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请假短信-大学请假短信
2011年第4期
船山学刊
No.4,2011
(复总第82期)
ChllaIlsh越JoIlr】m
(rest.cot
No.82)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诗化
敖运梅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王阳明的诗歌创作与其心学思想是相呼应的,通过对其诗歌的剖析可以深入理解他的心学思
想。借助诗歌这一栽体,王阳明将其心学思想中的“心”、“意”、“知”、“物”概念
通过诗歌呈现出来,其心学思想
的递进过程正是其诗歌内容的表达向度。本文通过对其诗
歌的独到分析,揭示王阳明哲学与文学、儒学与佛
道思想的循环交汇与构架转移。
关键词:王阳明;诗歌;心学;儒释道
中图分类号:B248.2
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1)04—0165一04< /p>
王阳明的人品与文格,《四库全书?王文成全
思想中的几个概念:“夫正心 、诚意、致知、格物,皆
书总目录提要》评日:“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
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
致。不独事功可
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
称,其
文章亦自足传世也。”【1J在明代诗歌创作以复
也。”(《答罗整庵少宰书》《传习录
》卷中)王阳明的
古为习尚的大环境下,王阳明不仅提出了致良知、
诗歌创作也践行着由“心“悟“意”入“知”至“物”
四句教等哲学观点,也创作了
诸多以其哲学观点
的理念,内化与外达兼备,借诗歌以抒发哲理晴思,
< br>为根柢的诗文作品,其诗歌创作无疑亦沾染了其
因其哲学观点的高屋建瓴而使其诗歌呈现出 深邃
哲学思想的吉光片羽,最真的哲学是最伟大的诗
的境界。“儒者论诗 与诗家所论,其取舍异趣。诗家
人之最好的素材,“诗人最后的地位必须由他诗中
所取者,格体句势字法,无不着眼;儒者唯取其志
所表现的哲学及其表
现程度如何来评定。”(欧立
气之豪大。其豪大其大也,皆出于性情之正,所为
< br>德《诗与宣传》poe呻and
propagarIda)【2l王阳明曾
思无邪也。诗人或费工巧,或劳安排;儒者唯写胸
自称“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
知三字”(《寄正宪男
中之蕴,而洒落平淡也。”州或可说明王阳明诗歌的
手墨二卷》,《全集》卷二十六)他作诗感慨:“乾坤
独特韵味,“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 之良知也”
由我在,安用他求为?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传习 录》卷中,《全集》卷二),其心学思想诉诸于
(《年谱三》,《全集》卷三十五)梁启
超评日:不欺良
笔端,以诗歌为表达方式完成了他心学思想的一
知一语,
王学之精髓尽于是矣。关于其哲学观点影
个循环过程,阐释了诗学中的诸多美学概念,诠释
响其诗歌创作,左东岭有文亦称“由于王阳明的诗
了其心学思想的诗化过程及儒 家观念释放为佛道
学观念是建立在其良知说的基础之上的,必然带
意境。
有浓厚的心学色彩。”翻在《传习录》中,王阳明强调
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以“物”为载体,连缀其心学
一、尽“心”求“意”
收稿日期:2011—06—14
作者简介:敖运梅(1976.~),女,
蒙古族,辽宁东港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博士
研究生。
一165-
万方数据
王阳明诗
歌受其哲学思想浸润已为多数研究
者所接受,在“心”诗的创作过程中,达到“圣人之<
/p>
求尽其心也,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盖圣人之
学无人己,无内
外,一天地万物以为心”(《重修山
阴县学记》,《全集》卷七),确有个过程。林丽娟
概
括王阳明诗歌囊括了“达观随遇之心怀、廓然坦易
之素心、报
国济世之心志、慕隐遁世之心境。”嘲此
说法可从其诗歌中体味出王阳明的各种“心”思
,
他心学思想的内涵是“心生万物”:即其深层的诗
歌内蕴,能
够将其充富的学问转智成识,天地以其
气发露为文,人以其心发声为诗,以诗歌剖露其思
绪。以我观物,复见其心,因之再达到悟道、超脱的
境界。“意
”本有道德之意,而阳明诗歌抒发的“意”
多是俊逸洒脱的灵性情怀。
< br>王阳明在《大学问》里日:“大人者,以天地万
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
