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四全总结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12:50
tags:高中数学必修4

高中数学为什么能听懂 一做题就不会-高中数学集合的子集证明方法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关于三角函数,每年三角函数都会咋爱你高考出现 10多分的考题,学好三
角函数可见对自己的高考是有多么大的帮助。三角函数的主要考点是:三角函数
的概念和性质(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最值),三角函数的图象,三角恒等
变换(主要是求 值),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平面向量的
基本问题及其应用.

三角函数要掌握的一些基本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
sin(α
cos(α
co s(α
+β
-β
+β
-β
)=sinα
)=sinα
)=cosα
)=cosα
cosβ
cosβ
cosβ
cosβ< br>+cosα
-cosα
-sinα
+sinα
sinβ
sin β
sinβ
si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tanα-tanβ
tan(α-β)=——————
1+tanα ?tanβ
二倍角公式
sin2a= 2sinacosa。
cos2a =
cos
2
?
?sin
2
?

=
2cos
2
?
?1

=
1?sin
2
?

2tan
?
tan2a=
1?tan
2
?


降幂公式
1?cos2
?
,
2
1?cos2
?
sin
2
?
?2

cos
2
?
?

辅助角公式
化asinα ±b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题型1 三角函数的最值:最值是三角函数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主要方法是
利用正余弦函数 的有界性,通过三角换元或者是其它的三角恒等变换转化问题.

例1 若
x
是三角形的最小内角,则函数
y?sinx?cosx?sinx cosx
的最大值
是( )
11
C.
??2
D.
?2

22
?
2
分析:三角形的最小内角是不大于的, 而
?
sinx?cosx
?
?1?2sinxcosx

3
换元解决.
?
?
??
7
解析:由
0?x?
,令
t?sinx?cosx?2sin(x?),

?x??
?
,得
344412
1?t?2

A.
?1
B.
2

t
2
?1

t?1?2sin xcosx
,得
sinxcosx?

2
2
t
2
?11
(2)
2
?11
2
?(t?1)?1
,有< br>1?0?y?2?

y?t?
?2?
.选择答案
22
22
D.
点评:涉及到
sinx?cosx

sinxcosx< br>的问题时,通常用换元解决.
?
?
1
?
解法二:
y ?sinx?cosx?sinxcosx?2sin
?
x?
?
?sin2x

4
?
2
?

x?
?
1
时,
y
max
?2?
,选D。
42


?< br>例2.已知函数
f(x)?2asinxcosx?2bcos
2
x
. ,且
f(0)?8,f()?12

6
(1)求实数
a
b
的值;(2)求函数
f(x)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
x< br>的值.
分析:待定系数求
a

b
;然后用倍角公式和降幂公式转化问题.
解析:函数
f(x)
可化为
f(x)?asin2x?bcos2x?b
?
?
33
(1)由
f(0)?8

f()?12
可得
f(0)?2b?8

f()?a?b?12
,所
6
622

b?4

a ?43

?
(2)
f(x)?43sin2x?4cos2x?4?8sin(2x?)?4

6
??
?
故当
2x??2k
?
?

x?k
?
?(k?Z)
时,函数
f
?
x
?
取得最 大值为
12

626
点评:结论
asin
?
?b cos
?
?a
2
?b
2
sin
?
?
?
?
?
是三角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公式,
是通常所说的辅助角公式。它在解决 三角函数的图象、单调性、最值、周期
以及化简求值恒等式的证明中有着广泛应用,是实现转化的工具, 是联系三
角函数问题间的一条纽带,是三角函数部分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


题型2 三角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图象从“形”上反应了三角函数的性质,一
直是高考所重点考查的问题之一.
π
??
例3.(2009年福建省理科数学高考样卷第8题)为得到函数
y? cos
?
2x?
?
3
??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
y? sin2x
的图象
5π5π
个长度单位 B.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1212
5π5π
C.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D.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66
分析:先统一函数名称,再根据平移的法则解决.
A.向左平移
π?
??
?
5
?
???
解析:函数
y?cos< br>?
2x?
?
?sin
?
2x??
?
?sin
?
2x?
3
?
32
?
6
???
5
?
???
?sin2x?
???

12
???故要将函数
y?sin2x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长度单位,选择答案A .
12


y
y
y
?
2
y
2
-
?
?
2
2
-
?
?
2
o
?2
-
?
3
?
2
?
2
x
o
?
A
3
?
2
x
o
?
B
3
?
2
x
?
o
?2
-
?
3
?
2
x
?
C
D
?
3
?
例4 ( 2008高考江西文10)函数
y?tanx?sinx?tanx?sinx
在区间
(,)
22
内的图象是
分析:分段去绝对值后,结合选择支分析判断.
?
2tanx,

tanx?sinx

解析:函数
y?ta nx?sinx?tanx?sinx?
?
.结合选
?
2sinx,

tanx?sinx

择支和一些特殊点,选择答案D.
点评:本题综合 考察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当不注意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或
是函数分段不准确时,就会解错这个题目.

题型3 用三角恒等变换求值:其主要方法是通过和与差的,二倍角的三角
变换公式解决.
π
?
4

???
例5 (2008高考山东卷理5)已知
cos
?
?
?
?
?sin
?
?

s3

ni
?
?
?
?
6
?
56
???
的值是
A.
?
23

5
B.
23

5
C.
?
4

5
D.
4

5

?
?
?分析:所求的
sin
?
?
?
?
?sin(
?< br>?)
,将已知条件分拆整合后解决.
6
?
6
?
解析:
?
?
433343
?
?
4
??
C .cos
?
?
?
?
?sin
?
??sin
?
?cos
?
??sin
?
?
?
?
?< br>,
6
?
52256
?
5
??
7
?< br>?
所以
sin
?
?
?
6
?
?
?
4
??

??sin
?
???
???
6
?
5
??
点评:本题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诱导公式等三角函数的知 识,考查分
π
?
4
?
拆与整合的数学思想和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 对
cos
?
?
?
?
?sin
?
?3
6
?
5
?
的分拆与整合.


例6(2008高考浙 江理8)若
cos
?
?2sin
?
??5,

ta n
?
=
A.
11
B.
2
C.
?

2
2
分析:可以结合已知和求解多方位地寻找解题的思路.
D.
?2

方法一:
5sin
?
?
??
?
??5
,其中
sin
?
?
再由
s in
?
?
?
?
?
??1
知道
?
?
?
?2k
?
?
12
1
,即
tan
?
?

,cos
?
?
2
55
?
2
?
k?Z
?
,所以
?
?2k
?
?
?
2
?
?

