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就业质量报告-清华大学就业质量报告
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以朝阳师专为例
(朝阳师专生化系
田明学
张莺
122000
)
摘要
: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
等学校素
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
素进行分析了,着重
阐述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性心理
健康教育途径的方案,
并对朝阳 师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作了
分析。
关键词
: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途径
前言
当前,伴随着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的各
种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
:
新生适应环境困难,难以融入集体生
活
;
不能与他人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
遭遇困境时,不能适时地
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倾向于采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p>
;
心理发展状
态不符合年龄特征
;
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心理准
备,害怕走向社会等等。这些大学
生中常发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
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而且还会影响到未 来的适应社会、
工作交往等各
个方面。因此,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进而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依据大学生心理发 展规律,
结合当今社
会时代的变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强化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
本文在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大
1
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构建一个 包括学校、
家庭和社会的
综合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强调发挥高校的教育
主渠道作用的同时,
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空间,强调重视“家庭”和“社会”对大
学生心理的教化功能。
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
“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
而
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人的全面性是人通过创造和
< p>控制全面的社会关系才达到的全面性。
大学生作为民人的全面性是人
通过创造和控制全面的社会关系才达到的全面性。
大学生作为民族的
希望、祖国的未来,其全面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民族的兴衰和成败。
心理健康是大学
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
条件。因为大学生健
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能
力素质的基础,同时对大学生的生理健康
也有重要影响。
首先,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代的
大学生应
该具有以下符合时代要求的基本素质
:
具有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坚定信念和开拓精神
;
具有迎接经济 科学技术挑战的选择、获取、吸
收新知的意识和能力
;
具 有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改革要求的现代思
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
具有基本的文明素质和审美能力
;
具有参加社会实
践的自觉性和必要的社会活动能力等等。
其次,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
发展的重要条件。在高校素质教育
的过程中,心理素质是渗透在各个方面的,只有心理、
情感、意志水
平得到平衡发展才能达到素质培养的其他要求,
才符合我国 现阶段的
2
培养目标。比如说,大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对学习
的兴趣和自我提高则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p>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经常会
表现为思维活跃,
神经活动有较强的灵活性,
分析综合能力也比较强。
学习过程中求知欲
强
;
学习的效率也很高
;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 主
动去克服困难,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保持心理健康,可
< br>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
有
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由此可见,
心理素质的发展状况可以促进或限制其他素质的发展。
所以高等教育如果把其他素质培
养得很好而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
那么高校素质教育的其他成果将没有任何意义。
p>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中的学校相关因素
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占据 了主导地位,学校对大学生心
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2.1
高中时期学校的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人的心理发展是连续的过程,
高中时期学校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心
理仍然
具有强大的后续影响力。高中教育模式过分重视智育, 轻心
育、德育、美育、体育等素质培养,从而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
记忆力、想象力减弱
;
另一方面形成学生高分低能的局面,使学生理 p>
论与实际相脱离,擅长“纸上谈兵”
,不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由
于学校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心育”
,导致部分学生人际关系不
适应,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和方法,呈现出一种闭锁性的心理特征,
而人际关
系的不适应是引发心理困扰的原因之一。
由于没有养成良好
3
的心理习惯以及高中行为惯势的影响,
导致 学生进入大学后,
自我封
闭倾向,不注重自我心理调节,极易心理困扰。
2.2
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作用
教师的个性、能力等人格力量,以及教学内容、教育风格都对学
生心理的发展
影响极大。
所以,
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教育能力的同时,
也要注重自己整体素质的培养。
2.3
集体的影响作用
大学的
“集体”包括班级、宿舍、学生会等团体组织。研究表明,
一个团结、健康、和谐的班集
体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相反,
一个松散的、
不合作的班集体则不 利于学生健康和谐的心理品质的形
成。另一方面,
一个学生如果被他所在 的集体悦纳,在集体中有较好
的位置,则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心理
健康的发
展。所以要极力营造和谐友好的集体氛围。
2.4
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环
境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
情操,潜移默化的愉悦学生的心
情
;
二是学校的校风校纪等校园文化
的影响。
形成合理竞争与
合作的态
度和方式。
3.
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明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
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逐步走向正规的关键之一。
3.1
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
4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具有很明
显的共性,而大学生又具有很强
的同质性,所以在教学计划内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心理健
康教育课
程、
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对学生中具有普 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
集中辅导是可行的。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同时,也要采取讨论、辩
论、演讲等多种互动形式,
全面系统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 p>
保健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
另外,要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和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讲解大
学生关心的热点
焦点问题,如人际交往问题、婚恋心理问题、择业问
题等,以灵活性、趣味性、启发性吸
引广大学生。
3.2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观察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抗挫折能力,磨练意志,增强责任感、
使命感,提高社会适
应能力
;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纠正自身出现
的认识偏
差,
缩短学生和社会之间距离,
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和人格完善。
对当今的大学生来说,
在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
< p>中,
不断地追求自我超越、
真正融入社会现实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基础课。
调查表明,
目前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和与他人 交往是极其
有限的,
从学校到学校的单纯经历使他们缺少为社会、
为他人的奉献
精神和服务意识,缺少对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对国家发展的使命感
,
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出生活的小圈子,
深入到城市、
农 村之中去了解
生活和社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积极主动的服务精神,力所能
及地为社会奉献真诚和爱心。
5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山西大学东山校区
日本大学留学条件-日本大学留学条件
广西师范大学育才-广西师范大学育才
上海交通大学地铁-上海交通大学地铁
中南民族大学邮编-中南民族大学邮编
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
北京大学档案馆-北京大学档案馆
大学生社会工作-大学生社会工作
-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下一篇:心理健康知识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