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在那本书-高中数学高妙图片
2019
春安徽省高中教科研联盟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
(文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60.0
分)
1.
 
已知集合
A={-2
,
-1
,
0<
br>,
1}
,
B={x|-2
<
x
<
1}
,则
A∩B=
(  ) 
A. 
       
 
B.
      
 
C. 
      
 
D. 
 
2.
 
  
   
=
(  ) 
A.
    
 
B. 
    
 
C. 
 
D. 
     
 
 
3.
 
下面是<
br>2015
年至
2018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柱状
图:
 
注:人口出生率
=
年出生人口
年平均人口
×100%
人口死亡率
=
年死亡人口
年平均人口
×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
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2016
年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后
,
人口出生率不断提升 
B.
2015
年以来
,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
,
我国人口死亡率
显著下降 
C. 
2016
年以来
,
我国人口增速逐渐放缓
D. 
2018
年人口较
2017
年减少 
4.
已知双曲线
C
:
 
 
 
 
 
=1
(
b
>
0
)的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则
b=
(  ) 
 
 
A.
2
 
 
B. 
4
 
C. 
 
 
D. 
 
 
 
 
5.
将函数
y=sin
(
x+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
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变),再
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是(  ) 
 
A. 
  
 
 
 
      
 
   
 
  
A. 
 
      
     
  
B. 
  
   
 
 
  
 
 
C. 
       
 
      
 
   
 
  
B. 
 
      
  
D. 
  
   
    
 
 
 
 
   
 
 
  
D. 
 
  
 
    
=
(  ) 6.
 
?
A
BCD
中,
E
为
CD
中点,
F
为
BE中点,则
  
  
      
 
      
 
C. 
  
 
 
7.
函数
y=
    
的部分图象大致为(  ) 
第1页,共13页
A. 
 
B. 
 
C. 
 
D.
 
8.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
 
 
A. 
   
 
   
 
B.
   
 
    
 
C. 
   
 
 
D. 
   
 
    
 
 
 
 
,
 
<
 
则满足
f
=
 
 
9.
 
已知函数
f
(
x
)
,(
x
)>
f
(
x+<
br> 
)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C.
  
 
  
 
        
 
 
B. 
  
 
    
 
D. 
  
    
 
 
10.
 
已知圆
C
与直线<
br>y=2x+1
相切于点
A
(
0
,
1
),圆心
在直线
x-2y=0
上,则圆
C
的方
程为(  ) 
A.
     
 
    
 
 
 
 
 
C. 
     
 
      
 
  
B. 
     
 
    
 
 
 
 
 
D. 
     
 
      
   
   
11.
 
在边长为
6
的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点<
br>M
是
DD
1
中点,点
N
是
B
1C
1
的中点,
过点
A
,
M
,
N
的平面与
C
1
D
1
交于点
P
,则
PC<
br>1
的长为(  ) 
A. 
1
 
B. 
2
C. 
3
 
D. 
4
 
x
12.
已知直线
y=ax+b
与曲线
y=xe
相切,则
a+b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0
分)
13.
 
命题
“
?
x
∈(
0
,<
br>+∞
),
1nx≤x-1”
的否定为
______
.
    
z=3x+y
的最小值为
______
.
14.
 
设
x
,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恰有一个零点,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
.
15.
 
已知函数
f
(
x
)
=
 
         
2
16.
 
椭圆
+y=1<
br>的右顶点为
A
上顶点为
B
直线
y=kx
(
k
>
0
)与椭圆在第一象限的交点
 
 
 
为
P
,与直线
AB
交于点
Q
过
P
作
x
轴垂线垂足为
R
,则
    
的最大值为
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0
分)
第2页,共13页 
    
17.
 
记
S
n
为等差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已知
a
2
=-1
,
S
4
=0
.
(
1
)求
{a
n
}
的通项公式;
(
2
)记
b
n
=
 
 
 
 
 
 
 
18.
 
△
ABC
的内
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是
a
,
b
,
c
已知
 
    
 
  
.
 
    
         
 
 
 
   
,求数列
{b
n
}
的前
n
项和T
n
. 
(
1
)求角
C
的大小;
(
2
)若
c=
 
,
a+b=3
,求
AB
边上的高
h
. 
 
 
 
 
 
 
19.
 