?
?
?
sin
?
??
?
?
?
???
?
?
?
2?
?
cos
?
?2
. 所以
tan
?
?tan
?
2k
?
??
?
?
?tan
?
??
?
?
?
2
???
2
?
cos
?
?
?
?
?
?
sin
?
???
2
?
方法二:将已知式两端平方得
cos
2
??4cos
?
sin
?
?4sin
2
?
?5? 5
?
sin
2
?
?cos
2
?
?
?sin
2
?
?4sin
?
cos
?
?4cos< br>2
?
?0
?tan
2
?
?4tan
?
?4?0?tan
?
?2

方法三:令
sin
?
?2cos
?
?t
,和已知式平方相加得
5?5?t
2
,故
t?0


sin
?
?2cos
?
?0
,故
tan
?
?2

方法四:我们可以认为点
M
?
cos
?
,sin
?
?
在直线
x?2y ??5
上,
?
5
x??
?
?
5
22
而点
M
又在单位圆
x?y?1
上,解方程组可得
?
?
y??
25
?
5
?
?
y
?cos
?
?2sin
?
??5
从而
tan
?< br>??2
.这个解法和用方程组
?
求解实质上是
22
x
?
?
sin
?
?cos
?
?1
一致的.
方法五:
?
只能是第三象限角,排除C.D.,这时直接从选择支入手验证,
1
由于计算麻烦,我们假定
tan
?
?2
,不难由同角三角函数关 系求出
2
sin
?
??
255
,检验符合已知条件,故选B .
,cos
?
??
55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求值的能 力,试题的根源是考生所常见的
1
“已知
sin
?
?cos
?
?,
?
?
?
0,
?
?
,求
ta n
?
的值”之类的题目 ,背景是熟悉的,
5
但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考生具有相当的知识迁移能力.



题型4 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这类问题通常是有实际背景的应用问题,< br>主要表现在航海和测量上,解决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正余弦定理建立数学模型.

例7. (2008高考湖南理19)在一个特定时段内,以点
E
为中心的
7
海里以< br>内海域被设为警戒水域.点
E
正北
55
海里处有一个雷达观测站
A

某时刻测
得一艘匀速直线行驶的船只位于点
A
北偏东
45
且与点
A
相距
402
海里的
位置
B
, 经过
40
分钟又测得该船已行驶到点
A
北偏东
45?
? (其中
sin
?
?
26

0?
?
? 90
)且与点
A
相距
1013
海里的位置
C

26
(1)求该船的行驶速度(单位:海里小时);
(2)若该船不改变航行方向继续行驶.判断它是否会进入警戒水域,并说
明理由.

分析:根据方位角画出图形,如图.第一问实际上就是求
BC
的长,在
?AB C
中用余弦定理即可解决;第二问本质上求是求点
E
到直线
BC
的距 离,即可
以用平面解析几何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解三角形解决.
解析:(1)如图,
AB?402

2

AC?1013

?BAC?
?
,sin
?
?
26
2526
)?.

2626
26
.

26
由于
0?
?
?90
,所以
cos
?
?1?(由余弦定理得
BC?AB
2
?AC
2
?2ABACcos
?
?105.

所以船的行驶速度为
105

?155
(海里小时)
2
3
(2)方法一 : 如上面的图所示,以
A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点
B,C
的 坐标分别是
B
?
x
1
,y
1
?
,C
?
x
2
,y
2
?

BC

x< br>轴的交点为
D


由题设有,
x
1
?y
1
?
2
AB?40

2
x
2
?ACcos?CAD?1013cos(45?
?
)?30


y
2
?ACsin?CAD?1013sin(45?< br>?
)?20.

所以过点
B,C
的直线
l
的 斜率
k?
20
?2
,直线
l
的方程为
y?2x?4 0

10
又点
E
?
0,?55
?
到直线
l
的距离
d?
水域.
|0?55?40|
所以船会进入警戒
?35?7

1?4

解法二: 如图所示,设直线
AE

B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Q
.在
?ABC
中,
由余弦定理得,
AB
2
? BC
2
?AC
2
40
2
?2?10
2
?5 ?10
2
?13
310
cos?ABC?
==.
2AB? BC
10
2?402?105
从而
sin?ABC?1?cos
2< br>?ABC?1?
910
?.

1010
402?
10
ABsin?ABC
10
?40

?

?ABQ
中,由正弦定理得,
AQ?
sin(45??ABC)
2210
?< br>210
由于
AE?55?40?AQ
,所以点
Q
位于点
A
和点
E
之间,且
EQ?AE?AQ?15

过点E

EP?BC
于点
P
,则
EP
为点
E
到直线
BC
的距离.

Rt?QPE
中,
P E?QEsin?PQE?QE?sin?AQC?QE?sin(45??ABC)?15?
5
?35?7.
5



所以船会进入警戒水域.

点 评:本题以教材上所常用的航海问题为背景,考查利用正余弦定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 是根据坐标方位画出正确的解题图. 本题
容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错误,一是对方位角的认识模糊,画图错 误;二是由于
运算相对繁琐,在运算上出错.

题型5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结合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这二者的结合有的是利用平面向量去解决三角函数问题,有的是 利用三角函
数去解决平面向量问题,更多的时候是平面向量只起衬托作用,三角函数的
基本问题 才是考查的重点.

例8(2009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第18题)已 知向量

?
?0
),令
f(x)?a?b
,且
f( x)
的周
a?(2cos
?
x,cos2
?
x),b?(s in
?
x,1)

期为
?

??
?
?
?
(1) 求
f
??
的值;(2 )写出
f
?
x
?

[?,]
上的单调递增区间.
22
?
4
?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计算公式将函数
f
?
x
?
的解析式求出来,再根

f(x)
的周期为
?
就可以具体确定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下面只要根据三角函
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即可.
解析:(1)
?2sin(2
?
x?
f(x)?a?b?2cos
?
xsin
?
x?cos2
?
x
)
, < br>?sin2
?
x?cos2
?
x
?
4
f(x)
的周期为
?
. ∴
?
?1

???
?f()?sin?cos?1

422
f(x)?2s in(2x?
?
4
)


(2) 由于
f(x)?2sin(2x?

?
?
4
)

?
242
3
??
??
?k
?
?x??k< br>?

k?Z
)即
?
,∵
x?
[?,]

8822
??
3
??

f
?
x
?

[?,]
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2288
点评:本题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为入口,但本质上是考查的三角
函数的性质,这是近 年来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例9 (2009江苏泰州期末15题)
?2k
??2x?
?
?
?
?2k
?

k?Z
) 时,
f
?
x
?
单增,
?
3
?
?
已知向量
a?
?
3sin
?
,cos
?
?

b?
?
2sin
?
,5sin
?
?4 cos
?
?

