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
重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9
< p>年第l5
卷第
2
期
JOURN ALOFCHONGQING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1
.
15
No
.
22009
中国心理学研究热点
与趋势分析基于
CSSCI
的分析
翟学伟,耿柳娜
(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
本研究是对
2005
—
2006< /p>
年间
CSSCI
所收录的
2633
篇 心理学学科论文标引的关键词以
及这些论文引用频率较高的论著的分析成果。
总结
了该学科研究热点,<
/p>
通过对年度关键词数量上的变化情况,
分析了本学科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 p>
关键词:心理学;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一、引言
心理学是一个与时代发展和社会文化
紧密联系的学科,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网
络的普及,
心理学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
对于这样一个变化巨大、
发展迅速的学科来 说,如
何把握它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心理学领域的每个学者都必然高度关注。长期以来,
中国
的心理学研究热点和趋势主要依赖于该领域专家的直觉判断,
p>
而本文将另辟蹊径,
利用
《中
文社会科学引文
索引》
(CSSCI)
的有关数据?,
即分析被引用最多的论著主 题和被标引最多的
关键词来讨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从本文的分析 结果看,
其分析思路合理有效,
提供
了从另一视角探索学
科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心理学
< p>研究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基础心理学到应用心理学,
各 个领域的研究主题不断
推陈出新。
分析心理学研究热点,
有助于看清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
学者所关
注的心理现象和
问题,同时也部分折射出该时期人们的心态、价值取向以及心理问题等等,
从而明晰当前
心理学发展的脉络。
二、中国心理学研究热点分析
2005
—
2006
年间,中国心理学学科有了长足进步,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 研究成果颇丰。
为了客观地反映心理学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和研究发展
趋势,
CSSCI
将
2005
—
2 006
年间所收
录的心理学论文中的关键词抽取出来并
进行频数统计,将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列出,形
成表
1
。
表<
/p>
1
集中体现了近两年来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所在。
如前所述, p>
中国心理学研究机构主要
是各大高等院校,研究者对身边人群——大学生的敏
感度相对较高,这不仅说明大学生一
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重要群体,而
且也是最容易获得数据资料的群体;其次是对儿童的关
注,其关键词标
引论文篇数为
120
篇,接下来是以心理健康、横断面研究、中学生、心理理 p>
论、青少年、心理咨询、心理学、幼儿、人格等等为关键词的研究。可以说,中国心理学学<
/p>
科的覆盖面较广,既包含抽象层面的理论探讨,也涉及具体层面的社会实践生活。
三、中国心理学研究形式分析
随着心理学在改革开放后的长足发展,
国内许 多新的研究单位应运而生,
逐渐形成强弱、
新
老合作互助
模式,
推动中国心理学向横向与纵向双轨道发展。
这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性, p>
又
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
从学科专业划分 来看,
中国心理学发展方向分为基础与应用两大
领域;
从 学科研究视角与路径来看,
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同时存在一定的交叉学科的
渗透
J
。
<
/p>
本部分关于心理学研究的形式分析,
仍然建立在对
CSSC I
收录论文中的热点关键词的基础上。
从表
1
< p>可以看出,有些关键词的出现次数在这两年中有着明显不同,
我们将以这些词 汇的变
化趋势作为分析今后中国心理学研究走向的基础。
表
1
中,
20 06
年与
2005
年相比,出现次数明显增加的标引关键词中占据 首位的是“
儿童”
一词,加上同样大幅增加的“青少年”
,表明了社会对下一代的高度关注。
这种关注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进一步研究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
正视
和解决青少年所产生的心理问题,
如心理障碍、
网络成瘾、
社会适应不良等。
中国自实施
“计
划生育”政策
以来,核心家庭大规模出现,独生
-T--~
量剧增,父母将所有的热情和希望都 倾
注在唯一的孩子身上,
这一方面导致了当今的儿童养育方式同传统社会 有重要的区别,
另一
方面也使得儿童早期教育和引导逐渐成为社会热门话
题,
于是引起了心理学界对该领域的关
注。另外,由于青少年能否健康成
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将来的命运,因此,国家研究基金对
此也有较大的投入,这从一个侧
面反映出国家对下一代成长的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一词呈上升趋势
,
< br>表明人们对寻求科学手段来达成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的重视。
改革开放至今,
中国经济持续发
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同时,社会竞争也日益激烈,各式各样的
生活、工作、事业
等压力扑面而来。
在这种状况下,
对心 理健康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迫切要求。
值得注意的
是,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教育”二字,即预防为主,应区别于与以治疗为主的“心理咨
询
”
、
“精神卫生”
、
“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 等。
对“心理理论”研究的热度有增无减
2000
—
2004
年间标引篇数由
3
篇上 升到
16
篇。继续攀升至
2005
年和
< p>2006年的
24
篇。心
理理论发展
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是心理知识发展研究的新思路,
目前已成为认知
发展领域里一个新的研究
热潮。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
对自己和他人的心
理状态,如意图、愿望、信念等的认识和理解,
并据此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 解
释的能力。与“心理理论”相关的二级概念“错误信念”也崭露头角。这说明认知发展
领域
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
“认知发展”关键词由
2 000
—
2004
年的第
17
名降 至第
37
名也
提供了佐证。
“工作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
“工作记忆”
关键词由
2000
—
2004
年的第
25
名,
跃居第
15
名。
关键词标引论文篇数由
2000
< br>年的
1
篇激增至
2006
年的
15
篇。
自
1974
年
Badd eley
提出了工作记忆的概念,
指出工作记
忆包括中央
执行系统、语音环路和视空间模板三部分之后,工作记忆领域的研究不断推进。
2000
年
Baddeley
等人在原来工作记忆模型的三成分外提出了工 作记忆的第四种成份——事
件缓冲器的概念。
工作记忆是人类信息存储和 加
212
的低层支撑系统,
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
< br>动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推理、语言理解、问题解决等。
“
主观幸福感”
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 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
主观幸福
感研究成为热点,与积极心理学于
p>
20
世纪末在美国的兴起有关。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流
派,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
其目标是发现使得个体和 团体、
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
促进社会的繁荣。这对中
国对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心理学体 系首当其冲的论题是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实
际上,
主观幸 福感研究领域是在消极心理学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积极心理学的种子,
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