中国犹一人焉。
若夫问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能以天地万
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
地万物而为一也。”(《大学问》,
《全集》卷二十六)
即朱熹所称:“心之为物,众理具足。”(《朱子语
录》)所以王阳明强调:故夫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
私欲之弊,以自明其明德,
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
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大
学问》,《全集》卷二十六)在王阳明的“心”诗当中,
随手拈来之句皆可见
其对万物自然的偏好,如《寄
潘南山》:秋风吹散锦溪云,一笑南山雨后新。《题
灌山小隐二绝》:茅屋山中早晚成,任他风雨任他
晴。男婚女嫁多年毕
,不待而今学向平。(其一)一
自移家人紫烟,深林住久遂忘年。山中莫道无供
给,明日清风不用钱。(其二)渲染了恬淡闲适的心
境。《用实夫韵》:
“诗从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转
佳。岩瀑随风杂种磐,水花如雨落袈裟。”诗酒畅快,
雪后山中,瀑布飞逝,水花溅衣。物我相对,动静相
谐。《杖锡
道中用张宪使韵》:“山鸟欢呼欲问名,山
花含笑似相迎。风回碧树秋声早,雨过丹岩夕
照明。
雪岭插天开玉帐,云溪环碧抱金城。悬灯夜宿茅堂
静,洞
鹤林僧相对清。”毫无雕琢剪裁的痕迹,情景
相融,呼之欲出。“盖其心学纯明,而有以
全其万物
一体之仁,故其精神流贯,志气通达,而无有乎人
己之
分、物我之间。”(《传习录》卷中,《全集》卷二)
忘物与忘我却也是他追求的至高境
界,能够做到
一166-
万方数据
此境
界仍需借助“心”这一载体,王阳明多次在自
己的诗歌当中提到“心”字,在其现存的6
00多首
诗歌当中占了一部分,这类诗歌不仅仅是种形式
表达,
其“心”诗也是他为之殚精竭虑心学思想的
一种表达,此无心之心:无是非善恶之心,无
求与
不求之心,梨洲称阳明“居越以后,所学益熟,所得
益化,
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明儒学案
-姚江学案一》如《山中懒睡四首》:人
间白日醒犹睡,
老子山中睡却醒。醒睡两非还两是,溪云漠漠水泠
泠。(其四)恰似庄周梦蝶之境,克伐怨怒善恶是非之
心,皆为虚妄。再试举几例:<
/p>
世人失其心,顾瞻多外慕。(《郑伯兴谢病还鹿
门雪夜过别赋赠三
首》(其三))
风尘渐觉初心负,邱壑真与野性宜。(《游清凉
寺三首》)
丧心疾已千年痼,起死方存六籍真。归向兰溪
溪上问
,桃花舀水正迷津。(《别余缙子绅》)
五月茅茨静竹扉,论心方洽忽辞归。(《送刘伯
光》)
落落千百栽,人生几知音?道通著行迹,期无
负初心!《书泉翁壁》
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行看罗浮云,此心
聊复足。《题甘泉居》
身既了时心亦了,不须多羡碧霞池。(《寄题玉
芝庵》)
王阳明通过这几组“心”诗的审美行为强调
“自得自悟”,在心体上“正心”,“心”乃是后期“悟”
的基础。日本学
者林鹅峰曾区分“理学之诗”,认为
对周子、程子、张子、邵子、朱子的诗不容置喙,而
陆象山、陈白沙、王阳明的诗陷入了禅路。答日:理
学之诗,如
周程张邵朱子,则谁容喙于其间哉!诸
儒皆效慕之,而庶几者也。如象山、白沙、阳明等
,
则其言高而有陷于禅之妨乎。不可不择焉。嘲(《吾
与篇跋》
,《文集》卷九十八)所谓“诗者志之所之,
其所志不离道,由道言诗,则其志自正,而
梦亦正
矣。”(《答藤盂干所寄落花诗书》,《文集》卷二十
七
)因此是“诗者志之所之。见其诗知其志,则其人
品可以想象也。”(《诗仙图引》,《
文集》卷八十八)
由诗切心,由心切情,由情切志,由志切人,上升到
< br>道德、宗教的层面,心学起意的效果却大相径庭,
高濑武次郎概括说:大凡阳明学
含有二元素,一日
江苏航空航天大学-江苏航空航天大学
东北大学学生邮箱-东北大学学生邮箱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吧-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吧
山东师范大学 官网-山东师范大学 官网
大学社保卡要注销掉吗-大学社保卡要注销掉吗
山东理科大学-山东理科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力学-武汉理工大学结构力学
华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
上一篇:批评的新范式——弗莱的“元批评”方法
下一篇:论王阳明对陆九渊心学的扬弃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