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20 16:39
tags:高中数学基础

高中数学模拟题解析-高中数学个性研修计划

2020年9月20日发(作者:路明)


高中数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
1、 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运算
(1)集合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元素
a
和集合A之间的关系:
a∈A,

a
?
A

2、子集定义:A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则A叫B的子集 ;记作:A
?
B,
注意:A
?
B时,A有两种情况:A=φ与A≠φ
3、真子集定义:A是B的子集 ,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记作:
A?B

4、补集定义:
C
U
A?{x|x?U,且x?A}

5、交集与并集 交集:
A?B?{x|x?A且x?B}
;并集:
A?B ?{x|x?A或x?B}

6、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若集合
A
中有
n
个元素,则集合
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
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二.简易逻辑:
1.复合命题: 三种形式:p或q、p且q、非p;
判断复合命题真假:
2.真值表:p或q,同假为假,否则为真;p且q,同真为真;非p,真假相反。
3.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逆命题
原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若q则p
若p则q
否命题:若
?
p则
?
q; 逆否命题:若
?
q则
?
p;


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是等价的。




原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逆否命

p?q
,则
p

q
的充分条件;
否命题


p?q
,则
p

q
的必要条件;
若< br>?
p则


p?q
,则
p

q的充要条件;
函数
一. 函数
1、映射: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f
,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
记作
f
:A→B,若
a?A,b?B
,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b叫a的象,a叫b的原象。
求y=f(x)定义域.括号内范围一致,定义域始终是关于自变量x的范围。
4、求值域的一般方法:
①图象观察法:
y?0.2
;②单调函数法:
y?log
2
(3x?1),x?[,3]

③二次函数配方法:
y?x?4x,x?[1,5)

y?
④“一 次”分式反函数法:
y?
2
|x|
1
3
?x
2?2x?2

x
;⑥换元法:
y?x?1?2x
⑦构造解析式法
2x?1
5、求函数解析式
f

x
)的一般方法:
①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
f

x
),且满足
3f(x?1)?2f (x?1)?2x?17
,求
f

x

②配凑法:
f(x?)?x?
6、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区间D上任 意两个值
x
1
,x
2
,若
x
1
?x
2
时有
f(x
1
)?f(x
2
)
,称
f (x)
为D上增函数;

x
1
?x
2
时有
f(x
1
)?f(x
2
)
,称
f(x)
为D上减 函数。(一致为增,不同为减)
(2)区间D叫函数
f(x)
的单调区间,单调区间
?
定义域;
(3)复合函数
y?f[h(x)]
的单调性:即同增异减;
7.奇偶性:
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
f(x) -f(-x)=0
?
f(x) =f(-x)
?
f(x)为偶函数;
f(x)+f(-x)=0
?
f(x) =-f(-x)
?
f(x)为奇函数。
8.周期性:
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 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9.函数图像变换:
(1)平移变换 y=f(x)→y=f(x+a),y=f(x)+b;(2)法则:加左减右,加上减下
(3)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
1
x
2
1
;③换元法:
f(x?1)?x?2x
, 求
f

x

,

f

x

x
2
=f(2x+4)的图象。(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a
(m,n)平移的意义。
2、函数:(1)、定义:设A,B是非空数集,若按某种确定的 对应关系
f
,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10.反函数:
x
,集合 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

x
)和它对应,就称
f
:A→B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1?1
y=f

x
), (1)定义:函数
y?f(x)
的反函数为
y?f(x)
;函数
y?f(x)

y?f(x)
互为反函数;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3、求定义域的一般方法:(1)已知解 析式①整式:全体实数R;②分式:分母
?0
,0次幂:底数
?0
(2)反函数的性质:函数
y?f(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
y?f< br>?1
(x)
的值域、定义域;
③偶次根式:被开方式
?0
, 例:
y?
1
25?x
2
;④对数:真数
?0
,例:
y?log
a
(1?)

x
(2)抽象函数求定义域:已知 y=f(x)定义域D,求y=f[g(x)]的定义域;已知y=f[g(x)]的定义域C,
函数< br>y?f(x)
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
y?f
?1
(x)
的图象关 于直线
y?x
对称;点(
a,b
)关于直线
y?x
- 1 -