为了庆祝
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某校
特举办
“
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近代历史知识竞赛
”
参赛学生成绩按性
别统计如表
规定成绩落在
[80
,
100
)的为获奖者.
分组
频数
性别
 
男生
女生
 
[50
,
60
)
 
1
0
 
[60
,
70
)
 
1
2
 
[70
,
80
)
 
1
5
 
[80
,
90
)
 
23
11
 
[90
,
100
)
 
4
2
 
(
1
)在成绩落在
[90
,
100<
br>)的学生中任选
2
人,求恰有一名男生的概率;
 
(
2
)由以上统计数据填写下面列联表并判断能否有
95%
的把握认为该校学生是否
获奖
与性别有关?
 
 
获奖者
 
非获奖者
合计
 
男生
 
女生
 
合计
 
 
 
        
 
 
 
 
 
 
2
附表及公式:
K=
;
 
p
(
K
2
≥k
0
)
0.15
 
k
 
 
 
 
 
 
2.072
 
0.10
 
2.706
0.05
 
3.841
 
0.025
6.635
 
0.005
 
7.879
0.001
 
10.828
 
第3页,共13页
 
 
20.
 
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菱形,
AB=2
,∠
BCD=60°
,侧面
PBC
为等边
三角形,
M
,
N
分别
BC
,
PA
的中点.
(
1
)证明:
BC
⊥
PD
;
 
(
2
)若平面
PBC
⊥平面
ABCD
,求四面体
DP
MN
的体积. 
 
 
 
 
 
 
 
2
21.
 
设抛物线
C
:
y
=4x
的焦点为
F
,过
F
的直线
l
与
C
交于<
br>A
,
B
两点.
 
(
1
)若
|AF|
=2|BF|
,求直线
l
的斜率;
 
(
2
)设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x
轴于点
D
,求证:
|AB|
=2|DF|
. 
 
 
 
 
 
 
22.
已知函数
f
(
x
)
=1nx+ax
.
(
1
)讨论
f
(
x
)的单调性;
 
2
(
2
)当
a
>
0
时,关于
x
的方程
f
(
x
)
=ax
有唯一解,求
a
的
值. 
 
 
 
 
 
 
第4页,共13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C 
 
【解析】解:∵集合
A={-2
,
-1
,
0
,
1}
,
B={x|-2
<
x
<
1}
,
∴
A∩B={-1
,
0}
.
故选:
C
.
 
利用交集定义直接求解.
 
本题考查
交集的求法,考查交集定义、不等式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
基础题.
2.
【答案】
A 
 
【解析】解:
=
          
     
.
故选:
A
.
直接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得答案.
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是基础题.
 
  
3.
【答案】
C 
 
【解析】解:对于
A
,
2016
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并不是不断提升的,
A
错误;
 
对于
B
,
2015
年以来,我国人口死亡率并没有显著下降,
B
错误;
 
对于
C
,由图形知,
2016
年以来,我国人口增
速逐渐放缓,
C
正确;
 
对于
D
,由图形不能得出
2018
年人口较
2017
年减少,
D
错误.
故选:
C
.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分析题目中的选项是否正确即可.
本题考查了利用柱状图分析数据特征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4.
【答案】
D 
【解析】解:双曲线
C
:
 
 
2
,
0
),
 
 
 
=1
(
b
>
0
)的顶点为(
±
 
2y=0
,
渐近线方程为
bx±
由题意可得距离
d=
  
 
=
 
 
,
 
解得
b=2
 
,
 
故选:
D
.
设出双曲线的顶点和渐近线方程,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方程可得所求值.
 
本
题考查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主要是渐近线方程的运用,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以及方程思想,属于
基础题.
 
5.
【答案】
B 
【解析】解:将函数
y=sin
(
x+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
2
倍(纵坐标不
变),
可得
y=sin
(
 
+
 
)的图象;
再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
y=sin
(
 
-
+
 
)
=sin
(
 
+
),
 
故选:
B
.
 
第5页,共13页 
  
 
  
由题意利用函数
y=Asin
(
ωx+φ
)的图象变换规律,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
y=A
sin
(
ωx+φ
)的图象变换规律,属于基础题.
6.
【答案】
D 
 
【解析】解:如图,
 
     
   
      
 
 
  
 
 
   
      
 
 
  
 
 
    
   
  
  
根据题意:
   
  
      
 
 
=
 
            
.
 =  
 
  
    
故选:
D
.
 
 
 
 
  
      
 
,
      
   
      
 
 
   
    
,
  
     
  
可以先画出图形,根据条件可得出:并且
   
     
 
      
 
 
      
  
.
 
