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数学 >

高中数学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0-09-14 17:27
tags:高中数学必修一

江油高中数学教研员-高中数学新课标测试卷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教材分析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 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
容.本章中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 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
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函数的学习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思维从静止走向了运动、从运
算转向了关系.函 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主线,有了这条主
线就可以把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 ,这样可以使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一些.函数与不等式、
数列、导数、立体、解析、算法、概率、选 修中的很多专题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用函数的
思想去理解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反过来,通 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函数
思想的认识.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高中数学课 程中,函数有许多下
位知识,如必修1第二章的幂、指、对函数数,在必修四将学习三角函数.函数是描 述客观
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作业与试 卷部分缺失,导致易错问题分析不全面.通过布置易错点分析的任
务,让学生意识到保留资料的重要性.
2.学生学基本功较扎实,学习态度较端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没有养成及
时复 习的习惯,有些内容已经淡忘.通过自主梳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复习的必要性,培养学
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
3.在研究例4时,对分类的情况研究的不全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应用几何画板制
作了课件,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知,体会二次函数对称轴与所给的区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
这类问题的关 键.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新课中渗透的理念是:“强调过程教学,启发思维,调动 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
性”.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梳理好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 己进行
知识的梳理.一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网络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养成知识梳理的习
惯.在本节课中不断提出问题,采取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全面参与,整个
教学过程尊 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
分析、交流合作,从而进 行有机建构,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模仿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
第1页共8页


中,渗透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
应用信息技 术,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A: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B: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
并.
2.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A:会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B:会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的关
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 龙去脉,把学习的内
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
体会集合与函数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
习习 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
好数学的信心.在 例4的解答过程中,渗透动静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养成理性思维的品质.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洞悉问题的考察点,能选择合适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含参问题的讨论,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六.知识梳理(约10分钟)
提出问题
问题1:把本章的知识结构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
问题2:一个集合中的 元素应当是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你能结合具体实例说明集
合的这些基本要求吗?
问 题3:类比两个数的关系,思考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类比两个数的运算,思考
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 运算,交、并、补.
问题4:通过本章学习,你对函数概念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吗?
第2页共8页


请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每一种方法的特点.
问题5:分析研究函数的方向,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前一次自习上,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结果,通 过相互讨论,每组提供最佳的方案.在
自己的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与完善.
学生回答问题要点预设如下:
1.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表达数学内容.
2.运用集合与对 应进一步描述了函数的概念,与初中的函数的定义比较,突出了函数
的本质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 的重要数学模型.
3.函数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三种,这三种表示方法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要根据具体情况
选用.
4.研究函数的性质时,一般先从几何直观观察图象入手,然后运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
的图象特征,最后 抽象到用数学符号刻画相应的数量特征,也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
的方法.
设计意 图: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知识学习的不
透彻.让学生更有针对的 进行复习,让复习进行的更有效.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横向联系与
纵向联系.通过类比初中与高中两种函 数的定义,让学生体会到两种函数的定义本质是一样
的.
七、易错点分析(约3分钟)
问题6:集合中的易错问题,函数中的易错问题?主要是作业、训练、考试中出现的问
题?
(任务提前布置,由课代表汇总,并且在教学课件中体现.教师不进行修改,呈现的是原始
的)
教师展示学和成果并进行点评.

第3页共8页


对于问题6主要由学生讨论分析,并回答,其他学生补充.这个过程尽量由学生来完 成,
教师可以适应的引导与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避开命题者制造的陷阱,通过不 断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问题出现
的根源,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改进自己的不足 ,加深对错误的认
识.通过交流了解别人的错误,自己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八、考察点分析(约5分钟)
问题7:分析集合中的考察点,函数中的考察点.
问题8:知识的横纵联系.

学生回答问题要点预设如下:
1.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2.,则集合A可以是空集.