的对称点为(
b,a
);
二、指对运算:
1. 指数及其运算性质:当
n
为奇数时,
n
a
n
?a
;当
n
为偶数时,
n
a
n
?|a|?
?
m
n
?
a(a?0)

?a(a?0)
?
图 定 点
?a
0
?1,?
过定点(0,1)


图象
?a
x
?0,?
图象在x轴上方
特征
图象
关系
?log
a
1?0,?
过定点(1,0)
?x?0,?
图象在y轴右边
2.分数指数幂:正分数指数幂:
a
3.对数及其运算性质:
?a
;负分数指数幂:
a
n
m
?
m
n
?
1a
m
n
y?a
x
的图象与
y?log
a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y?x
对称

数列
a
n
?
?
一.数列:(1)前n项和:
S
n
?a
1
?a
2
?a
3
???a
n
; (2)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
a
1
?S
1
(n?1 )

S?S(n?2)
nn?1
?
(1)定义:如果
a?N (a?0,a?1)
,以10为底叫常用对数,记为
lgN
,以e=2.718282 8…为底叫
自然对数,记为
lnN
(2)性质: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等 于0:
log
a
1?0
,③底的对数等于1:
log
aa?1

b
二.等差数列 :
1.定义:
a
n?1< br>?a
n
?d
。2.通项公式:
a
n
?a
1< br>?(n?1)d
(关于n的一次函数),
3.前n项和:(1).
S
n
?
4.等差中项:
A?n(a
1
?a
n
)
n(n?1)
2
d
(即S
n
= An+Bn) (2).
S
n
?na
1
?
2
2
M
④积的对数:
log
a
(MN )?log
a
M?log
a
N
, 商的对数:
loga
?log
a
M?log
a
N

N
1
n
幂的对数:
log
a
M?nlog
a
M
, 方根的对数:
log
a
n
M?log
a
M

n
三.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
函数
定义


图象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a?b

2A?a?b

2
5.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 br>(1)等差数列
?
a
n
?
,若
n?m?p?q
,则
a
n
?a
m
?a
p
?a
q

a
?
a
?
?
n?m
?
d
nm
也就是:
a
1
?a
n
?a
n
?? ???
a
1
??????
a,a,a,?,a
n?2
,a< br>n?1
,a
n

?a
2
?a
n?1
?a
3
?a
n?2
???
,如图所示:
1
?
2
?
3
???????
a
2
?a
n?1
y?a
x

a?0且a?1

a>1






y
0y=a
x


y=a
x
y
y?log
a
x

a?0且a?1

a>1

y
y=log
a
x
0
y
x
*
(2)若数列
?
a
n
?
是等差数列,
S
n
是其前n项的和,
k?N
,则
S
k

S
2k
?S
k

S
3k
? S
2k
成等差
????????????
S
?
3k
????????????
a?a?a???a?a
1
???a
2k
?a
2k?1
???a
3k
数列。如下图所示:
?
1??
2
??
3
????
k
?
k?
?? ???????????
S
k
S
2k
?S
k
S3k
?S
2k
1
O
1
x
O
1
x
O
1
y=log
a
x







O
x
定义域 (-∞,+∞)
(-∞,+∞)
值域 (0,+∞)
三.等比数列:
a
n?1
1.定义:
n?1
?q(q?0 )
;2.通项公式:
a
n
?a
1
q
(其中:首项是
a
1
,公比是
q

a
n
(0,+∞)
(0,+∞)
(-∞,+∞)
在(0,+∞)
上是增函数
在(0,+∞)
上是减函数
na
1
,(q?1)
??
n
3.前n项和]:
S
n
?
?
a
1
?a
n
q
a
1
(1?q)
(推导方法:乘公比,错 位相减)
?,(q?1)
?
1?q
?
1?q
a?a
n
q
a
1
(1?q
n
)
(q?1)


说明:①
S
n
?
2
S
n
?1
3当
q
(q?1)


1?q
1?q
单调性 在(-∞,+∞) 在(-∞,+∞)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函数值
变化
?1
时为常数列,
S
n
?na
1

?
?1,x?0
?
a
x
?
?1,x?0

?
?1,x?0
?
?
?1,x?0
?
a
x
?
?1,x?0

?
?1,x?0
?
?
? 0,x?1
?
log
a
x
?
?0,x?1log
a
?
?0,0?x?1
?

