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三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15讲)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4 19:26
tags:高中数学补习

高中数学考法与技巧-高中数学白与黑



高三数学总复习教程
(第15讲)

平面向量及其运算

一、本讲进度: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表示、向量的相等、向量的加 、减的坐标运算和几何运
算,共线向量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二、学习内容
向量有两 要素:方向及大小(亦即摸长),特别地规定模长为零的向量为零向量,它的
??
方向不定,与 任何向量共线,向量可以用字母表示(AB、
a

o
等)。可用坐标(x,y )表示,
也可用有向线段表示。值得指出的是,向量不同于有向线段。有向线段有大小,有方向,有起点,面向量有大小、有方向,但与起点无关。例如;若O(0,0) ,A(1,1) B(1,0) C(2,1) OA 与
BC 是两个不同的有向线段,可以通过平移使它们重合,但它们却是同一个向 量,从这个意
义上说,向量谈不上平移,也无须平移。
任意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可构成 基底,对平面内的任一向量,都可用这一对基底哆一点
表示,当这一对基底是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时,就 是所谓的“坐标表示”,当向量用以原点
为始点的有向线段表示时,终点的坐标与这向量的坐标是一致的 。
两向量的和、差、数平的坐标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要深刻了解。
向量< br>a
与非量向量
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a
=入
b
(入
?R
),A、B、C三是共线的充要
条件是OC =
n
OA +
n
OB 且m+n=1(O为平方内任意一点)。
三、典型例题讲评
?
?
?
?
?
?
?
?
?
?
?
?
例1.非零向量
l
1

l
2
不共线, 若AB =2
l
1
+3
l
2
, BC =6
l1
+23
l
2
,CD=4
l
1
-8
l
2
,则A、B、D
三点共线
要证A、B、D三点共线,只要看,是 否存在实数入,使AB=入BD,故应先求BD。
(BD=BC+CD)
?
?
?
?
?
?
?
?
?
?
llll
l llll
也可先求CA=-(AB+BC)=-8
1
-26
2
CB=6
1
-23
2
设-8
1
-26
2
=m(-6
1
-23
2
)+n(4
1
-8
l
2
)
求得m=
61
、n=
?

55

∵m+n=1 ∴A、B、D共线
例2.用向量的方法证明:三角形三中线交于一点, 且此点与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相应中线长

2

3
向量知识是新内容,有些同学还不习惯,拿到题后觉得无从下手,这正是本讲内容的难点
所在。




设中线AD与BE交于G,AG =
?
AD 则AG=
?
(AB+AC)2=
又AE=
??
AB +AC
22
1
?
?
AC ∴AG=AB+AE
222
?
2
由E、G、B共线,知+
?
=1,
?
=
23
22
同理可证BG=BE 等,故三中线共点,且交点列三顶点距离是相应中线的。
33
例3.已知三点:A(2,1),B(3,4),C(1,4) ,P为平面内一点是PA +PB+PC =O 求P点坐标。
设P(x,y)写出PA,PB,PC的坐标表示,再依据向量相等的条件,列方程组解出即可。 ?
??
例4.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对角线AC、BD的中点,记AB=a
,BC=
b
,CD=
c

求EF(用
a
b

c
表示)
向量的加法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故若AD为 △ABC的中线,则AD=
?
?
?
1
(AB+BC),本题
2
中有两个中点,设法把它们逐次化为中线问题,即可解得。
?
我们也可连结CF并 延长一倍到G,∵BD、CG互相平分,BCDG为平行四边形,BG=CD=
c

在 △AGC中,EF为中位线,∴EF=
例5.把抛物线y=-x
2
按向量
a< br>平移后与抛物线y=x
2
-x-2的两个交点关于坐标原点对称,求
a

?
设出
a
=(m,n)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方程与抛物线y= x
2
-x-2联点,利用“关于原点对称”
?
111
??
AG+(A B+BG)=(
a
+
c

