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大学-社会和大学
“
大学生不读书
”
的弊端
、
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傅争鸣
摘要
:
当前
,
“
大学生不读 书
”
的问题日益突出
,
并导致了
一系列的弊端
。
“
大学生不读书
”
的原因主要有
:
多数大学生未能
在入校
前养成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
就业压力
、 p>
浮躁心态的影响
;
缺少能够吸引当代大学生阅读的精
品读物
;
大学未将教师指
导学生系统读
书列为教学内容
,
未将指导学生系统读书列入教师业务考核范围
。大学应从自身建设着手
,
针对问题症结之所在
,
重点解决好若干问题
,
以扭转
“
大学生不读书
”
的现状
。
关键词
:
“
大学生不读书
”
;
弊端
;
原因
;
解决对策
作者简介
:
傅争鸣
,
1957
年生
,
女
< br>,
助理研究员
。
(
浙江传媒学院
图书馆
,
浙江
杭州
,
310018
< br>)
中图分类号
:
G64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码
:
1008
-
6552
(
p>
2007
)
06
-
0063
-
02
致的知识结构狭窄化和知识储量浅
薄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
其次
,
< br>大学生读书总量的减少
,
导致了他们未能培养起
“
终身学习
”
的习惯和能力
。 p>
“
终身学习
”
习惯和能力的养成
,
是要讲究练好
“
童子功
”
< p>的。
在
“
应试教育
”
体制的约束下
,
许多高中生根本没读过几本
“
课外书
”
,
倘若再把大学阶
段轻
易错过
,
将来到社会上再去培养<
/p>
“
终身学习
”
的习惯和能力
,
那恐怕要困难得多
。
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
归根结底在于个人
发展的可持续性
;
而个人发展的可持续性
,
首
先依赖于个人
“
终身学习
”
的习惯和能力
。
书籍是最好的老师
。“
终身学习
”
的习惯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就是终身阅读的习惯
;
“
终身学习
的能力
”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就是终身阅读的能力
。大学生读
书总量的减少
,
意味
着
“
终身学习
”
的习惯和能力将在一代接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身上弱化
,
而这一结果
,
不仅使我们的大学
生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难
以立足
,
而且会为我国
“
创新社 会
”
的建设造成致命的
“
瓶颈
< p>”制约
。
再次
,
大学生读书总量的减少
,
导致了大学生人格发展的
欠缺
。
人格的建构是在经历中实现的
,
而作为个体
,
一个人的
经历十分有限
。
因此
,
< br>通过阅读书籍
,
开扩视野
,
p>
增加自己的
“
间接经历
”
< p>,
建立起清晰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
,
建立起
与社会发展阶段相符的
“
义利观
”
和以此为根基的意志力
,
建<
/p>
立起历史感
、
崇高感
、
荣誉 感等高级社会情感
,
是建构健全人
格的
必要条件之一
。
不读书
,
不在遨
游于人类文明的海洋中改
造主观世界
,
思维能力低下
、
思维方法片面
,
善恶判断标准缺
失
、
自控能力甚差
,
性情乖戾
、
社会化不良
,<
/p>
徒有大学生之名
而无大学生之实
,
这又怎么可能建构起健全的人格呢
?
“
大学生不读书
”
的现状是怎样形成的呢
?
笔者认为
,
导
致
p>
“
大学生不读书
”
的主要原因
,
至少有以下四点
:
1
1
在中
、
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挤压下
,
多数大学生入校时
未能养成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
在以
“
考分
”
为衡量教 育质
量唯一标准的环境中
,
学生读
p>
“
课外书
”
不仅得不到鼓励
,
而
6
3
进入本世纪
以来
,
“
大学生不读书
”
的问题日益突出
。近
年来
,
大学生不仅读书总量急剧减少
,
而且经典著作甚至
专业
书籍的阅读量也明显不及过去
。
2005<
/p>
年
,
《
中国青年报
》
在兰
州
9
所
高校就
“
网络时代大学生读书状况
”
进行调查的结 果表
明
:
被调查的大学生课外读书时间
达
4
小
时
者
仅< /p>
占
了
不
到
[
1
]
13%
,
有
10%
的大学生每天课外读书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
/p>
笔者对在本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
,
系统阅读过
《
诗经
》
《
楚 辞
》
《
唐诗选
》
《
宋词选
》
《
元曲选
》
《
< p>红楼梦》
《
三国演
义
》
《
西游记
》
和
《
水浒传
》
等中国古代经典名著
,
或莎士比
亚
、
狄更斯
、
斯 汤达
、
雨果
、
巴尔扎克
、
罗曼
?
罗兰等外国名
家经典著作的学生
,
几乎一个都没有
,
许多
学生学习中外文学
史时
,
只是找来相关
的影视碟片一看了之
,
而根本没有阅读原
著的兴趣
。
“
大学生不读书
”
,
将会为大学教育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
问题<
/p>
。
首先
,
大学生读书总量
的减少
,
直接导致了他们知识结构
的狭
窄化和知识储量的浅薄化
。
高尔基讲过
,
书籍是人类进步
的阶梯
。
正是由于书籍的存在< /p>
,
人类社会的知识积累才能够顺
利地进行
。
而由书本积累起来的知识
,
要
传承下去
,
就得靠阅
读
;
不读书
,
就不可能获得人类
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知识
。大
学生仅靠课堂上学到的那点东西
,
要担当起未来推动经济发
展
、< /p>
社会进步的重任
,
是远远不够的
。
毛泽东之所以具有超乎
寻常的主体能力和渊博的学识
,
就在于他终身酷爱读书
;
世界<
/p>
首富比尔
?
盖茨无论多忙
,
每天也都要抽出一小时来专心读
书
。
大 学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
,
更重要的是教会
学生系统读书的方法
。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
系
,
为其顺利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
/p>
更为其将来的发展提供可
能
。
当代 社会更需要的是
“
一精多能
”
的通才
,
而不是除了应
付考试外对其他知识一无所知的
p>
“
大学毕业生
”
。近年来
,<
/p>
对
大学毕业生能力的社会评价不断走低
,
这与大学生因不读书导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学的进步-大学的进步
大学考古专业-大学考古专业
三医大学报-三医大学报
山东省内的大学-山东省内的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吧-中国人民大学吧
中国专业大学排名-中国专业大学排名
戴尔豪西大学-戴尔豪西大学
大学原文及译文-大学原文及译文
-
上一篇:香港研究专家推荐:四本深度了解香港的必读书
下一篇:公务员必读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