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5 07:29
tags:高中数学知识点

高中数学教材-三角函数公式高中数学必修四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



(第一辑)
目录: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框架
第二部分 知识与方法归纳 (巩固基础版)
1,函数
2,数列
3,不等式
4,直线与曲线方程
5,综合
第三部分 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能力提升版)
第四部分 学习方法推荐 (综合发展版)


1



第一部分:高中数学知识基本框架
1,基本定义理解:
所有高中的数学知识与六部分的内容相关:数,式,方程,函数,几何,以及简单的数学
理论基础与应用 。
什么叫数?简单的说,数就是用来表示某种量的多少的,比如3,67,-9。也可以用字 母
或其他符号来表示数,比如a, m, 这种符号可称为未知数,或者“代数”。
什么叫式?数和数学符号组合在一起,便构成“式”。比如1+2, a
2
,y=x+5. 其中,不含字母
的式可称为算术式,含字母的成为代数式。但按照初中课本的定义,算术式也可以当作是 代数
式的一部分。特殊的,含有关系符号(比如<,=)的称为关系式。
什么叫方程?当“算 术式”中含有等号的时候,就叫做等式;当“代数式”中含有等号的
时候,就叫做方程。所以方程即是特 殊的等式。它需要两个条件:1,含等号,2,含未知数。
什么叫函数呢?简单的说,当等式中含有两 个相关变化的未知数(也就是说,任意确定其
中一个未知数的值,就能对应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唯一的值 )时,这个等式就叫做函数。所以
说,函数也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特殊的等式。
什么叫数列 ?简单的说,当函数中的自变量只能为正整数的时候,就可成为数列的通项或
者求和函数。所以,数列就 是特殊的函数。
而几何,也就是与数相对应的图形。
当数与几何相结合,就成为 平面向量;当整数与函数相结合,就构成数列,排列组合;当
函数与几何相结合,就成为直线方程、曲线 方程。

2,基本知识框架:
平面向量 第五章
数 复数 第十四章
算术式:
代数式:极限 第十二章
式 不等式:不等式 第六章
关系式
等式

高中数学 直线与圆的方程 第七章
方程 圆锥曲线方程 第八章

二次函数 第二章
函数 数列 第三章
三角函数 第四章
导数与微分 第十三章

几何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第九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章
理论与应用 排列组合 第十章

2


概率与统计 第十一章
第二部分:知识与方法归纳
第一篇 函数
在高中数学中,函数、不等式、数列和方程大约占到百分之七十五的比例。因此,我们在
这里重点讲解 这几章。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其知识点主要有三个部分:函数的基本分类;函数的基本性质与证明,以及有关函数的求解。
一,函数的基本分类(解析式、定义域、值域)

基本解析式
函数名称
定义域
R

R

x≠0,
R
(0,+∞)
R
R
值域
R


















一次函数 y=kx+b(k≠0)
y=ax
2
+bx+c (a≠0)
二次函数
y=a(x-x
1
)(x-x
2
) (a≠0)
y=a(x-m)
2
+n (a≠0)
反比例函数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
三次函数
分式函数
根式函数
幂函数
高次函数
4ac-b
2
(,
+∞)(a﹥0时)

4a
4ac-b
2
或(-∞



4a
y≠0
(0,+∞)
R
[-1,1]
R,且有两个极值
因题而异
(0,+∞)
因a而定
因题而异
因题而异
a
因题而异
因题而异
因题而异
y=
k
(k ≠0)
x
y=a
x
(a≠1且a>0)
y=㏒a x(a≠1且a>0)
y=sinx y=cosx
y=ax
3
+bx
2
+cx+d (a≠0)
y=
ax?b
(a、c不为0)
cx?d
y=
ax?b
(a≠0)
y=x
a
(a∈N+)
y=x
n
+x
n-1
+…x
2
+x+c
d

c
b
X≥-
a
x≠-
R
R
R
R
绝 对 值 函 数 y=∣x±a∣±∣x±b∣
常 数 函 数
分段函数
复合函数

简单超越函

y=ax
0
=a
y=g(x), x ≧a 因题而异
y=f(x) , x ﹤a
y=g[f(x)]
y=g(x)±f(x) [g(x)、f(x)为不
同类的基本函数,且一次函
数与二次函数在一起不算]
3
因题而异
因题而异