?
?
?
,2
?
?< br>,且
?
2
?
a?b

(1)求
tan
?
的值;
?
??
?
(2 )求
cos
?
?
?
的值.
?
23
?分析:根据两个平面向量垂直的条件将问题转化为一个三角函数的等式,通
过这个等式探究第一问的 答案,第一问解决后,借助于这个结果解决第二问.
解析:(1)∵
a?b
,∴a?b?0
.而
a?
?
3s
?

osin?
?
,c
b?
?
2sin
?
,5sin
?
?4cos
?
?


a?b?6sin
2< br>?
?5sin
?
cos
?
?4cos
2
?< br>?0
,由于
co
?
?s
,∴
6tan
2?
?5tan
?
?4?0

?
?
?
?
解得
tan
?
??
,或
tan
?
?.∵
4
3
1
2

?
, 2π
?

tan
?
?0

?
2
?

tan
?
?
(舍去).∴
tan
?
? ?

?
?
?
?
(2)∵
1
2
4
3
?


?
, 2π
?
,∴
?

(,
π

?
2
?
24
4
3

tan
?
??
,求 得
tan
sin

?
1
?

??

tan?2
(舍去)
222
?
2
?
5
?
25
,cos??

525
?
π
?
π
2515325?15
?
??
?
????

?

cos
?
?
?
?
coscos? sinsin?
?
525210
2323
?
23
?


点评:本题以向量的垂直为依托,实质上考查的是三角恒等变换.在解题要
注意角的范围 对解题结果的影响.

题型6 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变换:这是一类重要的恒等变换,其中心 点是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有的时候还可以和正余弦定理相结合,利用这两个定
理实现边与角的互化,然后在利用三角变换的公式进行恒等变换,是近年来
高考的一个热点题型.

例10.(安徽省皖南八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数学17题)三角形的
三 内角
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
a
,< br>b

c
,设向量
m?(c?a,b?)a,n?(?a
,若< br>,bc
mn

(1)求角
B
的大小;
(2)求
sinA?sinC
的取值范围.
分析:根据两个平面向量平行的 条件将向量的平行关系转化为三角形边的关
系,结合余弦定理解决第一问,第一问解决后,第二问中的角
A,C
就不是独
立关系了,可以用其中的一个表达另一个,就把所要解决的问题归结为 一个
角的三角函数问题.
解析:(1)
mn,?c(c?a)?(b?a)(a?b)

a
2
?c
2
?b
2
?c?ac?b?a,??1

ac
222
由余弦定理,得
coBs?
1
?
B,?

23

2
?

3
(2)
A?B?C?
?
,?A?C?
?sinA?sinC?sinA?sin(
2
?
2
?
2
?
?A)?sinA?sincosA?co ssinA

333

33
?
?sinA?cosA?3sin(A?)

226
0?A?
2
???
5
?
,??A??

3666< br>1
?
3
??sin(A?)?1,??sinA?sinC?3

262

点评:本题从平面向量的平行关系入手,实质考查的是余弦定理和三角形中< br>的三角恒等变换,解决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变换要注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
角的范围对结果的影响 .


题型7 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图形中的问题:由于平面向量既有数的特征 (能
进行类似数的运算)又具有形的特征,因此利用平面向量去解决平面图形中的
问题就是必然 的了,这在近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考试大纲明确指出用会用平
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例11. 如图,已知点
G

?ABO
的重心,点
P
OA
上,点
Q

OB
上,且
PQ

?ABO
的重心
G

OP?mOA

OQ?nO B
,试证明
出这个常数.
11
?
为常数,并求
mn

分析:根据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 件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把题目中需要的向
量用基向量表达出来,本题的本质是点
P,G,Q< br>共线,利用这个关系寻找
m,n
所满足的方程.
解析:令
OA?a< br>,
OB?b
,则
OP?ma

OQ?nb
,设
AB
的中点为
M
, 显

OM?
121
(a?b ).
,因为
G

?ABC
的重心,所以
OG?OM??(a ?b)
.由
233
P

G

Q
三点共线, 有
PG

GQ
共线,所以,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
,使 PG?
?
GQ
,而
PG?OG?OP?(a?b)?ma?(?m)a? b

111
GQ?OQ?OG?nb?(a?b)??a?(n?)b

333
1111
所以
(?m)a?b?
?
[?a?(n?) b]

3333
1
3
1
3
1
3
1
?
1
?m??
?
?
?
33
又因为
a

b
不共线,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得
?
,消去
?

?
1
?
?
(n?
1
)
?
3
?
3
11
??3
.结论得证.这个常数是
3
. < br>mn
【点评】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工具,它有着广泛的应用,用它解决平
面几何问 题是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思路是根据采用基向量或坐标把所要解
决的有关的问题表达出来,再根据平面 向量的有关知识加以处理.课标区已
整理得
3mn?m?n
,故


把几何证明选讲列入选考范围,应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题型8 用导数研究三角函数问题 :导数是我们在中学里引进的一个研究函
数的重要工具,利用导数探讨三角函数问题有它极大的优越性, 特别是单调
性和最值.
例12. 已知函数
f(x)?cos
2
x ?2tsinxcosx?sin
2
x
,若函数
f(x)
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求实数
t
的取值范围.
126
??
??
分析:函数的
f
?
x
?
导数在
(,]
大于等于零恒成立.
126
??
解析:函数
f(x)
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则等价于不等式
f
?
(x)?0
在区
126
????

(,]
上恒成立,即
f
?
(x )??2sin2x?2tcos2x?0
在区间
(,]
上恒成立,
126 126
????
从而
t?tan2x
在区间
(,]
上恒成立 , 而函数
y?tan2x
在区间
(,]

126126
? ?
,]
为增函数,所以函数
y?tan2x
在区间
(
上的最 大值为
126
?
y
max
?tan(2?)?3
,所以t?3
为所求.
6
点评:用导数研究函数问题是导数的重要应用之一,是解 决高中数学问题的
一种重要的思想意识,本题如将
f?
??
xsitn?2x c
2
?oxs
f(x)
化为
?2t
?
的形式,?1xsi

n
t
有关,
(2
讨论起来极
)< br>则
?
不方便,而借助于导数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题型9 三角函数 性质的综合应用:将三角函数和其它的知识点相结合而产
生一些综合性的试题,解决这类问题往往要综合 运用我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
思想,全方位的多方向进行思考.
例13. 设二次函数
f(x)?x
2
?bx?c(b,c?R)
,已知不论
?

?
为何实数,恒

f(sin
?
)?0

f(2? cos
?
)?0

(1)求证:
b?c??1

(2)求证:
c?3

(3)若函数
f(sin
?)
的最大值为
8
,求
b

c
的值.
分析:由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可以得出
f
?
1
?
?0
,再结合 有界性探求.
解析:(1)因为
?1?sin
?
?1

f (sin
?
)?0
恒成立,所以
f(1)?0
,又因为
1?2?co
?
s?

