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创新教学刍议
(四川省渠县巨光乡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事
,大部分老师觉得作文教学无从入手,过于放手觉得
学生写得文不对题,指导过多,又时
常会出现
“
千人一面
”“
千篇一律
”
的现象;学生由于生活
实际较少,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
“
作文难,作文难
”
成了师生共同的
“ p>
口头禅
”
。随着新
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作文教学也迎来了艳阳天。新课程要求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改变应
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克服
应试教育的弊端,重视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
能力。
1.
开放作文写作空间。
作家陈燕丹曾这样评论上海《萌芽》杂志发起举办的
“
新概念作文大赛
”
:
“
让我吃惊的 是,那
些在拾到一分钱的主题上开始写作文的孩子们,一旦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写作,
他们还是
会迅速地洗尽铅华,表现出一个原生的自己,那些长长的句子,纤细的伤感,那
些富有含义
的、幽暗的多愁善感的细节,那些欲说还休的情致,甚至是那些与作文训练格
格不入的词库,
他们在作文的覆盖下还有一个秘密的写作世界。
”
学生拥有很大的写作潜能,问题是他们受到
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不能拥有一
颗自由飞翔的心灵,没有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作文不
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现代生活的一
种需要。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依靠那几次集中的作文教学
来提高,要突出实用性,提倡随
机作文,化整为零,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开放作文写作空间,
让学生时时感到作文就在身
边,渗透随时运用作文表达的意识,强化作文的实用意识。像结
合学习写观察日记、学习
日记等,结合阅读写摘记、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结合影视观看写
内容提要、情节记录、
感想体会等都是好形式。
2.
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鹦鹉学舌﹑陈腔滥调的危害,鼓励学生想前人未想之意﹑发
前人未发之言,敢于标新立异﹑推陈出新。这种
“
有创意的表达
”
,可以是标题的新颖,立意
的新鲜;也可以是结构的独特,语言的生
动;可以是材料的新奇,构思的巧妙;也可以是一
个优美的比喻或诙谐的夸张
总之,要激励学生学习杜甫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p>”的精神,用独特
的形式写出独特的内容,展现独特的个性。唯其如
此,方能是
“
有创意的表达
”
;这样长期坚
持﹑自觉锻炼,就可以造就一个
“
创新
”
的大脑。
3.
训练学生求异思维。
如 何挖掘、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作文训练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因为求异思维的核心本质是独创,思路不落俗套,不拘一格,独辟蹊
径,出新制胜。
训练前我先从辩证法讲起 ,引导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习惯于人
云亦云、随波逐流。然
后找出几个人们惯用的似乎已成思维定势的成语、警句反其意而用之,
如
“
欲速则达
”“
狐假虎威有何妨
”“
一失足未心成千古恨
”
等,让学生讨论、领会。如对
“
狐假虎
威有何妨
”
,有的同学就讲到,在革命战争 时期,我党的地下革命工作者打入敌人内部,借敌
长官的威风,威慑敌人,屡建奇功,这
种
“
狐假虎威
”
是大智大勇。
“< /p>
欲速则达
”
出很快被接受。
倒是
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
”
与
“
一失足成千古恨
”
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辩论,整堂作文指导课
气氛活跃,反响热烈,所以当布置课外作文,任选一个成语(或俗语、警句)翻出新意,写
< br>一篇求异作文时,同学们很踊跃。两天后交卷,有了诸如
“
杞人忧天未必多 余
”“
言利未必非君
子
”“
微也足道
”“
人爱出名猪爱壮
”“
近水楼台不得 月
”“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涅鞋
”
等有创见的好< /p>
文章。
4.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