进行向量的数乘运算即可得出
 
考查向量加法和数乘的几何意义,以及向量的数乘运算.
7.
【答案】
A 
 
D
,
1
>
x
>
0
时,
y′=
【解析】解:函数
y=
是奇函数,排除选项
B
、
>
0
,
 
所以<
br>0
<
x
<
1
时,函数是增函数,排除选项
C
.
 
故选:
A
.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排除选项,利用函数的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即可.
 
本题考查函
数的图象的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以及函数的单调性的应用是判断函数的图象
的基本方法.
     
    
        
 
   
 
=
             
     
8.
【答案】
C
 
【解析】解:根据三视图知几何体是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中间挖去一个圆锥体剩余
部分,
 
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2
S=2×2
2
+4×2×
 
-π?1
+π?1?
 
 
 
  
 
 
=8+8
 
 
+π
.
故选:
C
.
根据三视图知几何体是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中间挖去一个圆锥体剩余部分,
第6页,共13页 
结合图中数据求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
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图想象出直观图,以及空间想象力,识图能力及计算能力.
9.
【答案】
B 
 
,
 
<
 
-
∞
,
0
)上,
f
(
x
)为减函【解析】解:根据题
意,函数
f
(
x
)
=
 
 
,在(
,
   
数,在(
0
,
+∞
)上,
f(
x
)为增函数,
对于
f
(
x
)>
f
(
x+
),分
3
种情况讨论:
 
①x
<
x+
<
0
,即
x
<
-
 
时,
f
(
x
)在(
-∞
,
0
)上为减函数,满足
f(
x
)>
f
(
x+
),符
合题意;
 
②x
<
0≤x+
,即
-
≤x
<
0
时,
f
(
x
)>
f(
x+
),则有>
2
(
x+
)
-2
,
即
2x+1
>,解可
      
得:
≤x
<
-1
<
x
<
0
;
③0≤x
<
x+
 
,即
x≥0
时,
f(
x
)在(
0
,
+∞
)上为增函数,不能满足
f
(
x
)>
f
(
x+
),
不符合题意;
 
综合可得
x
的取值范围为(
-
∞
,
-1
);
 
故选:
B
.
 
根
据题意,由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函数的单调区间,对于
f
(
x
)>
f<
br>(
x+
 
),分
3
种情况
讨论:
①
,
x
<
x+
<
0
,即
x
<
-
时,
②
,
x
<
0≤x+
,即
-
 
≤x
<
0
时,
③
,0≤x
<
x+
,即
x≥0
时,求出
x
的取值范围,综合即可得答案.
 <
br>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应用,注意分析
f
(
x
)的单调性,属于基础题.
 
10.
【答案】
A 
 
【解析】解:设圆心坐标为(a
,
b
),半径为
r
,
 
   
 
 
  
 
.则
 
 
  
 
      
 
,解得
 
     
 
  
 
      
   
 
则
 
 
      
 
    
 
 
   
 
 
 
.
 
22∴圆
C
的方程为(
x-1
)
+
(
y-
)
=
 
.
 
   
 
故选:
A
.
 
设圆心坐标为(
a
,
b),半径为
r
,由题意可得关于
a
,
b
的方程组,求解
a
,
b
的值,
再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半径,则圆的方程可求.<
br>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应用,考查圆的方程的求法,是基础题.
11.
【答案】
C 
【解析】解:如上图示,延长
AM
与
A
1
D
1
 
的延长线交
于点
E
,
连接
EN
交
D
1
C
1
于点
P
,
∴过点
AMN
的平面就是平面
ANE
,
易知△
ADM
≌△
ED
1
 M
,
第7页,共13页
∴
DE=3
,
ME=MA
,
 
∴<
br>DE
∥
NC
1
,
DE=NC
1
,
 
∴△
D
1
PE
≌△
C
1
PN
,<
br> 
∴
PD
1
=PC
1
,
∵
D
1
 C
1
=6
,
∴
PC
1
=3
.
故选:
C
.
做出正方体,延长
AM
与
A
1
 D
1
的延
长交于点
E
,连接
EN
,与
D
1
C
1
交于点
P
即可求
PC
1
的
长.
本题考查截面的做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
12.
【答案】
D 
 
x
【解析】解:设直线
y=
ax+b
与曲线
y=xe
相切
m
于
M
(
m
,
me
),
 
xx
由
y=xe
导数为y′=
(
x+1
)
e
,
m
可得切线的斜率为(
m+1
)
e=a
,
mm
2
m
又
am+b=me
,可得
b=me-
am=-me
,
a+b=e
m
(
m+1-m
2
),
 
22
=e
m
f
(
′m
)
=e
m
由f
(
m
)(
m+1-m
),(
2-m-m
),
 
当
m
>
1
或
m
<
-2
时,
f′
(
m
)<
0
,
f
(
m<
br>)递减;
 
当
-2
<
m
<
1
时,<
br>f′
(
m
)>
0
,
f
(
m
)递增.
 
