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录取分数线-沈阳药科大学录取分数线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2303
;
学位授权类别:工学博士
一、学科概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
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铁路运输规划、铁路运输经济、高速铁路和
< br>客运专线、综合运输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与综合评价、
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运作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配置,推进实
现交通
运输管理现代化。
本学科的研究对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持续高速发展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本学
科关系密切的相邻学科有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载运工具运用工
程、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二、培养目标
1
、较好地掌握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
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
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
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努力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 理学科领域内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
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
趋势、动向和学术前沿。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交通运输管理、智能运输系统和交通安全
等方面具有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能力,有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备本学科学术带头人的
基本素质。
3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 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
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
、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
、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与运输系统优化
主要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合理结构,
系统规划理论及方法,
交通运输经营决 策,
投
资决策及其经济效益,交通运输系统需求预测理论和方法。
2
、运能资源配置与利用
< br>主要研究现代运输需求分析及运输流的运动规律,
运输固定设备与活动设备的合
< p>
1
理组配,运输生产过程的科学组织与管理,
运输能力的计算、利用、加强和发展等。
3
、运输管理现代化与信息技术
主要研究现代交通运输以质量为核心的运输组织理论和方法,
运输过程管理综合
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及信息管理系统,运输过程控制的智能化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
等。
4
、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运输组织
主要研究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
列车运行组织,
动车组运用和乘 务
组运用等运输组织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等。
5
、现代运输物流管理
主要研
究战略管理决策,
供销网络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运输组织与配送管理的优
化,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运输物流过程
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等。
6
、特种运输技术与管理
主要
研究货物装载与加固理论,作用于货物上的各种力值的计算及其基本原理,
易腐货物的生
化原理及制冷原理,冷藏车的传热计算,危险货物分类原理及定量标
准,危险货物运输安
全管理等。
7
、运输市场营销决策及管理
主要研究运输市场营销决策理论与方法,
系列运输产品设计、
开发的理论与方法 ,
运输市场营销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方法等。
8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主要
研究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交通需求管理、
TDM
、< /p>
城市
GIS
与
ITS
应用、
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与管
理、公共交通
理论与方法等。
9
、铁路与我国社会经济
主要
研究铁路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研究铁路如何作用于我
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在铁路政策、其他运输方式政策方面如
何进
行绝对与相对关系的调整。
四、学习年限
< p>
博士研究生在院学习的基本年限为三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按
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执行,即本人提交《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报告》
、由导
< p>
2
师签注意见、经培养单位(研究所或分院)
人事部门审核、培养单位领导同意、报
送研究生部批准并备案。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最长学
< br>习年限不超过六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
15
学分,课程设置见附 表。
1.
学位课(
≥
9 .0
学分)
公共课
①第一外国语
2.0
学分
②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1.0
学分
基础课
2.0
学分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
4.0
学分
2.
p>
必选环节(
2.0
学分
)
中期考核、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
1.0
学分
博士论坛(以举办
2
次个人学术报告的形式完成)
1.0
学分
3.
任选课(≥
4.0
学分)
< p>
含用外文写作一篇学术论文并用外语做一次学术报告
1.0
学分
含参加导师指定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一次及以上
1.0
学分
六、培养方式
1
、博士研究生 在学期间实行导师负责制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
式。指导小组成员由导师邀
请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的科研人员组成(指导小组
3
—
5
人,必要时可设副导师
1
—
2
人)
。
2
、博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 师指导下根据学科培养方案和博士生本人的
具体情况确定专业研究方向并制定个人培养计
划。培养计划经导师审定并签字确认
后,报送研究生部备案。要求在第一学年内修满课程
学分,在第三学期完成博士生
学科综合考试和中期考核。
3
、为了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倡导研究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加强交流
展开学术研讨,注意汲取本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最新科研成就,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
效力。要求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做两次个人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和培养单位
学术部门共同组织并评定,
完成学术报告后记
1.0
学分 p>
(个人学术报告会以研究所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