222
?
?
x ?x
2
?0
?
?
1
,解出
y?y?0
2
?
1
判别式>0)
m,n但求出后,必须验 明此时两面曲线相交(即相应二次方程二
?
1
??
?
例6.如图,在 梯形ABCD中,AD∥BC,且AD=BC,设BA=
a
, BC=
b
,试 以
a

b

3
基底表示BF、DF、CD
寻找需 表示的向量与基底间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熟悉向量的和、差、数积的几何意义,是解
这一类题所要求的素 养。
例7.已知向量
u
=(x,y)与向量
v
=(y,zy-x) 的对应关系记作
v
=f(
u
)
(1) 求证:对于任意向量
a

b
及常数m,n恒有f(m
a
+n
b
)=m f(
a
)+nf(
b
)
????
?
?
?
?
?
?
??
??
(2) 若
a
=(1,1) ,
b
=(1,0) 用坐标表示f(
a
)和f(
b
)
??
(3) 求使f(
c
)=(p、q) (p、q为常数)的向量
c
的坐标。



本题出现了“向量函数”
v
=f(
u
) ,这是我们所陌生的,故做题之前,先克服因陌生而产生
??
???
?
的情意 ,弄清f(
u
)的含义,定义f(
u
)时使用了向量的坐标,故应先把
a

b
用坐标表示出
?
?
来,按定义代入,看左、右所得 向量的坐标表示是否相同。(因
a
=(x
1
·y
1
), < br>b
=(x
2
·y
2

?
x
1
?x
2
?
?

a
=
b
?
?
y?y
2
?
1
做了第一小题后,(2)(3)两小题就显得很简单了
例8.已知点O(0,0)A(1,2) B(4,5)OP=OA +tAB(t
?
R)
(1) 要使P点在x轴、y轴、第二象限t分别应取什么值?
(2) 四边形OABP是否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如可能,求出相应的t的值,如不可能说明理
由。
设p(x,y)∵OA+tAB=OA+t(OB-OA)=(1-t)OA+tOB=(1-t+4t ,2(1-t)+5t)=(1+3t,
2+3t),可知
?
?
x?1?3t
再要据题中要求,求出相应t值即可。
?
y?2?3t
在第(2)小题中, OABP为平行四边形
?
OB=OA+OP,列出方程组,有解,则t已求出,
无解, 则证明不可能。
例9.已知正方形ABCD过B作直线BE∥AC,E是在BE上,且CE=AC,直 线CE交直线
AB于F,用向量证明:AF=AE
正方形为我们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 向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已知和求证中的线段相
等与相应向量的模长相等是等价的,而平行或共线可用向 量共线的条件来替代,由此题,我
们可以体会向量与解析几何之间的密切关系。
例10.已知 A(0,8),B(-4,0)C(5,-3)点D分AB为
面积的一半,求E点坐标。
由D分AB 为1∶3知B分DA为-3∶4
又△BDE面积少成多为△ABC面积的一半,故
由定比分点公式即可求出E点坐标。
四、巩固练习
1. 已知点P(2,3)分P
1
P
2
为< br>?
,其中P
1
(4,y)P
2
(x,1)又知|P
1
P|=4
2
,求x,y及
?

值。
?
2. ABC的三顶点分别为A(1,2) B(2,3) C(3,1) 把△ABC按向量
a
=(m,n)平移,得到
?

A
?< br>B
?
C
?
,若△
A
?
B
?
C
?
的重心为G’(3,3),求
A
?
B
?
C?
的坐标及
a

1
,E点在BC上,使△ABC
3< br>3
BE
1
BE2
??