以上共有十六种函数形式,其中前十三种为基本初等函数,须背住!
二,函数的基本性质
(五种)

1, 单调性.
在定义域中的某 一区间内,任取两个点x
1
,x
2
,当x
1
﹥x
2
时,都有f(x
1
)﹥f(x
2
),则称该函数在
这一区间 内单调递增,为增函数。反之为减函数。
奇函数在两个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两个对称的区间上具有相反的单
调性。
单调性的证明:第一步,取点x
1
,x
2
属于某区间,第二步,规定 x
1
,x
2
的大小,第三步,做f(x
1
)
与f( x
2
)的差或者商,再与0或者1比较。见例1.也可求导,判断导函数的正负,再判断单调性 。

2, 奇偶性.
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任意的一个x,都有f( -x)=-f(x),则f(x)叫做奇函数;如果
f(-x)=-f(x),则为偶函数。
性质:(1)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0对称;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而偶函
数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2)两个奇函数的和、差是奇函数,积、商是偶函数。
(3)两个偶函数的和、差、积、商都是偶函数。
(4)一奇一偶的两个函数的积、商是奇函数。
(5)f(x)为偶函数,则f(x)=f(∣x∣)
(6 )若f(x)为奇函数,定义域包含0,则f(0)=0.
(7)若f(x)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则f(x)=0.
奇偶性的证明:若能证明等式f(-x)=-f(x)或f(-x)+ f(x)=0,则为奇函数;若 能证明等式
f(-x)=-f(x)或f(-x)-f(x)=0,则可证得为偶函数。见例2.

3,周期性.
对函数f(x),存在常数T(不等于0),使得f(x)=f(x +T).则称f(x)为周期函数。T为函数的
周期。且kT也为函数的周期。
若f(x)满 足f(x+a)=f(x+b)恒成立,其中a,b均为常数,且a≠0,则T=a-b是函数的一个
周 期。

4,反函数性.
求反函数:先解出x,然后互换x,y,再标出定义域。(若先交换x,y也可求出。)见例3.
(1)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2)反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原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等于原函数的定义域。
(3)反函数一定具有单调性。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而偶函数不一定具有。

5,图像平移与对称性.
水平平移:y=f(x〒a)(a>0)的图像是由y=f(x)的图像向左或向右平移a个单位得到;
竖直平移:y=f(x) 〒b(b>0)的图像是由y=f(x)的图像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得到。
(1)若对定义域内的 一切x均有f(x+m)=f(m-x),则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m对称;y=f(x)
与 y=2b-f(2a-x)的图像关于点(a,b)中心对称。
(2)把函数y=f(x)的图像位于x轴下方的部分以x轴为对称轴翻折到上方,就得到y=∣f(x) ∣< br>图像;把函数y=f(x)的图像位于y轴右边的部分以y轴为对称轴翻折到左边,就得到y=f(∣x∣ )
在y轴左边部分的图像。
(3)若f(a+x)=f(b-x),x∈R恒成立,则y =f(x)的图像关于x=(a+b)2成轴对称图形。
(4)若函数f(x)关于x=m和x=n对称,则f(x)是周期函数,且2∣m-n∣是它的一个周期。
(5)函数y=f(a+x)与函数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b-a)2对称。



4



三,函数的求解
(五种)

1, 求函数的解析式
方法一:直接代入法。已知f(x)与g(x),求f[g(x)],直接把g(x)代入f (x)即可。见例4.
方法二:换元法。有几种换元的方式。已知f(x)和f[g(x) ]求g(x);或已知f[g(x)]和g(x).求
f(x).用换元法。见例5,6.
方法三:待定系数法.已知函数的类型时,用待定系数法。见例7.
方法四:解函数方程组。要求给出的函数关系式是对称的。通常先用赋值法得出函数方程
组,再求解, 即可。见例8。