?
?0,x?1
?
x
?
?0,x?1

?
?0,0?x?1
?
4.等比中项:
Gb
2
?
,即
G
aG
?ab
(或
G??ab
,等比中项有两个)
5.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1)等比数列
?
a
n
?,若
n?m?u?v
,则
a
n
?a
m
?au
?a
v
a
?
a
nm
q
n?m

- 2 -


也就是:
a
1
?a
n?a
2
?a
n?1
?a
3
?a
n?2
???
1
?a
n
?????
a
??????
a,a ,a,?,a
n?2
,a
n?1
,a
n
。如图所示:1
?
2
?
3
???????
a
2
?a
n?1
(2)若数列
?
a
n
?
是等比数列,
S
n
是前n项的和,
k?N
*
,则
S
k

S
2k
?S
k

S
3k
?S
2 k
成等比数列。
????????????
S
?
3k
?? ??????????
a?a?a???a?a
1
???a
2k
?a
2k?1
???a
3k
如下图所示:
?
1
??< br>2
??
3
????
k
?
k?
??????? ??????
S
k
S
2k
?S
k
S
3k< br>?S
2k
?
sin(?
?
)?cos
?
3< br>?
?
3
?
sin(?
?
)?cos
?
2
sin(?
?
)??cos
?
sin(?
?
) ??cos
?
2
2
2

?
3
?
?
3
?
cos(?
?
)?-sin
?
cos(?
?
)??sin
?
cos(?
?
)?? sin
?
cos(?
?
)?sin
?
2
2
2
2
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S
(
?
?
?
)

sin(
?
?
?
)?sin
?< br>cos
?
?cos
?
sin
?

S(
?
?
?
)

sin(
?
?
?
)?sin
?
cos
?
?cos
?
sin
?

四.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分析通项,寻求解法
n
1.公式法:等差等比数列 ;2.分组求和法:如a
n
=2n+3 3.裂项相消法:如a
n
=
C
(
?
?
?
)

cos(a?
?
)?cos
?
cos
??sin
?
sin
?

C
(
?
?< br>?
)

cos(a?
?
)?cos
?
cos
?
?sin
?
sin
?

T
(
?
?
?
)

tan(
?< br>?
?
)?
tan
?
?tan
?
tan
?
?tan
?

T
(
?
?
?
)

tan(
?
?
?
)?

1?tan
?tan
?
1?tan
?
tan
?
1
n
;4.错位相减法:“差比之积”的数列:如a
n
=(2n-1)2
n(n?1)
三角函数
?
1、角:与
?
终边相同的角的 集合为{
?
|
?
?
?
?k?360,k?Z
}
2、弧度制:(1)定义: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做单位叫弧度制。 (2)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
180?
?
弧度,1弧度
?(
?< br>7、辅助角公式:
asinx?bcosx?a
2
?b
2
(s inx?cos
?
?cosx?sin
?
)?a
2
?b2
?sin(x?
?
)

(其中
?
称为辅助角 ,
?
的终边过点
(a,b)

tan
?
?
180
?
)
o

b

a
11
2
(3)弧长公式:
l?|
?
|r

?
是角的弧度数) 扇形面积:
S?lr??|
?
|r

22
3、三角函数 定义:(如图)
yy
sin
?
?   tan
?
?    
rx
x
cos
?
?   
r
8、二倍角公式:(1)、
S
2
?

sin2
?
?2sin
?
cos
?
(2)、降次公式:
4、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
r?x
2
?y
2
?0

y
P(x,y)

r
0
?

x
1
sin2
?

2
1?cos2
?
11
22
2

?1?2sin
?
?2cos
?
?1

sin
?
???cos2
?
?