?
,E分BC为2∶ 1,
4BC2
BC3
?
??
?
?
3. 已知|a
|=10,
b
=(3,-4)
a

b
,求a

?
??
?
4. 在正六边形ABCDEF中,记AB=< br>a
,BC=
b
,试用
a

b
表示CD. CE
5. 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 3,-2)、(5,2)和(-1,4)求它的第四个顶点的
坐标。



?
?
?
?
?
?
?
?
6.
a

b
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2
a
+k
b
,CB=
a
+3
b
,CD=2
a
-
b
,若 ABBD 求k
的值。
7. 在△OAB中,记OA=
a
,OB=
b
,M、N分别在边OA、OB上,且OM=
?
a
,ON=
?
b

?
,
?
?(0,1)
),记AN与BN的交点为P, 试用
a

b
表示
OP

?
?
?< br>?
?
?

8. 已知四点A(-3,12)B(3,-4),C(5,-4)D(5,8)求AC与BD的交点 P的坐
标,并求直线AC分BD所得的此入及P分BD所得的此
?

?
?
9. △OAB中,4OC=OA=
a
,2OD=OB=
b
,AD与BC的交点为M。
?
?
(1) 用
a

b
表示OM;
?
?
(2) 过M点作直线 与OA、OB边分别交于E、F点,若OE=P
a
·OF=q
b
,求证:1
7p
?
3
7q
=1

10.△ABC中A (-3,7)B(2,5),又知AC边中点在x轴上,BC边中点在y轴上,求
顶点C的坐标及△AB C的重心G的坐标。
五、参考答案
1.∵|p
1
p|=△
2
∴(4-2)
2
+(y-3)
2
=32 y=3±2
7

?
2?
?
?
又P分P
1
P
2

?

?
?
3?
?
?

x?2?
4?
?
x
1?
?

y?
?
1?
?
①内②
?
??7

②代入① x=2
?
3

7
2
7

y?3?27

?
?7

7
2
7

y?3?27

?
??7

x?2?
7
11
2.设△ABC的重 心为G,G(x,y)则x=
(1?2?3)?2
y=
(2?3?1)?2
∴G(2,2)
33



?
a
=GG’=(3-2,3-2)=(1,1) ∴
A
?
(0,1)
B
?
(1,2)

C
?
?(2,0)

?
?
?
3.∵
a

b
故可设
a
=(3k,-4k)(
k?R
)
?
∵|
a
|=10 ∴9k
2
+16k
2
=100 k=±2
?

a
=(6,-8)或(-6,8)
?
?
??
?
4.CD=CB+BA+AD=
?b?a?2b?b?a

?
??
?
?
CE=CD+DE=(
b?a
)+(-
a
)=
b?2a

5.记A(3,-2) B(5,2) C(-1,4)
(1) 若为平行四边形ABCD,则AC中点(亦即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为(1,1) 则D(2-5,2-2)
即(-3,0)
(2) 若为平行四边形ABCD,则BC中点(亦 即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为(2,3)则D(4-3,6+2)
即(1,8)
(3) 若为 平行四边形ADBC,则AB中点(亦即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为(4,0)则D(8+1,0-4)
即(9,-4)
??
?
?
??
6.BD=CD- CB=(2
a?b
)-(
a?3b
)=
a?4b
又ABBD
??
?
2?
?
??

2a?k b?
?
(a?4b)
?
∴k=-8
k??4
?
?
?
n
??
n
?
7.设OP=m
a?nb ?ma??
?
b?m
OA+ON
?
?
∵N、P、A共线 ∴
m?
n
?
?1

同样OP=
m
??
mm
?
?
?
a?nb?
OM+nOB 而B、P、M共线 ∴
?n?1

?
?
?
(1??
)
?
m?
?
1?
??
?
?(1?< br>?
)
?
?
(1?
?
)
?
?
a?b
由①②可解得
?
∴OP=
1?
??
1?< br>??
?
(1?
?
)
?
n?
?
1?< br>??
?
8.设P(x,y)由定此化分点上式
3?5
?
?3?5
?
?
x??

?
1?
?
1?
?
?

?
?4?8
?
12?4
?
?
y?

?
?
1?
?
1?
?
?

①两边减5,可得
1?
?
?4(1?
?
)

?
?3?4
?