2,求函数的定义域
(基本思路:转化为解不等式)
步骤:写出使函数有意义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用区间或集合的形式写出定义域。
(1)判断函 数定义域的主要依据:(1),分式的分母不为0,(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
小于0,0的0次方 无意义 ;(3)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0;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
大于0且不等于1.见例9.
(2)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已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 义域为
不等式a≤g(x)≤b的解。见例10.
(3)若遇到实际问题,还要考虑实际问题有意义。

3,求函数的值域(最值)
方法一:基本函数法。对于基本函数,如果定义域无特殊规定,那么可根据函数的图像性
质直接求解。见 例11.
方法二:配方法(二次函数法)。对于形如F(x)=a[f
2
(x)+ bf(x)+c]的函数,可用配方法求值域。
(见例 )见例12.
方法三:分区讨论法 。对于定义域有特殊规定的二次函数,一般采用分区讨论(以两个零
点和对横轴横坐标点为分界,可以把 整个区间分成四段,加上对称轴的情形,共有五种可能情
况,如果二次项系数不定,还需要讨论开口方向 ),再借助于区间单调性来求(见例)。定义域
有规定的其他类型(对数函数、指数函数、根式函数、幂 函数、一次函数、高次函数等)基本
函数都可直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判断函数的最值。分段函数也用分 区讨论法。见例13,14.
方法四:反函数法。对于y=
ax?b
(a、c不为0 )的一次分式的形式,可以通过求反函数
cx?d
的定义域来求。(见例15). 简单结论为 y∈R且y≠ac. 也可用分离常数法来求解。但是,当
定义域有特殊规定时,就要求出反函数后解不等式。(见例16.)
方法五:判别式法。对于形如y=(ax
2
+bx+c)dx
2
+e x+f 的二次分式形式,可先转化为关于x的
方程,此方程必须有解,故当二次项系数不为0时,△≥ 0。解出便得到值域。注意,定义域不
能有特殊规定。见例17。
方法六:辗转求值法。对于 复合函数,首先看它化简出来是否还是基本函数,若是,先化
简出最简表达式,再用基本函数的求值域法 求;若不是,就可以先求出y=f[g(x)]中y=g(x)的值
域T,再把T当作y=f(x)的定 义域,求出其值域。见例18.
方法七:单调性法。 对于超越函数,首先判断是否具有单调性,若 有,则直接利用单调性
来求。若没有,则通过换元法转化成复合函数,再求值域。见例19.判断单调性 的常用方法:
(1)增+增﹦增 减+减﹦减 增-减﹦增 减- 增﹦减
(2)f(x)与1f(x) 的单调性相反
(3)当c大于0时,f(x)与cf(x)的单调性相同;当c小于0时,二者单调性相反。
(4)f(x)﹦x+
a
,当a﹥0时,在(-∞,-√a)和(√a,∞)为增函数,在( -√a,
x
0)和 (0, √a)为减函数。

5

< br>(5)若f(t)与t(x)的单调性相同,则f[t(x)]为增函数;若相反,则f[t(x)]为减 函数。
方法八:换元法。对于由一次函数和根式函数合成的超越函数(y=ax+b+
cx?d
),用换
元法化成二次函数,再求值域。见例20还有的函数可用三角换元。(见例 21)
此外,还有平方法(对于两个二次根式的组合函数,且不具备单调性时,平方后可以化简,例22),几何法(可将绝对值、根式等构造成点与点、点与线的距离时,例23),不等式法(对
于定义域有限定的分式函数、绝对值函数等,例24),函数有界性法(主要是对于三角函数,例
25) 导数法(对于三次函数)等。
常用运算技巧:
1, 分式分部法(分离常数法):对于y=( ax
2
+bx+c)x的形式,可化简为y=ax+ b+cx,再
利用函数f(x)﹦x+
a
的单调性来求出值域。见例26.
x
2, 取倒数法:对于y=x (ax
2
+bx+c)的形式,取导数,就化成1[( ax
2
+bx+c)x].再用分式
分部法求解。见例27.
3, 分子有 理化法。对于y=
x?1

x-1
,此函数不具有单调性,也无法通过换元化 简,
这时可先用性质(a+b)(a-b)=a
2
-b
2
,化为y= 2(
x?1
+
x-1
),然后可根据单调性求解。
见例28.