3
f(2?cos
?
)?0
恒成立,所以
f(1)?0
, 从而知
f(1)?0


1?b?c?0
,即
b?c??1

(2)由
1?2? c
?
)
os?

f(2?cos
?
)?0
恒成立得
f(3?

0

9?3b?c?0
,将
b??1?c
代如得
9?3?3c?c?0
,即
c?3

1?c
2
1?c
2
)?c?()
, (3)
f(s in
?
)?sin
2
?
?(?1?c)sin
?
? c?(sin
?
?
22
?
1?b?c?8
1?c
s in
?
??1
?2
因为,所以当时
[f(sin
?
)]
max
?8
, 由
?
, 解
2
1?b?c?0
?

b??4

c?3

?
f(sin
?
) ?0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
b?c??1
,由
?
利用正余弦函数的有 界
f(2?cos
?
)?0
?
?
?
f
?< br>1
?
?0
性得出
?
,从而
f(1)?0
,使 问题解决,这里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在
?
?
f
?
1
?
?0
起了重要作用.


【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一、选择题
1.若
?
?[0,2
?
)
,且
1?cos
2
?
?1?sin
2
?
?sin
?
?cos
?
,则
?
的取值范围是
( )

?
A.
[0,]

2
?
B.
[,
?
]

2
C.
[
?
,
3
?
]

2
D.
[
3
?
,2
?
)

2
2.设
?
是锐角,且
lg(1?cos
?
)?m

lg


( )
A.
m?n

11
B.
(m?)

2n
1
?n
,则
lgsin
?
?

1?cos
?
C.
m?n

2
11
D.
(?n)

2m

3.若|a|?2sin15
0
,|b|?4cos15
0

a

b
的夹角为
30
,则
a?b?
( )
A.
3

2
B.
3
C.
23
D.
1

2
4.若
O

?ABC
的内心, 且满足
(OB?OC)?(OB?OC?2OA)?0
,则
?ABC
的形状为

A.等腰三角形

B.正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 )
D.钝角三角形


5.在
?ABC
中,若


A.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
abc
,则
?ABC

??
cosAcosBcosC
( )


??
B.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
0)

OC?(2,2)

CA?(2cos
?
,2sin
?)
,则直线
OA
与直6.已知向量
OB?(2,
线
OB
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
?
5
?
?
5
?
A.
[,]
B.
[,]

1212412
二、填空题

5
??
,]

122

C.
[
?
D.
[0,]

4
7.
sin
6
x?cos
6
x?3sin
2
xcos
2
x
的化简结果是__________.
8.若向量
a

b
的夹角为
?
,则称
a?b
为它们的向量积,其长度为
,已 知
|a?

|b|?5
,且
a?b??4
,则
|a ?b|?
|a?b|?|a|?|b|s
?
in|1
___________ ____.
9. 一货轮航行到某处,测得灯塔
S
在货轮的北偏东
15?< br>,与灯塔
S
相距
20
海里,
随后货轮按北偏西
30?
的方向航行
30
分钟后,又得灯塔在货轮的东北方向,
则货轮的速度为每小时 海里.
三、解答题
2
sin2(?
?
)?4cos
?< br>1
2
10. 已知:
tan(
?
?
?
)??

tan(
?
?
?
)?

2
3
10cos
?
?sin2
?
?
(1)求
tan(
?
?
?
)
的值;
(2)求
tan
?
的值.





?
?
?
?
11. 已知函数
f
?
x
?
?3sin
?
2x?
?
?2sin
2
(x?)

?
x?R
?

6
?
12
?
(1)求函数
f
?
x
?
的最小正周期;
(2)求使函数
f
?
x
?
取得最大值的
x
的集合.





12.已知向量
a?(cos
?
,sin
?
)

b?(cos
?
,sin
?
)

a?b?
25

5
(1)求
cos(
?
?
?
)
的值;
?
?
5
(2)若
0?
?
?

??
?
?0
, 且
sin
?
??
, 求
sin
?

2213





【参考答案】
1.解析:B由已知可得
sin
?
?0< br>,且
cos
?
?0
,故得正确选项B.
2
2.解析:C
lg(1?cos
?
)??n

lg(1?cos
?
)?m
相加得
lg(1?cos
?
)? m?n
,∴
2lgsin
?
?m?n
,故选C.
。。。
3.解析:B
a?b?4sin30cos30?2sin60?3
,选B.
4.解析:A已知即
CB?(AB?AC)?0
,即边BC与顶角
?BAC
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br>这表明
?ABC
是一个以AB、AC为两腰的等腰三角形.
inB?cosB

sinC?cosC
,5.解析:B依题意,由正弦定理得
sinA?co sA
,且
s
故得.
A
点的轨迹方程为
(x?2)
2
?(y?2)
2
?2
,由图6.解析:A由
|CA|?2
为定值,∴
??
形易知所求角的最大、最小值分别是该圆的切线与
x
轴的夹角 ,故得.
7. 解析:
1
原式
?(sin
2
x?co s
2
x)
3
?3sin
4
xcos
2
x? 3sin
2
xcos
4
x?3sin
2
xcos
2
x
?1

433
sin
?
?
,∴
|a?b|?1?5??3
. 8.解析:
3
由夹角公式得
cos
?
??
,∴
555
9.
20(6?2)
解析:设轮速度为
x
海里小时,作出示意图,由正弦定理得
1
x
20
2
,解得
x?20(6?2)

?
sin30?sin105?
11
tan(
?
?
?)??

tan
?
??
, 10.解析:(1)∵< br>33
sin(
?
?2
?
)?4cos
2
?< br>sin2
?
?4cos
2
?
tan(
?
?< br>?
)??

22
10cos
?
?sin2
?
10cos
?
?sin2
?


2sin
?
cos
?
?4cos
2
?
2cos
?
(s in
?
?2cos
?
)
sin
?
?2cos
?
tan
?
?2
??
?
?

10co s
2
?
?2sin
?
cos
?
2cos
?
(5cos
?
?sin
?
)
5cos
?
? sin
?
5?tan
?
1
??2
5

ta n(
?
?
?
)?
3
?

1
1 6
5?
3
51
?
tan(
?
?
?
)?tan
?
31
(2)∵ ,∴.
tan
?
? tan[(
?
?
?
)?
?
]
?
tan?
?
163
?
51
1?tan(
?
?
?
)tan
?
43
1??
163
??
??
11.解析:(1)因为
f
?
x
?
?3sin(2x?)?1?co s2
?
x?
?

