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2019-2020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8 04:13
tags:高中数学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向量目录-高中数学课本必修四内容

2020年9月18日发(作者:杜长天)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认真贯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
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更新观念为前 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研模式,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目标任务: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班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
关标准。
2、加强数 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
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 教学手段,促进
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活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 集体备课。本学期,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如实开展教研
活动,按照“个人研究、同伴交流、达成共识、主 备撰写、实践改进、
反思提高”的步骤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
学内容 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
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三、具体措施:
1、把握教材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各单 元、各节的教学要
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

< br>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
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
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学生作业的
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 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
3、教师角色的变化:
真正实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
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
是要 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我们愿与新课程同行,在探索中前进, 在失败中成熟,把
新课改引向深入。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新课改最终可以使学生学会:
用自己的 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4、课时安排: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课时安排:约15课时。
2、对于集合部分:①要把握好难度,只要求理解集合的描述性
定义,不要求对集合的严格的数学概念和特征进行讨论,不要求严格
讨论理论较深的问题;②对 较复杂的集合不要求从理论上严格证明
“两个集合相等”;③只要求了解教材中给出的集合运算的最基本 性
质,不要求补充集合运算的其它基本性质及其证明。


3、对于函数部分:① 函数值域的讨论不宜过难,或在今后的教
学中结合后续内容再逐步加难;
②本章函数的教学应 基于具体的函数,有关“抽象函数”(指不
给出具体的对应法则,只给出抽象的符号f(x)的函数)内 容不宜
引入;
③复合函数也不宜过多引申;
④对分段函数只是通过一些简单实例了解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即可;
⑤对有关“求函数表达式”的问题不作要求;
⑥研究函数基本性质应局限于具体的简单的函数,不要求讨论有
关“抽象函数”的奇偶性;
⑦对,奇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不要求作严格证明。
必修1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2)
1、课时安排:约18课时
2、有关根式的运算和化简不宜过繁过难。
3、关于指数函数的复合函数,分段函数问题的讨论不宜过繁过
难。
4、对一般的形式化的反函数定义和求法都不作要求;
5、简单介绍指数与对数的概念及相互 关系的发现发展历史,提
高对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价值的理解;
必修1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对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存在零 点的判断方法,只要求直观理
解和简单应用,不需要给出证明,但要告诉学生仅是直观理解而不是
严格证明。
3、在实际应用和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要把“培养提高学生
应用数学的自觉 意识”作为重点。
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课时安排:约20课时。
2、关于“弧度制”的概念只要求学生理解弧度也是一种度量角
的单位,随着后续内容的学习他们会逐步 加深理解,在此不必深究,
对弧长公式,也不必在应用方面加深;
3、用同角关系证明三角恒等式和进行求值计算,教学中不必作
太多地拓展、补充。
4、突出三角函数的工具性,重点是引导学生建立三角函数模型;
5、注意新旧教材的差异及课标内容的变化,突出“函数味道”;
必修4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课时安排:约15课时。
2、向量的线性表示应控制在基本要求的范围内,不宜作太多的
扩充。
3、对于运算只要求会用即可,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介绍证明
方法。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不作严格的证明。


5、平面向量的应用主要在平面几 何和简单的物理学这两个方面
不在其它方面拓展。
6向量的应用功能:在高中主要指用向量解 决与长度,角度有关
的几何问题,处理几何中的平行或垂直关系,在立几中尤为广泛。要
引导学 生逐步掌握向量法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并加强运算能力的培
养,体会向量法的优越性。
9、突出向量“数”“形”的双重性,有机渗透“数形结合”的
思想。
必修4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1、课时安排:约12课时。
2、除掌握基本要求以外应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下面方面。
①理解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所体现的向量方法。
②理解和、差、倍角的相对性,能对角进行合理正确的拆分,但
要控制拆分的难度。
③了解公式特点能进行逆用、变用、活用。
④了解变换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3、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半角公式等只作为练习,不要求记忆。
把握本章的关键点——公式Cα-β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周次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安排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实习作业、小结
2.1 指数函数
军训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月考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小结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实习作业
小结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小结与复习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月考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小结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小结、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考试

高中数学必修四人教版分层检测-沈阳市高中数学老师


新课改后高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高中数学必修五新课程导学案答案


高中数学课程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计数题技巧


高中数学奥赛一等奖的-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2016高中数学联赛2试试题-高中数学双曲线f


2016东营高中数学会考试卷-高中数学万能蒙题技巧


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总结ppt-高中数学 从a到b有多少种走法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面试视频教程-高中数学提前学教材



本文更新与2020-09-18 04: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402494.html

2019-2020第一学期高一数学教学计划的相关文章

  • 余华爱情经典语录,余华爱情句子

    余华的经典语录——余华《第七天》40、我不怕死,一点都不怕,只怕再也不能看见你——余华《第七天》4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

    语文
  • 心情低落的图片压抑,心情低落的图片发朋友圈

    心情压抑的图片(心太累没人理解的说说带图片)1、有时候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是什么也不说,只想快点睡过去,告诉自己,明天就好了。有时候,突然会觉得

    语文
  • 经典古训100句图片大全,古训名言警句

    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

    语文
  • 关于青春奋斗的名人名言鲁迅,关于青年奋斗的名言鲁迅

    鲁迅名言名句大全励志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下面是我整理的鲁迅先生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

    语文
  • 三国群英单机版手游礼包码,三国群英手机单机版攻略

    三国群英传7五神兽洞有什么用那是多一个武将技能。青龙飞升召唤出东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青龙。玄武怒流召唤出北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玄武。白虎傲啸召唤出西方的守护兽,

    语文
  • 不收费的情感挽回专家电话,情感挽回免费咨询

    免费的情感挽回机构(揭秘情感挽回机构骗局)1、牛牛(化名)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自己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4万余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