222
2 tan
?
1?cos2
?
11
2
T
2
?< br>:
tan2
?
?

co s
?
??cos2
?
?
2
222
1?tan
?
C
2
?

cos2
?
?cos
2< br>?
?sin
2
?

sin
?
cos
?
?
9、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
(1)函数的周期性:
①定义:对于函数
f

x
),若存 在一个非零常数T,当
x
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f

x< br>+T)
=
f

x
),那么函数
f

x
)叫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这个函数的周期;
②如果函数
f
x
)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这个最小的正数叫
f

x
)的最小正周期。
(2)函数的奇偶性:
①定义:对于函数
f

x
)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
x
,都有:
f

-x

= - f

x
),则称
f

x
)是奇 函数,
f

-x

= f

x
),则称
f

x
)是偶函数
②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3)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性质(
k?Z

函数 定义域 值域
[
-
1,1]
周期性 奇偶性 递增区间
?
?
?
?
??2k
?
,?2k
?
??
2
?2
?
(1)平方关系: (2)商数关系: (3)倒数关系:
sin
2
?
?cos
2
?
?1

tan
?
?
sin
?

cos
?
5、诱导公式(理解记忆方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一:
sin(
?
?k?360?)?sin
?  
c os(
?
?k?360?)?cos
?  
tan(
?
?k ?360?)?tan
?

公式二: 公式三: 公式四: 公式五:
sin(180??
?
)?sin< br>?
sin(?
?
)??sin
?
sin(360??
?
)??sin
?  
cos(180??
?
)??cos
?

cos(180??
?
)??cos
?

cos(?
?
)?cos
?

cos(360??
?
)?cos
?  

tan(??
)??tan
?
tan(180??
?
)??tan
?
tan(180??
?
)?tan
?
tan(360??
?
)??tan
?
sin(180??
?
)??sin
?< br>递减区间
3
?
?
?
?

?
2?2k
?
,
2
?2k
?
?
??
y?s inx

- 3 -
x?R

T?2
?
奇函数


y?cosx

x?R

{x|x?
[
-
1,1]
T?2
?
偶函数

?
(2k?1)
?
,2k
?
?

?
2k
?
,(2k?1)
?
?


?
22
?
(1)坐标运算:设
a?
?
x
1
,y
1
?
,b?
?
x
2
,y
2
?
,则
a?b?
?
x
1
?x
2
,y
1
?y
2
?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
,y
1
),(x
2
,y
2
),则
AB?
?
x
2
?x
1
,y
2
?y
1
?.
(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
a?
?
x,y
?,则λ
a?
?
?
x,y
?
?
?
?x,
?
y
?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
00
?
①定义:
a?b?a?bcos
?< br>?
a?0,b?0,0?
?
?180
?

0?a?0
.
??
????
????
y?tanx

?
?k
?
}
2


-
∞,+∞)
T?
?

奇函数
?
??
?
?
? ?k
?
,?k
?
?

?
??
?
3
?
(0,0),(,1),(
?
,0),(,
-
1),(< br>2
?
,0);
y?sinx
图象的五个关键点:
2
2
?
3
?
(0,1),(,0),(
?

-
1),(,0),(
2
?
,1);
y?cosx
图象的五个关键点:
2
2






y
?
?

?
?
2

1
0
-1
y?sinx
?
2

?

3
?
2

①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向量
a
的长度|
a
|与
b

a
的方向上的投影|
b
|
cos
?
的乘积;
2
?

x
③、 坐标运算:设
a?
?
x
1
,y
1
?
,b?
?
x
2
,y
2
?
,则
a?b?x
1
x
2
?y
1
y
2

向量
a
的模|
a
|:
|a|
2
?a?a
?x?y
;模|
a
|
?
??
22
??
??
平面向量
x
2
?y
2

x
1
x
2
?y
1
y
2
x
1
?y
1
22< br>
1.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向量的运算:(1)、向量的加减法:

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加法

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
a



b
b

a
b


a
b


a?b
a?b
b

a

b

a?b

a
a

首位连结
指向被减向量
(2)实数与向量的积:①定义:实数
?
与向量
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
a