6
?
12
?
?< br>3
?
?
1
?
?
?
??
?2
?
sin
?
2x?
?
?cos
?
2x?
?
?
?1
6
?
26
?
?
??
?2
?
?
?
?
?
?

?2sin?
?
2x?
?
?
?
?1

6
?
6
??
?
?
??
?2sin
?
2x?< br>?
?1
3
??
所以
f
?
x
?
的最小正周期
T?
2
?
?
?

2
??
?
??
(2)当
f
?
x?
取最大值时,此时
2x??2k
?
?

sin
?
2x?
?
?1

32
3
??

x?k
?
?
5
?

12
?
k?Z
?

?5
?
?
,所以所求的集合为
xx?k
?
?
k?Z
x
??
??

?
k?Z
?

12
??
12.解析:(1)a?(cos
?
,sin
?
)

b?(cos
?
,sin
?
)

?a?b?
?
cos
?
?cos
?
,sin
?
?si n
?
?

a?b?
25

?
5
?
cos
?
?cos
?
?
?
?
s in
?
?sin
?
?
43
s
?
?
?
?
?
. ,
?co
?
55
22
?
25

5
s?
?
?
?

2?2co
?
?
(2)
0?
?
??
?
?0,?0?
?
?
?
?
?

2234
cos
?
?
?
?
?
?

?sin
?
?
?
?
?
?.

55
,?
??


512

?cos
?
?

1313
?sin
?
? sin
?
?
?
?
?
?
?
?
??
?
?sin
?
?
?
?
?
cos?
?cos
?
?
?
?
?
sin
?sin
?
??
4123
?
5
?
33

????
?
?
?
?
5135
?
13
?
65


第二章:平面向量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一.向量有关概念:
1.向 量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注意向量和数量的区别。向量常
用有向线段来表示,注意不能说向量 就是有向线段,为什么?(向量可以平移)。
如:
已知A(1,2),B(4,2),则把向 量
AB
按向量
a
=(-1,3)平移后得到的向
量是_____(答 :(3,0))
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零向量,记作:
0
,注意零向量的方 向是任
意的;
3.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与
AB共线的单位
向量是
?
AB
);
|AB|
4.相等向量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叫相等向量,相等向量有传
递性;
5.平行向量(也叫共线 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a

b
叫做平行
向量,记作:< br>a

b
,规定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平行。
提醒:
①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但共线向量不一定相等;
②两个向量平行与与两条直线平行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个向量平行包含两
个向量共线, 但两条直线平行不包含两条直线重合;
③平行向量无传递性!(因为有
0
);
AC
共线; ④三点
A、B、C
共线
?
AB、
6 .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
a
的相反向量是-
a


下列命题:(1)若
a?b
,则
a?b
。(2)两个向 量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
起点相同,终点相同。(3)若
AB?DC
,则
A BCD
是平行四边形。(4)若
ABCD

,?c

,c< br>,平行四边形,则
AB?DC
。(5)若
a?bb

a?c< br>。(6)若
abb

ac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答:(4)(5))



二.向量的表示方法:
1.几何表示法:用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如
AB
,注意起点在前,终点在后; < br>2.符号表示法: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如
a

b

c
等;
3.坐标表示法: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以与
x
轴、
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
位向量
i

j
为基底,则平面内的任一 向量
a
可表示为
a?xi?yj?
?
x,y
?
,称
?
x,y
?
为向量
a
的坐标,
a

?
x,y
?
叫做向量
a
的坐标表示。如果向量的起点在
原 点,那么向量的坐标与向量的终点坐标相同。


三.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e
1
和e
2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
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 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1

?
2
,使a=
?< br>1
e
1

?
2
e
2


(1)若
a?(1,1),b?(1,?1),c?(?1,2)
,则
c?< br>______
(答:
a?b
);
(2)下列向量组中,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基底的是
A.
e
1
?(0,0),e
2
?(1,?2)
B.
e
1
?(?1,2),e
2
?(5,7)

C.
e
1
?(3,5),e
2
?(6,10)
D.
e
1
?(2,?3),e
2
?(,?)

(答:B);
(3)已知
AD,BE
分别是
?ABC
的边
BC,AC
上的中线,且
AD?a,BE?b
,则
BC
可用 向量
a,b
表示为_____
(答:
a?b
);
(4) 已知
?ABC
中,点
D

BC
边上,且
CD?2D B

CD?rAB?sAC


r?s
的值是___
(答:0)

四.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
?
与向量
a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
a
,它的长度和
方向规定如下:
?1
?
?
a?
?
a,
?
2
?

?
>0时,
?
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同,

?
<0时,
?
a
的方向与
a
的方向相反,当?
=0时,
?
a?0
,注意:
?
a

0。

五.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两个向量的夹角:对于非零向量
a< br>,
b
,作
OA?a,OB?b

?AOB?
?

???????????????
1
2
3
2
1
2
3
4
2
3
4
3
?
0?
?
?
?
?
称为向量
a

b
的夹角,当
?< br>=0时,
a

b
同向,当
?

?
时 ,
a

b
反向,当
?

?
时,
a

b
垂直。
2
2.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如果两个非零向量
a

b
,它们的夹角为
?
,我们把


数量|a||b|cos
?
叫做
a

b
的数量积(或内积或 点积),记作:
a
?
b
,即
a
?
b
abcos
?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0,注意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
再是一个向量。如
(1)△ABC中,
|AB|?3

|AC|?4
|BC|?5
,则
AB?BC?
_________
(答:-9);
11
?
(2)已知
a?(1,),b?(0,?) ,c?a?kb,d?a?b

c

d
的夹角为,则
k
22
4
?????????
于____
(答:1);
(3)已知
a?2,b?5,ab??3
,则
a?b
等于____
(答:
23
);
(4)已知
a,b
是两个非零向量,且< br>a?b?a?b
,则
a与a?b
的夹角为____
(答:
30

3.
b

a
上的投影为< br>|b|cos
?
,它是一个实数,但不一定大于0。如
已知
|a|? 3

|b|?5
,且
a?b?12
,则向量
a
在向 量
b
上的投影为______
12
(答:)
5
4.a
?
b
的几何意义:数量积
a
?
b
等于
a
的模
|a|

b

a
上的投影的积。
5.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设两个非零向量
a

b
,其夹角为
?,则:

a?b?a?b?0

②当
a

b
同向时,
a
?
b

ab
,特别地,
a? a?a?a,a?a
;当
a

2
2
2
??
??
??
b
不同向,
a?b?0

b
反向时,< br>a
?
b
=-
ab
;当
?
为锐角时,
a
?
b
>0,且
a、
?
为锐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当
?
为钝角时,
a
?
b
<0,且
a、 b
不反向,
a?b?0

?
为钝角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a ?b
③非零向量
a

b
夹角
?
的计算公式:
cos
?
?
;④
|a?b|?|a||b|
。如
ab< br>(1)已知
a?(
?
,2
?
)

b?(3< br>?
,2)
,如果
a

b
的夹角为锐角,则
?
的取值
范围是______
41
(答:
?
??