3.交集与并集的区分,即何时取交,何时取并,特别是含参的分类讨论问题.
4.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证明.
5.作业与试卷中出现的问题.
6.学生分析本章的考察点,主要分析考察的知识点、思想方法等方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考 察点,才能知道命题者的考察意图,才能选择合适的知识与思
想方法来解答.例如如果试题中出现集合, 无论试题以什么形式出现,考察点基本是集合间
的基本关系、集合的运算.
九、典型问题分析
例1:设集合
第4页共8页


(1)若
(2)若
(3)若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
,求的值;
,求实数的值;
,求的值.教师点评,同时板书.
;
由学生分析问题的考察点,包括知识与数 学思想.(预设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知识点来
分析,这是集合问题.考察点主要为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 中元素的特性、集合间的基本关
系、集合的运算等.学生在解第1个问时,可能漏掉特殊情况.第2、3 问可能会遇到一定
的障碍,可以给学生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分 析考察点的好处,养成解题之前分析考察点的习惯.能顺利
的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为后续的解答扫清障碍 .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让学
生主动的形成发散思维,主动应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例2: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
,求函数的解析式.
变式:函数是偶函数
教师对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板书.
时,

学生分析考察点、解题思路,如果不完善,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回答问题要点预设如下:
1.考察点为函数的奇偶性与函数图象的关系.
2.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
3.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法一:本题即求,函数的解析式,可先利用函数的奇偶性绘制函数的 图象,把本题转
化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解析式的问题.
法二:本法更具有一般性,已知
第5页共8页


时,函数的解析式,要分析时的函数对应关系,即当一个数小于 零时,函数值
,应当怎样计算.由于函数具有奇偶性,即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函数值之间有关系,所以可以研究的函数值.
设计意图: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函数的奇偶性 与函数的图象的关
系,可以根据奇偶性绘制函数图象,也可以通过函数的图象分析函数的奇偶性,两者是 相辅
相承的.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把要研究的转化为已知的.考察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函
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之间的关系,体会知识的纵向联系.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特殊与一
般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体会到问题后面隐含的本质.
例3:已知是偶函数,而且在上是减函数,判断在上是增函数还
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判断.
变式1:函数为奇函数
变式2:你能分析奇函数(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的关系吗? 试从数形两个方面来分
析.
学生分析考察点、解题思路,如果不完善,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回答问题要点预设如下:
1.考察点为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
2.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
3.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法一:通过函数的图象分析.
法二:把要研究的范围转化为已知的范围.
设计 意图:明确函数的性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同时体
会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 向联系,在第二个方法中进一步感受转化与的思想.通过两个变式的
研究过程,学生体会研究探索性问题 的一般思路,即通过特殊情况分析结果,再对结果的正
确性进行证明.
例4: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变式: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是1,求的值.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二次函数对称轴的变化对函数的最值的影响.
第6页共8页


答案:
;

时,最大值是
时,最大值是
, 最小值是
,最小值是
;
;
时,最大值是
时,最大值是
,最小 值是
,最小值是
变式答案:或.
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思考问题的考察点与解答策略.
学生回答考察点分析(预设):
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分类与整合.
3.逆向思维.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分析(预设):
研究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与所给的区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性,给学生直观的感知,从而建立最近发展区,进而突
破难点.
通过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学生巩固了上位知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
优势 .学生在解答变式的过程中,体会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关系,体会函数与方程思想,
感受到动静结合.
十、课后小结
1.知识网络
2.知识的来龙去脉
3.问题中体现的数学思想
4.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知识窜串,形成网络,能迅速而准确的选用知识来解答问题.
十一、课后总结
巩固所学,补充课上的不足.主要是本节课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本节课中理解有困难的
问题.
1.已知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设
第7页共8页
,.


(1)试判断的奇偶性;(2)试判断的关系;
(3)由此你猜想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设函数
(1)讨论
3.已知集合
,是否存在实数

的奇偶性;(2)求

的最小值.

,同时满足


4.将长度为20cm的铁丝分成两段,分别 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要使正方形与圆的面
积之和最小,正方形的周长应为多少?
十二、教学反思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知识结
构、整理出自己在本章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体会解决问题
成功 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信心.感受知识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洞悉
知识的本质、问题 的根源,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少出现或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通过分析
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用 途.通过典型题分析,回顾主干知识,重要的数学思想,感
受知识与数学思想的有机融合.

第8页共8页

高中数学单元训练必修5-高中数学的辅助书


高中数学考试两次成绩分析-导数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


高中数学圆周率-高中数学二分法讲解视频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总结-高中数学洛必达法则基础训练题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知识点-高中数学函数图像与性质大全


高中数学教师求职信范文-高中数学百度云群组链接


高中数学必修4期中考试试题-高中数学4-5讲解


高中数学教学层次性原则-青海高中数学会考往年试题



本文更新与2020-09-14 17: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394611.html

高中数学必修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