②它的长度:
|
?
a|?|
?
|?|a|
; < br>③:它的方向:当
?
?0

?
a

a
的方向相同;当
?
?0

?
a

a
的方 向相反;当
?
?0
时,
?
a
=
0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
e
1
,e
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 共线的向量,那么对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1< br>,
?
2
,使
a?
?
1
e
1
?
?
2
e
2

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④、 设
?
是向量
a?
?
x
1
,y
1
?
,b?
?
x
2
,y
2
?
的夹角,则
cos
?
?
5、重要结论:
(1)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x
2
?y
2
22


a?
?< br>x
1
,y
1
?
,b?
?
x
2
,y
2
?
,则
ab?a?
?
b?

x< br>1
y
2
?x
2
y
1
?0

(
?
?R)

(2)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
?
x
1
,y
1
?
,b?
?< br>x
2
,y
2
?
,则
a?b?a?b?0?x
1
x
2
?y
1
y
2
?0

(3)两点
A
?
x
1
,y
1
?
,B?
x
2
,y
2
?
的距离:
|AB|?
6、解三角形: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S
?
?
(2)正,余弦定理
① 正弦定理:
??
????
??
????
(x
1
?x
2
)
2
?(y
1
?y
2
)
2
111
absinC?acsinB?bcsinA

222
abc
???2R,或a?2RsinA, b?2RsinB, c?2Rsin
sinAsinBsinC
a
2
?b
2
?c
2
?2bc?cosA
222
②余弦定理:
b?a?c?2ac?cosB< br>
c
2
?a
2
?b
2
?2abcosC?( a?b)
2
?2ab(1?cocC)
- 4 -


b
2
?c
2
?a
2
a
2
?c
2
? b
2
a
2
?b
2
?c
2
    
cosB?
    
cosC?
求角:
cosA?

2bc2ac2ab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中间值比较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
1.内容: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即:若
a,b?0
,则

a?b
时取等号)
2.基本变形:①
a?b?
;②若
a,b?R
,则
a?b?2ab

3.基本应用:求函数最值:
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22
(1)当
a?0
时,
|x|?a
的解集是
{x|x?? a,x?a}

|x|?a
的解集是
{x|?a?x?a}

(2)当
c?0
时,
|ax?b|?c?ax?b??c,ax?b?c

|ax?b|?c??c?ax?b?c

4.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f(x)f(x)
?0?

?0?
; (2)
g(x)g(x)
直线和圆的方程
a?b
?ab
(当且仅
2
5.高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数轴标根法。
一、直线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α∈[0,π).(2)直 线的斜率,即
k?tan
?
(
?
?90
0
)

(3)斜率公式:经过两点P
1
(x
1
,y
1
)、P
2
(x
2
,y
2
)的直线的斜率为
k?2.直线的方程
(1)点斜式 :y-y
0
=k(x-x
0
) (2)斜截式:y=kx+b
(3)两点式:
91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如:①函数
y?4x?(x?)< br>的最小值 。
2?4x2
11
②若正数
x ,y
满足
x?2y?1
,则
?
的最小值 。
xy
三、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解法:(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判别式:△=
b
-4
ac

二次函数
y
2
y
2
?y
1
(x
2
?x
1
? 0)

x
2
?x
1
y?y
1
x?x
1
xy
?
(4)截距式:
??1

y
2?y
1
x
2
?x
1
ab
??0


y
??0


??0

y

f(x)?ax
2
?bx?c(a?0)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相异实数根
x
1
O
x
2
x
O
x
1
=x
2
x
O
没有实数根

R
x
(5)一般式 Ax+By+C=0 (A、B不同时为0).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当 直线
l
1

l
2
有斜截式方程时,k
1
= k
2
且b
1
≠b
2

(2)重合:当
l
1

l
2
有斜截式方程时,k
1
=k
2< br>且b
1
=b
2

(3)相交:当
l
1< br>,
l
2
是斜截式方程时,k
1
≠k
2
(4 )垂直:设两条直线
l
1

l
2
的斜率分别为
k< br>1

k
2
,则有
l
1
?l
2
?k
1
k
2
??1

一般式方程时,
l
1
?l
2
?A
1
A
2
?B
1< br>B
2
?0
(优点:对斜率是否存在不讨论)
有两相等实数根
ax?bx?c?0(a?0)
的根
一元二次不等式
2
x
1
,x
2
(x
1
?x
2
)

{x|x?x
1
,x?x
2
}

“>”取两边
ax?bx?c?0(a?0)
的解集
一元二次不等式
2
b
x
1
?x
2
??

