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是几本-华中师范大学是几本
创新学术讲座
——课后感想
< p>
创新是一切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的源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具备创
新思维和能力以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挥作用。
同时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一种指南,它还应作为一种行动贯穿到我们
每一项实践中。同
时创新还应应用于我们的各项专业研究领域,以便于促进科学
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升科学
研究的质量。本文则以土壤盐渍化改良为例,主要概
述了创新的一般概念和要求,以及在
土壤盐渍化改良方面的应用实践。
目录:
1.
创新的概念
......... .............................................. 2
2.
创新的发展
......... .............................................. 2
3.
创新人才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 3
3.1
创新型人才
................ ................................... 3
3.2
创新思维的培养
............................................... 3
3.2.1
创新思维的禁锢和突破方法
................................ 4
3.2.2
创造力培养
....... ....................................... 5
3.2.3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 5
4.
创新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 6
1
1.
创
新的概念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起源于拉
丁语,它
的原意有三层含义,一是更新;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创新是
人类特有的认识能
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
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
力。
创新,分为两个层面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
创新是实
践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实践创新要以理论创新为指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目
的,理论创新要以实践创新为检验标准。创新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
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而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是
< br>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思维、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创新,比如为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可以改变工具的使
用方法,改变工人的组成和结构;比如为实现仪器工具的多功能,我们可以改变
工具
的结构,或许稍微变动一下其零部件我们就可以得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工具。
这些例子都
叫创新,不只是造出了一种新的东西,或想出了新的方法才叫创新。
2.
创
新的发展
创新是在
20
世纪初形成理论。其概念源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
1912
年出版
的《经济发展概论》
“创新是指把一种 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
生产体系”
。概念包括五方面 :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
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
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1962
年,由伊诺思在其《石油 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明确
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技术创新是几种行
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
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
人和开辟市场等”。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1969< /p>
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
为技术变革的集合“技术创
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
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
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
的成功应用”
。
七十年代又将概念扩展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
程或
服务引入市场。”
2
20
世纪
70~80
年代开始,
有关创新的研 究进一步深入,
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
厄特巴克在
197 4
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
相区别
,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
缪尔赛认为:“技术创新是以
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 p>
进入
21
世纪,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技术创新 的影响进
一步被认识,科学界进一步反思了对创新的认识: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经济一
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创新双螺旋)共同作用催生
的产物,而且知识社会条件下以需求为导向、以人为本的创新
2.0
模式进一步得
到关注。
3.
创
新人才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1
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
指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在思想和心理上有自信、有激
情、有责任担当的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科学
技术和专业学科的发展也需要创新
型人才。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创新心理的培养。自信心不足,点子
不能成为行动,
行动不能得到坚持;缺乏激情,创新没有动力,思维会僵化,行动会迟缓
;没有
责任心,创新风险容易失控,即便成功可能也难取得持续进步。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
6
个方面:一是博
专结合的知识基础,二是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特征
的智力和能力,三是以创
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四是积极的人生价
值取向和崇高的
献身精神,五是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六是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p>
3.2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和教材知识的学习。创新的培养要培养其
发散
思维和个人思维的独创性、相异性。创新思维要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
束,寻求对问
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
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
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说,在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
人志愿的统一规
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
大师德鲁克说,对企业来
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社会
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
3
东华大学课程-东华大学课程
翻译专业大学-翻译专业大学
大学生怎么穿-大学生怎么穿
延安大学招生-延安大学招生
大学化工类-大学化工类
郑州大学住宿-郑州大学住宿
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
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
-
上一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作业我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
下一篇:文明典型事例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