5
?4?8?
4[3?(3?4
?
)]
113
3
?
7
?
代入②
?
?
从而
?
?

x?
1
2
1?
?
4(1?
?
)
33
1?
3
8
?4?
3??1
p(
7
,?1
)
y?
1
2< br>1?
3
?
?
b
??
9.(1)设
OM
=
ma?nb?ma?2n?mOA?2nOD

2
3?
∵D、M、A共线, ∴m+2n=1①
?
?
a
OM
又=4m
?nb?4mOC?nOB

4
∵B、M、C共线 ∴4m+n=1②
1
?
3
?
13
由①、②解得
m?

n?

OM?a?b

77
77
?
?
1
?
3
?
1313
(pa)?(qb)?OE?OF< br> (2)由(1)
OM
=
a?b?
777p7q7q7q
∵E 、M、F共线 ∴
13
??1

7p7q
x?2y?7
?0

?0

22
?3?2?27?5?75
∴C(-2,-7) 重心G:x=
??1

Y
=
?

333
5
∴G(-1,)
3
10.记AC边中点M(
M
,
O
) BC边中点n(O
,
N
)C(
X
,
Y
)由中点公式:
六、附录
??
??
??
??
例1. BD=BC+CD=(6l
1
?23l
2
)+(4
l
1
?8l
2
)=10
l
1
?15l
2
=5(2
l
1
?3l
2
)=5
AB

∴A、B、D三点共线

例2. 记两中线AD、BE交点为G,记
AG?
?
AD?
?
∵E、G、B共线 ∴
AB?AC
?
?AB?
?
AE

22
?
2
?
?
?1

?
?
2
2
同理可证
BG?BE

3
3



CG?
2
CF
∴原命题是真命题
3
例3.设P(
X
,
Y
)则
P A?(x?2,y?1)

PB?(x?3,y?4)

PC?(x?1,y?4)


PA?PB?PC?(3x?6,3y?9)

?
?
3x?6?0
?
x?2
解得
?
∴P (2,3)
3y?9?0
y?3
?
?
例4. ∵F为BD中点 ∴
EF?
11
(ED?EB)??(DE?BE)
而E为AC中点
22
111
?
?
?

DE?(D A?DC)?[DC?CB?BA?DC]?(?2c?b?a)

222
11
?
?
BE?(BA?BC)?(?a?b)

22
11
???
?
??
?
(a?c)

EF??(?2c?b?a?a?b)?
42
2
?
?
?< br>y?n??(x?m)
例5.设
a?(m,n)
?
消去
y

2
?
?
y?x?x?2
2
X
2
-(2
M
+1)
X
+
M
2
-
N
-2=0 令2
M
+1=0
M
=-
1

2
1?
2
9
?
y?n??x?x?
此时原方程组即
?
有2
Y
-
N
=-2
X
-

(
X
1
,
Y
2
),(
X
2
,
Y
2
)都满足此式,
4
两式相加,
4
?
y?x
2< br>?x?2
?
99
9

∵x
1
+x
2

Y
1
+
Y
2
均为0,∴
?2n??< br>
n?

24
2
19
式方程≯之判别式△=(2< br>M
+1)
2
-8(
M
2
-
N
-2) =0-8(
??2
)=32>0
44
19
?

a?(?,)

24
代入后 相加,2(
Y
1
+
Y
2
)-2
N
=-2(
X
1
+
X
2
)-

1
?
?
1
?
1
?
?
例6.
EF?EA?AB?BF?? b?a?b?b?a

623
1
?
1
?
?
1
?
?
DF?DE?EF??b?(b?a)?b?a

6361
?
1
?
?
2
?
?

CD?CF?FD??b?(b?a)??b?a

263
例7.(1)证: 设
a?(x
1
,y
1
)

b?(x
2
,y
2
)


ma?nb? (mx
1
?nx
2
,my
1
?ny
2
)< br>
?
?
?
?