4,求值。
本质上说,这就是解方程。一般的,解开一个未知数需要一个方程式, 解开两个就需要两
个方程。列方程的方法:
(1) 根据题目已知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 常用隐含等式:①f(x)为奇函数,且x可以等于0,则f(0)=0. 见例29.
②f(x)为二次函数且有两个相同的解,则判别式△=0.
③已知y=f(x),a若原式可写成关于y的二次函数,则有y
1
+y
2
=a+b,y
1
y
2
=ab 。例30.
(3) 赋值法:对于某些特殊类型函数,可以通过赋特殊值把函数转化为方程,再解。例31。
(4)特殊情况下,一个方程也可以解出多个未知数。
特殊情形:在多项式等式中,可以有多 项式相等的条件,得到每两个相同次数的项的系数
都相等,从而可以分离出多个等式,再求解。(见例3 2)
(5)有时,通过解不等式也能解出值来。由不等式解出等式(值),也有三种情形:
①,取整法。就是说,先通过解不等式得出一个范围,再根据已知条件取其中的整数,再验
证,删去无效 解。( 见例33)
②,配方法,即通过配方得出 (x-a)
2
≦0的形式, 从而可解出 x=a 。例34.
③, 两边夹逼法,即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出 x≦a 且x≧a, 进而解出 x=a. 例35.

5,求参数范围
什么叫参数?即不确定的常数 。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求函数中参数的范围,其基本的解题思
路就是解不等式:将题中与参数相关的所有条 件所蕴含的不等关系都表述成不等式,再求解即
可。
由等式(函数)转化出不等式的方法:
对于二次函数,(1),根据根的存在状况,有△﹥0或△﹤0.
(2),根据对称轴的范围确定不定式。
(3),根据零点可确定其附近某些点的函数值与0的大小。
(4),根据开口可确定二次项系数与0的大小。
(5),可根据两根的范围来确定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的范围。
总之,把所有可能的限定条件都找出来,再解不等式组,即可得到所求参数的范围。例36.
对于其他函数,(1)首先是根据定义域,比如根号里面要大于等于0,对数的真数要大于0;
(2)其 次,是根据根的分布做草图,用数形结合来判断某些值的大小。(3) 知道函数单调性时,

6


也可用单调性得出不等式。(4)此外,还可以在计算中利用均值不等式等 特殊的性质来得出不等
式。例37。
第二篇 数列
数列是函数在整数定义域内的引申,也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板块之一。这部分的内容也 可分
为三类:1,数列的类型;2,数列的性质及应用;3,数列的求解。
一,数列的类型
按照数列的项数可分为有限数列与无限数列;
根据数列项的变化情况可分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常用的特殊数列类型有:
等差数列,比如1,3,5,7,9??;
等比数列,比如1,2,4,8,16??;
自然数数列,即1,2,3,4,??
2222
自然数的平方数列,即1,2,3,4??
3333
自然数的立方数列,即1,2,3,4??
斐波拉挈数列,即1,2,3,5,8,13??(
a
n=
a
n-1

a
n-2
)

分式数列:①11×2,12×3,13×4,14×5??
②1,1(1+2),1(1+2+3),1(1+2+3+4)??(通项可化为a
n
=2[ n(n+1)]

二,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1,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d>0?递增数列; d<0?递减数列; d=0?常数列
2, 对于等差数列,
a
n
=a
m
+(n-m)d
, d=
(a
m
-a
n
)(m-n)
见例38
.

