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日记-掌声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7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
会写“政、委、盏”等
12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一盏、栏杆、、汇集、爆发、旗帜、阅
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发射”等词语。< br>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抓住群众激动、
兴奋的表现和主 席言行的语句感
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4.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
舞的感情。
2.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
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2.
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
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
10< br>月
1
日是什么节日吗?(这一
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板题: 开国大典(“典”是本课的生
字,让学生注意其写法)
2.
揭示课题:谁能 说说“典”在这里的意思?那“大典”呢?(隆重、盛大
的典礼)
“开国”又是什么意思?从题 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是新中国成立的
第
1
页
共
10
页
典礼)
< br>3.
读课题:
是呀,
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而举行的庆典,
多 么盛大
而又隆重呀!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 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朗读,让学生从整体
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初读感知
1.
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
1
)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灯盏、石栏、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发射
(重点指 导生字“政、盏、帜、制”为翘舌音;前鼻音“盏、栏、坦”,后
鼻音“政、隆”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灯盏、旗帜、制服,
注意读准“盏、帜、制”的
字音。
(
2
)学习多音字:都(
d
ō
u d
ū)
练①
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首都北京天安门热闹非凡,因为今天是国庆节。
②读一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d
ū),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每年来这里
旅游的人都(
d
ō
u
)很多。
(
3
)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典礼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排山倒海
隆重举行的仪式。
瞻仰
指事物在一定阶段内发展的顶点。
高潮
怀着敬意看。
诞生
形容物体缓慢上升。
徐徐上升
出生。
(
4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第
2
页
共
10
页
4.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
1
)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入场、
典礼、阅兵、游行。)
(
2
)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先写(入场);再写(典礼、阅兵);最后写(游行)。
四、学习“会写字”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盏
栏
汇
爆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隆
射
1.
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
指导书写
(
1
)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盏”,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栏、汇、爆、帜、坦、隆”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政、距”左右结构,左右相当。)
(
2
)老师范写
,< br>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盏”和左右结构的字“爆、隆”,
学生练写。
盏:上部第三笔是斜勾,下部“皿”扁而宽。
爆:右边是“氺”,注意要和“水”区分开。
隆:右部“夊”折撇、捺要舒展,下面有一短横,不能少。
练
学生练写
,
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 字,
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
知道了课文 从“入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方面来写。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第
3
页
共
10
页
【课时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 东的伟人风采,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
自豪
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政府、灯盏
委员、石栏、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
服、坦克、距离、隆隆声)
2.
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板书“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
)
【设计意图:在回顾课 文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快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写作重点。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为下面学习场面描 写做好铺垫。】
3.
这节课,
就让我们走进
1949
年< br>10
月
1
日的天安门广场,
走进这一个个盛
大隆重的场面之中 。
二、
品读释疑
(一)学习“大典前”这部分
1.
现在一起来学习“大典前”。这部分除了介绍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
物,还介绍了什 么?(会场的结构和布置;群众进场)
2.(
课件展示:会场平面图
)
看着图片
,
读读课文
,
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3.
指名看着平面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 读,通过汇报交流,找出典礼前会场布置的情
况,使同学们对典礼前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4.
从这一部分
,
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
?
从哪里 感受到?
5.
学生汇报,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
1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
(
2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黑起床,不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
抓住关键词“直奔”“赶”,理解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
6.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二)学习“典礼仪式”
1.
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 读课文第
5
—
10
自然段,一
第
4
页
共
10
页
边读一边把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勾画下来,
在旁边写写你的感
受。
(生默读课文。)
2.
汇报交流。
(
1
)出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 现在主席台上,
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
一齐投向主席台。
从“排山倒海”,你读出了什么?从“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
三十万人动作一样 ,有人指挥吗?这就叫不约——而同。正因为这
30
万人
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
把你感受到的通过
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
(
2
)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出示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
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 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
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A.< br>又是“一齐”。
30
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
的画面 吗?
眼前有画面,
心中有画面,
一定能读好。
谁来读?
( 指名读)
从
“长城内外”
、
“大江南北”,你感受到了什么?没错,这声音传 得多远呀,传到了祖国的各个
角落。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远一点。(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 br>
B.
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
(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 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
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 大江南北,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
来。)
听出不同了吗?(把第二处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换成“它”)
哪一句更好?为什么?(反复的手法,起到强调的作用。 )
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生齐读。)
C.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
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
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
(板书:新中国成立了)
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
D.
师配乐讲解:
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
多少革命志士为
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
有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
有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
的小雨来,
有顶天立地、
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
有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
第
5
页
共
10
页
关于元宵节的日记-掌声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日记-掌声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日记-掌声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日记-掌声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日记-掌声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日记-掌声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日记-掌声作文
关于元宵节的日记-掌声作文
本文更新与2021-01-26 06:0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