2a
b
{x|x??}

2a
?
A
1x?B
1
y?C
1
?0
(5)交点:求两直线交点,即解方程组
?

Ax?By?C?0
?
222
4.点到直线的距离: 设点
P(x
0
,y
0
)
,直线
l:Ax?By?C ?0,P

l
的距离为
d?
Ax
0
?By
0
?C
A?B
22
.
{x|x
1
?x?x
2
}

“<”取中间
?

?

5.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设两条平行直线
l
1
:Ax?By?C
1
?0,l
2
:Ax?By?C
2
?0(C
1
?C
2
)
,它们之间
的距离为d
,则有
d?
- 5 -
ax
2
?bx?c?0(a?0)
的解集
C
1
? C
2
A?B
22
3.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取两边,“<”取中间)
.


6. 关于点对称和关于某直线对称:利用直线垂直,平行等解决
7.简单的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三种类型:
1.截距型:形如z=ax+by, 把z看作是y轴上的截距,目标函数的最值就转化为y轴上的截距的最值。
(1)两圆外切?|O1
O
2
|=r
1
+r
2

(2)两圆 内切?|O
1
O
2
|=|r
1
-r
2
|;
(3)两圆相交?|r
1
-r
2
|<|O
1
O2
|<r
1
+r
2


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及推论。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3.直线与平面
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
面平行
(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
点(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判 定 定 理
a
y?a
2.斜率型:形如
z?
时,把z看作是动点< br>P(x,y)
与定点
Q(b,a)
连线的斜率,目标函数的最值
x?b
就转化为PQ连线斜率的最值。
3.距离型:形如
z?(x?a)?(y?b)时,可把z看作是动点
P(x,y)
与定点
Q(a,b)
距离的平方,这
样目标函数的最值就转化为PQ距离平方的最值。
二、曲线和方程:求曲线方程的步骤:①建系,设点;②列式;③代入④化简;⑤证明.
三、圆
1..圆的方程:
222
(1)标准方程(x-a)+(y-b)=r.(a,b)为圆心,r为半径.
(2) 圆的一般方程:
x
2
?y
2
?Dx?Ey?F?0

D?E?4F>0
.)
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给定点
M(x
0
,y
0
)
及圆
C:(x?a)?(y?b)?r
. 222
(x
0
?a)
2
?(y
0
?b)
2
?r
2

M
在圆
C

?d?(x< br>0
?a)?(y
0
?b)<r
;②
M
在圆
C

?d?
222

M
在圆
C

? d?(x
0
?a)?(y
0
?b)>r

22
性 质 定 理
β
b

a
22
222
b
α
直线与平
面垂直
判 定 定 理
α
性 质 定 理
b
a

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圆圆
C

(x?a)?(y?b)?r(r>0)
; 直线
l

Ax?By?C?0(A
2
?B
2
?0)

圆心
C(a,b)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Aa? Bb?C
A
2
?B
2
222
l
0
.
直线与平
面所成的

三垂线定

三垂线逆
定理




- 6 -
α
n
m
α


①几何法:
d?r
时,
l

C
相切;
d<r
时,
l

C
相交;
d>r
时,
l

C
相离.
?
?
(x?a)
2
?(y?b)
2
?r
2
② 代数法:方程组
?
用代入法,得关于
x
(或
y
)的一元 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
?