?
?0

?
?
);
33
??????? ?????
13
(2)已知
?OFQ
的面积为
S
,且
OF?FQ?1
,若
?S?
,则
OF,FQ

22

?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
(答:
(,)
);
43
(3)已知
a?(c oxs,xs?ibn),y(
a
cy

b
之间有关系式
k a?b?3a?kb,其中k?0
,①用
k
表示
a?b
;②求
a?b
的最小值,并求此时
a

??
??


b
的夹角
?
的大小
1
k
2
?1
(k?0 )
;②最小值为,
?
?60
) (答:①
a?b?
4k
2

六.向量的运算:
1.几何运算:
①向量加法: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但“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 br>于不共线的向量,如此之外,向量加法还可利用“三角形法则”:设
AB?a,BC?b

那么向量
AC
叫做
a

b
的和,即
a? b?AB?BC?AC

②向量的减法:用“三角形法则”:设
AB?a,AC?b ,那么a?b?AB?AC?CA

由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注意:此处减向量与 被减向量的起点相同。

(1)化简:①
AB?BC?CD?
___;②< br>AB?AD?DC?
____;③
(AB?CD)?(AC?BD)?
____ _
(答:①
AD
;②
CB
;③
0
);
(2)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1,
AB?a,BC?b,AC?c
,则< br>|a?b?c|

_____
(答:
22
);
( 3)若O是
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
OB?OC?OB?OC?2OA


ABC
的形状为____
(答:直角三角形);
(4)若< br>D

?ABC
的边
BC
的中点,
?ABC
所 在平面内有一点
P
,满足
PA?BP?CP?0
,设
|AP|
?
?
,则
?
的值为___
|PD|
(答:2); (5)若点
O

△ABC
的外心,且
OA?OB?CO?0,则
△ABC
的内角
C
为____
(答:
120
);
2.坐标运算:设
a?(x
1
,y
1
),b?(x
2
,y
2
)
,则:
①向量的加减法运算:
a?b?(x
1
?x
2

y
1
?y
2
)
。如
(1)已知点
A(2,3),B(5,4 )

C(7,10)
,若
AP?AB?
?
AC(
?
?R)
,则当
?
=____
时,点P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
(答:);
1
??
(2)已知
A(2,3),B(1,4),且A B?(sinx,cosy)

x,y?(?,)
,则
x?y?

222
1
2
?
?

?
);
2< br>6
(3)已知作用在点
A(1,1)
的三个力
F
1
? (3,4),F
2
?(2,?5),F
3
?(3,1)
,则合力(答:
F?F
1
?F
2
?F
3
的终点坐标是
(答:(9,1))
②实数与向量的积:
?
a?
?
?x
1
,y
1
?
?
?
?
x
1< br>,
?
y
1
?


③若
A(x
1
,y
1
),B(x
2
,y
2
)
,则
AB?
?
x
2
?x
1
,y
2
?y
1
?
,即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
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起 点坐标。如

A(2,3),B(?1,5)
,且
AC?AB
1< br>3

AD?3AB
,则C、D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
(答:
(1,),(?7,9)
);
11
3
④平面向量数 量积:
a?b?x
1
x
2
?y
1
y
2。如
已知向量
a
=(sinx,cosx),
b
=(sinx,sinx),
c
=(-1,0)。(1)若x
?
3
??
=,求向量
a

c
的夹角;(2)若x∈< br>[?,]
,函数
f(x)?
?
a?b
的最大值为
84
3
1
,求
?
的值
2
1
(答:
(1)150;(2)

?2?1
);
2
⑤向量的模:
|a|?x
2
?y
2
,a?|a|
2
?x
2
?y
2
。如
已知
a,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
60
,那么
|a?3b|
=_____
(答:
13
);
⑥两点间的距离:若
A
?
x< br>1
,y
1
?
,B
?
x
2
,y
2
?
,则
|AB|?

如图,在平面斜坐标系
xOy< br>中,
?xOy?60
,平面上任一点P
关于斜坐标系的斜坐标是这样定义的:若
OP?xe
1
?ye
2
,其中
e
1
,e< br>2
分别为与x轴、y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则P点斜坐标为
(x,y)
。(1)
若点P的斜坐标为(2,-2),求P到O的距离|PO|;(2)求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 圆在斜坐标系
xOy
中的方程。
(答:(1)2;(2)
x
2?y
2
?xy?1?0
);

七.向量的运算律:
1.交换律:
a?b?b?a

??
a?
?
??
?
a

a?b?b?a

2
?
x
2
?x
1
?
?
?
y
2
?y
1
?< br>22

??
???????
3.分配律:
?
?
?
?
?
a?
?
a?
?
a,
?
?
a?b
?
?
?
a?
?
b

?a?b
?
?c?a?c?b?c


?????????? ???
??
a?b?c?a?b?c,a?b?c?a?b?c

?
a?b?
?
a?b?a?
?
b
;2.结合律:
???
下列命题中:①
a?(b?c)?a?b?a?c
;②
a?(b?c)?(a?b)?c
;③
(a?b)
2
?|a|
2

?2|a|?|b|?|b|
;④ 若
a?b?0
,则
a?0

b?0
;⑤若
a?b?c?b,

a?c
;⑥
a?a
;⑦
2
2
?
???
2
??
??a?b
a
2
?
b
a
;⑧
(a?b)
2
?a?b
;⑨
(a?b)
2
?a?2a?b?b
。其中正确 的是
(答:①⑥⑨)
2222
______


提醒:(1) 向量运算和实数运算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区别:对于一个向量等式,
可以移项,两边平方、两边同乘以一个 实数,两边同时取模,两边同乘以一个向
量,但不能两边同除以一个向量,即两边不能约去一个向量,切 记两向量不能相
除(相约);(2)向量的“乘法”不满足结合律,即
a(b?c)?(a?b )c
,为什么?

八.向量平行(共线)的充要条件:
ab?a?
?
b
?(a?b)
2
?(|a||b|)
2
?x
1
y
2
?y
1
x
2

0。如
(1 )若向量
a?(x,1),b?(4,x)
,当
x
=_____时
a

b
共线且方向相同
(答:2);
(2)已知
a?(1 ,1),b?(4,x)

u?a?2b

v?2a?b
,且
uv
,则x

______
(答:4);
(3)设
P A?(k,12),PB?(4,5),PC?(10,k)
,则k

_____时, A,B,C共线
(答:-2或11)

九.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b?a?b?0?|a?b|?|a?b|

?x
1
x
2
?y
1
y
2
?0
.特
别地
(
AB
AB
?
AC
AC
)?(
AB
AB
?
AC
AC
)
。如
(1)已知
OA?(?1,2),OB?(3,m)
,若
OA?OB
,则
m?

