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高考录取工作即将结束,录取通知书或许已到考生手中,或许还在路上。这个暑假,每个高考考生都会憧憬自己的大学生活。澎湃新闻请讲栏目陆续刊发一组南京大学教授的口述,这组口述选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的《我的高考》一书,77级、78级参加高考的南大教授们讲述了自己的高考经历以及他们的大学生活。
时代变迁,科技进步,大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综合素质更高了。但无论什么时候,一位青年强烈的求职欲望不会改变,对专业刻苦钻研的劲头不应减弱。
今天刊发的是南京大学特聘教授陈谦平的口述。
采访地点: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9室
陈谦平教授
书香传家
我的父亲是南京市食品公司的国家干部,一直做计划财务工作,母亲则在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我的祖籍为扬州市江都区,家境富裕,曾祖父那一辈人可能是盐商,在北京开了一个名叫“大丰号”的钱庄,也算是民族资产阶级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合股搞股份制银行,我的曾祖父关掉了“大丰号”,参股周作民在北京成立的金城银行。金城银行是当时北方著名的“北四行”之一,规模很大。而时任中南银行总经理的胡笔江亦是我家亲戚。1920年代,我的爷爷在汉口金城银行当襄理(一说总账会计),我父亲是在汉口英租界出生的。由于患上痨病(肺结核),爷爷于1920年代末就去世了,奶奶只得带着我父亲回到了江都老家,由于有金城银行的抚恤金和股息,他们母子那时的生活还算殷实。
我家的教育环境比较好,也算书香门第。我家在三条巷有一栋三层楼的小洋房,还有晒台和平台。当时南京四层楼以上的建筑不多,每年国庆节放烟火时,我们就会登上平台,玄武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艺考生上大学要花这么多钱?2019各艺术院校学费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