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 留学-北京语言大学 留学
江滨农场学校“六五”普法法制教育进课堂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
、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
、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 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
的勇气。
2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 会,勤奋学习,立志
报国。
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到了九年级,身体长高了,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你心 理“长大”了吗
?
你
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
?
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
以忍
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在你的生活中,孤独是什
么呢
?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这篇课文描述一个少年,因家 道
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
他
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
人
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
?
作者简介:
曹文轩 :
1954
年
1
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 p>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
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
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
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
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
主任。
主要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
《少年》、《大水》、《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
《草房子》、《红瓦》、《根鸟》等。
二、速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
(1)
注音
轩
(xuan1)
嬉闹
(xi1)
凹地
(ao1)
雍
(yong1)
掺杂
(chan1)
胆怯
(qie4)
撅
(jue1)
给予
(jj3 yu3)
觅食
(mi4)
撩逗
(1iao2)
(2)
释义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乖巧:①
(
言行等
)
合人心意,讨 人喜欢。②机灵。
驱除:赶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三、精读感受课文
(一)、学生自由诵读,用
小说的三要素概括课文内容,并谈谈你阅读课文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明确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情节:一 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
的艰苦,精
神上的磨练,最终在暴风雨之后“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
感受:
(1)
:小说中杜小康面对陌生的自然环境。心理由恐慌、孤独 走向坚强的经过,体现
了人的力量:人克服了困难,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并且使自
己在斗争中成熟坚强起
来。
(2)
:课文告诉我们:人除了要战胜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战胜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