-2
即有
f
(
m
)在
m=-2
处取得极小值
-5e
,
由图象可得
m=1
处取得极大值且为最大值
e
.
则
a+b≤e
.
 
故选:
D
.
 
xm
设直线
y=ax+b
与曲线
y=xe
相切于
M
(
m
,
me
),求出函数的导数,求得切线的斜率,
mm
2
2
由切点在直线上,可得
a+b=e
(
m+1-m
),由
f
(
m
)
=e
(
m+1-m
),求出导数和单
调区间,可得极大值,且为最大值,可得所求范围.
 
本题考查导数的运用:求切线的斜率和
单调区间、极值和最值,考查构造函数和化简整
理的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3.
【答案】
“
?
x
∈(
0
,
+∞
)
,
1nx
>
x-1” 
 
【解析】解:命题
“
?<
br>x
∈(
0
,
+∞
),
1nx≤x-1”
的否
定为
 
“
?
x
∈(
0
,
+∞
),
1nx
>
x-1”
.
 
故答案为:
“
?<
br>x
∈(
0
,
+∞
),
1nx
>
x-
1”
.
 
根据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写出即可.
本题考查了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14.
【答案】
-3 
 
第8页,共13页
    
【解析】解:由约束条件
 
作出可行域如图,
 
       
 
联立
,解得
A
(
-2
,
3
),
 
化目标函数
z=3x+y
为
y=-3x+z
,
 
由
图可知,当直线
y=-3x+z
过
A
时,直线在
y
轴上的截
距最小,
z
有最小值为
3×
(
-2
)
+3=-3<
br>.
 
故答案为:
-3
.
 
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化
目标函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数形结合得到最优解,把最
优解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答案.
本题考查简单的线性规划,考查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是中档题.
15.
【答案】
[-2
,
0
)
[1
,
+∞
)
 
x
【解析】解:由
e-1=0
,可得
x=0
,
 <
br>2
由
x+x-2=0
,可得
x=-2
或
1
,
 
可得
a=0
或
0
<
a
<
1时,
f
(
x
)有两个零点
0
,
1
;<
br> 
若
a
<
-2
时,
f
(
x
)有两个零点
-2
,
1
;
 
若
f
(
x
)的零点只有一个零点
0
,可得
a≥1
;
 
若
f
(
x
)的零点只有一个零点
1
,得
a
<
0
,且
-2≤a
<
1
;
可得
-2≤a
<
0
或
a≥1
,
故答案为:
[-2
,
0
)
[1
,
+∞
).
 
求得
f
(
x<
br>)的零点,讨论
a=0
,
a
>
0
,
a
<
0
,结合恰有一个零点,可得
a
的范围.
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零点个数,考查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方程思想,属于基础题.
 
16.
【答案】
 
 
 
2
【解析】解:椭圆
+y=1
的右顶点为
A
(
 
,
0
),
 
 
上顶点为
B
(
0
,
1
),
AB
的方程为
x+
 
 
y=
 
,
 
联立直线
y=kx
,可得
Q
(
可得<
br>|AQ|=
 
 
 
 
  
 
  
 
 
 
 
 
  
,),
 
 
    
 
  
 
  
 
 
  
 
=
  
 
  
,
 
  
 
    
 
 
 
  
 
  
2
由
y=kx
和椭圆
+y=1
联立,可得P
(
 
,
k
 
 
    
),
 
|PR|=k
 
 
,
k
>
0
,则
    
=
 
  
 
  
      
 
,
第9页,共13页 
由(
  
 
  
2
    
)
=
 
 
  
 
    
 
=1+
   
 
≤1+
 
 
 
 
 
 
 
 
=2
,
 
当且仅当
k=
 
上式取得等号,
 
 
可得
    
=
    
    
 
  
      
 
 
≤
,
 
 
 
即有
    
的最大值为
 
.
 
 
故答案为:
 
.
 
 
求得椭圆的右顶
点和上顶点,以及
AB
的方程,联立
y=kx
解得
Q
的坐标
,求得
AQ
的长,
y=kx
和椭圆方程联立,可得
P
的坐标
,化简
    
,运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到所求最大值.
 