?
Ax?Bx?C?0
?
(1) 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2)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定义这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
0
(3)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定义它和平面所成的角是0的角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垂直。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则:
??0?l

C
相切;
?>0?l

C
相 交;
?<0?l

C
相离.
注意:几何法优于代数法
4.求圆的切线方法
①若已知切点(x
0
,y
0
)在圆上 ,则切线只有一条。利用相切条件求k值即可。
②若已知切线过圆外一点(x
0
,y
0
),则设切线方程为y-y
0
=k(x-x
0
),再利用 相切条件求k,这时
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已知两圆圆心分别为O
1
、O
2
,半径分别为r
1
、r< br>2
,则
4.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两个
平面
平行
判 定 性 质
(1)如果一个平面内 有两条相交直线平(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
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
(2)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相交
的两
平面
(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
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二面角: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
线,这两个半平面叫二面角 的面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另作垂直棱的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两平
面垂

判 定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
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性 质
(1)若二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
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
面内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
个平 面内
③a⊥β,a∥α α⊥β
6.棱柱
(1)棱柱的定义、分类,直棱柱、正棱柱的性质;(2)长方体的性质。
(3)平行六面体 →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这些几何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
及它们的特有性质。
(4)S

=各侧面的面积和;(5)V=Sh。
7.棱锥
1.棱锥的定义、正棱锥的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2.相关计算:S

=各侧面的面积和 ,V=
8.球的相关概念:(1)S

=4πR V


2
1
Sh
3
4
3
πR (2)球面距离的概念
3
5. 常用证明方法:
(1)判断线线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a∥b,b∥c,
③a⊥α,b⊥α
a∥c;②a∥α,a β,α∩β=b a∥b
a∥b a∥b;④α∥β,α∩γ=a,β∩γ=b
(2)判定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a⊥α,b α a⊥b; ②b∥c,a⊥c
a⊥b;
a⊥b
③a⊥α,b∥α
(3)判定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定义 ②a α,bα且a∥b a∥α.③α∥β,a β a∥β;
9.计算问题:计算步骤:一作、二证、三算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范围:0°<
θ
≤90° 方法:①平移法;②向量法.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范围:0°≤
θ
≤90° 方法:关键是作垂线,找射影.
(3)二面角方法:①定义法;②射影面积法:
S
′ =
S
cos
θ
三垂线法;③向量法.
其中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
①定义法:由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做出平面角;
②三垂线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4)两点之间的距离.(5)点到直线的距离.
(6)点到平面的距离: (1)直接法,即直接由点作垂线,求垂线段的长.(2) 等体积法. (3) 向量法
(7)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8)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1)定义法,即求公垂线段的长. (2)转化成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3)向量法
(9)平面的平行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10)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11)球面距离
概率


概率1.必然事件: P(A)=1;不可能事件: P(A)=0;随机事件的定义: 0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 现的结果有年n个,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
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
1m< br>,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的结果有m个,那么事件A的概率
P(A)?
.
nn
(4)判定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c⊥a,c⊥b且a
③α∥β且a⊥α
α,b α,a,b无公共点 c⊥α;②a∥b且a⊥α b⊥α
a⊥β
(5)判定面面平行的常用方法:
①a、b β,a∩b=A,若a∥α,b∥α
α∥β
α∥γ
α∥β
3.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 即A、
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和,即P(A+B)=P(A)+P( B);
推广:
P(A
1
?A
2
???A
n
)?P(A
1
)?P(A
2
)???P(A
n
)
.
4.对立事件:两个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对立事件.(A、B互斥,即事件A、B不可能 同时发
...............
生)(A、B对立,即事件A、B不可能同时发生,但 A、B中必然有一个发生。P(A)+ P(B)=1
5.相互独立独立事件:事件A(或B)是否发 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
做相互独立事件. 如果两个相互独立事件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
P(A·B)=P(A)·P(B).

β⊥r
- 7 -
②a⊥α,α⊥β
③α∥β,β∥r
(6)判定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
①a⊥α,a β α⊥β ②α∥β,b⊥r

给高中数学课堂留白-我所理解的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模拟考试的反思-2019重庆高中数学竞赛


北京2019高中数学合格考试题-乌市八中高中数学老师照片


苏州大学高中数学单元训练-高中数学难度平面几何100道


高中数学平面几何快速公式-高中数学几何笔记


高中数学第一册上pdf下载-高中数学精彩结论汇总


科目三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及答案-海南高中数学教材是哪个版本


高中数学必修1-5 选修1-高中数学教师困惑的问题



本文更新与2020-09-20 16: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5574.html

高中数学会考基础知识汇总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