3,若m+n=p+q,则有:a
m
+an
=a
p
+a
q
(等差);a
m
×a
n
=a
p
×a
q
(等比) 见例39.
特别的,若m+n =2p,则有a
m
+a
n
=2a
p
(等差中项),am
×a
n
=a
p
2
(等比中项)见例40.
4,抽项数列:对于等差(等比)数列,若项数成等差,则对应项也成等差(等比)数列。例41。 < br>5,分群数列:设
s
n
是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则,
s
k,< br> s
2
k

s
k,
s
3k

s
2k,
??构成的数列还是等差;
且{
s
n

n}也是等差数列。例42。
6, 若{a
n
}和{b
n
}均为等差数列,则{pa
n< br>},{a
n
+q},{a
n
±b
n
}也是等差数 列。若{a
n
}和{b
n
}均为等
比数列,则{pa
n},{1a
n
},{a
n
〃b
n
},{a
n
b
n
},{∣a
n
∣}也是等比数列。例45。
7,设
s
n
是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则,
s
k,
s
2
k

s
k,
s
3k

s2k,
满足关系式(
s
2
k

s
k

2
=
s


s
3k

s
2k

8,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项数为2n,
s


s

= a
n+1

a
n
(等差)
s


s

=nd(等差),
s


s

=q(等比 )
9,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n+1,则
s


s
=(
n+1)

n
(等差),
s


s

=
a
n+1
(中间项)
10, 对于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有
s
2n-1
= (2n-1)a

(即中间项乘以项数) 例46.
11,若有两个等差数列{a
n
}和{b
n
},则a
n
b
n
=
s
2n-1


T
2n-1
例47。
证明等差:(见例48,49,50,51)
1, 利用定义a
n
-a
n-1
=d(常数)证明;
2, 利用等差数列 的性质a
n+1
+a
n-1
=2
a
n
(n≥2)证 明。
3, 若通项公式为a
n
=kn+b(k,b为常数),则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
4,若前n项和
s
n
=An+Bn(A,B为常数 )。则{a
n
}为等差数列。
证明等比:(见例52,53)
1,利用定义:a
n
a
n-1
=q(q为不等于0的常数)来判定。
2,利用等比中项性质:a
n+1·
a
n-1
= (a
n
)
2
来判定。
2

7



三,数列的求解
1,求通项
(1) 观察法:对于给出若干项的数列,可通过观察直接得出通项公式。见例54。
(2) 公式法:对于等差或等比数列,可根据通项公式来求: 见例55.
n

1n
m
等差:
a
n
=a
1
+(n-1)d=a< br>m
+(n-m)d
等比:
a
n
=a
1
q=a
m
q
(3) 已知
s
n
的表达式时,可根据
a
n

s
n
的关系求解: 例56.
s
1

(n=1)
a
n

=
s
n
-s
n-1
(n≥2)
(4) 已知
a
n与
a
n
-1
的递推关系,可用累 加法,累乘法,构造法等求解。
①对于
a
n-
a
n
-1
=f(n),有 (例57)
a
n=(
a
n-
a
n-1
)+(a
n-1

a
n-2
)+(
a
n-2

a
n-3
)……+(
a
2

a
1
)+
a
1
(累加法)
②对于
a
n
a< br>n-
1
=f(n)满足一定条件,则有 (例58)
a
n=(a
n
a
n-
1
)(
a
n-
1

a
n-
2
)……(
a
2

a
1
a
1
(累乘法)
③对于
a
n=

k
a
n
-1
+b ,
可以设
a
n-
m
=

k(
a
n
-1
-m),
从而构造出数列
{
a
n-
m}
为等比,进而
n-1
可得:
a
n=(
a
1
-m< br>)
k
+m.其中m=b(1-k)
(例59)
④对于a
n
= a
n-1
(ka
n-1
+b),两 边取倒数,再分式分部,进而可得1an=(b an-1) +k,再用上
面第③种递推法解。 (例60)

