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换女友-大学生换女友
北外
2017
汉语国际教育(回忆版)
汉语基础
一、填空题(
1 p>
’
x11
)
1.
现代汉语是由(
1
)和民族共同语组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
2
)为标准
< br>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
3
)的普通话。< /p>
2.
语言是以(
4
)为 物质外壳,以(
5
)为建筑材料,以(
6
)为结构 规律而构成的
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
7
)的总和。
4.
语法是语言的(
8
)法则,专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
9
)的语言单位 的规则。
5.
修辞是从(
10
)
、
(
11
)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语 法的运用的
二、名词解释(
3
’
x3
)
1.
五度标记法
2.
词义
3.
存现句
三、简答题
< br>1.
分析
z
、
c
、
s
各自的发音特点,并举例分析其异同点。
2.
什么是变式句?举例说明变式句的种类。
四、语言分析题
1.
什么是调值、调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近义词辨析:
(
1
)情况、情形
(
2
)舒服、舒畅
(
3
)特别、尤其
3.
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原因。
(1)
经过抢救,大夫们终于把休克的病人苏醒过来了
(2)
技术革新以后,不但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产品质量
< p>
(3)
来稿要注意简练,一般不超过一千字左右
(4)
他们做了大量调查工作和分析了各种情况
4.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性。
1
’
x5
(
1
)
无论谁都说她好。
无论
(
2
)
幸 亏他已经来了。
幸亏
(
3
)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
格外
(
p>
4
)
这件事让他感慨万千。
感慨
p>
(
5
)
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离开的理由。
所有
5.
今年夏天我们去杭州旅游,到“岳 母刺字”雕像前,突然听到,有一名中年男子说:
“也
只有岳母会这么做
了,亲妈谁能这么干!
”一瞬间,所有的旅客都哄堂大笑起来。分析该语
言现象。
(
10
分)
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 出下来同音词的汉字(至少写出两个)
1
’
x10
wǎng rán
(枉然)
(惘然)
wú lǐ
(无礼)
(五里)
xiǎn yào
(险要)
(显要)
fǎn yìng
(反应)
(反映)
yǐn jiàn
(引荐)
(引见)
2.
给下列句子注音。
我爱哈尔滨。
3
.按照例子,纠正下列词语错别字。
遗撼(憾)
缩减
幅射
鼎立相助
六根清静
4.
指出下列造字法用了六书中的哪一个?
例:象(象形字)
尘
行
鹿
面
衷
5.
照例子哈要求写出下列汉字的笔画。
鼎
第一笔(
I
)
皮
第一笔
乃
第一笔
鸟
第二笔
冉
第三笔
北
第四笔
6.
指出下列简体字和繁体字有何不同。
后
/
後
里
/
裡
谷
/
穀
云
/
雲
了
/
瞭
六、古文阅读《
李勉藏金》
(
20
分)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此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
救,临绝语勉曰:
“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
”因 出囊金百两遗
勉,曰:
“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 之。
”勉许为办事。及礼毕,置金
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
。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
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
。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选自《尚书谈录》
)
1.
给画线句标标点。
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
2.
翻译句子。
(
1
)
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
2
)
书生兄弟赍洪州 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
诘金之所。
2017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一、中外文化
(一)填空题(
1
’
x11
)
1. <
/p>
《尚书大传》
概括为
:
“一年救乱
,
二年克殷
,
三年践奄
,
四年建侯卫
,
五年营成周
,
六年制礼乐
, p>
七年致政成王。
”说的是(
1
)
2.
清朝位于故宫左侧的建筑,是清朝皇室拜祭祖先,
< p>(2
)
3.
北宋 建在河南登封的(
3
)书院,是宋明理学之一,谁谁谁、谁谁谁、程颐、程颢都曾 在
这里讲学。
4.
《西字奇 迹》是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
4
)翻译
………
.< /p>
到
,
用罗马给汉字注音的四篇文章
5.
先秦时始建的敦煌(
5
)莫高窟?
……
6.
三言二拍中的两拍是( p>
6
)
、
(
7
)
7.
8
.优孟《史 记·滑稽列传·优孟》中模仿孙叔敖劝谏楚庄王,后来用(
9
)来词语登台演戏< /p>
9.
清朝康熙时编纂的类书,蒋廷锡、陈梦雷编的是(
10
)
,张玉书、陈廷敬编纂的(
11
)是
查阅诗文典故列出韵藻,韵藻下尽列古书用例。
(二)名词解释(
10
分)
(
1
)春秋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