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香港研究专家推荐:四本深度了解香港的必读书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5 03:14
tags: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20年11月25日发(作者:寇家伦)


香港研究专家推荐:四本深度了解香港的必读书



各位朋友,讨论 香港问题和忧虑香港发展的人们越来越


多。我先推荐理解香港的五本书,并做简要的书评 :


一、

陈冠中:

《我们这一代香港人》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3


年。


香港今天的问题 ,

是一个世代交替的问题。

跟电影

《老炮儿》

里讲的故事差不多,过去的人有规矩,现在的孩子没规矩。


近现代 史上,香港先后经历了四次移民潮。第一波


1851

1 864

年,为避免太平天国之乱逃港;第二波


1938

1939

年,

为避战乱逃港

19 39

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


大批难民离港)

< p>第三波

1946

1950

年,

为避战乱逃港

(内


地的解放战争)

,第四波新中国成立 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其


实还有第五波,回归前,大批香港人外逃离港。


换句话说,香港是一个由世代移民(难民)组成的社会,直


到< /p>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外乡人,逃命,保命,揾食 ,这就


是世代香港人的命运。


还有一点就是几 个世代的人都害怕政治。有人这样描述二十


世纪五六十年代港人:“经历战争摧残的人都 不想旧事重提,


这正是五六十年代港人的心态。

古语有云‘谈虎色变’,

五六十


年代的港人,一旦提起政治就回避。

”这些人中,

也不乏有人


“北望神州”。


1 953

年香港人口

250

万,人口大增,“婴儿潮”一代诞生,< /p>


是第一代香港人,

70

年代他们成为第一 代土生土长的港青,


成为“本地人”。

本书的作者就是“婴儿潮”的一代 。

这本书为你


讲述“香港人”的意识如何出现的,殖民当局如何通过社会 、


文化改造,塑造第一代香港人的精神和认同和价值。


20

世纪

80

年代,

英国殖民当局取消了 移民政策,

保留了“抵


垒”政策到最后。

这预示着一个英 雄时代的结束,

一个大移民


时代的结束。这改变了香港人的气质,香港的 气质。


世代交替更迭,婴儿潮之后又多了两代土生土长的人。香港


由一个流动社会变成静态社会,由精神开放走向精神封闭,


由自由精 神走向法治精神,四海意识变成本土意识。


港英政府的新殖民宣传教育 ,使得自由、民主、人权、法治


进入新的世代脑壳。今天的“小屁孩们”,早就不把前几 个世


代的香港故事当回事了。


二、吕大乐:< /p>

《香港模式——从现在式到过去式》香港:中


华书局,

20 15

年。


香港的经济,貌似繁荣,实则空洞。从回归前 ,香港经济就


已经选择进入了一条不归之路,其中既有历史的力量,不得


已的选择,也有香港自主、自作的选择。


战后香港赶上了好时 机,遇到国际产业分工,香港得以发展


劳动密集型出口工业(工业出口,“前店后厂”, 充满活力的


小企业主)

,这是香港六七十年代经济腾飞、市民获得了经< /p>


过个人奋斗进身精英阶层的关键,也是香港拥有一个稳定的


中产阶 层的关键。


中国改革开放后,香港经历两轮经济发展的衰落期,第一波


经济发展衰落是因为内地的开放,香港在正当产业需要升级


的时 候突然之间实业全部转移到了大陆,使失去了就地产业


升级的机会。但是,虽然失掉了桑 榆,但也并未收之东隅,


香港回归前后开始走向产业“空心化”。

1980

年代以前,


港工业(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约

30%

,到

200 7

年,


这一数据下降为约

7%

,此后一直 维持在这一水平。反观纽


约这类世界城市、全球的金融中心,实业空心化远不如香港


严重。


因背靠美国,

2001

年至

2012

年,纽约第二产业占总

GDP

< p>
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

10%

上下。

而同为金融和贸易 中心的新


加坡,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达到

< p>23.5%

,其在产业转型


升级、自主研发方面,要远远超出香港。


香港经济的第二波危机来自于内地高端服务业发展带来的


冲击。内地深圳、上海等城市在金融、物流和其他服务业的


发展,形成了对香 港相关产业强大的替代效应,在此消彼长


的过程中,香港的经济地位可想而知。产业空心 化,高度依


赖金融行业和服务业,高端服务业落后于人。这一系列看似

< br>与政治无关的变化,实际导致的结果却十分深远:社会稳定


性大幅下降(跳槽率、 平均跳槽时常世界领先)

;经济所发


挥的社会上升性系统功能式微,与“ 前店后厂”时代相比,屌


丝逆袭的概率几乎降至冰点;产生了大批服务于跨国公司的


“离地中产”,他们超脱于本地社会,中产早早远离了政治。


其实,这里我讲的,并不是这本书的内容。但是这本书将告


诉你一个类似的故 事,一个香港人从出口加工业的经济结构、


管制结构到空心化城市的经历。


三、黎熙元:

《梦想与现实》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08

年。


去工业化,空心化,全球资本主义,金融资本 主义,给香港


带来的是什么?是社会分化,是

GINI

系 数超速上升,是收


入分配结构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是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结

< p>
构的变化,是新尺度的社会分层。结果是社会流动性下降,


发展的普惠性弱 化。


当主权论述和发展主义谈论“共享经济”时,不同社会群体的


感受很不一样,发展和投资对于不同群体、阶层的影响和意


义很不一 样。一方面是投资继续扩大,另一方面是社会分化


进一步拉大。“大河里有水小河里干” ,成为发展主义最大的


悖论。粤港澳合作、共享经济的同时,也涌现出新的群体贫


困。


2014

年的统计,

< p>香港

40%

的劳动力——约为

130

万的人口 ,


可以归入“新贫穷人口”,这个群体月入在

1

万到

2

万港币之


间,所以穷虽穷,但还不能领取福利救济金。四年 前这个数


字是

100

万。

南京大学复试分数线-南京大学复试分数线


哈佛大学要求-哈佛大学要求


大连大学生-大连大学生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大学英语快速阅读


同济大学金融专硕-同济大学金融专硕


大足大学-大足大学


上海大学闵行-上海大学闵行


北京科技大学本科-北京科技大学本科



本文更新与2020-11-25 03: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855.html

香港研究专家推荐:四本深度了解香港的必读书的相关文章