对于
a
n=

k
a
n-1
+
b
n-1
,构造新的等比数列{
a
n-mbn
},m=1(b-k).
再解。(例61)

⑥对于
a
n=

a
a
n
-1
+b
a
n-
2。
构造等比数列{
a
n-k
a
n
-1
},化为两项的关系式,再解。(例62。) < br>⑦
a
n=
k
a
n
-1
+pn+m,
构造等比数列{
a
n
-xn-y}
, x=p (1-k)
;y=(m

kx) (1

k)
再解

(例63)


(5) 对于周期数列,已知f (x)=f(x+T),先求出a
1
,a
1
,?a
T

,
再把各项都化为a
1
到a
T
的值.(例64.)
(6)对于特殊数列,可以先求出前几项,推测通项公式,再用归纳法证明。 (例65)
2,求和
(1)基本数列:用求和公式或者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表达形式,再解出系数。 (例66,67)
等差:
s
n
=(a
1
+a
n
)n2=(a
m
+a
n-m
)n2
=na
1
+n(n-1)d2
=中间项×项数(有奇数项时)=中间两项之和×项数÷2(有偶数项时).
n
等比:
s
n
=na
1
(q=1)或
s
n
= a
1
(1-
q
)1-q =(a
1

a
n
q)(1-q) *(q≠1)
2222
(2) 特殊数列:例如
s
n
=1+2+3+??+n=n(n+1)(2n+1)6 (例68)
(3)已知
s
n

s
n-1
的递推关系,则用 由a
n
与a
n-1
的递推关系求通项的方法求出
s
n。(例69)
(4)已知a
n

s
n
的关系,利用a
n
=s
n
-s
n-1

把a
n
消去,则转化为(3)的形式。(例70)
(5)由等差与等比复合而成的数列,用错位相减法。(见例71。)
(6)某些特别的分式数 列,形如
a
n
=1n(n-1)的,可用裂项相消法解。(见例72。)此外,
有时还需要用到分组求和法、并项、通项、消项、降次等运算技巧。(例73-76 )
3,求最值
(1)通常可以转化为求函数y=f(n)的最值,再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去解。(例77)
(2)对于等差、等比数列,可以分析函数单调性,用单调性求解。注意临界点的选取。例78。
(3)根据最值含义用不等式求解。若有最大值
a
n
,则有a
n
>a
n-1,


a
n
>a
n+1.
可解出n,再求a
n

4,求项数、项值。
若有最大值
s
n
,则有
a
n
>0, a
n+1
<0. 见例79。
(1)对于基本数列,可运用数列的性质来解。见例80,81.
(2)一般的,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已知三项成等差,可设为a-d,a,a+d

8


已知四项成等差,可设为a-3d,a-d,a+d,a+3d .已知3项成等比,可设为aq,a,aq.(例82,83)

第三篇 不等式
一,
不等式的基本类型与基本表达形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 或kx+b<0.
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
+bx+c>0或ax
2
+bx+c<0
分式不等式: h(x)g(x) >a或h(x)g(x)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x∣>a或∣x∣∣b x∣
简单的高次不等式:如,ax
3
+bx
2
+cx+d>0 或ax
3
+bx
2
+cx+d>0 (a≠0)
对数不等式:f(log
a
x)>0或f(log
a
x)> f(log
a
y)
指数不等式:f(a
x
)>0或f(a
x
)> f(a
y
)
幂不等式
根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
复合不等式 (图像法)



二,
不等式的性质

1,传递性:a>b,b>c => a>c 2,对称性:a>b ? b
3,可加性:a>b ? a+c>b+c 加法规则:a>b, c>d ? a+c>b+d
4,可积性:若a>b且c>0,则ac>bc;若a>b且c<0,则ac5,乘法规则:a>b>0, c>d>0, 则 ac>bd
乘方规则:a>b>0, n∈N,且n>1,则a
n
>b
n