本题考查椭圆的方
程和性质,考查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联立求交点,以及两点的距离公
式的运用,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
题.
 
    
17.
【答案】解:(
1
)
Sn
为等差数列
{a
n
}
的前
n
项和.已知a
2
=-1
,
S
4
=0
.
设首项为
a
1
,公差为
d
,
则:
 
 
 
     
  
 
 
 
   
 
,
    
,
解得:
 
 
   
所以:
a
n
=-3+2
(
n-1
)
=2n-5
,
(
2
)由于:
a
n
=3n-5
,
所以:
 
 
 
            
 
 
    
 
    
 
,
 
所以:T
n
=b
1
+b
2
+…+b
n
, 
=
          
 
 
 
 
 
 
    
    
    
 
 
 
,
 
=
   
 
    
.
 
【解析】(
1
)首先利用已知条件建立方程组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
2
)利用(
1
)的结论,进一步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出数列的和.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及应用,裂项相消法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
主要考
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18.
【答案】解:(
1
)△
ABC
中,
    
,则
 
+
 
=+1
;
 
222
∴
a
+b-c=ab
,
 
 
 
 
∴
cosC=
 
 
  
 
 
   
==
,
 
   
 
  
又
C
∈
[0
,
π]
,
∴
C=
 
;
(
2
)由
c=
 
,
a+b=3
,
222
得
c=a+b-2abcosC
,
 
2
即<
br>3=
(
a+b
)
-2ab-2abcos
,
 
 
 
第10页,共13页
∴
3=9-2ab-ab
,
解得
ab=2
,
 
 
 
 
2×=
;
 
∴
S
△
ABC
=
absinC=
 
×
  
又
S
△
ABC
=
 
ch=
?
 
 
h=
 
,
 
 
  
解得
h=1
,
即
AB
边上的高为
h=1
.
 
 
【解析】
(
1
)根据正弦、余弦定理,化简求得
cosC
和
C
的值;
 
(
2
)由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列方程求得
AB
边
上的高.
本题考查了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问题,也考查了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是基础题.
 
19.
【答案】解:(
1
)成绩在
[90
,
100
)内的学生有
6
人,其中男生
4
人,记为
a
、
b<
br>、
c
、
d
,女生
2
人,记为
E
、<
br>F
;
 
这
6
人中任选
2
人,所有的基本事件
是
ab
、
ac
、
ad
、
aE
、
a
F
、
bc
、
bd
、
bE
、
bF
、
cd
、
cE
、
cF
、
dE
、
dF
、
EF
共
15
种;
 
其中恰有
1
名男生的基本事件为
aE
、
aF
、
bE
、
bF、
cE
、
cF
、
dE
、
dF
共
8
种,
 
故所求的概率为
P=
  
;
(
2
)由题意填写列联表,如下; 
 
 
获奖者
非获奖者
 
合计
 
男生
 
27
3
 
30
 
              
 
女生
 
13
 
7
 
20
=4.6875
>
3.841
;
 
合计
40
 
10
 
50
 
2
由表中数据,计算
K=
所以有
95%
的把握认为该校学生是否获奖与性别有关.
【解析】(
1
)由题意利用分层抽样法求出基本事件数,求出对应的概率值;
2
(
2
)由题意填写列联表,计算
K
,对照临界值得出结论
.
 
本题考查了列举法求古典概型的概率,以及独立性检验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20.
【答案】解:(
1
)证明:∵
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菱形,
AB=2
,∠
BCD=60°<
br>,
 
侧面
PBC
为等边三角形,
M
,
N分别
BC
,
PA
的中点.
 
∴
PM
⊥
BC
,
DM
⊥
BC
,
∵
PM∩DM=M
,
∴
BC
⊥平面
PDM
,
 
∵
PD
?平面
PDM
,∴
BC
⊥
PD
.
 
(2
)解:∵平面
PBC
⊥平面
ABCD
,
PM
⊥
BC
,
∴
PM
⊥平面
ABCD
,
 
以
M
为原点,
MC
为
x
轴,
MD
为
y
轴,MP
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M
(
0
,
0
,
0
),
D
(
0
,
,
0
),
P
(
0
,
0
,
 
),
A
(
-2
,
 
,
0
),
N
(
-1
,
 
,
 
 
),
 
  
第11页,共13页
       
=
(
-1
,
 
,
 
 
),
 
=
(
1
,
0
,
0
),
平面
PDM
的法向量
 
  
点
N
到平面
PMD
的距离
d=
  
  
   
   
   
  
=1
,
 
S
△
PDM
=
 
      =
 
 
  
 
 =
 
,
∴四面体
DPMN
的体积:
 
V=
    
△
=
   
=
.
 