3
);
2
(2)以原点O和A(4,2)为两个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 B,
?B?90?
,则
点B的坐标是________
(答:(1,3)或(3,-1));
(3)已知
n?(a,b),
向量< br>n?m
,且
n?m
,则
m
的坐标是________
(答:
(答:
(b,?a)或(?b,a)




十.线段的定比分点:
1.定比分点的概念:设点P是直线P
1
P
2
上异于P
1
、P
2
的任意一点,若存
在一个实 数
?
,使
PP?
?
PP
2
,则
?
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
PP
1
12
所成的比,P点叫
?
的定 比分点; 做有向线段
PP
12
的以定比为
?
的符号与分点P的位置 之间的关系:2.当P点在线段 P
1
P
2
上时
?
?
>0;
当P点在线段 P
1
P
2
的延长线上时
?
?
<-1;当P点在线段 P
2
P
1
的延长线上时
??1?
?
?0
; 若点P分有向线段
PP
?
,则点P分有向线段
P
2
P
12
所成的比为
1

1
成的比为。如
?
3若点
P

AB
所成的比为,则
A

BP
所成的比为_______
4
7
(答:
?

3


3.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设
Px
1
,y
1
)
P
2
(x
2
,y
2
)

P (x,y)
分有向线段
PP
1
(
12

?
x?
?
?
成的比为
?
,则
?
?
y?
?
?
x
1
?
?
x
2
1?
?,特别地,当
?
=1时,就得到线段P
1
P
2
的中点公
y
1
?
?
y
2
1?
?
x
1
?x
2
?
x?
?
?
2
?
式。在 使用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时,应明确
(x,y)

(x
1
,y
1
)

(x
2
,y
2
)
?
y?
y
1
?y
2
?
?2
的意义,即分别为分点,起点, 终点的坐标。在具体计算时应根据题设条件,灵
活地确定起点,分点和终点,并根据这些点确定对应的定 比
?
。如
???
1
???
(1)若M(-3,-2),N (6,-1),且
MP??MN
,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
3
7
(答:
(?6,?)
);
3
(2)已知A(a,0),B(3,2?a)
,直线
y?ax
与线段
AB
交 于
M
,且
AM?2MB


a
等于_______
(答:2或-4)

x
?
?xh?
十一.平移公式:如果 点
P(x,y)
按向量
a?
?
h,k
?
平移至P(x
?
,y
?
)
,则
?

?
?
?
y
?
?yk
1
2
曲线
f(x,y) ?0
按向量
a?
?
h,k
?
平移得曲线
f(x?h ,y?k)?0
.注意:(1)函数按
向量平移与平常“左加右减”有何联系?(2)向量平移 具有坐标不变性,可别
忘了啊!如
(1)按向量
a

(2,?3)
平移到
(1,?2)
,则按向量
a
把点
(?7,2)
平移到点______
(答:(-8,3));
(2)函数
y?sin2x的图象按向量
a
平移后,所得函数的解析式是
y?cos2x?1
,则< br>a
=________
?
?
(答:
(?
?
4
,1)




12、向量中一些常用的结论:
(1)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要注意运用;
b
同向或有< br>0
?
(2)
||a|?|b||?|a?b|?|a|?|b|
,特别 地,当
a、
|a?b|?|a|?|b|

b
反向或有
0
?
|a?b|?
b

a、

a、
?
||a|?|b||?|a?b|

?
|a
|a|?|b|
|?||b|?a?|b

不共线
?
|a
(这些和实数比较类似).
||?|b|?a?|b|?|a|?|b


(3) 在
?ABC
中,①若
A
?
x
1
,y
1?
,B
?
x
2
,y
2
?
,C
?
x
3
,y
3
?
,则其重心的坐标为
?
x ?x?xy?y
2
?y
3
?
G
?
123
,
1
?
。如
33
??
若⊿ABC的三边的中点分别为(2,1)、(-3,4)、 (-1,-1),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为_______
24
(答:
(?,)
);
33

PG?
1
(PA?PB?PC)
?
G

?ABC
的重心,特别地< br>3
PA?PB?PC?0?P

?ABC
的重心;

PA?PB?PB?PC?PC?PA?P

?ABC
的垂心;
④向量
?
(
AB
?
AC
)(
?
? 0)
所在直线过
?ABC
的内心(是
?BAC
的角平分
|A B||AC|
线所在直线);

|AB|PC?|BC|PA?|CA|PB?0?P
?ABC
的内心;
?
,点
M
为平面内的任一点,则(3)若P分有向线段
PP
12
所成的比为
MP?
MP
MP
1
?MP
2

1
?
?
MP
2
,特别地
P

PP
的中点
?MP?
12
2
1?
?
、C
共线
?
存在实数
?

?
使得(4)向量
PA、 PB、 PC
中三终点
A、B

?
?
?
?1
.如
PA?
?
PB?
?
PC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O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
A(3,1)
,
B(?1,3)
,若点
C
满足
OC?
?
1
OA?
?
2
OB
,其中
?
1
,
?
2
?R

?
1< br>?
?
2
?1
,则点
C
的轨迹是_______
(答:直线AB)

???
??????
平面向量高考题练习:
一、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基本运算
1.(2008安徽卷理3文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为一条对角线,若
AB?(2,4)

AC?(1,3)
,则
B D?
( )
A.
(-2,-4)

D.
(2,4)


2.(2008广东卷文3)已知平面向量
a? (1,2)

b?(?2,m)
,且
a

b
,则B.
(-3,-5)
C.
(3,5)

2a?3b
=( )
A、
(?5,?10)
B、
(?4,?8)
C、
(?3,?6)
D、
(?2,?4)



3.(2008海南宁夏卷理8文9 )平面向量
a

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
A.
a

b
方向相同 B.
a

b
两向量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

C.
?
?
?R

b?
?
a
D. 存 在不全为零的实数
?
1

?
2

?
1a?
?
2
b?0


4.(2008海南宁夏卷文5) 已知平面向量
a
=(1,-3),
b
=(4,-2),
?
a ?b

a
垂直,则
?
是( )
A. -1
D. 2

5.(2008辽宁卷文5)已知四边形
ABCD
的三 个顶点
A(0,2)

B(?1,?2)

C(31),
, 且
BC?2AD
,则顶点
D
的坐标为( )
B. 1 C. -2
?
7
?
A.
?
2,
?