开方规则:若a>b>0, n∈N,且n>1,则
n
√a>
n
√b
6, 倒数性质:a>b,ab>0, => 1a <1b a<01a < 1b
a>b>0,0ac >bd 01b< 1x < 1a
7, 取绝对值的不等式性质:
a
2
>b
2
? ∣a∣>∣b∣
若a 0, 则当b> -a时,有∣x∣ 8,乘方、开方性质
当a>b, n∈N﹡,则a
2n+1
>b
2n+1

2n+1
√a >
2n+1
√b
若b2n
2n

9,分数不等式的性质:
若a>b>0, 则
bb?mbb?maa?maa?m
<; > (b-m>0) >; < (b-m>0)
aa?maa?mbb?mb
b?m

三, 均值不等式的性质与应用
基本形式:如果a,b∈R, 那么(a+b)2≥√ab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2
2
重要结论1:如果a,b∈R , 则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这又称为基本不等式。
+
333
重要结论2:如果a,b,c∈R,则a+b+c≥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
重要结论3:如果a,b,c∈R,则(a+b+c)3≥
3
√abc (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
重要结论4:如果a
1
,a
2
,a
3
?a
n
∈R, 则(a
1
+a
2
+?a
n
) n≥
n
√a
1
a
2
?a
n
(当且仅当a=b=c时取等
号)



均值不等式“四注意”: 正,定,等,同(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时,要求每次相等的条件相
同)。
均值不等式的应用技巧:
1,平方后再用 2,整体代换用 3,裂项之后用 4,重新组合用

9
+


5,凑配用


四,不等式的求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
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
+bx+c>0
分式不等式: h(x)g(x) >0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f(∣x∣) >0
简单的高次不等式:如,ax
3
+bx
2
+cx+d>0 或ax
3
+bx
2
+cx+d<0 (a≠0)
对数不等式:f(log
a
x)>0或f(log
a
x)> f(log
a
y)
指数不等式:f(a
x
)>0或f(a
x
)> f(a
y
)
根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
绝对值不等式解法:
1, 公式法,
2, 分类讨论法
3, 平方法
4, 巧用性质
5,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6, 转化为函数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
1, 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
2, f(x)与g(x)的单调性相反

含参数的恒成立的不等式解法汇总
1,构造函数法 2,不等式解集法, 3,分离参数法 4,配方法 5,判别式法
6,变量代换法 7,分类讨论法 8,几何意义法 9,向量法 10,图像法



五,不等式的证明

方法:赋值法,淘汰法,拆添项法,配凑法,两用不等式法,数 形结合法,判别式法,导数法,
分离参数法,配方法,换元法,单调性法。
证明:比较法,综 合法,分析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构造法,放缩法,换元法,判别式法,
三角代换法,均值不等式法 ,几何法,向量法,函数法,方程法,导数法。
公式:

柯西不等式:ab+cd≦√a
2
+c
2
√b
2
+d
2

222
三角代换:1,x+y=a => x=a
sin
θ
,
y=a
cos
θ
2,


构造法证明不等式:
1,构造函数 2,构造对偶式, 3,构造两点距离 4, 构造斜率公式


数列求和型不等式的证明:
1,求和后放缩 2,放缩后求和 3,构造函数法 4,构造数列法

构造函数法证明不等式:

10


1,构造一次函数 2,构造二次函数 3,构造三次函数 4,构造指数函数
5,构造对数函数 6,构造三角函数


数形结合法证明不等式:
1,借用三角形证明不等式 2,借用直线证明 3,借用抛物线证明
4,借用椭圆证明

图像在解题中的应用
1, 求方程解的个数
2, 利用图像求参数的范围
3, 利用图像解不等式
4, 利用图像求最值
5, 利用图像求值






11

一个闯关类的高中数学软件-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期末题


高中数学概率简单题目-高中数学炒招


高中数学老师不给讲题-高中数学必修1课本习题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综合试卷及答案-天津高中数学满分多少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高中数学第视频


高中数学目录上教版-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 图状总结


高中数学题视频-江苏高中数学附加矩阵公式


高中数学样本容量-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的案例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