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分数线清华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介绍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5 13:19
tags:

汽车大学排名-汽车大学排名

2020年11月25日发(作者:花士良)


走向推广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田


新闻中心记者

周襄楠


2005

年,创办于

1998

年的清华大学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以下简称数理基科班)的招生从两个班

< p>
扩展为

8

个班,数理基科班的宽口径、创新型的培养模式从“实验” 走出了迈向推广的第一步——这

8


班不仅包括原有的两 个数理基科实验班,还包括理学院的物理系和数学系的本科生,信息学院的部分招生


名额 也并入数理基科班一起招生。在这个跨院系的数理大类平台的基础上,实行按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统


一招生,前两年学生在理学院共同学习基础课程、强化数理基础和科学素养教育,二年级末学生根据“ 规


模控制,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专业方向。



2007

5

月,

2005

级数理基科班的

230

余名 同学将面向全校的院系选择自己将来的学业方向。



“这是具有

9

年历史 的数理基科班从实验走向推广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实验班,清华在探索一种新


的宽口径 大类培养的培养模式。从实验走向推广,这正是当初办数理基科实验班的一个基本目标。”清华

< br>大学副教务长陈永灿说。


为 培养新世纪能够在基础科学领域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的后备人才,

清华大学先后在

1998

年创办“数


学—物理基础科学班”、

< p>2003

年开办“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以下简称化生基科班),本科阶段依


托理学院,执行独立的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研究生阶段面向高等研究中心、理学院、信息学院 和全校


各个学科专业;人文社科学院在举办“中外文化综合班”及

“文科试验班”的基础上,

2005

年按“人文


科学试验班”、“社会科学试验班”两大类招生,进一步探索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006< /p>

年,计算机“图


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姚期智先生倡导 创办“软件科学实验班”,与微软亚洲研究院


合作,

以注重基础科学、< /p>

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实践环节为特色,

探索培养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人才的模式。< /p>


追寻这些“实验班”的成长轨迹,我 们可以发现在新世纪清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开拓性的探索。



勤于耕耘

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即将毕业的数理基科班白雪宁同学,从大二下学期起就师从物理系楼宇庆教授研 究理论天体物理。大


三的时候发表了一篇关于星系磁流体密度波的

SCI

论文,同年提出新的理论课题“研究非球对称的自引力


塌缩过程及其应用 ”,他还在物理系张双南教授的课程中给出了一种特殊情形下幂律谱指数的估计方法,


很 快应用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天体物理中心的工作中。现在他已经收到了来自加州理工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

< p>
offer


石振宇,

化生基科班即将毕业的

2003

级本科生,提出 一种合成生物塑料的新方法,

并被其导师生物系


陈国强教授采纳,

此项目已经成功申请到国家“863”计划经费支持;

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发表两篇

SCI


文,被陈国强教授评价为“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不亚 于很多即将毕业的研究生”。


白雪 宁、石振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数理基科班和化生基科班,一批拔尖人才已经脱颖而出。



宽口径大类培养夯实拔尖创新的基础



在谈到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理念时,大家无不提到了“宽口径大类培养”的概念。


“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教育体制是以培养‘成品’如‘ 红色工程师’为目标的,这在当时是适应中国经


济发展水平的。

随着中国 经济的持续成长,

清华必须立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本科教育不再是以‘成


品’为目标了。要盖高楼而不是平房,打基础花的时间就要长,所以我们更为重视基础。 按照这样的思路


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潜力和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数理基科班 的创始人之一、清华大学理学院


副院长白峰杉教授说。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本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 中的定位发生了变化,本科阶段主要是打基础。


同时,

社会的发展对复合 型文科人才的需求在增长,

这样我们的本科培养模式必须随之作出调整和改变。


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勇说。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数理基科班同时强化物理和数学训练,

旨在 培养既有数学的高度抽象思维能力,


又有现代物理的形象思维和实验技能的学生。在头两 年的夯实基础的阶段,数理基科班将学习以高等微积


分、代数与几何、普通物理、普通物 理实验这

4

门课程为核心的基础课程以及数理平台课程体系。


化生基科班诞生在交叉学科化学生物学兴起的大背景 下,其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化学系的“四大化学”


基础课程以及生物系的“四大生物”基础 课程,还有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实验。为了带领同学们接触交叉


学科的最前沿,老师们根 据化学生物学的最新发展对这些课程都做了改进。


人文学院两个实验班在学生入学后的前两年,实行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通过系列的基础课程打好 专


业学习基础。自第

3

学年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 趣分别选择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为学生的专业课


程选择与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广阔的空 间。



特色课程引领学生登高峰



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如何引领同学们攀登科学研究的高峰?


宽厚的基础加上完整的科研训练,是数理基科班和化 生基科班的共同特点。从大三开始持续三个学期


的“专题研究课”,是数理基科班学生进 行科研实践训练、跨入科研大门的第一步。基本做法是:在校内


外聘请专题研究课导师, 由导师提出课题,列出必读文献,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


名选择题 目和相应的导师。专题研究课课题按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题研究进展定期在小组内报告

< br>和全年级交流。在专题研究课的选择上,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更换导师。

抚州广播电视大学-抚州广播电视大学


大学城毕业-大学城毕业


弗吉亚大学-弗吉亚大学


长安大学地-长安大学地


工芸大学-工芸大学


军事学大学-军事学大学


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报录比-华中师范大学报录比



本文更新与2020-11-25 13:1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5846.html

清华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介绍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