?
?

f(ma?nb)?[my
1
?ny
2
,2(my
1?ny
2
)?(mx
1
?nx
2
)]


?
?
mf(a)?nf(b)?m(y
1
,2y
1
?x
1
)?n(y
2
,2y
2
?x
2
)
?(my
1
?2my
1
?mx
1
)?( ny
2
?2ny
2
?nx
2
)
?[(my
1
?ny
2
))2(my
1
?mx
1
)?(2ny
2
?nx
2
]
?[my
1
?ny
2
,2(my
1
?ny
2
)?(mx
1
?nx
2< br>)]
??
??

f(ma?nb)?mf(a)?nf(b)

?
(2)f(
a
)=(1,2-1)=(1,1)
?
f(
b
)=(0,0-1)=(0,-1)

?
y?p
?
x?2p?q
?
?
(3)设
c?(x,y)
则f(
c
)=(y,2y-x) 令
?
解得
?

2y?x?q
y?p
?
?

c?(2p?q,p)

例8.(1)设P(x,y)


OP?(x,y)

?
OA?tAB?OA?t(OB?OA)?(1?t)OA?tOB

=(1-t)(1,2)+t(4,5)=(1+3t,2+3t)
2

3
1
要使P点在y轴上,须x=1+3t=0 t= -
3
要使P点在x轴上,须y=2+3t=0 t= -
21
?
x?1?3t?0
要使P点在第二象限,须
?
t∈(-
,?

33
?
y?2?3t?0
(2)要使OABP是平行四边形
应使
OB?OA?OP
即(4,5)=(1,2)+(1+3t,2+3t)
?
2
t?
?
?
4?2?3t
?
3
?
?
∴t∈Ф
??
5?4?3t
?
t?
1
?
?
3
△ ABP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例9.分别以CD、AD两边所在直线为x,y轴,以正方形边长为单位长 建立直角坐标系,则
D(0,0) C(1,0) A(0,1) B(1,1) 设E(m,n) 则
BE?(m?1,n?1)

AC?(1,?1)

CE?(m?1,n)

BEAC?
m?1n?1
22
?

CE?AC?(m?1)?n?2

1?1



??
m?
3?3
?
3?3
解得
?
?
m?
?
2

?
2

?
?3
?
n?
1
?
n?
1?3
?
?
2
?
?
2
设F(f ,-1) 则
CF?(f?1,1)

CF与CE
共线 故
m?1
f?1
?
n
1
∴f=
3?1
或—
3?1

AE?(
3?3
2,
3?1
2
)或(
3?3?1?3
2
,
2)

AF?(3?1,0)或(?3?1,0)

22

?
?
3?3
?
?
?
?
?
?
3? 1
?
?
?(3?1)
2
[(
3
)
2
?
1
]?(3?1)
2
?
2
?

??
?
2
?
?
24
?
3?3
?
22

?
?
?
?
?
?
?1?3
?
?
?(?1?3)
2
[(
3
)
2
?< br>1
]?(?1?
?
2
?
3)
2

?
?
?
2
?
?
24

AE?AF
即AE=AF
例10.由已知
AD
DB
?
1
3

BD
BA
?
3
31
4
设E分
BC

?
则有
4
?
?
2

?
?
?4?
2
?5
?
x?
3
??
2
?
1?
2
5
设E(x,y)
?
?
3
2
?
2

E(?
6
5
,?
5
)

?
0?
?
y?
3
?(?3)
6
?
2
??
?
1?
5
3
?
?
2
3

高中数学必修1幂函数图像视频-全易通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必修一电子书清晰-五年高中数学试卷


高中数学必修5教材课后题-pdf高中数学课本教师用书


初中升高中数学试卷集-高中数学凤凰新学案必修一答案


安徽高中数学教材多少本-高中数学竞赛还举办吗


高中数学压轴题考啥知识-高等数学观点下的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必修五都有什么内容-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三个二次关系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培训心得体会-新课标高中数学的取舍



本文更新与2020-09-14 19:2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4864.html

高三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15讲)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