结合
的方法分成五个步骤层次分明(1)创设问题情景、布疑激趣(2)启发引
导学生数 学地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3)探寻特例、提出猜想(4)数
学应用(5)知识评估。学生在未经预 习不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和证明方
法的前提下,在教师预设的思路中,一步步发现了公式并推导了公式, 感
受到了创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均得到了 较好的落实。






























导学案: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
【知能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错位相减法,并能用其思想
方法求某类特殊数列的前
n
项和.
2.掌握等比 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以及性质,并能应用公式解决有关等比数列

n
项 的问题.在应用时,特别要注意
q
=1和
q
≠1这两种情况.
3.能够利用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重难点】
重点:掌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会用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解决有关问
题.
难点:错位相减法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的掌握.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


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什么?


二、情境导入
引例:“ 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不愿意,哪知富人
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提出了如下条件:在30 天中,富人第一天借给穷人1
万元,第二天借给穷人2万元,以后每天所借的钱数都比上一天多1万;但
借钱第一天,穷人还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是上
一天的两倍,30天 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本想定下来,但又想
到此富人是吝啬出了名的,怕上当受骗,所以很 为难。”请在座的同学思考
讨论一下,穷人能否向富人借钱?




三、自主探究
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方法1(主要重点方法:错位相减法)




方法2(提取公因式法)




方法3(等比定理法)


四、辨析练习
1. 在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a
n
}

(1)若
a
1
?
2
,q?
1
,则
S
n
?
___ _____;(2)若
a
1
?2,q?2,n?8
,则
33
S
n
?
________; (3)若
a
1
?8,q?2,a
n
?
S
n
?
________ ;
2.判断正误:
111
n
1
(1)
++?+()?1?
n

2422

n
n?1
1?(1?2)
(2)
1?2?4?8?
?
?(?2)?

1?2
n
23n
1?(1?2)
(3)
1?2?2?2?
?
?2?

1?2
n
c( 1?c)
(4)c
1
?c
2
???c
n?1
?c< br>n
?

1-c

1
,则
2

五、新知应用
例1、求等比数列
,,,



变式1:求等比数列
,,,

1111
,?
的第6项到第10项的和.
24816
1111
,?
的前8项的和.
24816




例2、求数列
1?a?a
2
?a
3
?
?
a
n?1
?
?
(a?0)
的前n项和。



变式2:求
1111< br>?
2
?
3
???
n
的值
xxxx


六、课时小结
(由学生完成课堂总结,教师完善,点评)
七、自测自评
1、在等比数列
?
2
?
中,前n项和
S
n
= ( )
n
(A) 2n -1 (B) 2n-2 (C) 2n+1-1 (D) 2n+1-2
2、在等比数列
?
a< br>n
?
中,公比q=2,且前5项和为1,那么前5项和等于
(A) 31 (B) 33 (C) 35 (D) 37
3、数列
?
?1
?
?
n?2
?
中,前n项和为S
,则S
n
2009
_____________
4、在等比数列
?
a
n
?
中:
(1)已知
a< br>1
?2,S
3
?26,
求q和
a
3

17
S?3
(2)已知q=,
5
,求
a
1

a
4

8
2


思考题:
求和
x+2x
2
+3x
3
+?+nx
n
.




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节课
听了张老师的课,留下了年轻、干练,课堂教学条理清晰,教学设计
新颖,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 的数学素养的印象。下面我谈谈听了
这节课的感受:
1、回忆旧知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 趣。通过回忆旧知,类比等差数
列的学习思路引入课题,简洁自然。紧接着创设“穷人向富人借钱”的问
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探究新知的兴趣。
2、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 式。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
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深 入探寻公式的
推导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
中创新。 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恰到好处的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引导。整节课渗透类比、化归、分类讨论、
整体变换和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 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新知、探索新知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方法新颖。选题用心,出题、改编题由
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解题过程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和 书写格
式的规范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议:
1、课堂教学一切都在预设之 中,但应及时捕捉各个层面学生新生成的一
些问题,为学生学习新课扫清障碍。
2、课件是课 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重要的知识、公式尽可能体现在黑板上,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应用和总结。 3、错位相减法是数列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除了学生的自
主探究,教师还应再强调它 的重要性与主要用途。

高中数学逻辑智利题和答案-高中数学 大题题型


高中数学44测试题-高中数学竞赛平面几何大纲


高中数学选修2-1 椭圆题目-高中数学三角变换试卷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必修三-驻马店高中数学老师辅导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讲义-2015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


高中数学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知识点-广州高中数学用什么教材


行列式 高中数学-小学数学基础好高中数学不用愁


天津市高中数学考试-年轻高中数学教师个人简介



本文更新与2020-10-03 00: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9349.html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