?
2
?
1
??
B.
?
2,?
?

2
??
C.
(3,2)
D.
(1,3)


6.(20 08全国Ⅰ卷理3文5)在
△ABC
中,
AB?c

AC?b
.若点
D


BD?2DC
,则
AD?

2152
A.
b?c
B.
c?b

3333

21
C.
b?c

33
12
D.
b?c

33
7.(2008上海春 卷13)已知向量
a?(2,?3),b?(3,
?
)
,若
ab,则
?
等于( )
29
(A). (B)
?2
. (C)
?
. (D)
32
2
?

3

8.(2008全国Ⅱ卷理 13文13)设向量
a?(1,,
若向量
?
a?b

2)b ?(2,3)

?7)
共线,则
?
?
. 向量
c?(?4,


9.(2009年广东卷文)已知平面向量
a
= ,
b
=, 则向量
a?b

(x,1)
(-x,x
2

A平行于
x
轴 B.平行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C.平行于
y
轴 D.平行于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10.(2009山东卷理)设P是△ABC所在 平面内的一点,
BC?BA?2BP
,则
( )
A.
PA?PB?0
B.
PC?PA?0
C.
PB?PC?0
D.
PA?PB?PC?0


11.(2009湖北卷文)若向量a=(1,1),b=(-1,1),c=(4,2),则c=
A.3a+b B. 3a-b C.-a+3b D. a+3b

12.(2009陕西卷文)在
?ABC
中,M是BC的 中点,AM=1,点P在AM上且满
足学
PA?2PM
,则科网
PA?(PB ?PC)
等于
4444
(A) (B) (C)
?
(D)
?

9339

13.(2009重庆卷文)已知向量
a?(1,1),b?(2 ,x),

a+b

4b?2a
平行,
则实数
x< br>的值是( )
A.-2 B.0 C.1

14.(2009广 东卷理)若平面向量
a

b
满足
a?b?1

a? b
平行于
x
轴,
b?(2,?1)
,则
a?
.

15.(2009江西卷理)已知向量
a?(3,1 )

b?(1,3)

c?(k,7)
,若
(a?c)
b
,则
k
= .


D.2


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2008湖南卷文7)在
?A BC
中,则
ABAC?
BC=10

AB=3,AC=2

( )
A.
?
3223
B.
?
C. D.
32
23
?

2.(2008四川延考文10)已知两个单位向量< br>a

b
的夹角为
?
,则
a?
?
b< br>与
3
?
a?b
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是( )
A.
?
??
11
3
3

?
?
B.
?
??

?
?
C.
?
??1

?
?1

22
2
2
D.
?
为任意实数
3.(2008北京 卷理10)已知向量
a

b
的夹角为
120
,且
a ?b?4
,那么
b(2a?b)
的值为 .

4.(2008江苏卷5)
a,b
的夹角为
120
0

a ?1,b?3
,则
5a?b?


5. (2008江西卷理13)直角坐标平面上三点
A(1,2)、B(3,?2)、C(9,7)
,若
E、F
为线段
BC
的三等分点,则
AE?AF
= .
6.(2009陕西卷文)在
?ABC
中,M是BC的中点,AM=1,点P在A M上且满
足学
PA?2PM
,则科网
PA?(PB?PC)
等于
4444
(A) (B) (C)
?
(D)
?

9339

7.(2009宁夏海南卷文)已知
a?
?
?3 ,2
?
,b?
?
?1,0
?
,向量
?
a? b

a?2b
垂直,则实数
?
的值为
(A)
?

1111
(B) (C)
?
(D)
7766


8.(2009 重庆卷理)已知
a?1,b?6,a(b?a)?2
,则向量
a
与向量
b

夹角是( )
??
A. B.
64

C.
?

3
D.
?

2
9.(2009江西卷文)已知向量
a?(3,1)

c?(k,2)
,若
(a?c)?b

b?(1,3)


k
= .

10.(2008陕西卷理15文15)关于平面向量
a,b,c
.有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
ab=ac
,则
b?c

②若
a?(1,k ),b?(?2,6)

a∥b
,则
k??3

③非零向 量
a

b
满足
|a|?|b|?|a?b|
,则
a

a?b
的夹角为
60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
11.(08上海卷理5文5)若向量
?< br>a

b
满足|
a
|=1,|
b
|=2,且< br>a

b
?
的夹角为,则|
?
+
?
a b
|=
3

12.(2009全国卷Ⅱ理)已知向量
a?
?
2,1
?
,a?b?10,|a?b|?52
,则
|b|?


A.
5


13.(2009辽宁卷理)平面向量a与b的夹角为
60
0

a?(2, 0)

b?1

B.
10
C.
5
D.
25

a?2b?

(A)
3
(B)
23
(C) 4 (D)12

14.(08天津卷理14)如图,在平行四 边形
ABCD
中,
D
C
AC?
?
1,2
?
,BD?
?
?3,
?
2
,则
AD?AC?
.
源头学子
A
B



15.(08天津卷文14)已 知平面向量
a?(2,

c?a?(ab)b

4)
b?(?1,2)


c?


16.(2008浙江卷理9)已知
a
,b是平面内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若
向 量
c
满足
(a?c)?(b?c)?0
,则
c
的最大值是
(A)1 (B)2 (C)
2
(D)
2

2
17.(2008四川延考理10)已知两个单位向量
a

b
的夹角为
135?
,则
|a?
?
b |?1
的充要条件是
(A)
?
?(0,2)
(B)
?
?(?2,0)

(C)
?
?(??,0)(2,??)
(D)
?
?(??,?2)(2,??)

18.(08浙江卷文16)已知
a
是平面内的单位向量,若向量
b
满足
b(a?b)?0
, 则
|b|
的取值范围是 。
19.(2009全国卷Ⅰ理)设< br>a

b

c
是单位向量,且
a
?
b
=0,则
?
a?c
?
?
?
b?c
?
的最小值为 ( )
(A)
?2
(B)
2?2
(C)
?1
(D)
1?2

20.(2009全国卷Ⅰ文)设非零向量
a
b

c
满足
|a|?|b|?|c|,a?b?c


?a,b??

(A)150°(B)120° (C)60° (D)30°

新疆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试题


高中数学选修2.3排列组合-高中数学必须2立体几何知识点


高中数学 选修4-5 目录-2019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云南答案


高中数学学科德育实施纲要-高中数学优化学案必修五电子版


高中数学集合专项训练-免费补习高中数学必修四


2019高中数学夏令营获奖名单-辽宁高中数学讲授次序


高中数学必修二距离教案-怎么整理高中数学错题


高中数学实践活动有哪些-高中数学二分法步骤



本文更新与2020-09-15 12: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7017.html

高中数学必修四全总结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