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的明星-端午节简介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
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
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
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
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 八月十五中
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
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
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
的时刻,各家都拜
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
,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
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
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
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
节月夕;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的传说
(一)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
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
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
,此事为
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受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
或“太
阴娘娘”。
(二)月神生日
八月十五日是月神的生日。月神是女性神,相传为日神的配
偶神。我国以嫦娥为
月神,代表美丽、善良以及一切足以代表女性优美的性格。中秋节为月神生日。八月
十五日
信徒们祭拜月神,一般民众:有在户外院内设香案供鲜花、水果、月饼、焚香烧金,放炮祭
月,全家人在团圆的气氛中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就是所谓的“拜月”。
(三)土地公生日
八月十五日除了月神生日外,也是土地公生日,土地公庙要演戏酬神,农夫们在
田里插
“土地公拐杖”,用竹子一根,上端绑以金纸,这种竹杖是给土地公走路时作拐杖用,
并祈求明年会存更
好的收成。
(四)吴刚伐桂
相传吴刚原本是个生活在凡间的樵夫,因为终日沉迷于成仙
之道,所以荒废了正
业,这件事被天帝知道了,天帝十分的生气,于是将他拘禁在月宫,并且告诉他“如
果你砍
倒了桂树,就赐给你术法”,于是吴刚不停的砍伐桂树,但因桂树会自动癒合,所以不论吴
刚如何的努力,都没有办法将桂树砍倒。
(五)玉兔捣药
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
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
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食物,后
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
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於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
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
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六)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汉民不甘受其统治,爱国之士纷纷抗元,朱元璋的军师刘伯
温要属
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掛日月旗,
旗将
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都掛起来,元人看了
大吃一惊,朱元璋
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
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
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
大家一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推翻了。
中秋节的习俗
1、祭月
祭月源于远古初民对
月的崇拜,后来作为天体的月被人格化,成为月神。历代
皇家称月神为夜明之神,道教兴起后称月神为太
阴星君。而民间则多认为月神是女性,是嫦
娥,称她为月姑或月姐。
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
的欢娱。
2、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
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
而来。月中嫦娥,以美
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3、赏月
民间中秋赏月
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
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
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
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祭月、拜月、赏月等一系列祝
福团圆的活动外,各地还有
不同的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
晋江的烧塔仔。
部分少数民族也有他们独特的祭月拜月的习俗,如:傣族的拜月、蒙古族的追
月、藏族的寻月、德昂族串
月、阿细族的跳月、苗族的闹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
球舞等。
中秋节的饮食文化
——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
俗。 ,“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
的饼形食品。最初是用
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
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
的礼品。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
br>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
乃我国
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
这时便出现了以胡
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
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
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
饼”的名称便
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
有月饼的做法。月饼的制
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
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
“月饼饱
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
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
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
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
等。地区的差异使品种外观、口感、味道各具独特风格。
中秋咏联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
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
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
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
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
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
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
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
缝。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星。
中秋节祝福语欣赏
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中秋节快乐!
又是一年月圆夜,月下为你许三愿:一愿美梦好似月儿圆,二愿日子更比月饼
甜,三愿美貌犹如月中仙!
八月十五中秋节快到了。送你一个月饼,含量成分:100%纯关心;配料:甜蜜+
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 。
日圆,月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左右逢缘!人缘,福缘,缘缘不断!情
缘,心愿,愿愿随心!
佳节到,送您个月饼:第一层财运;第二层幸运;第三层福运;第四层浪漫;中间夹层甜蜜,祝您天天好心情!
给你最敬佩的人发一条中秋节祝福语
月的称呼
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别称
1.玉兔捣药——“兔”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的“兔
”字系列别称:玉兔、白
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
的“玉杵”
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2.吴刚伐桂——“桂”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中有桂花树,任凭吴刚砍伐却永远不倒。由此,又产生了月亮的“桂”字系列别
称:桂、丹桂、月桂、桂月、桂宫、桂窟、桂丛、桂影、桂晖、桂魄??
3.嫦娥奔月——“娥”字系列别称
传说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升月成仙,由此便产
生了月亮的“娥”字系列别称:嫦
娥、姮娥、月峨、金娥、素娥、残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
婵娟”本指美女,借
指嫦娥仙子,故“婵娟”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
4.蟾蜍成精--“蟾”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一只蟾蜍成了精,由此产生了“蟾”字的系列
别称:蟾蜍、玉蟾、明蟾、
清蟾、凉蟾、寒蟾、冰蟾、金蟾、银蟾、灵蟾、彩蟾、素蟾、孤蟾、新蟾、蟾
窟、蟾宫、蟾
阙、蟾彩??
5.其他
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由此形成
的别称非常丰富。传说为月亮驾车的神叫“望
舒”,月神名叫“结鳞”(又叫“结璘”),月中的五夫人
名“月魂”,月亮的归宿处为“月窟”,
月亮中有宫殿名叫“广寒宫”??这些都成了月亮的别称。
在以上四个系列别称之外,还有由“免”“桂”“蟾”等并列而成的新的别称:
兔蟾、蟾兔、蟾桂、桂蟾、桂兔??
来源于阴阳学说的别称
古人认为,月为阴气之精,日为阳气之精,故以“阴”“阳”分别指月、日
,由此产生了
月亮的一系列别称:太阴、月阴、月灵、阴光、阴灵、阴宝、阴婆、阴精、阴兔、阴魄??
赏月胜地
庐山月照松林
月夜
漫步石径松路上,隐约可见月光透过松影,点点洒落小径,如雪似霜,若银赛玉,
微风拂过,松林轻吟,
宛如悦耳音乐,令人幽情顿生 。
象山夜月
中秋之夜,乘小舟驶入象鼻山的水月洞,便见“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
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景观。
二泉映月
二泉
池畔古木参天,并有“二泉亭”、“猗澜堂”、“景徽堂”等古建筑物。每逢中秋之
夜,观赏那汩汩清泉
之中映出一轮皎皎明月,宛如身临广寒宫中。
二十四桥夜月
月明之夜,驻足桥头,抬头望月
,俯身看水,会使人油然想起唐朝诗人杜牧“二十四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名句。耳边仿佛传来
似有似无的玉人箫声。
平湖秋月
中秋之夜,坐在深入湖面的平台上,但见湖平如镜,清风拂
面,桂子飘香,正是“万
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日好最宜秋”。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撕名牌大战-青蛙看海
初三毕业作文-节约水资源
暑期实践报告-分外造句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村上春树天黑以后
我最喜欢的声音-安全员工作总结
我的伙伴作文-相爱的人不要随便说分手
班委竞选演讲稿-我是爸爸
小游戏网-淘宝个性签名
-
上一篇:中秋节的来历图片
下一篇:中秋节的来历作文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