    
 
 
【
解析】(
1
)推导出
PM
⊥
BC
,
DM
⊥
BC
,从而
BC
⊥平面
PDM
,由此能证明
BC<
br>⊥
PD
.
(
2
)推导出
PM
⊥平面
ABCD
,以
M
为原点,
MC
为
x
轴,
M
D
为
y
轴,
MP
为
z
轴,建
立空间直角坐
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四面体
DPMN
的体积.
 
本题考查线线垂直的证明
,考查三棱锥的体积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
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了推理能力与
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21.
【答案】解:(
1
)抛物线
C
:
y
2
=4x
的焦点为
F
(<
br>1
,
0
),
由题意可知,直线
l
的斜率存在,设为
k
,
 
设<
br>AB
所在直线方程为
y=k
(
x-1
),
 
2222
联立抛物线方程,得
kx-
(
2k+4
)
x+k=
0
.
 
解得
x
A
=
 
 
 
  
 
 
,
x
B
=
 
      
 
  
 
 
.
 
由
|AF|=2|BF|
,得
x
A
+1=2
(
x
B<
br>+1
),
∴
x
A
=2x
B
+1
,即
2
 
 
;
 
解得
k=±
(
2)证明:由(
1
)可得中点
M
(
 
 
  
 
 
 
      
 
  
 
=2?
 
 
      
 
  
 
+1
,
 
,
 
),
 
 
  
 
 
设
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
y-
 
=-
(
x-
令
y=0
,可得
D
(
3+
 
,
0
),
 
又
F
(
1
,
0
),可得
|DF|=2+
 
 
,
 
 
 
),
|AB|=x
A
+x
B
+2=2+
+2=2
(
2+
 
)
=2|DF|
,
  
则
|AB|=2|DF|
.
 
 
第12页,共13页 
【解析】(
1
)由题意画出图形,设出
A
、
B
所在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由抛物
线焦半径公式及已
知列式求得
k
;
 
(
2
)求得
AB
的中点
M
的坐标,设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可令
y=0
,求得<
br>D
的坐标,
进而得到
|DF|
,再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
|AB
|
,即可得证.
 
本题考查抛物线的简单性质,考查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应用,考
查计算能力,是中
档题.
 
22.
【答案】解:(
1
)f′
(
x
)
=
+a
.(
x
>
0
).
 
a≥0
时
,
f
(
′x
)
+∞
)>
0
,函数
f
(
x
)在(
0
,
上单调递增.
 
a<
0
时,
f′
(
x
)
=
 
  
 
 
 
.
 
 
可得函数
f
(
x
)在
  
,
 
 
上单调递增,
在
  
 
,
 
 
上单调递减.
 
2
(
2
)当
a
>
0
时,关于
x
的方程
f
(
x
)
=ax,
 
 
化为:
a
(
x-1
)
=
令
g
(
x
)
=
g′
(
x
)=
   
 
   
 
.
,(
x
>
0
).
 
     
 
,可得:函数
g
(
x
)在(
0
,
e
)上单调递增,在(
e
,
+∞
)上单调递减.如
图所示:
2
当
a
>
0
时,关于
x
的方程
f
(
x
)
=ax
有唯一解.
经过验证可得:
x=1
是上述方程的一个实数根.
 
∴直线
y=a
(
x-1
)必然与曲线
g
(
x
)相切于点(
1
,
0
).
∴
a=g′
(
1
)
=1
.
 
【解析】(
1
)
f′
(
x
)
=
 
+a
.(
x
>
0
).对
a
分类讨论即可得
出函数
f
(
x
)的单调性.
 
2
(
2)当
a
>
0
时,关于
x
的方程
f
(<
br>x
)
=ax
,化为:
a
(
x-1
)
=
 
   
.令
g
(
x
)
=
   
 
,(<
br>x
2
>
0
).利用导数研究其单调性即可得出图象.当
a>
0
时,关于
x
的方程
f
(
x
)=ax
有
唯一解.经过验证可得:
x=1
是上述方程的一个实数根.可得
直线
y=a
(
x-1
)必然与曲
线
g
(
x
)相切于点(
1
,
0
).即可得出
a
.
 
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切线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分类讨论
方法,考
查了数形结合方法、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
 
 
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